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鎮

商家鎮

商家鎮位於淄川城西10公里,萌山水庫上游,總面積54.3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被規劃為淄博市自然環境重點保護區域和淄川區經濟開發區重點開發地段。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商家鎮商家鎮
鎮內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全省聯網的濱博高速公路和省內主幹道膠王路縱橫境內,“三縱四橫”的鄉村幹道形成便捷的交通網路。

商家鎮加大對電力、水利、通訊、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良好,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已形成了一個工業以耐火材料、服裝加工、機電加工為主導的產業框架,農業以食用菌、優質果品、經濟林為主導,農副產品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商家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旅遊資源豐富。先後在境內吸引投資3億元開發建設了全省最大的駕駛員教考中心,魯中財會培訓中心、碧水山莊、臥龍山莊、植物園等集培訓、休閒、度假、觀光為一體的別墅群已初具規模,可接待千人以上會議。

商家鎮位於淄川城西,鎮政府駐館裡村,距區政府駐地10公里。面積54.3平方公里,山地、丘嶺、平原相間。主要山脈有沖山、碾子山、雙山、煥山。沖山最高,海拔352.3米。河流有范陽河、白尼河、匯龍河、朱家小河,均屬范陽河水系,流入萌山水庫,境內流長共19.7公里。萌山水庫三分之二水面位於鎮境內。鎮域內適宜種植小麥、玉米、高梁、穀子、花生、大豆、地瓜、瓜果和蔬菜。境內礦產資源有紫砂、石英石、粘土、煤炭,分布於西南、西北部。

行政區劃

商家鎮商家鎮
面積:54.3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 代碼:370302105

位於淄川城西10千米。

轄館裡、小史、七河、地鋪、白家、武家、冶西、冶東、西阿、前太、西太、東太、大邢、紅星、西商、李家莊、官莊、紅旗、循途、胡家、楊家阿、戴家、雙山、西馬、西岔、東岔、馮家、長遠、王家、郝家莊、東商31個村委會。

建置沿革

1949年,屬淄川縣第六區。1956年,成立商家鄉。1958年,境內村分屬磁村、王村、萌水3公社,1962年三個公社劃出18個村成立商家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設立商家鄉。1994年,商家鄉與冶頭鄉合併成立商家鎮。2002年,全鎮轄31個自然村。

經濟發展

商家鎮商家鎮
一是強化服務意識,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協調幫助做好淄博耀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利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新上煤氣爐檢測工作,金旺機械製造公司水、電、路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淄博固通機械公司固定資產投入資金落實工作。二是落實全區大中型企業附屬服務業剝離工作會議精神,與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協商,依託淄川特種耐火材料廠組建了淄博振軒物流有限公司,預計2008年4月初可投入運營。三是加大安全生產管理力度,堅持每天巡查制度,及時查處整改安全隱患。規範對沖山採石場、粘土礦的管理,統一划分採區,集中有序開採。結合企業綠化年活動,督促礦山企業搞好造林綠化,完成生態修復任務。

農業發展

商家鎮花菇
1956年糧食畝產95公斤,總產272萬公斤;1972年,糧食畝產180公斤,總產337.5萬公斤;1972年,修建西馬水庫和東商水庫。1974年,配套兩大幹渠,總長5500米,其中,高架渡槽2000米,三級揚水,擴大水澆面積400公頃,13個大隊受益。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216公斤,總產654萬公斤。1998年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高產田,實行立體種植,多元化發展。七河村引進花菇食用菌新品種,進行工廠化培育,建培育棚35個,蔬菜大棚40個。2001年,建花菇、蔬菜大棚4個,“七河”牌無公害蔬菜銷往省內外,實現產值250萬元。是年,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山東農業大學列為科研開發基地,鎮政府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表彰為“九五”期間農業科技先進單位。2002年,武家、冶西、紅星村引進霑化冬棗,建起14公頃冬棗園。西阿村投資40萬元,建冬暖大棚16個,引進“春捷桃”,被列為市高科技林果示範園、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基地。全鎮調整土地300公頃,建設生態示範鎮。糧食與經濟作物比例達4:6,農業總產值7052萬元。

