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鹿藿

喜馬拉雅鹿藿

喜馬拉雅鹿藿(Rhynchosia himalensis Benth. ex Baker),豆科、鹿藿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西藏東部、四川等地,印度、尼泊爾亦有分布。喜馬拉雅鹿藿,攀援狀草本。莖和花序軸密被帶褐色腺毛和薄被軟伏毛。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狹卵形,長4-8毫米;葉柄長2-6厘米;頂生小葉寬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全緣,長3-6厘米,寬2.5-4.5厘米,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喜馬拉雅鹿藿RhynchosiahimalensisBenth.exBaker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1卷||豆科LEGUMINOSAE||鹿藿屬RhynchosiaLour.||喜馬拉雅鹿藿RhynchosiahimalensisBenth.exBaker

12.喜馬拉雅鹿藿(新擬)

RhynchosiahimalensisBenth.exBakerinHook.f.Fl.Brit.Ind.2:225.1876;Collett,Fl.Siml.2nd.ed.143.f.40.1921:AliinStuoart,Cat.Vasc.Pl.W.Pak.&Kashm.418.1972;Ohashi&TateishiinBot.Mag.Tokyo90(1019):223.1977.

喜馬拉雅鹿藿喜馬拉雅鹿藿

植物形態

喜馬拉雅鹿藿,攀援狀草本。莖和花序軸密被帶褐色腺毛和薄被軟伏毛。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狹卵形,長4-8毫米;葉柄長2-6厘米;頂生小葉寬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全緣,長3-6厘米,寬2.5-4.5厘米,兩面密被短柔毛並混生腺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具腺點;小葉柄長1-2厘米,側生小葉基部偏斜。總狀花序腋生,長7-20厘米,疏花;苞片橢圓形,長4-8毫米,先端漸尖;花黃色,長1.3-1.5厘米;花梗長4-7毫米,花萼5裂,外面密被毛和腺點,萼管長3-4毫米,上部2裂片基部合生,狹三角形,長5-7毫米,最下面一裂片與花冠等長,線狀三角形長10-15毫米;旗瓣寬倒卵形,無毛,連瓣柄長1.5-1.8厘米,寬1.1-1.3厘米,先端凹,基部具耳,外面具明顯的紫色脈紋,內面基部具胼胝體,翼瓣無毛,連瓣柄長12.5-13毫米,先端凹,基部明顯具耳,龍骨瓣新月形,內彎,明顯比翼瓣長,連瓣柄長14.5-16毫米,先端鈍,基部無耳;對旗瓣的1枚雄蕊離生,基部彎曲;雌蕊長1.9-2厘米,花盤圍繞於基部;子房長約5毫米,密被微柔毛,花柱長13.5-15毫米;子房柄長約5毫米。莢果長2.5-3厘米,寬0.9厘米,密被微柔毛和軟白色毛並混生褐色腺毛。

命名來源

產於中國喜馬拉雅鹿藿產西藏自治區東部、四川、印度、尼泊爾亦有分布。

豆科·菜豆族·木豆亞族植物

木豆亞族(Subtrib. CAJANINAE Benth.),世界有13屬,大部產於亞洲、非洲、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屬:木豆屬千斤拔屬、野扁豆屬、鹿藿屬、雞頭薯屬。小葉3片,有時1,稀5或更多,背面具腺點;常無小托葉;花序無節;小苞片缺;花瓣常紅色或黃色,有時被短柔毛;花柱常無毛,柱頭頂生,頭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