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母牛組織中國項目

美國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英文Heifer Project International,縮寫為HPI)中國項目辦(註冊名為“成都辦”),是一家非官方的、非盈利的國際鄉村發展機構中國分部,設在四川9省成都市。機構在四川省外經委註冊。最顯著的扶貧特色是在欠發達地區扶持小規模農戶發展畜牧養殖業,推動受助農民傳遞禮品(所得牲畜的後代或貸款以及養殖技術和經驗),關心和幫助其他農民,從而擴大項目扶持面。

簡介

美國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英文heifer Project International,縮寫為HPI)中國項目辦(註冊名為“成都辦”),是一家非官方的、非盈利的國際鄉村發展機構中國分部,設在四川9省成都市。機構在四川省外經委註冊。最顯著的扶貧特色是在欠發達地區扶持小規模農戶發展畜牧養殖業,推動受助農民傳遞禮品(所得牲畜的後代或貸款以及養殖技術和經驗),關心和幫助其他農民,從而擴大項目扶持面。作者曾在項目基層實際工作多年,後又從事項目管理工作10年,並多次到美國HPI總部和其他項目國,如菲律賓、印度、尼泊爾、朝鮮和泰國等十幾個國家學習和了解HPI項目情況。作者根據調查提綱和自己多年來對項目的了解和親自實踐,對HPI在華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儘可能詳盡客觀的調查、分析和研究。

機構發展簡史:

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總部設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HPI通過向小型農戶提供畜禽、技術培訓及相關服務來消除飢餓和貧困並改善環境。rPI幫助農戶把牲畜作為農業可持續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爆發內戰,一位名叫丹?威斯特的美國農民和他所在教會的一些青年人參與救濟內戰雙方的難民,向飢餓的孩子贈送牛奶。在救濟工作中,他發現那些需要幫助的家庭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杯牛奶,而是一頭奶牛”。他於是返回美國,和他的朋友們一道募集小母牛(還沒有生小牛的青年母牛),送給挨餓的貧困家庭。這樣,貧困家庭就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條件飼養和發展奶牛,生產牛奶,實現自力更生。作為回報,受援家庭可以將小母牛作為禮品牲畜傳遞給另外一個家庭,幫助別人實現自力更生。HPI於1944年正式創立,迄今為止,HPI已連續50多年採用“授人以漁”的方式扶持農戶,在世界上l15個國家和美國的35個州扶持過數百萬個家庭。除奶牛外,HPI項目畜禽還包括綿羊、山羊、家兔、雞、鴨、鵝、鴿等20多種食用和創收畜禽,也有養魚、養蠶和養蜂項目。

早在1947年,HPI就通過聯合國救濟總署向中國贈送了550頭奶牛。1984年3月,四川省畜牧局代表團訪問位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溫洛克國際畜牧研究中心,經該中心介紹,順訪了HPI總部。經商談達成了HPI在四川實施項目的協定。同年秋,四川省畜牧局向HPI總部提交了首批項目申請。年底,HPI總部批准了3個項目。1985年10月,HPI援贈的第一批158隻種山羊和200隻種肉免分別從英國和美國運抵四川雅安、簡陽和大邑。

HPI中國辦(HPI China Office)最早(1984一1992年)設在四川省畜牧局內,作為一個編外的臨時辦公室。項目一開始由時任四川省畜牧局外事處處長的淄家教授負責管理。1992年4月,已經從省畜牧局退休的淄教授根據HPI總部要求,並得到當時畜牧局領導的同意,向經貿部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申請,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為美國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四川辦事處。但是,當時正逢四川省畜牧局領導調換,新上任領導想繼續把小母牛項目辦留在該局,便找省政府撤銷了HPI辦的註冊。濮教授不得不到當時改革開放程度較四川高的江蘇南京市註冊。雖然以公司的形式註冊,但實際的業務仍主要是項目的發展與管理。在這期間的1992—1995年,在四川省畜牧局仍保留了項目辦公室,繼續管理和運作在四川的項目。由於HPI把中國的中西部確定為中國項目的重點發展區域,HPI在1992年至1995年期間一直在嘗試把總的辦公機構註冊在成都市。1996年經過向四川省外經委再次申請得以獲準在四川省工商局註冊為美國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成都辦事處,代表HPI總部管理HPI在中國的所有項目。截止2000年底,HPI在華實施項目總數達35個,項目區域覆蓋四川、重慶、江蘇、新疆、青海、雲南、貴州、安徽、江西、湖北、北京和西藏等12個省市自治區的50餘個縣。

