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鄉

大石鄉

大石鄉是個消歧義詞條,中國鄉鎮中叫大石鄉的很多,本文主要介紹: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大石鄉,位於太湖縣西南部;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位於墊江縣東部,距縣城31公里;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鄉,位於敘永縣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120.4平方公里;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大石鄉,位於岳池縣城以東7.2公里處,面積21.7平方公里;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位於修文縣西北,距縣城40公里;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鄉,位於甘谷縣西北部;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石鄉,面積19.8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安徽省太湖縣大石鄉

鄉鎮概況

大石鄉太湖縣大石鄉養殖業
安慶市大石鄉位於太湖縣西南部,被稱為太湖的“南大門”,為太湖、宿松、望江三縣交界的結合部,瀕臨泊湖,東南與望江接,西南隔湖與宿松相望,是一個糧棉兼作的農業大鄉。大石鄉轄西湖村、大明村、 東湖村、五合村、文橋村、大石嶺村、卓鋪村、棠林村、田祥嘴村9個行政村,一個漁業隊,面積103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人。

大石鄉2000年被安慶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鄉鎮”。2005年財政收入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綜合實力處於全縣前列。大石鄉基礎設施明顯完善,太華公路橫貫大石鄉,水上運輸直通長江,鄉內村村通公路,戶戶聯電網,80%農戶擁有程控電話,花亭湖渠系貫穿大石鄉,排灌設施配套齊全。

大石鄉耕地2266公頃,山場870公頃,水面5330公頃,是太湖縣重要的糧油棉、水產品和畜產品生產基地。年產糧食1.9萬噸,優質油菜籽3000噸,優質棉2000噸,年出欄生豬4萬頭,家禽30萬羽,年產各類名優水產品1200噸,“常潤”牌優質米、優質棉、優質油、黑芝麻、三元雜交豬生產已具規模,泊湖銀魚、泊湖絨毛蟹、泊湖薄殼青蝦等名優水產品遠近聞名。

大石鄉有國中1所,完國小7所,農技校22所,在校生6000餘人,有千餘名大專院校畢業生工作在全國各條戰線。擁有“夕陽紅”、“金土地”民間文藝演出隊,大石嶺農民暴動紀念碑成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麗的泊湖風光是人們垂釣、休閒的理想場所。

鄉鎮發展

大石鄉太湖縣大石鄉中心國小
大石鄉黨委創新思維,打造新型基層黨校,確保領導、教師、設備“三到位”,確保教學內容、形式、時間“三落實”,確保管理制度、激勵制度、經費保障“三配套”。黨校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該鄉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一塊謀發展的主陣地。他們始終把培育“引領型”的幹部隊伍作為黨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普通黨員中開展“創業”教育,在幹部黨員中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不斷推介創業典型、創新能手,棠林村總支帶領民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建立了棠林村生豬養殖小區,引導民眾發展肉豬規模養殖,帶領民眾勤奮致富奔小康;上海流動支部情系家鄉建設,捐款20 萬元幫助五合村修建村級水泥路等。

該鄉企業發展不斷壯大,大石建安公司屬“二級建築施工企業”,鄉第一窯廠生產的紅磚質量優良,常潤米業年加工優質米能力達千萬斤,泊湖特種水產養殖場年產各類名優水產品近200噸。由劉延義等十幾位農民投資380萬元組建的“寶印”船隊常年穿梭於長江海洋。

商業環境

大石鄉太湖縣大石鄉鄉鎮醫療
為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業富縣”重大決策,努力實踐“工業經濟是第一要務、招商引資為第一政績”的發展理念,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全縣招商引資會議精神,該鄉黨委、政府堅持把發展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為振興大石鄉經濟的戰略工作來抓,周密部署,狠抓落實。

該鄉出台了《大石鄉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健全了考核和激勵機制,規定了在縣工業園區落戶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給第一引薦人按實際到位資金的2‰予以獎勵;在鄉內落戶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給第一引薦人按實際到位資金的1‰予以獎勵;對村年終績效考核設招商引資獎勵指標。要求全體鄉村幹部都要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班子成員每人提供一至二個引資信息。

