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志雄

向志雄

向志雄 1985年10月加入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71年7月參加工作,生前任成都市金牛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2005年2月25日,他在組織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全體幹部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集中學習和安排工作時,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2歲。

基本信息

親情篇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叫周碧菸,是向志雄的妻子。今天,我要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匯報生活中的向志雄。我匯報的題目是:我們下輩子還做夫妻!

2005年2月25日,是一個平凡的星期五,可是對我來說卻是一個撕心裂肺的日子。那一天,和我相濡以沫25個春秋的丈夫向志雄,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臟病,拋下他熱愛的社保工作,拋下他對工作和生活的不懈追求,拋下他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子,悄悄地走了。

那天中午1點半左右,我在單位上班。突然接到志雄單位同事的電話:“老向病了。周姐,你趕快過來!”

怎么回事呢?早晨他還好好的。出門前我還叮囑他一定要吃早飯,他還點了一下頭,答應了一聲“曉得”。

來不及多想,我馬上“打的”往社保局趕。那一段路大約走半個小時,我坐在車上,心慌意亂,猜不出老向究竟生了什麼病。老向是一個忍耐力特彆強的人,去年年底他的右手手腕摔成粉碎性骨折,吭都沒有吭一聲,我想,這次肯定病得有點重。

到了社保局,我發現所有的人都圍在會議室門口,每個人都表情凝重,空氣異常沉悶。推開會議室大門,眼前的一幕頓時把我驚呆了:只見老向躺在桌子上,雙眼緊閉,10多個醫護人員圍在他身邊,不停地按他的胸口,還給他吸氧。我腳一軟,腦子一片空白,差點跌倒在地上。

“老向不會有事,一定不會有事!”我強打精神,安慰自己。一會兒聽到醫生說,“對了,對了,有心跳了!”,一會兒又聽到醫生說,“糟了,呼吸沒有了。”……我的心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一會兒被高高提起,一會兒又被狠狠地扔下,整個人無法呼吸。但我內心一直堅信,“老向他一定會睜開眼睛,一定會重新站起來!”

下午4點零7分,醫生回天無力,老向永遠地離我而去了。我眼前一黑,沒有知覺,癱倒在長椅上……我不願相信,也不敢相信,和我相濡以沫25年的丈夫,年僅52歲的向志雄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母子,而且沒有留下一句話,沒有對他熱愛的一切作出任何交代。

一生學習

我和老向都是到雲南建設兵團支邊的成都知青。1971年,我們倆被組織安排到雲南隴川3師10團4營1連支邊,共同的命運也讓我們在那裡相識。扳起指頭一算,我和他相識已經有34個年頭。

中等個頭、皮膚黝黑的老向為人謙和,寡言少語,不愛張揚,但他的熱心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記得連隊種水稻的時候,他頂著烈日幹完最累的挑秧活,還經常幫我們女知青栽秧。別的知青有什麼困難,他總是樂於幫忙。在我們連隊,他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不久就被第一個被拔為連隊副隊長。後來我才知道,老向的父母都是國小教師,他的好脾氣與他從小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分不開。在雲南支邊的第5年,我們確定了戀愛關係。

1979年,在一所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母親提前退休,老向頂替回成都,被安排在金牛區勞動局知青辦工作。同年,我也回到成都,在成都工程機械總廠工作。第二年,我們結婚,開始了共同的生活。可是,由於老向的單位休息星期天,而我所在的工廠卻休息星期一,一家人總是難得團聚。在我們的兒子9歲以前,我們一家三口從來沒有一起出去玩過。每逢星期天,都是老向帶兒子逛公園,在兒子心目中,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慈父。

由於文革荒廢了學業,又當了8年知青,僅有國中文憑的老向深感知識欠缺,因此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讀書深造,不斷充實自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老向就利用業餘時間在黨校讀中專,並在兩年後拿到了畢業證書。接下來,他又開始自修法律專業的本科。他學習刻苦,在4年時間裡通過了大多數單科考試,但由於工作太忙,學業丟得太久,最終沒有拿到本科文憑。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10多年來,他一回到家裡,就把家裡的飯桌變成書桌,一邊讀《中國通史》、《魯迅全集》等各種書籍,一邊認真地作筆記。近幾年來,社保局的工作越來越忙,他晚上從單位加班回來,又把工作帶回家裡,經常草擬檔案、寫工作報告直到深夜。由於經常寫東西,他毛衣上的右手肘部都磨出了一個大洞。

