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坊高中

唐坊高中

唐坊高中座落在唐山市丰南區唐坊鎮唐坊橋村畔,西挽京唐運河,東撫京津鐵路,距縣城15公里。建校之始,學校只有甲、乙兩個班,教師9人,學生68名,校長由唐坊國小校長趙慶圻兼任,隨後學校發展為三個教學班,教職員13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唐坊高中被夷為平地,正在學校進行暑期培訓的唐坊工委所屬200餘位教師,有174人遇難,12人重傷,其餘為輕傷。遇難者中有許多是優秀教師,這場自然災害造成了我縣教育史上一次重大災難,給教育事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地震當年,在被震毀的校園廢墟上建起了校舍,由地震中受了輕傷的劉慶宇校長繼續主持學校的工作。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唐坊高中高中學校示意圖

1956年建校時,從唐坊完小招收兩個國中班為“戴帽中學”,名為“丰南縣唐坊初級中學”。1969年變為高中,名為“丰南縣唐坊高級中學”,文革期間沿用此名。1980年,變成含有初、高中的完中,是唐坊工委的重點中學,名為“丰南縣唐坊中學”。1989年又變為高中,名為“丰南縣唐坊高級中學”。1992年學校走向低谷,全校只有6個教學班,200餘名學生。1994年丰南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丰南市唐坊高級中學”。1997年,擴大到10個班,有教師37位,學生443人。2002年丰南撤市設,學校更名為“唐坊高中”並沿用至今。

現在的唐坊高中新建了占地3200平米的三層教學樓,並且還修建了整潔舒適的宿舍樓、多功能的餐廳、標準化的操場和現代化的微機室、實驗室,從根本上改變了相對落後的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了安全、安靜的學習環境。到2005年,學校已有29個教學班, 1700多名學生,148名教職工。

學校在辦學條件、教育體制、管理制度等方面日趨完善,特別是近年來,唐坊高中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不斷加強,高考成績逐年提高。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109人,其中二本上線26人,實現了高考二本上線人數的新突破,居丰南區同類校之首;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158人,其中二本上線36人,再創高考二本上線人數的新高,被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高中工作先進校”的榮譽稱號,為丰南區爭得區片高中第一塊獎牌,贏得了全區人民的普遍讚譽;2006年高考再上新台階,本科上線182人,其中二本上線37人(不含省外藝術),又居丰南區同類校之首。學校先後為四川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商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天津工商學院、河北大學、河北體院等重點大學輸送了一大批高質量學生,得到了區政府和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精彩記事

唐坊高中正在學習的學生

1956年,學校施行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承擔國中教育任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為高級中學輸送合格的國中畢業生。

1969年變為二年制高中,名為“丰南縣唐坊高級中學”。繼續施行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承擔高中教育任務,為革命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又紅又專的人才。

1978年開始,學校重新施行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為恢復高考的全高校輸送合格的新生。

1980年,學校變成含有初、高中的完中,是唐坊工委的重點中學,名為“丰南縣唐坊中學”。開展“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道德、講秩序)、“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和“三熱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活動,重新貫徹執行“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1989年又變為高中,名為“丰南縣唐坊高級中學”。學校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承擔高中三年制的教育任務,培養開拓型、創新型人才,為高等院校輸送知識紮實、智力發達、思想過硬,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合格人才。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貫徹落實《中學生德育實施綱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綱要,學校的課程管理走上正軌,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先後培養了200多名優秀運動員。部分運動員被送到省里參加集訓,有的成為了省隊隊員。

1997年,王立軍同志調任唐坊高中校長,他堅持“以人為本”的治校方針,採取封閉式管理,充分重視高考教育,調動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打破了長期以來沉寂的局面。1998年實現了高考零的突破。以後的幾年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高考上線人數逐年遞增。學校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注重人文關懷的原則,針對學校貧困學生較多的實際情況,設立了助學基金,扶助貧困學生,每年都有近百名學生得到學校特困救助。

2004年3月,孫瑞連同志主持唐坊高中的全面工作,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治校方針和封閉式管理的模式,同時本著“嚴謹、勤奮、務實、創新”的原則,注重教研教改,大膽起用新人,組成老中青相結合的高三教師隊伍,形成了一線教師新的合力。2004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26人;2005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36人,開創了唐坊高中的新局面;2006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37人(不含省外藝術)。至此,連續三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居丰南同類校之首。

唐坊高中老師教學

現在,學校按照“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把培養“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競爭意識,求實的創新型人才”作為教育目標,全方位打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形成“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校園氛圍。在新一輪課改形勢下,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堅持校本教研、課改引領、課題帶動和教學後記提高的原則,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造性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近年來,學校先後多次被授予“丰南區文明單位”、“丰南區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丰南區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高中工作先進校”、“法制教育與安全文明工作先進單位”、 “校風文明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穩居同類學校前列。全校教師獲得省級先進榮譽稱號的共有2人次,獲得市級先進榮譽稱號的有7人次。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員工,以“厚德、慎行、礪志、勤學”為校訓,以“尊師、守紀、愛校、勤學”為校風,以“開拓、創新、敬業、愛生”為教風,以“勤奮、好學、求實、創新”為學,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朝著“科學管理+ 特色辦學”的目標前進,為把唐坊高中建設成為全區的示範性學校而努力奮鬥。