該鄉引資企業有:安慶客商黃妙生投資500萬元,從事水產開發、肉豬養殖;本地青年汪成科投資300萬元興辦大型服裝企業。

該鄉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一是促進以商招商,本著“結識新客商,鞏固老客商”的原則,建立客商庫,促進以商招商;二是開展親緣招商,充分發掘各方人士對外聯繫,精心策劃,激勵引導,積極鼓勵全體鄉村幹部採取走訪親友,廣泛宣傳推介縣情級情和招商政策,廣泛開展親緣招商;三是實行委託招商,依託流動黨支部在上海浦東、福建廈門、浙江寧海建立招商引資聯絡處,充分發揮外務工能人的作用,聘請九名外出務工能人為招商聯絡員,明確引資獎勵標準,廣泛捕獲引資信息,鼓勵外出能人回鄉創業。

特色經濟

大石鄉太湖縣大石鄉黨政工作會議
油菜:油菜種植面積26700畝,總產2950噸。

優質棉花:棉花種植面積19000畝。

優質大米:早稻種植面積18767畝,中稻種植面積6025畝,晚稻種植面積20208畝,常潤大米榮獲農業部第五屆優質稻米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泊湖大閘蟹 :泊湖大閘蟹榮獲第六屆皖西南山貨節銀獎。

水產養殖:大石鄉是太湖縣水產養殖的集散地,占有全縣水產養殖的半壁江山。總水面積8.5萬畝,水產資源豐富,水產養殖發達。2006年8月,一部分養殖戶代表自發籌建水產養殖協會,選舉產生了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還聘請了名譽會長;通過了《太湖大石水產養殖協會章程》。

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

鄉鎮概況

大石鄉墊江縣大石鄉地圖位置
重慶市大石鄉位於墊江縣東部,距縣城31公里,東接忠縣雙桂鎮和豐都縣許明鎮,南臨裴興鄉,西和北連槓家鄉,幅員面積31平方公里。轄7個村,50個社,總人口16529人。行政區域面積12039公頃,2002年末耕地面積1501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463公頃,地理環境為丘陵,共5112戶19750人,從業人員13361人;農村經濟總收入為7339萬元,國內生產總值39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4元;糧食產量14450噸,肉類產量1306噸,蔬菜產量5400噸;有鄉鎮企業171個,其中工業企業4個,企業營業總收入3756萬元,財政收入362萬元,支出382萬元,債務餘額479萬元;財政供養職工數36人,其中行政人員21人,事業人員15人,全年總工資29萬元,全年教師工資90萬元。畜禽、蠶桑、果樹為該鄉農業三大支柱產業,常年外出務工農民4700人左右。2006年,大石鄉工農業生產總值457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86元。

基礎設施

大石鄉有汽車站2個,供水站1個,垃圾處理站1個,銀行、信用社1個;集貿市場2個占地13000平方米;學校總數3個,教師111人,在校學生總數為2497人;公路里程為85公里。川漢、墊道路橫貫全境,轄區內村村通泥石路,2007年硬化建成石良村級公路6.9公里,交通便利;大石鄉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2所,在校學生15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正規衛生院1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70%以上;固定電話2500門、行動電話1200部。

四川省敘永縣大石鄉

鄉鎮概況

大石鄉敘永縣大石鄉農業
四川省瀘州市大石鄉位於敘永縣東北部,東與貴州省赤水市接壤,南與合江縣相鄰,距縣城54千米,面積120.4平方千米,總人口2.11萬人(2006年末),其中農業人口2.0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4人。轄1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59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竹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0%。大石鄉四面環山,且多為高山,山上主要多為杉樹楠竹,是山上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歷史沿革

1956年設大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7年,面積123.1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朝陽、青峰、互助、雙全、金玉、三印、花樹、三門、鐘鼓、大石、興陽、蟠龍、來龍、白雲、旺龍、飛龍、龍井、火花、火連、天星20個行政村和大石居委會。2003年,面積123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95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000人。2004年,面積123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0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4萬人。

