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

南江縣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

南江縣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成立於2000年,2005年又重新更名並在民政局登記註冊,於2007年被國家科協、國家財政部評為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並給予以獎代補資金20萬元,用於全縣10個村的科普宣傳建設。該協會依託本會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多年育種與科技推廣的經驗,以產業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助推南江黃羊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

基本資料

南江黃羊南江黃羊

機構名稱:南江縣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
城市:四川
大分類:扶貧
公益分類:扶貧
註冊性質:民政登記
成立時間:2000年
機構聯絡人:賈正貴

簡介

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成立於2000年,2006年,針對農村綜合可持續發展需求,本協會又發起成立了“南江縣秦巴山農村社區發展研究協會”,這兩個專業協會共同組成了一支團結奮進、熱心奉獻、勇於拼搏、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團隊。

宗旨

依託本會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多年育種與科技推廣的經驗,以產業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助推南江黃羊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

關注領域

除以農村社區建設為基礎、以發展養殖業為手段的產業扶貧外,還致力于山區的環境保護、農合組織建設、三農問題研究、政策倡導、災害管理等工作。協會多年來不遺餘力地為南江黃羊的發展盡心盡責地服務,在縣內外直至全國都有很好的口碑。

與南江縣秦巴山農村社區發展研究協會

logologo

秦巴社區發展研究協會主要是:關注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事長賈正貴先生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正高級專家,曾於2003年主持國家“863”計畫《南江黃羊新品系選育研究》高技術項目,協會團隊曾兩次受到國務院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兩協會共有集體會員100個,個人會員5000個。會員有正高級研究員職稱的3名、有副高級和中級職稱的150名;有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大戶近1000名、養殖及加工企業經營者;有全國知名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學者,有國內外知名大學在讀研究生等志願者;也有為這個協會大力宣傳的新華社特約記者,匯集了各路人才和精英。服務範圍以南江縣為中心,以整個秦巴地區為主體,服務項目已經遍及全國。

小母牛項目

合作背景

2006年8月通過國際小母牛的項目官員在南江現場考察後,認為:南江縣的資源優勢好,南江黃羊品種好,項目村莊幹部、民眾思想意識好,特別是南江的項目夥伴—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這個團隊是熱心於農村扶貧,能征善戰的團隊,在全省甚至全國口碑都好,公信力好,能夠承擔小母牛項目的建設。為此,2006年11月30日國際小母牛中國辦公室與南江縣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簽定了22-0017-39項目契約書,在南江縣的楊壩鎮牡丹村和橋亭鄉的落埡村正式啟動實施。

進展

溫家寶總理視察溫家寶總理視察

17-39項目在牡丹、落埡兩個村內選擇符合小母牛項目援助標準的項目農戶做為首批受援農戶,每戶援助禮品羊15隻,總計900隻種羊,經2.5年的時間,再將同樣品種質量和數量的畜牧傳遞給另外需要幫助的60戶農戶,以此類推,永續發展。迄今17-39項目的兩個村共投放禮品種羊900隻,受援戶有20戶新建了圈舍,40戶改建了圈舍,總面積達到2400平方米,禮品羊發展到5146隻,增長349%,同時帶動了項目區域內南江黃羊的發展,飼養量達到1.5萬餘只,5月底存欄8642隻,比項目實施前增長了400%,牡丹村的40戶項目戶,由於改進了畜牧管理,實施科學養畜,連續兩年戶均畜牧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到5月底已完成禮品傳遞12戶,完成12%,計畫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17-57項目在桃紅、林河、羅圈三個村內,共選擇首批受援農戶160戶,投放老婆種畜560頭(只),其中牛120頭,羊200隻,豬240頭,另購種公豬4頭,豬和羊計畫在兩年內傳遞兩次,牛計畫3年後傳遞;同時在項目村莊成立互助小組,開展小母牛12條基石培訓、教育農戶要科學養畜,保護環境等。17-57項目截止5月底,已全面完成圈舍改造,共改造牲畜圈舍5000餘平方米,完成禮品牲畜牛60戶120頭,羊20戶200隻的種畜投放任務,計畫6月底前完成80戶240頭禮品種豬的投放任務。
目前包括禮品傳遞區,已選擇農村社區7個,成立互助小組15個,開展以12條基石和技術培訓等累計突破100其次以上,組織項目社區農戶外出考察學習10餘次,迎接來社區考察指導的達30餘次。