去年,已經年過半百的老向從市委黨校大專班畢業,終於拿到了專科文憑。接著,他又報名讀起了本科。可他才剛剛讀了一學期,就走了……

孝子情懷

對老人十分孝順

老向是受過傳統教育的人,對老人十分孝順。 直到今天,有一件事情都讓我十分感動和內疚。1995年春節前夕,我父親因患闌尾炎住進了醫院。以前,每年春節我們都是先在老向家團年,大年三十在我父母家吃團年飯。可那年父親生病住院,整個春節都要在醫院裡度過,大家的心裡都不好過。大年二十九這天,我去醫院看父親,老人對我說:“大年三十你們就不用來醫院了。”於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在家裡做好了年飯,左等右等,不見老向回來。問他單位同事,說他下午6點鐘就下班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兒。直到晚上11點過,老向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你去哪兒啦?我等了你這么久?”“我去醫院陪爸爸了。”面對我的責問,他輕輕地說了一句。頓時,我被噎住了,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在我心底流淌。後來我從父親那裡知道,他一下班就直奔醫院,坐在病床旁,一直坐了5個小時。後來直到父親去世,老人都感慨自己有一個親兒子一樣的好女婿。 去年4月公公病重住院。作為社保局局長,老向從來沒有給醫院打招呼,要求照顧。他經常加班到深夜,但每天都要趕到醫院看看父親,然後匆匆回家。有時下班稍早,連飯也顧不上吃,就趕到醫院陪伴父親。就這樣,一直守到老人家去世。 婆婆癱瘓已經20多年,3年前她又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已經無法做手術。面對母親的重病束手無策,身為兒子的老向經常背著老人,一個人躲在陽台上默默流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從自己並不寬裕的收入中每個月拿出數百元作為母親的醫藥費,並且儘量抽時間多陪陪老人。如今白髮人尚在,黑髮人卻走了,想必在天堂上的老向又多了一份牽掛。 儘管老向很重親情,但對自家的事情卻又很講原則。3年前,我們的兒子向力大專畢業找工作,他硬是不願意托關係,走後門,後來兒子只好在一家銀行當臨時工。老向的弟弟小他3歲,兄弟倆感情很深。去年弟弟下崗,弟媳婦也沒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知道哥哥的為人,弟弟從不開口求他幫忙找工作。老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他嘴上不說,卻用全額承擔給母親請保姆費用的實際行動,來減輕弟弟一家的負擔。 老向對自己和家人嚴,對別人卻很有愛心,2000年是我們雲南知青下鄉30周年的紀念。我們夫妻倆故地重遊,得知農場有幾個老工人生病無錢醫治時,他悄悄塞給3個看不起病的老工人500元。

最引以為豪的兒子

老向身上的好品格,和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老向是婆婆最引以為自豪的兒子,我們擔心,兒子去世的噩耗會把這個身患絕症的老人擊垮。全家人商量決定,暫時把這個訊息瞞著老人家,由我兒子向力出面告訴奶奶,說他爸爸出國考察去了。有50年黨齡的老人聽了這個訊息,第一反應居然是批評老向,不該自己出去,應該把出國考察的機會留給年輕人。 我們與老人的保姆康婆婆想盡一切辦法封鎖訊息。家裡的電話線拔了,電視也不讓她看,為了防止老人從報紙上知道這個訊息,她看報紙之前我們都要過濾一遍,確認上面沒有向志雄的名字,才把報紙給老人家看。不少婆婆的老同事前來探望,也被保姆擋在門外。 3月4日,一不小心,報紙上的一則小訊息還是讓老人看見了:訊息說,追認向志雄同志為金牛區優秀共產黨員。老人家雖然腿腳不靈便,但是思維清晰。她的一個反應是:報紙用詞錯誤,追認是對死去的人,對活著的人應該用授予。一句話問得我們回答不上來。 3月5日,老向去世後的第八天是婆婆84歲的生日。我、兒子和弟弟全家一起給老人家祝壽。在飯桌上,由於小腦萎縮說話已經口齒不清的婆婆問我:“志雄給你打電話沒有?”“打了,昨天才打了電話。”我說,但不敢與婆婆的目光對視,生怕她發現我眼中的淚花。“他現在在那個國家?”婆婆追問。“電話里說是在中歐,具體哪個國家就不知道了。”故作鎮靜地撒完又一個謊,我悄悄地躲進廚房抹眼淚。 到後來我們越來越擔心,如果一直瞞著婆婆,萬一她將來知道了,怪我們不告訴她,氣出問題怎么辦?但是,我們卻想不出一個可以告訴老人的方式。3月7日下午,老向生前單位的領導——金牛區勞動局喻強局長握著婆婆的手說,“向媽媽,老向一直患有高血壓心臟病,2月25日他在單位開會時突發心臟病去世。老向工作兢兢業業,他的事跡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喪事辦得很隆重。”聞聽此言,婆婆的眼圈頓時紅了,淚珠在眼眶裡打轉,但這個有半個世紀黨齡的老黨員自始至終強忍著眼淚,堅強地說,“我是黨員,我承受得起這個打擊。” 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不幸,婆婆還是異常悲痛,這種骨肉離散的刻骨之痛,甚至超過了去年5月份失去丈夫的打擊。此後,我們經常看見老人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兒子25年前親手做的方桌,一遍又一遍地低聲說道:“寧願我死,他也不該先走啊。”

