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相國題銅官山保勝侯廟韻

《和裴相國題銅官山保勝侯廟韻》是一首由單履中著作的古詩,表達一份悠遠的懷念之情。

基本信息

【名稱】《和裴相國題銅官山保勝侯廟韻》

【年代】清代

【作者】單履中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和裴相國題銅官山保勝侯廟韻①

聞道尋陽守②,靈昭冶監邊③。

神兵消敵焰④,鐵舫拄吳天⑤。

澤溥銅官雨⑥,香連石耳煙⑦。

潔齋修祀典⑧,懷古思悠然。

作品注釋

①裴相國:指唐朝宰相裴休,他曾來銅陵作《銅官山保勝侯廟》。

②尋陽守:指晉朝尋陽(今屬江西九江)太守張寬,傳其為政賢明,死後為神,乘鐵船順江來到銅官山下,因其陰間有助戰取勝之功而獲“游擊將軍”名,民間建廟以奉祀。 

 ③“靈昭”句:靈昭,指張寬廟宇。唐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江東觀察使裴肅(裴休之父)因張寬“陰功”而奏封“保勝侯”。公元929年(乾貞三年)加封公爵。1139年(宋紹興九年)賜“昭慧”廟額,1272年(鹹淳八年)封靈祐王。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邑人袁思溪復建石坊於廟宇。1643年(崇禎十六年),銅陵知縣鄭允升命人移廟至今銅官山下惠溪。1956年露天開採銅礦,廟基被毀。

④“神兵”句:指張寬陰功事。

⑤鐵舫:據清《銅陵縣誌》載,鐵船在縣南5里處,即在五松山前湖田之下,首尾舡形,如積鐵。相傳張神乘鐵船至五松山左,見人遂匿於水中,只露鐵船頭尾,相距百餘步,現於地面,如生鐵。曾有修銅官山廟者於上鑿鐵為釘,入爐果熔。後經民國時銅陵縣長張武考證,實為兩塊鐵礦巨石。拄(zhǔ):支撐。

⑥澤:張神福澤。溥:遍布也。

⑦香:張神廟宇的香菸。石耳:筆架山原名石耳山,山上樹木蔥茂,雲遮霧繞。明嘉靖《銅陵縣誌》載,“石耳山在五松南,兩峰聳形如筆架。雲覆即雨,旱禱輒應。上有石高丈余,平坦可容十數人,即仙姑台,有巨人跡。鳥獸糞其上,即有大雨洗滌。又號真人峰”。“石耳雲根”為舊銅陵八景之一。

⑧潔齋:淨潔身心,誠敬齋戒。祀典: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祭祀的儀禮。

作品簡析

此詩即地即人,引用了有關張寬的典實,有他的神話傳說,和他的祭祀廟宇。由於先賢張寬的存在,銅陵人民一直享受其福澤,而人民對於給他們帶來福澤的張神,是永遠不會忘記的。這兩廂互動,使詩人深為張寬的德行與賢明,及人民的知恩與報答所感動,於是也準備淨潔身心,誠敬齋戒,修習祭祀的儀禮,表達一份悠遠的懷念之情。

作者簡介

單履中,清代詩人。生卒時間及生平事跡不詳。曾任銅陵縣令,纂修《銅陵縣誌》16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