譙樓[河南省漯河市]

譙樓[河南省漯河市]

【譙樓】襄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襄陽城 南街中段西側。系古代計時報更的更樓,又稱\"滴漏台\"。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明末毀。清雍正五年(1727)於舊址復建,後經多次修繕。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譙樓譙樓

指城門上的瞭望樓。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
唐唐彥謙《敘別》詩:“譙樓夜促蓮花漏,樹陰搖月蛟螭走。”
《西遊記》第六二回:“此時滿天星月光輝,譙樓上更鼓齊發。”
郭風《我與散文詩》:“我忽地想念起故鄉縣城裡的那一座譙樓來。”

建築描述

古代城門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樓:譙樓鼓角晚連營。

世之築城,必建譙樓。此乃漢之遺風。譙樓者,謂門上為高樓以望也。譙樓內每懸巨鍾,昏曉撞擊,使臣民聞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鐘聲,數皆一百零八,而聲之緩急、節奏,隨方各殊。杭州歌曰:“前發三十六,後發三十六,中發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八聲息。”薊州歌曰:“緊十八,慢十八,六遍湊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擊七,後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更兼臨後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此三種擊法,為天下南北譙樓鳴鐘擊奏之藍本。

擊鐘之數,為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氣候節律也,蓋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數。釋氏念珠亦一百零八,轉藉此義也。又紫禁城譙樓每次擊鐘前,必先奏以畫角三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為君難,為臣亦難,難又難。”次弄曰:“創業難,守成亦難,難又難。”三弄曰:“起家難,保家亦難,難又難。”此畫角三弄,蓋提醒君臣,不忘創業守成之義,一言一行,必欲盡忠國事。摘自熊召政著《張居正》第四卷《火鳳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