學校管理

建校初期,唐坊初級中學屬公立學校,校長由丰南縣文教局任命。唐坊初級中學是三年制初級中學,學校具體工作則由校長負責抓。

1958年,人民政府整頓維持鄉村中學後,校長負責學校全面工作,教導主任負責教學工作,文娛、體育、衛生、勞動、財會等部門均由專人負責,並施行考勤考核制度、值日制度、安全制度、衛生保健制度、升留級制度、勞動制度、財務制度、評比制度等,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正常進行。

近年來,唐坊高中實行“校長負責制”,依法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力求管理民主化、公開化。學校一切事務認真按照《唐坊高中校長負責制實施辦法》、《唐坊高中學校章程》和《唐坊高中管理制度》施行,重大決策交學校教代會討論通過後組織實施,重大事項實行全校通報制度,廣泛聽取

唐坊高中班主任開會

教職工的意見。嚴格執行“校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制度。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監督保障和“教代會”的民主管理作用,廣泛而充分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學校黨支部在新體制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個支持,兩個保證”的黨支部工作新思路。為建工作開闢了廣闊的天地,較好地處理了學校黨建和教學管理的關係。“一個支持,兩個保證”是:支持校長在依法行使職權,維護校長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行政指揮的權威;保證學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

教代會發揮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學校教代會堅持每年度認真聽取、表決學校的年度工作計畫、總結、財務預算;討論表決學校創建唐山市高考強校的規劃,討論學校建設、改革和教研等方面的重大決策。如:學校的獎懲制度、師德師風建設規劃、資金分配方案、教職工住房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項和重要規章制度都交學校教代會討論通過。教代會會議期間,校長和有關行政部門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認真回答代表的質詢,答覆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代表提出的議案做及時的答覆和處理,保證了學校教職工民主管理的權力。

學校工會在學校校務公開中充分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維護了教職工的根本利益。學校就所有經費的收支情況,學校內部體制改革、獎懲情況、教職工住房的分配情況、住房公積金、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基金的情況,批量物資的採購,校園及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本單位實際採取了多渠道、多層次的校務公開方式。

學校先後制定了《唐坊高中校長負責制實施辦法》、《唐坊高中管理制度》、《唐坊高中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唐坊高中校務公開制度》、《教師辦公制度》、《學生違紀處理規定》等涉及全校師生的管理制度,這些管理制度都收集在《丰南區唐坊高中學校章程》中。

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師生的法治素質。學校經常組織幹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校園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行政訴訟法》等,強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識,自覺按照法律法規處理行政事務,依照法律維護學校的權益。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以不良衛生、行為、習慣的更改為切入點,使校規校紀深入人心,使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

學校制定了明確的晨讀制度、就餐制度、自習制度、午休制度、熄燈制度、衛生制度和請銷假制度,用以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並有專門的教師負責指導管理,本著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原則,把管理工作和責任分解到各個層面,做到事事有人管、處處見管理,發現情況及時解決,做到了學生管理的制度化、精細化,加強了校園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同時進一步淨化了校園環境

教學情況

唐坊高中校園生活
唐坊高中學校風景

辦學之初,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採用灌注式,學生把老師傳授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但也培養出不少適合當時社會需要的人才。後增設英語及其它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教師仍用注入式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接受知識主要靠背和記憶進行學習,但知識面廣了,不少學生由此啟蒙而進入到各個領域中。

學校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要求學生在育、智育、體育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求學生關心政治時事,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文化科學知識,積極鍛鍊身體,立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教師以毛澤東同志的“十大教授法”進行教學,啟發學生的思維,廢除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上學得好,知識學得活,並能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停課,大搞串連,搞大批判鬥爭,甚至校長、老師也停職被揪斗,到處張貼大字報,經常有集中教師斗教師,學生斗教師的場面,甚至把教師押上街游斗,戴高紙帽、塗黑手、污辱教師、毆打教師的場面經常出現,致使教師無法上課。因此,在這十年中斷送了不少人才

1976年唐山大地震,正在學校進行暑期培訓的唐坊工委的200餘名教師,有174人遇難,給唐坊高中的教育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978年,學校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吸取以往十年的經驗教訓,學校重新施行“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學生,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大抓教學質量,教師不但用啟發式進行教學,而且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素質也不斷提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充分認識到教研教改的重要性。現在高中的課堂主要定位在主體性教學精神的落實。強調練的意識、主動參與教學意識、師生互動意識。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教師不能搞滿堂灌,不能搞大包大攬。

(一)為了落實主體性教學精神,加強課堂教學改革

1、花大力氣,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學校為全體教師創造了教改的輿論氛圍,讓教師從思想上認識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

2、組織好校內名師的示範課、優質課、引路課活動,在此基礎上組織青年教師的匯報課,積極探索課程改革的子,努力創造教改的氛圍。

3、走出去,加強與兄弟校和外校的經驗交流。加強與區內兄弟學校聽課活動,並適當增加與唐山市內辦學效益好的學校之間的聯繫,加強交流、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4、開展名師工程。對有一定成績的教師,學校將努力推出展示,增強教師的知名度。