區位條件

大石鄉位於敘永縣城東北,距縣城越54公里,與黔北旅遊明珠赤水市緊緊相連,距赤水市約42.7公里,東連貴州寶元鄉,向西通敘永縣向林鄉至納溪,向北是敘赤幹線經鳳凰至國家級風景區四洞溝到貴州省赤水市。大石鄉周邊林立“蜀南竹海”、“石海洞鄉”、“赤水景區”、“瀘州名城”、“宜賓鹽城”、“威信、赤水紅旅”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既給大石鄉帶來了資源整合聯動、線路客源導向的優勢,同時也給大石鄉主體資源開發帶來同位產品的禁止影響、挑戰和威脅。

大石鄉敘永縣大石鄉地圖位置
自然環境

大石鄉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過渡帶的赤水河流域,是中生紀紅岩泥石丹霞地貌。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260米,區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冬寒春暖、夏熱秋涼,雨量充沛,光照略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生物資源豐富,植被生態良好,盛產楠竹、松、杉、桫欏等78類近300種植物,動物100多種,境內綠林竹海、河流、山泉、溪瀑、石刻構成大石的山水風光和生態景觀。

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1992年普查列入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點近百處,特別是龍龜山玄陽殿的明清時代最大的冥府石雕群,造像精美,栩栩如生,在明清川南石刻中最具代表性,部分藝術精品曾被運送四川省博物館參加建國五十周年文物大展,遠渡香港新加坡等地參展,引起轟動,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水域風光:水尾河、敦梓河流經境內,在龍龜山處交匯,下游沙彎電站截流,形成蜿蜒十幾里的平湖風光,兩岸茂林修竹,一年四季,碧水藍天。沙彎二級電站即將在下游修建,又一個人工湖即將在北面幽谷中呈現在遊人面前。

大石鄉敘永縣大石鄉河流環境治理
生物景觀:景區四周被三個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水尾畫稿溪、古藺黃荊老林、貴州四洞溝)包圍,同山共水,天然渾成,同樣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區內竹海連綿、桫欏成林,登上雲盤山,還可領略原始自然生態和田園風光。

遺址遺蹟:據載,這裡曾世居民族“蠻夷”,亦稱“羿子”屬夜郎臣民,該民族已神秘失蹤,現在還可找到岩居遺址和白雲寺附近的石窟墓群。

古建築:唐氏貞潔牌坊賴家莊園、賴家墓群等市、縣級文物保護點,建造精美,氣勢宏偉,堪稱川南古建築一絕。

經濟發展

大石鄉黨委、政府把發展畜牧業、蠶業、水果業作為該鄉產業發展的重點,同時發展建立蔬菜、油料作物的種植基地。該鄉在卷洞、滴水、石良等村規劃發展蠶桑,形成蠶桑生產經濟帶,栽植優質蠶桑110萬株,蠶桑面積已達到1600餘畝;發展畜牧業,以洋三元種豬場為依託養殖大戶發展瘦肉型種豬和小家禽;建立洋三元種豬場2 個,為依託養殖大戶已推廣瘦肉型種豬70餘頭,以肉兔為主打產品的小家禽5000餘只;在高升、石良村建設白柚枇杷、梨子等優質水果發展基地,展墊江白柚14萬株、枇杷10萬株、柿子1萬株;在豹山、大石、花寨等村規劃建設蔬菜、油料種植基地,種植蔬菜1000畝,並種植油研九號油菜2000畝。

四川省岳池縣大石鄉

鄉鎮簡介

大石鄉岳池縣大石鄉地圖位置
岳池縣大石鄉位於廣安市岳池縣城以東7.2公里處,該鄉總面積21.7平方公里,418戶,16000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5人。大石鄉於1992年9月在撤區建鎮中由原石埡區分立出來為獨立鄉。大石鄉地理位置優越;東臨石埡鎮紅廟辦事處;南臨石埡鎮石埡辦事處;西接九龍鎮龍藏辦事處;北與岳池縣鎮龍鄉、廣安龍安鄉相接。該鄉轄15個村,共94個社。整個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一條小河穿街而過。

