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義工組織

在仙鄉大地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務員,有教師,有中學生,也有商人、公司職員、下崗工人、退休人員;有20齣頭的年輕人,也有年近7旬的老人。儘管他們的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卻因為同一樣的善良、同一份的愛心,他們默默地奉獻著個人的時間、精力、錢財,以關愛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服務社會,感動他人,讓身邊每個人都學會感恩、學會回報,讓陽光撒滿仙鄉的每個角落!他們就是社會慈善公益組織———仙居義工。

簡介

仙居是台州最早產生義工服務的地區之一,各項義工活動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縣慈善總會的精心指導下,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在同一理念下走到了一起。2005年10月29日,縣慈善總會在仙居劇院前隆重舉行首次現場招募義工活動,組建了7支“義工小分隊”,目前已發展壯大到10支;2006年2月,我縣出現了首個以公益事業為主的民間義工網絡平台。近三年來,義工們積極開展幫困助弱、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扶貧支教、助人為樂等各項服務200多次,服務時間達4000小時,參加服務義工2800多人次。

協會原則

仙居縣慈善總會、仙居縣紅十字會領導進行多次討論和協商,本著高效、統一、規範仙居義工的原則,決定整合各自的義工隊伍,聯合組建義工分會,並於2008年9月20日召開成立大會,出台了《義工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選舉產生了會長、副會長及秘書長,聘請了名譽會長等。

協會宗旨

仙居義工分會宗旨是奉獻愛心,服務社會,傳播文明。

義工活動原則

仙居義工服務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合法、誠信、節儉和非營利性的原則。

服務範圍

仙居義工服務範圍包括助老扶弱、扶貧濟困、支教助學、環境保護、社區服務以及其他社會公益性活動。

發展歷程

愛心網路“育起”義工組織雛形

2005年農曆12月,QQ群仙城網俱樂部里的幾位網友泡泡、小武等在群里商議開展組織網友奉獻愛心,去山區學校看望貧困學生的活動。一經提議,得到了眾多網友的回響。
農曆12月27日,小武、泡泡和兵營等幾位愛心網友帶著眾多愛心網友和杭州同鄉會的善款以及學習用品等,前往廣度路坑村等地,走訪慰問了十幾位孤寡老人和貧困學生家庭,第一次愛心活動由此展開。
2006年情人節前夕,台州各地義工都在策劃組織情人節義賣,唯獨我縣還沒有義工在組織義賣活動。小武在聯繫上台州義工後,便有了在我縣組織義工隊伍、開展情人節義賣活動的想法。在得到了相關單位和慈善總會的支持後,小武開始在網上發帖招募義工,發布義賣訊息,聯繫羅馬假日婚紗攝影店,得到了愛心贊助。在這次義賣活動中,義工應維娜、王旭燕、陳波等放棄休息時間,趕來參加活動。路過的愛心市民,得知是為山區國小義賣的訊息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在這次義賣活動後,小武、應維娜、陳波、王旭燕等義工朋友商量著通過網路QQ群、論壇發布招募信息,正式組建了仙居義工隊伍,並確定了相關的活動宗旨、內容、形式等。經過多次活動的錘鍊,仙居義工得到了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的肯定,義工隊伍也隨之壯大。

助學助困,敬老助殘顯大愛

廣度里岙村蔣戶興身有殘疾,妻子又有痴呆症,有一男孩在讀國小。2005年底,他們居住的房子在火災中被燒毀了,一家人只好借住在親友家中。2007年,小武、周明、趙平等義工得悉這一情況後,同該戶進行結對,同時組織人員買來磚頭、水泥、瓦片等建築材料,幫助蔣戶興造起了一間兩層樓房,使這個不幸的家庭又有了棲身之所。義工徐海燕、項瑞國等將自己捐出的棉被、衣服、食用油、大米、洗衣粉等生活用品,送到廣度鄉里岙村和路坑村4戶貧困戶家中,使他們感受到一絲冬日裡的溫暖。
路橋金清,我縣安嶺,兩地本來相隔很遠,卻因為兩地義工架起的“愛心橋”而相通起來。安嶺鄉地處大山深處,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貧困。那裡的孩子渴望讀書,雖然在國家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後,圓了上學夢,但是他們除了國家免費提供的教科書外,沒有一本工具書或課外讀物。仙居義工得知孩子們對求學的渴望後,立即發起了捐贈書籍的倡議,並聯繫上路橋義工,組織義賣為孩子們奉獻愛心。
課外書、鋼筆、橡皮、鉛筆、鉛筆盒……兩地義工們帶去了整整一車的愛心學習用品。兩地義工們還拿出了3000多元愛心基金資助10個貧困學生,這些學生有的是孤兒,有的是單親家庭。
白塔、大戰、田市等地敬老院經常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仙居義工組織的愛心朋友。義工們買了包餃子的各種材料,為老人們做了頓豐盛的午餐,並為老人們清潔室內外的環境衛生、陪老人們聊天等,讓老人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唯一發藝和非凡發藝的義工還為老人義務理髮。義工吳偉芬在得知白塔敬老院的宿舍床單和枕套比較破舊後,立即個人出資為老人購買了新的床單和枕套,還為老人們送上了水果等禮物。義工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發動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尊老、敬老、愛老的行列中,給每一位老人帶去無盡的歡笑。
2008年9月開學初,10多名義工連同歐陸眼鏡店的工作人員來到朱溪鎮梅岙國小為山區貧困學生傳遞愛心。義工們向梅岙國小100多名山區貧困學生贈送了鉛筆、練習本、鉛筆盒等學習用品和籃球、桌球、跳繩等體育用品。義工們還為同學們懸掛視力測試圖,幫助學生檢測視力。同時,玉環縣真誠交友QQ群代表還向該校贈送了2500元愛心善款,用於改善學校環境。
白塔抱上村和步路徐岙村分別有兩位孤寡老人,長期無人照顧,生活過得艱辛。義工張斌、張金偉、王楊等人得知這一情況後,在義工中發起倡議,定期組織義工去看望這兩位孤寡老人。義工長期堅持的善舉,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