工業發展

商家鎮商家鎮
新中國建立初,鄉內無工業。1962年,成立農機制修廠,1979年更名淄川化工閥門廠。1972年始,建公社煤井、耐火材料廠、化工廠、麵粉廠、保溫廠、纖維廠、五金廠、食品廠。1976年,隊辦企業開始起步,以小五金加工、生產耐火材料為主。1978年,從業人員553人,企業年收入164萬元。1985年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各種專業村先後形成,大邢村服裝、紅星村沙發、雙山村羊毛衫、循途村輕工機械製造,長遠、王家村冶金鑄造,楊家、代家村矽砂加工,館裡村銅材、節能電器,東商村砂輪。以山東淄川真空開關廠二輕機電產品為龍頭,冶金、建材產品為骨幹,小五金加工為基礎的發展格局。1995年,組建省級鄉鎮企業集團山東華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鎮、村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137個鎮村企業中改制的96%,實現工業總產值18764萬元。2002年底,全鎮企業137個,從業人員3847人,工業總產值60629萬元。

產業特色

商家鎮商家鎮
“建設新農村,生產發展是關鍵。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是新形勢下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商家鎮黨委書記李晶說。為促進專業村發展,該鎮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聚集、結構最佳化、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目標,依託各專業村,規劃建設了西阿、三太工業加工區,投資200萬元完成了水、電、路等主要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目前已有泉鑫散熱器廠、華電電器、正域電子等9家企業落戶西阿工業加工區,有2家已建成投產。

為引導各專業村健康發展,規範企業競爭行為,商家鎮通過組建行業協會、制定發展章程等措施,引導企業加強合作,走出了一村一品,實行捆綁式經營、聯手闖市場的路子,有效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淄博辰裔輕工製品有限公是西商村一家從事瓶蓋加工出口的企業,從設計、製作、注塑、噴塑、磨光到出口,20多家大小企業相互配套,相互依存,對於一些簡單的生產工藝,則延伸到戶,委託部分年老體弱的人群進行加工處理,增加了民眾收入。小小瓶蓋漂洋過海,出口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近300萬美元。

專業村建設牽動著千家萬戶,為鼓勵更多的民眾加入到專業村發展中來,各村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功能,不斷提升專業村的對外影響力。為扶持服裝加工產業發展,館裡村投資13萬元新上160千伏安配電室一處,徹底解決了近40個服裝加工戶的用電需求,全村形成了1.4億件童裝、內衣的生產規模,藉助淄川服裝城批發市場,館裡村的針織服裝一直輻射到北京、西安、拉薩等國內大中城市,成為市面上的搶手貨。

得益於優越的政策支持、寬鬆的發展環境,武家、冶東、西太的五金加工,西馬的汽車配件,循途村的鑄造產業發展都漸入佳境,去年該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988元,增幅10%。

生態建設

商家鎮商家鎮
商家鎮充分把握市委、市政府對萌山湖開發的發展機遇,開展了“建綠色商家,創生態家園”系列活動,動員全鎮人民共同參與。該鎮從2008年年初開始,啟動了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綜合開發工程。該工程規劃面積8500畝,涉及13個村,2651戶、8204人。將石佛寺周圍東官、李家、西岔3個村2000餘畝,作為整個工程的示範片區,以主幹道和生產路兩側高檔綠化為骨架,形成地頭堰邊栽植常綠樹、大田內栽植經濟樹的總體綠化格局。為此,鎮上成立了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綜合開發指揮部,多次召開黨政領導、包村幹部、有關村主要負責人會議,層層分解落實責任,抽調精幹力量組織實施。目前已整修道路3.6公里,路旁栽植蜀檜、紫葉李、國槐、椿芽、側柏45萬株,已完成總任務的90%,景觀效果初顯。

