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體詩

六朝時代,流行於南京一代的民歌,著名的作品有《子夜歌》、《鳳將雛》等。

基本資料

六朝時流行於南方建業(今南京)一帶的民歌,屬樂府《清商曲辭》的一種。《宋書•樂志》說:“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它共有曲調二十多個,詩三百多首,內容主要是情歌,著名的作品有《子夜歌》、《鳳將雛》、《觀聞》、《前溪》、《丁督護》、《黃生》、《黃鵠》、玉》、《觀好》、《懊依》、《華山畿》、《讀曲歌》、《玉樹後庭《泛龍舟》等曲。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也屬吳聲歌曲,其中的《了夜歌》和《讀曲歌夠用雙關語。如《子夜四時歌》中的春歌:“自從別歡後,嘆音不絕響。黃孽向春生,苦心隨日長。”最後一句語意雙關,既是說黃櫱樹的苦心天天生長。也是表示人的苦心也天天增長。

相關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