今生永遠的幸福

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老向,還沒有等到我們滿頭銀髮,還沒有等我們倆在夕陽中手牽手散步,你就去了。你曾經對我說過,“我已經50多歲了,能夠工作的時間不長了,讓我再好好乾幾年,等退休後,我一定好好陪陪你!”可是志雄,你怎么就把我一個人扔下了?! 你走了,給我留下的遺憾太多太多。 我遺憾,這些年你太累了。自從擔任社保局長以來,加班、逾時工作對你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經常回家已是深夜,和衣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星期六、星期天,你不顧我的埋怨,也去單位加班。今年春節,我硬拖著你去西昌玩了3天時間。可到大年初七,你在家裡就待不住了,又跑到單位去加班。 2月16日,我們知青聚會,你來得最晚。當大家聊得興高采烈,突然間發現你沒了聲音,原來你已經靠在沙發上睡著了。 我遺憾,我們家境不寬裕,2003年春節本來計畫全家人外出旅遊。可為了節約錢,你讓兒子和我出去旅遊,整整一個春節把你一個人扔在家裡。 我遺憾,你總是疏忽自己的健康。2000年底你因為高血壓住院,後來查出有心臟病。從那以後,治療心絞痛的藥你經常帶在身上。可是那天發病時,你還來不及從口袋裡拿出藥…… 我遺憾,今年沒有陪你過合家團聚的元宵節。那天我在單位加班,傍晚7點過你到婆婆家,吃了一碗麵,就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我遺憾,你走的時候沒有穿一件像樣的衣服和襪子。你只有兩套比較好的西服,一套是幾年前下了很大決心,花700元買的藍色西服。還有一套是最近花了500元錢買的打折西服。我還記得,這件西服買回來的時候,你就像孩子一樣高興得不得了,連聲說自己買得便宜。你穿的襪子基本上都破了洞,就在你去世前不久,我一狠心,花了33元錢,給你買了一雙新襪子。“太貴了,太貴了!”拿回家,你看了又看,心裡喜歡,但卻嫌貴,就把襪子放在衣櫃裡,捨不得穿。到你去世那天,都沒有穿過。後來,送別的時候,我給你穿上那身黑色的西服,把那雙嶄新的襪子放在了西服口袋裡。 我遺憾,你平時寡言少語,走的時候,連一句話都沒有給我們母子留下。 但是,志雄,我和兒子為你感到驕傲和自豪。你走後,金牛區委、成都市委、四川省委先後追授你“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號召大家向你學習。你的優秀事跡正激勵著你的同事們為社保事業勤奮工作,正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遇到你這樣的丈夫,足夠我幸福一生了。你的一生沒有白過,你的音容笑貌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安心地走吧,志雄。你曾經說過,等退休以後一定好好陪陪我。這個承諾今生不能兌現,只有下輩子來彌補了。我們下輩子還做夫妻,我要你陪我慢慢變老……