5、認真落實學科教研活動,推動校本教研。在年級組的基礎上建立年級學科組和校級學科組。評選出學科組長,以加強校內的學科研討工作,加強集體備課。同時各學科開展以說課、講課、評課為主要形式的學科教研活動。年內評選出優秀學科組,並給予適當獎勵。

同時,學校注重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主管領導分片包乾,優秀教師重點幫扶,加強培養的針對性。

為了使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班子成員認真研究,以任務的形式將培養對象承包給班子成員,由班子成員負責直接培養,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從教案書寫、備課指導、課堂施教、教法指導、追蹤聽課等方面對青年教師的教學一路把關,嚴格管理,使青年教師的成長少走彎路,領導在學期末寫出評價報告。舉行結對子活動,加強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重點幫扶。為提高青年教師的培養實效性,學校分步驟地開展教學活動。第一步,校內開展優秀教師的示範課和引路課;第二步,開展青年教師的匯報課,一次不行兩次,直到過關為止;第三步,加強外聯聽課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到校外學習的機會,取長補短。

加強集體備課帶動青年教師成長。通過有計畫、有步驟地培養,力爭使青年教師,一年過教材關,二年過教法關,三優秀者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

(二)加強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學校的特色是以規模求效益,以管理促質量。

1、認真落實各種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管理向制度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2、加強過程管理、推進量化管理、提高質量意識。

3、加大課堂教學檢查力度。堅決杜絕課堂教學檢查流於形式的現象。主抓教學的領導始終以教學為中心,堅持以課堂聽課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管理。掌握課堂教學的第一手資料,及時地調整和指導教學,防止盲目指導、瞎指揮。

4、各年級均堅持月考---分析制度,以實現教學質量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規範體育課、美術課的教學,杜絕過去體育課可有可無、自由散漫的情況,培養學生紀律意識,集體意識和吃苦精神。美術課的教學要站在高考的角度制定計畫,嚴格要求,培養高考競爭意識。

人才培養

學校從創辦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據不完全統計,從這所學校

唐坊高中河北

輸送到高等院校學習,然後走向社會工作的有大學生1000多人、高中畢業生近7000人,教師(包括助教、講師、教授)100多人,軍隊內營級以上幹部30多人,行政幹部80多人。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一大批仁人志士走向政界、教育界、商界,其中不乏事業佼佼者。突出人才有關仁山——河北作協主席,楊立元——唐山師院教授、唐山作協主席,陳賀森——北京衛戍區正團級幹部,谷守軍——唐山市委組織部幹部二處處長,齊繼祥——中國地礦部水紋地質科研所研究員,張文明——灤南縣農工部部長,張永安——北京鐵路局人事處處長,段煦寧——丰南區教育局局長,潘大勇——丰南區開發區財政局局長,楊振春——丰南區衛生局書記。震後的唐坊高中走過了30年奮進路程,培養了大批的名師,老一輩名師有鄧碩、張瑞東、沈生、王朝平,這些親切而又熟悉的名字譜寫了唐坊高中昔日的輝煌;新一代的教師秉承傳統,積極進取,嚴格要求,敢為人先,正為創造唐坊高中新的輝煌而努力奮鬥。

學校建設

1956年建校為國中,兩排平房作為教室,西廂房4間是教師的辦公室。

1958年增建一排教室

1976年11月,重新建起了地震倒塌的三排教室和四間西廂房。

1995年修補了部分校舍,鋪設水泥板的中甬路。

1998年春建24間教室。

1998年9月改善了供暖環境,把爐火取暖改為暖氣供暖。

1998年11月裝配微機室(共有25台電腦)。

2000年9月修建教學樓3200平方米(為三層教學樓),2001年2月竣工。

2000年10月修建水泥面籃球場2個。

2000年11月鋪設東甬路,同時硬化地面2000平米。

2001年3月建成了家屬院五排(共20家)。

唐坊高中微機室

2002年建成了學生宿舍樓兩幢,面積3700平方米

2002年5月增設家屬院一排(共4家)。

2002年8月教室安裝閉路電視24台。

2003年10月學生宿舍安裝電話。

2003年11月購買桑塔那汽車。

2003年建成了多功能餐廳1100平方米。

2004年修建了標準化的操場。

2004年秋添置雙排座汽車。

2005年春租用20間平房作為教師住房。

2005年春教學樓前化300平米。

2005年硬化地面1500平米。

2005年9月添置辦公桌45張,辦公椅102把,改善辦公條件。

2005年10月建水塔。

2005年11月增添取暖鍋爐,進一步改善了取暖環境。

2005年增添電腦18台,改善教師辦公條件。

2006年春綠化校園500平米。

2006年夏通過了區校園文化建設三星標準驗收……。

2000年起,學校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如今學校裝備了50台計算機,實現了兩機一幕進課堂,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走進了課堂,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見聞,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學校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建立校園板報,栽種了大量花木,做到四季常青,並且注重營造文明氛圍,創設安全、衛生環境,讓師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