創新項目建設方法

首先在把握小母牛禮品傳遞這個核心要求的基礎上,項目夥伴實行掛聯到片,任務包乾,責任到人,入戶實施,階段評估,財務透明,定期檢查,嚴格管理的方法,把項目做成優秀項目、明星項目、公德項目,有力推進了黃羊產業的發展。去年,項目社區南江黃羊飼養量突破萬隻,項目鄉鎮突破5萬隻,全縣突破百萬隻,全縣戶平增收2000元,同時這種機制和方法還促進了南江的金銀花、核桃及茶葉產業的發展。

影響及效果

1、社區建設好。協會以小母牛組織“擺脫貧困,結束飢餓”的宗旨開展扶貧工作,開展理念、知識和技術培訓,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改進傳統的養畜方法,去掉不良陋習,推動南江新農村的建設。共在5個項目村和禮品傳遞區3個村內成立了7個社區和15個互助小組,民主選舉了社區和互助小組負責人,結合南江黃羊產業發展,開展了有利於社區和新農村發展的活動。通過項目理念培訓、活動開展和技術服務,轉變了受援農戶的陳舊觀念,接受了新的理念,提高了受援農戶的綜合素質。表現在農戶注重環境清潔衛生,農戶柴、草、物等堆碼有序;積極開展植樹、種花、種草等,最佳化了環境,使社區有了較好的精神面貌;開展小組活動,增加了社區農戶的交流,互幫互助多了,人與人、戶與戶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了,促進了社區和諧。
2、團結和諧好。通過項目實施和相關活動的開展,增進了團結和友誼,增加了收入和營養,好人好事不斷出現,如農戶主動要求組織義務護路、捐款修路;受援戶撿到價值千元以上的手機,主動歸還失主;特別是原來一直被認為是心理失衡的個別農戶(對村委和其他農戶不滿),通過接受小母牛項目的理念和參加項目系列活動,心態和觀念都得以轉變,成為社區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自小母牛項目實施以來全村無治安事件發生,杜絕了賭博惡習,真正建成了“和諧的社區,秀美的村莊,團結的鄰里,熱情的村民,互助的集體”。
3、影響效果好。由於小母牛項目的觀念新、理念好,模式好,在項目實施中首先進行綜合能力培訓和提升,所以在全縣的各類項目中成為明星項目,得到縣委政府領導的稱讚:“要在全縣範圍內推廣這種好模式。”縣委政府於2007年10月在牡丹村專門主持召開了全縣鄉鎮黨委書記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00餘人參加的現場觀摩會議,要求全縣學習推廣牡丹模式發展我縣特色產業;2008年春節縣委書記深入牡丹社區與小母牛受援農戶歡度春節,對項目產生的效果十分滿意。縣政府分管小母牛項目的國家工商銀行下派的每屆副縣長都十分關心小母牛項目的發展,專門到項目社區暗訪小母牛項目實施情況,對項目給予高度評價。國際友人和國內項目夥伴及政府組織也多次到該村考察學習,對牡丹村發生的變化以及項目模式給予認可和好評。

重大活動介紹

1、2007年10月12日,由縣委主持,在牡丹社區專門召開了由全縣鄉鎮黨委書記和南江黃羊光彩互助合作社理事長100餘人參加的產業發展現場觀摩會,要求全縣都要學習小母牛項目模式和理念,加快我縣特色產業的發展。
2、一場百年不遇的雪災和5.12大地震,給社區農戶及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創,雪災凍死羊群850隻,地震失蹤羊只150餘只,但是受援農戶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奮力抗災自救,表現出驚人的決心和意志,努力恢復黃羊產業,並表示要如期做好禮品傳遞。
3、2009年1月25日,南江縣委書記張長雲帶領縣級相關部門,到牡丹社區專門訪問小母牛項目,與農戶歡聚一堂,共度除夕,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還給受援農戶送去了慰問品,鼓舞了社區民眾實施好羨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鬥志。
4、由於小母牛項目在社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小母牛組織的關心下,協會又爭取到了南都公益基金會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全球消除貧困聯盟的城鄉社區聯動項目,而且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協會理事長賈正貴先生、秘書長周文國先生分別應邀出席了北京的項目總結會,在會議上對小母牛項目做了廣泛宣傳,得到了相關NGO組織的關注和肯定。

建立農村社區

在項目實施中,以建立互助小組為基礎,以建立社區為平台,開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的相關活動,從而提高了農戶、互助小組、社區及項目夥伴的誠信度,所取得的成績不僅獲得了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好評,同時得到了相關NGO組織的認可,7個項目社區中有5個社區就獲得了政府及其他NGO組織共約15個項目的支持,資金規模達到533.91萬元,受益農戶達1774戶,受益人群達到8000餘人次。

榮譽

榮譽榮譽

曾先後四次被表彰為四川省農村專業協會“百強協會”、五次獲巴中市農村專業協會的“先進協會”,2007年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NGO組織之扶貧協會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