服務篇

俯首為民的“孺子牛”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楊敏,我代表向局長的所有服務對象,做這個報告。 向局長走了,他是為了我們這些老百姓倒下的。為了我們、為了我們區內企業走入規範的社保軌道,向局長終日辛勞,積勞成疾,終於累倒在了他的工作崗位上。他是個好乾部啊,可惜他走得<!--ADV_CONTENT-->太早了點…… 作為向局長服務對象的受益者,在這裡我將發生在我和我身邊、有關向局長服務企業人,心繫民眾的其中幾個故事說給大家聽。

被稱為“好人”的人

曾任國營茶店子旅館經理的孫曉磻(現為金牛區經貿局的組織員)與向局長打過10多年的交道。 世事變遷,孫曉磻每當提起往事總會感慨萬千。 2002年11月,一場一波三折的職工代表大會在教育賓館召開。職工們情緒激動,現場氣氛十分緊張,職工們一度衝到企業領導面前興師問罪。原來,他們全是原茶店子旅館的職工,單位解體後組建了金牛區飲食服務公司,但1996後商業企業走下坡路,飲食服務公司經營狀況很不景氣,只好停了產,已經“欠保”一年多了。職工們享受不到社保,便三番五次找單位領導理論。於是,這天的職工大會就成了“扯皮大會”,職工們提出的各種尖銳問題和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孫曉磻等企業負責人快要招架不住了。 上午10點過,向局長聞訊趕到了大會現場,請職工們冷靜坐下來,就職工們提出來的社保等問題一一耐心作答。到了傍晚7點過,向局長聲音已變得嘶啞,但事情有了進展,雙方初步達成了解決方案。食品公司答應為職工續繳社保金,而區社保局也允許企業只要補齊了“欠保金”,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均能正常享受到社保政策。等到談妥了細節,已是晚上10點,向局長拖著疲倦的身體離開會場的時候,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有的職工開始有些過意不去了,請向局長順便吃個飯,向局長一邊謝謝大家的好意,一邊還不忘叮囑公司儘快完善“社保補欠”事宜。 如今,只見一提起向局長,食品公司的病退員工謝志英的嘴裡總會蹦出連串的詞語:“好人!好人啦!”2000年前,她不幸患上了子宮癌,由於當時單位正處於改制中還沒來得及為其辦理醫保,謝志英因家裡經濟困難又不能墊付醫藥費,住院後面臨困境。向局長來到醫院看望了謝志英,從醫院出來,他馬不停蹄地找有關部門匯報了情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審批,謝志英最後被視同參加醫保,保證了治療。現在,謝志英病情已好轉,生活很好。

一面錦旗里蘊含的故事

在成都市社保局裡,至今仍留著一面錦旗,這面錦旗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每當回憶起來,市社保局有關人員仍然記憶猶新。與向局長相識10多年的市社保局副局長陳東說起來時,動容不已。 2004年底,向局長在手受傷後也沒有按醫生的囑咐臥床休息,仍然堅持上班。這時,他聽說了“一個區屬企業面臨社保改革,200多個退休人員要納入社會化管理”的事。這事還很棘手,當時,這200多個退休人員的社保關係在市上,要實現社會化管理必須將他們的社保關係從市上剝離。當向局長趕到市社保局,這裡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接待他時都驚訝了??怎么向局長還纏著繃帶?陳東清晰地記得向局長登門辦事的情形:“我跟向局長打過10多年交道,他象往常一樣敲門進來就直奔主題,商量解決之法。向局長在生活中不多言,很少拉家常,但說起工作來就如數家珍般的,娓娓道來。對於自己的病痛,他似乎已經忘記了……” 找了幾個領導和相關部門,剝離社保關係算是基本定了,但人員移交時又出現了問題。因為退休人員的接收要產生一系列費用,向局長又四處奔走,協調關係,最後由重組方出資解決了資金問題。五、六天的奔波換來的是企業退休人員社保關係的理順,為了表達由衷的感激之情,幾位退休人員找到了他要表示感謝,但他婉拒了,說:“這都多虧了市社保局的同志!”退休人員於是專程來到市社保局,送上了這面錦旗。 以心換心,以誠增情。由於向局長把老百姓的事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老百姓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去年,駟馬橋街道平安一、二組全體農轉非人員專程給向局長送來了一面錦旗,上面寫的是:“心繫百姓,為民解除後顧之憂”。看著錦旗上的話,向局長深情地說:“身為黨的幹部,就該踏踏實實為老百姓辦事,我一定不能辜負了老百姓對我的期望啊!”