機構宗旨、目的及主要業務

總宗旨

·根據對發展支持(包括提供動物、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的需求,幫助貧困家庭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食品生產和創收。

·以一種增強人們自尊感的方式引導人們分享、傳遞禮品,使每個人有機會在緩解飢餓與貧困的事業中作出貢獻。

·基於國際小母牛組織自1944年以來在運用動物於發展的實踐中所取得的經驗和認識來給人們講解飢餓與貧困的根源。

·通過對動物資源負責的管理來支持人們進行可持續發展並同時保護環境。

HPI中國項目的宗旨

·重點開展對邊遠、貧窮地區農戶的扶貧工作,引導他們進行適當的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如:引導農民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以增加收入,改善其營養,使其自立更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促進項目農戶互相幫助,分享資源,使他們從受援者發展為捐贈者;

·通過HPI項目在社區的實施,調動農村閒散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投身到自力更生的奮鬥中去,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給少數民族地區農民提供更多機會,以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增強民族凝聚力;

·以家庭為中心,充分發揮婦女在種草養畜中的作用,以提高他們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

·引導和幫助農民提高環保、衛生意識、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主要業務和項目:

在中國農村,大多數農民的現金收入和主要生活品來自畜牧業。畜牧業和種植業平分秋色。發展畜牧業就是重要的扶貧方式,扶貧就得要幫助農民改進畜牧生產方式、手段,提高效率,提高受助者的自力更生能力、幫助改善收入和生活水平。HPI中國項目主要是圍繞農村畜牧業的發展來開展的,例如:畜牧扶貧項目的篩選、計畫、設計、申報、實施、管理、監督和評估;進度進展情況的跟蹤和報告;項目行政和財務管理;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的畜牧生產加工技術;項目管理與技術培訓;技術推廣;參與、促進和組織國際國內技術交流與合作;接待和陪同HPI總部領導、項目官員、捐贈者和志願者訪問項目;項目宣傳、公共關係與資源開發。

扶貧在HPI項目活動中占首要地位。HPI成立和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扶貧。HPI的最高宗旨就是結束飢餓和貧困。通過良好的扶貧項目設計和方案去獲得捐贈者、志願者的支持;用獲得的捐贈資金去開展切實可行的扶貧項目;用扶貧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去贏得更多的捐贈,從而幫助更多的貧困農戶。

HPI中國項目主要開展了四種類型的項目:畜牧扶貧項目、災後恢復和發展畜牧項目,婦女畜牧發展項目,小額信貸項目。

畜牧扶貧項目主要是在邊遠貧困地區向有條件發展畜牧業的農民提供良種牲畜或貸款和技術培訓與服務。項目根據項目目標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和生態資源,畜牧生產水平及潛力,畜產品的市場行情,農民的積極性等多種因素來確定項目發展方案。主要目標是幫助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畜牧生產來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

災後恢復和發展畜牧項目是針對遭受雪災和洪災危害的農牧民而實施的一種在災後恢復、重建和發展畜牧生產的項目,如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針對1998年所發生的大水災而實施的項目,在青藏高原針對1997年所發生的雪災而實施的項目,其主要方式是向受災農戶提供牲畜、貸款和畜牧技術等,在所用牲畜的種類上要求不如常規項目嚴格,受助的農戶不一定是貧困農戶但卻是遭災嚴重的農戶。項目審批程式不如常規項目複雜,實施速度更快。項目仍然要求受援農戶傳遞禮品或返還貸款。

婦女畜牧養殖項目是專門針對婦女而實施的一種畜牧發展項目,在項目中尤其突出發揮婦女的作用。實際上在大多數項目地區,婦女承擔著家務和飼養畜禽的責任,而男人主要從事田間耕作或外出打工。HP12條基石之一就是提倡性別平等,注重婦女的發展。農村婦女勤勞、樸實、守信譽。HPI婦女畜牧發展項目就是專門給農村婦女提供扶持和發展機會。在不少項目中,由於婦女在家把畜牧業發展為一項穩定的家庭創收產業,在外打工的丈夫最後也回家與妻子一道工作。