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實行黨政領導掛包重點工程制度,成立了農業重點工作領導小組、企業綠化年活動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各項任務的落實。邀請山農大專家及上級有關部門實地考察、調研,結合本鎮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及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及時把任務分配到各村、各企業,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責任到部門、到村、到人。充分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宣傳車、辦培訓班、入戶調查、座談會、黨員村民代表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和徵求意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爭得了民眾的理解和支持,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商家鎮商家鎮
爭取上級扶持,努力抓好萌山水庫生態建設項目。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實行一村一策,一地一策。鎮上出台了補償獎勵政策,為民眾無償提供椿芽苗,按時完成任務的村按每畝30元標準獎勵村幹部。通過以上措施,大大激發了廣大民眾及村幹部的工作熱情。現該工程進展順利,新修生產路1.5公里,路兩側栽植紫葉李、蜀檜2000餘株,計30餘畝。大田內栽植椿芽24萬餘株,計1200畝,地頭堰邊挖穴1萬餘個。同時,認真做好育苗工作。新育黃金槐等景觀苗木10畝,楊樹苗20畝,核桃苗7畝,為明年萌山水庫生態建設經濟林栽植提供了苗木保證。

認真抓好二沿三環綠化及區直部門掛包荒山綠化工程。按照區里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合理規劃地片,重點抓好商中路、膠王路、三太路、白尼河及支流河灘綠化。現已栽植速生楊1088畝,計10萬餘株。全民義務植樹達到6萬餘株。及時與掛包荒山綠化工程的各區直部門進行對接,確定具體山頭地片,做好協調配合工作。目前區政協已栽植側柏12000餘株,面積達60餘畝。

在積極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商家鎮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引導企業樹立環境意識和節能降耗意識,走科學發展之路。2008年,鎮上關停了淄博吉磊水泥廠、淄川紅旗耐火材料廠2家污染企業,指導建材、冶金、矽砂等高耗能行業,通過技術改造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淄博鑫拓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與山東理工大學合作研製的碳化矽飛塵過濾器國家863項目,產品試產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2008年有2個耐火項目、1個飼料生產項目、1個大型養殖項目因環保不過關被拒之門外。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方案的實施,為商家鎮的環境保持奠定了基礎。該鎮建立了68人組成的環境衛生保潔施工隊,2008年新建了40個垃圾池,設立1台垃圾車定時清理垃圾,實現了日產日清。同時,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出資10萬元給保潔人員發放補貼,有力地維護了商家的生態環境。

文明建設

商家鎮商家鎮
商家鎮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物質文明促進精神文明,農民民眾的思想道德觀念、民主法制意識,科學文化水平顯著提高,通過開展開明“三個一”創建活動,和爭創“十星”級文明家庭,進一步改善了村(居)環境面貌,提高了民眾的生活質量,增強了鄰里團結,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廣大民眾自覺履行了淄博市民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處處依法辦事,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積極維護社會治安,為建設“平安商家”做貢獻,開展民眾性的文化和文明共建活動,進一步陶冶情操,紅星村、七河村、工商所、派出所先後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鎮財政所今年又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幹部建設

商家鎮商家鎮
商家鎮突出教育培訓、引導幫扶、獎優罰劣,充分調動新任村幹部的積極性,使新任村幹部服務農民民眾、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能力用的出來,成績乾的出來,百姓看的出來。

突出抓好教育培訓,提高新任村幹部工作能力。今年以來,商家鎮以加大對在職村幹部的培訓為突破點,重點結合崗位特點,提高運用政策、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強帶領民眾增收致富的本領。上半年共舉辦了2次村書記、主任培訓班,邀請區國土、司法、財政等部門與農村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導專家作專題報告,收到了良好效果。

突出抓好引導幫扶,提高新任村幹部辦事水平。商家鎮實行黨政領導直接包村制度,規定包村幹部每周不少於2次下村,指導村里開展工作,密切了鎮村之間的聯繫,促進了村里工作的開展。尤其對於新上任村幹部,通過指導安排村里落實黨委、政府決策等具體工作的開展,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遵守國家政策、為民辦事的本領。鎮黨委、政府加大對各村辦實事的扶持獎勵力度,先後投入資金400多萬元,支持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村幹部辦實事、實辦事的熱情高漲,幹群關係日益融洽。