“陪到天亮”的故事

金牛區社保信息網路建設是走在成都市各區(市)縣前列的。在建設的過程中,向局長帶領全局一班人加班安裝設備、調試軟體、輸入數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四川銀海軟體有限公司的高級客戶經理揣軍感觸最深。 繁雜的社保資料,需要全部錄入電腦,並進行有效管理,這是相當專業的事情。經多方打聽,向局長聯繫到了四川銀海軟體有限公司製作社保軟體。做IT的人,有一個行業特性,晚上和節假日在客戶不上班時才能進入辦公場所,一忙就是一個通宵。向局長在工作時,喜歡事必躬親,不然他總感到不放心。軟體公司這一倒時間讓向局長也跟著被折騰了起來——每製作一次金牛區的社保軟體,就意味著向局長就要連續工作一晝夜了。 揣軍在與向局長的接觸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他“陪到天亮”的精神。2002年初,金牛區的社保信息化工作還有集體企業這一塊沒有完成。集體企業涉及的社保人員達到4000多人,這相當於整個社保體系的五分之一,這部分人員一天沒有被電腦“管”起來,向局長就一天不能睡安穩覺。這一天,等到下班後,心急火燎的他約來了軟體公司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一個一個地將社保人員的資料輸入電腦,向局長就在旁邊一個一個地核對。看到工作人員太辛苦了,他就叫來了點心給工作人員遞上,卻忘了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仔細核查數據的向局長沒有注意到時針已指向凌晨六點,天已微微發亮。社保軟體終於製作完了,向局長長舒了一口氣,臉上有了一絲欣慰,一絲倦意卻襲了上來,向局長強打精神,開車將工作人員一一送回了家,這才趕回辦公室小憩一會,新的一天即將開始了,他必須繼續投入新的戰鬥。 向局長就是這樣,工作起來就象個鐵人。2001年夏天,開始推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局裡新增設了一批設備,為了讓全區參保人員能夠儘快使用社保卡在各藥店買藥和到醫院就醫,向局長帶著大家連續加班一周,把所有數據都準確無誤地輸入了電腦;去年,向局長連續幾個晚上帶著大家一起幹活,加班加點將1.3萬農轉非人員的數據輸入了電腦……不僅如此,每次加班到深夜,向局長總是要用車把住得遠的同事安全送回家自己才回去,讓很多年輕同志很是不安。黃忠街道勞保所的小鄧總是講:“為了工作,向局長隨叫隨到,甚至親自開車來接我,辦完事情後又送我回去。”難怪大家都說,有這樣的局長,我們又怎么好意思喊累叫苦呢?

雪中送炭

庹林是成都天虎門窗公司的總經理,他對向局長懷著深深的感激和敬意。他永遠忘不了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的企業資產只有三四十萬元,在向局長的多次說服下,參加了社保,交納了社保金7000多元。幾個月後,一場大火燒掉了企業的車間,五人重傷、一人死亡。聽到這個訊息,向局長二話沒說,連夜向市上有關方面匯報,爭取到了統籌醫療金,給企業送去第一筆急需的資金……前前後後該企業得到了近53萬的賠付。企業起死回生,燒傷的工人也得到及時救治。大家感激不盡,紛紛說:“是向局長救了我們,要不參加社保,我們全完了。謝謝黨,謝謝人民政府!” 1997年,農曆大年除夕,下著成都少見的大雪,在舉國上下準備迎接新春的日子,區屬企業生活鍋爐廠幾十名退休工人頂風冒雪,到主管部門區工業局反映生活困難,要求發給退休金。當時這個廠還沒有改制,雖然社保局已經把差額部分撥給了鍋爐廠,但由於企業極端困難,其餘的退休金仍然無法解決。這些退休職工情緒激動,工業局也沒有錢,局長便焦急地向社保局求援。向局長知道後,既沒有“打官腔”,也沒有藉故推諉,立即和副局長們進行研究,馬上向區政府領導報告,幫助企業解決燃眉。向局長誠懇地對大家說:“從今以後,你們就有兩個家了,一個是你們的企業,一個就是社保局,有困難就找我們!”鍋爐廠的退休工人們歡歡喜喜地度過了春節。

