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龜山

龍龜山

龍龜山,地處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鄉互助村回龍灣,距敘永縣城54公里,兩岸山丘如龜,形成眾龜朝龍之態,故名龍龜山。

簡介

龍龜山,地處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鄉互助村回龍灣,距敘永縣城54公里,兩岸山丘如龜,形成眾龜朝龍之態,故名龍龜山。早在宋元時代山上建有寺廟,人潮鼎沸,香火旺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龍龜山寺一度被毀壞。眾多圓雕石刻埋入深土,並作為農田耕種。1998年當地百姓自發將石刻造像全部掘出,數量達200餘尊,最高的l.82米,最矮約20厘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造像精美,栩栩如生。1999國慶期間,在四川省博物館舉辦的“巴蜀尋根”考古展上,龍龜山出土文物受到了省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龍龜山
在龍龜山寺前建有一座古老的石牌坊,名為“崇德坊”,上刻“龍龜山玄陽殿”六個大宇。古樸典雅,韻味無窮。跋文載:一位江西商人周姓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龍龜山前建立牌樓,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又一位住敘永青雲甲陳村人士陳朝瑞,繼前人數百年之偉績,結善募捐,改其制為坊,並命名“祟德坊”。龍龜山風雨百年,歷經滄桑,雖寺廟毀壞,然而那200餘尊圓雕石刻精美絕倫,為世人所讚嘆。目前已建立敘永縣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大石鄉龍龜山分館。龍龜山坐落在素有“川南石刻文物之鄉”美稱的大石鄉,位於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敘永縣城北。東連貴州省赤水市“四洞溝國家級自然風景區”,西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畫稿溪。是“川黔渝生態旅遊金三角”南環線必經要道之一。該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龍龜山石刻風景名勝區已列入四川省100個招商引資項目之一。大石鄉鍾靈毓秀,山川秀美,溪流如練,林木蔥鬱,森林覆蓋率高達74%。境內石刻、古墓、石牌坊、古民居建築等名勝古蹟遍布,異彩紛呈。龍龜山上玄陽殿大石鄉文物古蹟遍布,看一看龍龜山出土的明代精美圓雕石刻造像,這些石刻是中國明清最大規模的冥府石雕群,享譽省內外。龍龜山傍水聳立,玉帶纏繞,沿河兩岸山丘如龜,龍脈到此形成眾龜朝龍之勢,因而得名龍龜山。山上殿宇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是從江西遷徙來此的一群商人集資修建的。明清時期,山上先後建有“龍龜山玄陽殿”、“玉祖殿”、“東皇殿”、“太寶殿”、“十二殿(地府)”等殿宇。殿前立有石牌坊“崇德坊”,上面鐫刻“龍龜山玄陽殿”、“福祉名山”、“美映前蹤”等文字。據“崇德坊”跋文記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龍龜山殿宇已頗具規模,殿內陳列石刻造像眾多。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鄉紳陳朝瑞又出資修繕年久失修的殿宇,並修建石牌坊“崇德坊”,以繼承前人數百年之偉績。近代以來,玄陽殿等殿宇先後毀圯,眾多圓雕石刻因此被埋入土中。1999年3月,當地村民在這裡出土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非常有名的明代石刻雕像,數量多達200多件。石刻雕像大小不一,最高的1.82米,最矮的只有0.20米。人物造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浮雕鏤刻,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龍龜山
冥府石雕填空白龍龜山石雕造像一經出土,就立即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的考古系教授和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實地考察後認為:“龍龜山出土的明代精美圓雕石刻造像是明代石刻上乘佳作,在明清川南石刻中最具代表性,很有價值。這些文物是明清石雕藝術精品,是迄今為止出土的中國明清最大規模的冥府石雕群像(即反映陰曹地府內容的人物石雕群像)。在四川絕無僅有,它填補了建國50年四川省考古成就明清石雕斷代的空白。”1999年國慶節期間,敘永縣從龍龜山出土的石刻造像中選出50尊精品,參加由四川省文化廳、成都市文化局主辦,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巴蜀尋根——四川考古事業五十年成就展》。龍龜山石刻造像展出後,受到了省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在省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後來,該縣在春秋祠內成立了敘永縣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陳列展出龍龜山出土的這50尊石刻造像精品,並在大石鄉成立了“敘永縣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龍龜山分館”。2001年10月,龍龜山石刻被列為瀘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型誇張工藝精龍龜山石刻中的人物造型既生活化,又有藝術誇張,多是勸解人棄惡從善的。因為石刻藝術來自民間,所以有些雕像的創作就顯得非常大膽直白。冥府人物石雕群像中,有剖肚開膛、下油鍋、斷肢、割舌、陰法刑律、生死判官、挖眼、穿鼻、灌耳、牛頭馬面、冥府夫妻、地獄鬼卒等等。這裡的每一尊石刻雕像,都有一則陰曹地府的故事。通過幽冥地府的特殊文化,去警戒世人棄惡從善,不要去做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以免在下地獄時遭受苦刑折磨。這些雕像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民間信仰的畫卷,揭示了“生死往復,善惡報應”,充分反映出道教生死循環的教義觀,以此警示社會眾生:“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龍龜山出土文物的冥府石雕群像與北京東嶽廟冥府之神“地府判官”七十六司的泥土塑像及鬼城豐都冥府的泥土塑像,均是道教冥府人物,反映的都是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並多有類似之處。北京東嶽廟和鬼城豐都的都是泥土塑像,而龍龜山的是石雕群像,可謂獨具特色,堪稱一絕,令人嘆為觀止。
央視走進龍龜山央視走進龍龜山
古蹟遍布大石鄉到敘永,就要看石雕,看石牌坊,看古墓,看人文景觀,看自然風光。敘永縣最出名的藝術便是木雕、石刻藝術,最多的就是石刻文物。大石鄉被列為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點的地方就有300餘處,其數量之多,工藝之精,這在瀘州市乃至四川省的鄉鎮中也是十分罕見的,是屈指可數的。龍龜山往東行2公里,便來到互助村油藻壩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賴家墓群,這是賴聲邦與其兩個兒子的連室墓群。共有三座墓碑,占地228平方米。兩座為單檐歇山式墓碑,一座為雙重檐歇山式墓碑。山牆為三重,重檐歇山式。碑和圍欄上深浮雕人物、花草、豬牛羊等圖案50餘龕,並配有詩文。書法由清代川南著名書法家賴天成所書,其雕刻藝術和書法藝術的價值都很高。可以說,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當年賴氏家族富甲一方的“清明上河圖”。距離賴家墓群1公里處巍然矗立唐氏貞節牌坊,這是周家旺族留給後人的不朽絕唱。1993年,被列為瀘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氏貞節牌坊,高大巍峨,三重檐歇山式,四柱三間,面闊7米,通高11.65米。在橫額、穿坊、斗拱等處雕刻人物戲文畫面26幅,共300多人。此外,牌坊上還雕刻龍、獅、鹿、麒麟和鏤空花草等圖案。其雕刻精美流暢,人物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佳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唐氏貞節牌坊建於清光緒年間,整個牌坊沒有鐫刻一個文字,這種無字牌坊是十分罕見的。距唐氏貞節牌坊300米處的山坡上,有一稱為“花墳”的周母羅氏墓,占地117平方米,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們之所以稱之為“花墳”,是因為這座古墓雕刻精美,結構精巧。此墓為三重檐歇山式碑,弧形圍牆。碑和圍欄上,多採用鏤空和深浮雕相結合的雕刻手法,鐫刻花草、戲文、人物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