經濟發展

該鄉耕地面積12079畝,大石鄉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其它還有蠶桑、水果,生豬等多種經營。農業生產開發小具規模,廣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1年糧食總產量712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0噸。大石鄉五里堆村1組投資建了肉牛養殖場,從陝西引進39條300—500斤的西門塔爾架子牛,存欄肉牛達到100條,該養殖場走肉牛養殖合作社的道路,批量引進300—500斤的優質架子牛後,賣給農戶飼養,半年後以賣出價進行回收,同時大石鄉政府也及時聯繫縣畜牧部門派出技術人員與養牛場搭成了定向聯繫,以隨時解決養牛場業主自己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西門塔爾牛種屬優質雜交牛種,生長快,平均一天可增重5—6斤,半年後便可達到1200—1500斤,一條牛可淨賺4000多元。

歷史名人

劉遠翔(1904~1933),1904年出生於岳池縣大石鄉劉家灣的貧苦農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劉遠翔擔任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工委委員,兼任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工人部幹事。重慶總工會成立,他擔任組織部長。1932年5月,劉遠任青島市委書記,1933年8月8日劉遠翔同志在濟南英勇就義,年僅二十九歲。

貴州省修文縣大石鄉

大石鄉修文縣大石鄉的怪樹

鄉鎮概況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的大石鄉是大石布依族鄉的簡稱,位於修文縣西北,距縣城四十公里。東與息峰縣石硐鄉接壤,南與六廣河毗鄰,西與黔西縣隔六廣河相望,北與六桶鄉連線,山多地少,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該鄉總面積49.9平方公里,共轄15個行政村,78個村民組。人口密度為271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05畝,每一農業人口占有耕地1.14畝。該鄉總戶數為3235戶,人口12328人,主要居住有漢、布、苗、彝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3560人,占人口總數的25.69%。該鄉2006年人均純收入1963元,糧食總產量3202噸,農業總產值4210萬元,地方財政總收入138萬元,財政支出249萬元;人口出生率6.86,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長率0.81。該鄉是修文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也是貴州省100個一類重點貧困鄉鎮之一。

地理氣候

大石布依族鄉位於修文縣境西北,鄉政府駐地大石村大石板,距縣城龍場39公里,距省城貴陽市77公里。該鄉海拔高度760-1350米,呈梯形分布,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境內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茶葉等,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為主。

歷史沿革

大石鄉修文縣大石鄉綠色石林
大石鄉境元代屬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明初屬水西於的折溪地,明末屬濯靈守御千戶所,清代屬信順里,民國31年(1942)屬德政鄉。1949年11月解放後先後屬紅岩鄉、紅旗公社、大石公社,1984年4月建立大石鄉,隸屬六廣區,1984年6月命名大石布依族鄉。1992年2月撤區並鄉,將大石、回水兩鄉和德政的部分合併建大石布依族鄉,直隸於縣。

旅遊景點

該鄉境內擁有貴州綠色石林、高梘石窗、大屯民族風情村等獨特旅遊資源。大石鄉臨六廣河峽谷風景區,距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52公里,距野生動物園48公里,距息烽集中營舊址40公里,距百里杜鵑45公里。

經濟發展

大石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旅遊這個“龍頭”,最佳化環境,搞好服務,進一步挖掘布依文化內涵,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明確發展的主題,實現新農村建設有新的突破,努力推進大石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風淳樸,為新時期的發展盡力奉獻。2006年,農業總產值4210萬元,糧食總產量3202噸,地方財政收入13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963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264萬元。

甘肅省甘谷縣大石鄉

基本情況

大石鄉甘谷縣大石鄉地圖位置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鄉位於甘谷縣西北部,平均海拔1490米,年均降雨量348毫米,年平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65天。年末常用拱地面積4319.67萬畝,鄉鎮行政區城面積9795萬畝。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25個,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7535戶,鄉鎮總人口32461人,鄉鎮從業人員16009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25個,通郵的村25個,通電話的村25個,通公路的村16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2293萬元,糧食播種面積4800萬畝,糧食總產量14707.80噸,財政總收入48萬元,財政支出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4.27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29所,在校學生總數6351人,教師總數237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37人,病床12張。

大石鄉甘谷縣大石鄉學校教育
名優特產:中藥材、水果、草編。

基礎建設

甘谷縣2006年全面啟動大石鄉的小城鎮建設,促進其從一條街、一條路、一處市場起步,按照“拓寬一條街、建設一條路、新開闢一處市場”的要求,該鄉城鎮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完善城鎮功能設施,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條件。