突出抓好獎優罰劣,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實行“量化考核、民主測評”。每年年底對村幹部進行考核,並使考核結果更接近實際,將考核結果作為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對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村幹部予以表彰獎勵。實行“戒勉後進”。因工作能力不強、作風不實導致工作難以開展、政策難以落實,造成不良影響的,由鎮黨委予以戒勉,對戒勉沒有明顯改進和民主測評不稱職的,給予撤職處理或依法罷免。嚴格落實淄川區村書記主任管理辦法,提高村幹部乾好工作的積極性。實行“雙向考核”。鎮黨委成立領導小組,每年對各村“兩委”班子的責任制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同時組織村內黨員、村民代表對村“兩委”班子及成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評議、民主打分。

社會事業發展

商家鎮商家鎮
商家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全鎮實現人均純收入3976元,山東省民族藝術學校、蟠龍中學、淄川第三職業中專等國辦民辦學校座落該鎮。全鎮設中學一處,國小7處,幼稚園8處,中國小在校生2803人,2004年以來,先後有6處中國小創建為市區級規範化學校,有7處幼稚園被評為市級一類園,一處被評為市級示範園,商家鎮同時創建為“淄博市教育強鄉鎮”,目前全鎮教育初步現代化建設已全面展開。衛生事業以深化衛生改革、創建文明行業為重點,衛生院設內、外、兒、中醫,眼科等18個科室,村衛生室實現了鎮辦鎮管一體化管理;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商家大鼓歷史悠久,聞名省內外,全鎮擁有大鼓1200餘面,商家大鼓協會已吸收集體會員32家,個人會員1500餘名,商家大鼓已作為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商家鎮也因此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社會文化先進鄉鎮”、“淄博市特色文化鄉鎮”。

計生工作

商家鎮商家鎮
淄川區商家鎮把計畫生育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多種途徑宣傳計生國策,在全鎮營造濃厚的計畫生育輿論氛圍。

開展宣傳活動。組織宣傳車到鎮政府駐地和重點村、薄弱村以及集市等人群密集處進行巡迴宣傳,播放中央《決定》,計畫生育法律、法規,有獎舉報辦法,發放計畫生育宣傳品6000餘份,讓計生國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最佳化輿論環境。在全鎮醒目處刷新高標準固定計畫生育標語150餘條,懸掛橫幅1500餘條,大力宣傳生男生女一樣好,兒女都是傳後人,違法生育可恥等先進計畫生育思想,促進農村婚育觀念轉變,營造了良好的人口計生環境。

其他形式宣傳。組織育齡婦女集中觀看《計畫生育活動專題片》,利用鎮閉路電視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利用查體契機,在全鎮各村巡迴設立諮詢點,為育齡婦女解答計畫生育問題,宣傳計畫生育政策;利用鎮、村兩級人口學校陣地積極開展育齡婦女培訓活動,講解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等計畫生育知識,參訓育齡婦女達3000人次,提高了育齡婦女計畫生育應知應會率。

文化藝術

商家鎮商家鎮
商家鎮是遠近聞名的鼓樂之鄉,商家大鼓源於清朝中期,盛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商家大鼓氣勢雄偉,韻味奇妙,深受民眾喜愛,在民間廣泛流傳。商家鎮村村都有大鼓隊,每年都舉行全鎮大鼓比賽,商家大鼓協會已吸收集體會員32家,個人會員1500餘名,商家大鼓已形成產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豐富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生活。

商家大鼓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商家大鼓也從開始的自娛自樂,逐步走向市場。省外的南京、哈爾濱,省內的濟南、青島、濱州日照等地,都留下過商家大鼓隊的英姿。商家鎮“打鼓之鄉”的美名也不脛而走。

2006年6月,商家大鼓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被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8月,商家鎮被列入第三批“山東省民間藝術之鄉”。此次商家鎮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將推動商家大鼓的健康發展,使這一民間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