公益事業的先行者

少開一天車,騎上腳踏車……讓自己更健康,讓城市更節能。”2007年9月16日,世界無車日,義工環保組張金偉、王濤、李岳桂等人組織百名義工開展了以“騎車出行,健身節能”為主題的活動,旨在倡議廣大市民“綠色出行”,節約能源。仙居義工環保宣傳組利用休息日時間在南峰山景區開展了多次“以愛育愛、親子奉獻、大手拉小手”撿垃圾活動,經過義工們的共同努力,景區道路兩旁的紙屑、果皮等基本上得到了一次清理,還風景秀麗的南峰山一份清潔。
植樹節、國際禁毒日、消防宣傳日、世界環保日等重要公益活動日,都可以看到仙居義工忙碌的身影。

為地震災區同胞獻愛心

2008年5月12日下午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令舉國皆驚。仙居義工迅速行動起來,用赤忱的愛,為災區倖存的同胞盡一份綿薄之力。
5月17日、18日兩天,仙居義工在劇院門口開展了愛心募捐活動。市民們無論有沒捐贈過,一聽說是為災區,總是願意再出一份錢。那幾天儘管烈日當空、汗流浹背,但絲毫沒有阻擋義工們的腳步,餓了,就自己掏錢買份快餐,蹲在街頭隨便吃點。設立的募捐點,不時有人停下來,匆匆留下錢就走。來自城峰分隊的楊衛民陳旭日等義工,在冒著烈日的中午,帶領20多位學生義工在街上發放倡議書,抱著捐款箱,四處募捐。職業中專的朱峰正、張積偉等學生在募捐現場深情地朗讀向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愛心倡議書,幾次流下熱淚。義工們的愛心舉動感動了所有路過的市民,老太太、老大爺、中年上班族、買了菜回家的家庭主婦、出來玩的高中生、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滿臉稚氣的孩子……每一次捐款,義工們總是報以深深的鞠躬,心裡默默的感謝他們,感謝每一個人的愛。這一切,是那么令人感動。短短几天,他們共募集到4萬餘元善款,並籌集到13噸救災物資,及時運送到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
“小魚”是仙居義工李美秀的網名,1979年出生,她擅長美術,做過老師、廣告策劃與設計,後來自己開了一家廣告公司。5·12地震發生後的第6天,她不計報酬,停掉公司業務,毅然背起行囊隻身奔赴災區。原本計畫呆一個星期的,可她一去就是135天,是浙江在地震災區服務時間最長的志願者。

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自從我縣開展創建文明城市以來,仙居義工的每一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這件全縣動員的公益大事。 為切實增強上街勸導的力量,義工分會會長王華斌積極動員公路段的同事加入千名志願者(義工)文明勸導隊伍,一起上街勸導,並堅持每天都上街勸導,他的行動深深感染了義工分會的每一位義工。義工秘書長朱江飛儘管工作不在城區,但一到當班的日子,他都會想辦法趕到值班路口進行勸導。來自官路鎮萍溪村的義工分會副會長鬍衛明,每天要從官路趕到城區,自掏腰包出車費、一伙食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這樣的例子在義工隊伍中太多了。市民普遍感到周圍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道路變暢通了,街道變漂亮了,人際關係融洽了,人們臉上笑容多了。 “有時間,做義工,有愛心,就行動。”這是仙居義工的愛心宣言,也是對自己、對社會的承諾。

NGO組織之扶貧協會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