鄉鎮發展

大石鄉積極回響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在甘谷縣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以該鄉馬川村為例:大石鄉馬川村位於清溪渠河畔,距鄉政府2.5公里,該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364戶1826人,耕地面積僅3121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之後,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21元。馬川村立足實際,科學籌劃,以增加農民收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以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整治村容村貌為突破口,以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農村民主化管理水平為保證,以創建“五新一好”為目標,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創了馬川村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

馬川村採用牆頭標語、辦板報、廣播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讓廣大幹部民眾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方向及預期的目標,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和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調動了農民民眾的主體意識,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馬川村按照“村莊規劃到村,產業規劃到戶,技能培訓到

大石鄉上級領導視察大石鄉馬川村
人,具體責任到領導”的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確立了以蘋果為主的支柱產業,以及大棚蔬菜、養殖等具有區域優勢的產業,同時,完成了馬川村地形測繪,並編制了村莊建設、產業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馬川村堅持整體開發,加快推進果、種、養、勞等主導產業進程;新建優質果園1200畝;整合項目,建成塑膠大棚40座,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新建暖棚圈舍210座,引進良種仔豬840頭;新建勞務基地2個,培訓輸轉勞動力361人次,創收219.2萬元;馬川村整合各種培訓資源,舉辦勞務技工、果樹管理、大棚蔬菜栽植培訓班各一期,培訓人數620多人次。同時,加強了對農村幹部的培養,提高了幹部和民眾的綜合素質;馬川村以村莊道路和梯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能源沼氣,深入開展“三清五改”工作,加快生態家園建設步伐。

大石鄉馬川村新建淤泥土壩1座,襯砌渠道4公里,新修梯田500畝,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硬化村莊道路270米,建成沼氣池100眼。同時,新建了村文衛設施1處,教學樓1棟,新修圍牆460米,切實改善了辦公辦學條件。

江西省廣豐縣大石鄉

基礎建設

大石鄉廣豐縣大石鄉地圖位置
廣豐縣大石鄉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28萬元,完成改水326戶,改廁326戶,改欄56個,改路22公里;完成通自然村組水泥路硬化17.5公里,通自然村率98%,投資90餘萬元的新敬老院已竣工並已投入使用;該鄉新建了大石頭蓮藕蔬菜基地等6個優質產品基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96元,淨增168元;投資58.6萬元對外寺、春塢兩個小二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增加了旱澇保收面積320畝。

科教文衛

該鄉各行政村均開展了普法教育活動,實行了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對鄉村特困戶和社會弱勢群體實行了即時救助,確保了他們不受凍挨餓,在全鄉範圍內推行了殯葬改革工作。大石鄉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合試點工作被評為全縣先進單位(第一名),該鄉參加新農合的人數達24784人,參合率達92.43%,比上年同期增長7.29%。2007年12月,全鄉參合農民共報銷醫藥費65.4萬元,實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的參合農民患者共有18人。該鄉投資120萬元的鄉中心衛生院已建設好,於2008年初投入使用。6個行政村均建了衛生所。鄉文化站投入建設資金80餘萬元,占地面積3畝,建築占地367.42平方米。

經濟數據

2006年廣豐縣大石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同比增長20%;財政總收入508萬元,與上年同比增187%,增長了331萬元,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46.6%;完成可用財力185萬元,超財政收入基數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

大石鄉廣豐縣大石鄉規劃圖
入達4880元,比上年淨增474元,增長比10.8%。

企業發展

該鄉2008年共完成招商引資任務0.6億元,共引進項目8個,其中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有6個。落戶工業園區的項目主要有:江西亞晶飾品有限公司上饒達豐實業有限公司廣豐金成貿易有限公司等,投資總額1.2億元,當年進資率達35%。其中引進的高新技術項目有1個,即:廣豐上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鄉2008年民營經濟納稅總額448萬元,新增民營企業8家,新增50萬元以上納稅大戶有3家。民營企業新增納稅331萬元。2008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其中主要有投資5000萬的江西金豐光電有限公司,3000萬元的江西省奧藍特實業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企業有6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