小額貸款項目是一種將小額信貸項目機制與HPI項目機制結合起來運用的一種項目。項目向農戶提供貸款,但不需要銀行所要求的那種抵押,而是農戶相互擔保或項目所在村村委會擔保。所貸之款必須用於購買牲畜或相關項目上。貸款利息參照農行信用社農業貸款利息標準執行,近幾年年息為6%。根據不同牲畜的發展周期而確定不同的還款期限。短則半年,長則一年或兩年。貸款金額在500—5000元之間。項目的組織管理參照常規小額信貸項目的辦法進行。

以上幾類項目都以提高和增強當地貧困農戶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為目標,通過推動農戶參與,針對阻礙貧困地區鄉村社區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以農戶為主體組織實施適合當地發展的畜牧項目,並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特別關注公正的扶持,注重提高人們的自尊。

2000年實施項目的典型案例

長江水災災後恢復畜牧生產項目,在技術上引進推廣優良品種,開展雜種優勢利用,推廣蛋雞籠養技術、肉鴨高架平養技術、種草養鵝技術和畜產品加工技術,在組織管理上,實行“四個結合”建項目,即“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部署建項目;結合牧業科技示範區建項目;結合財政扶貧建項目;結合婦女雙學雙比搞項目,同時採取其他有效管理措施,使項目得到迅猛發展。項目區域由原有的7個縣(市)擴大到安徽、湖北和江西的11個市(縣),全年受援農戶2373戶,分配家禽34.73萬隻,比上年增加11.6萬隻,另有山羊343隻、奶牛32頭。蜂150箱。傳遞農戶1790戶,傳遞家禽25.7萬隻,比上年增加24萬隻。兩年累計,受援和傳遞的農戶達6345戶,援助家禽總數84.4萬隻,牲畜375頭、蜂360箱;“安徽婦女養兔項目”在啟動後半年內扶持20個農戶,援助肉兔1256隻。很多項目農戶脫貧增收顯著。如無為縣十里墩鄉章壇村災民沈家春,1999年在HPI資金支持下,飼養四川白鵝800隻,當年純收入達6萬元,2000年上半年蓋起6間180平米的平頂樓房;2000年養種鵝2000隻,獲純利9萬元。江西德安縣木環鄉團山村李本主,1998年他家2000隻鴨被洪水沖走,生活困難,99年HPI項目資助他重建鴨棚,購置鴨苗,2000年出售肉鴨1.1萬隻,獲利1.5萬元,實現了重建家園的願望,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地處雲南省瀾滄江以西的瀾滄縣全縣共有15個少數民族和20多萬國家級貧困人口。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僅580元。HPI於1999年10月14日在該縣的東回鄉班利行政村實施小額信貸項目。項目農戶與HPI瀾滄辦公室簽定契約,契約規定,每位農戶可以貸款l000元,貸款利率為6%。貸款採用實物抵押擔保,片區負責人與小組長共同聯保。半年歸還本金和利息的一半,一年還清所有的本金和利息。50個拉枯族和佤族的貧困農戶有幸地成為第一批受援戶。截止2000年10月14日,所有項目農戶還清了自己的全部貸款和利息。共收回貸款本金50,000元,利息2,610元。資金回收率達l00%。HPI瀾滄項目辦利用回收資金,又援助了61戶項目農戶。該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0個農戶共購買仔豬225頭,出售129頭,純收入27,090元,戶均收入達541.8元,人均收入88.53元。項目資金解決了貧困農戶的燃眉之急,助了他們一臂之力。由於契約規定,農戶必須按時還清借款,一方面,有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克服了懶情思想,增強了責任感,迫使自己去創造和發展,最終做到自強自立。

北京密雲前火嶺村HPI畜牧養殖中心採用小額信貸機制,執行“五戶聯保制度”,貸款限額,一年為期,以購買種畜方式使用資金,已發放貸款,從外地購買210隻小尾寒羊,平均分到20戶農戶。中心為會員實行“五統一”服務,解除農戶後顧之憂。以小額信貸扶貧方式結合畜牧發展實施項目。中心內還建立了互助風險基金。每個借款人在借款時拿出貸款額的5%存入小組基金,每季每戶還要在此基金按每千元20元錢的標準存款。安徽碭山縣城關鎮青年婦女張銀霞自籌資金l0萬元,從HPI安徽養兔項目申請資金5萬元,租用閒置房創辦了有600個籠位的富民養兔場,盡心肉兔養殖,半年時間幫助17戶農村婦女養兔,飼養傳遞種兔1000餘只,被縣婦聯列為計畫生育“三結合”示範基地,縣、市、省電台、電視台多次採訪報導。

NGO組織之扶貧協會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