身體力行者

今年2月,金泉街道高家村四組村民文學金夫婦倆先後患病住院,前後花費醫療費17000多元,金牛區社保局按照政策及時為他倆報銷了10728元。 “農民報銷了醫療費!” 這個訊息不啻一聲春雷,立即“炸”響了全村,村民參加社保的熱情空前高漲,參保踴躍。所在街道由最初的每月參保1人,達到高峰期每日參保120人。取得這樣喜人的局面,這裡邊凝聚了向局長和他的同事們大量艱辛的努力。 2004年,成都市作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戰略部署,金牛區結合中心城區實際,提出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把社會保險事業從城市拓展到農村,讓全區10萬農民同城市居民一樣享有社會保險,讓農民民眾的養老和求醫用藥得到城市居民一樣的保障。 但是,要按照中心城市的標準,在社會保險基金和農民經濟能力都能夠承受的情況下,同步推出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何況要改變中國農民幾千年家庭養老方式,解決農民觀望等待的種種顧慮和心理,絕非易事。這項工作考驗的就是耐性、韌性和誠心,非常細緻也非常煩瑣,分分厘厘都必須給農民算清楚。為了為農民宣講社保政策,向局長硬是與區社保局工作人員跑遍了全區48個村。有一次,他為高家村的700多個村民講課,講了1個多小時後,還特意留出時間讓村民們自由提問。結果回答問題的時間又是1個多小時,他累得站不住了,就乾脆坐在地上講,終於讓村民們打消了心中的種種顧慮。在參保受益後,村民文學金激動地說:“農民報銷醫療費!這個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卻首先讓我碰上了。政府好哇!向局長好哇!”向局長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和尊敬。 在推進農村社保工作中,考慮到農民到區社保局辦理保險路途不便,向局長提議在全區48個村設定代辦點。區委、區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 代辦點開始運行了,頂著炎炎烈日,向局長帶領同事們四處奔走,巡迴檢查,對代辦員們進行指導,耐心地為村民解答各種問題。向局長還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每個代辦員,以便他們隨時都可以詢問業務上的問題。在辦理社保的高峰期間,他每天要帶三塊手機電池備用。同事們看到家境並不寬裕的他每月電話費花掉500多元,勸他把手機號換成單向收費的,他說:“很多人都知道我這個號碼,換了對他們太不方便了,算了吧。” 一生辛勞溘然長逝崗位上,千辛萬苦追求事業終不悔……向局長一心撲在工作上,是我們老百姓心中真正的共產黨員,在我們這些受益人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向局長急工作所急,解民眾之憂,為老百姓做的實事、好事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從這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社保局局長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期一個普通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胸懷。我們懷念他,我們永遠懷念他!共產黨的好乾部、人民心目中的好乾部——向局長! 謝謝大家!

同事篇

不畏艱辛的“拓荒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盧聖義,現任成都市金牛區勞動保障局副局長,是向志雄同志生前的同事和助手,52歲的向志雄為社會保險事業奮鬥了24個春秋,我與他一起工作了14年零6個月;在這裡,我有幸向大家介紹向志雄同志生前的一些工作片斷,感到非常激動。 在向志雄<!--ADV_CONTENT-->的辦公桌上,現在還擺放著一塊銅製的國徽、一份日期停留在2005年2月25日的簡易檯曆、一把年代已久的舊藤椅,還有玻璃板下壓著的有關社保方面的各種資料。這是向局長留在辦公室里的全部,但這些看似平常甚至寒酸的背後是: 2001年,金牛區就在成都市率先實現了機關、企業、事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截至2004年年底,金牛區參加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險種的人已達到14萬餘人次,參保單位達1100多個;如今,金牛區的社保資金積累已近兩個億。 向局長去世後,領導和同事們對這頭埋頭苦幹、不計得失的孺子牛滿懷追思,感慨萬分!我們全體金牛區社保局的同志難忘那些與向局長共同戰鬥的歲月,難忘他在生命最後一刻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一幕,難忘他把工作當學問去研究、當事業去追求的敬業精神,難忘他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難忘他的清正廉潔、淡泊名利,我們更加難忘,他24年來對社保事業自始至終的那種激情和執著。

不畏艱辛拓荒

1981年,在遙遠的雲南農場當過多年知青的向志雄進入金牛區勞動局社會保險處。那個年代,社會保險對中國普通民眾而言,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字眼。儘管它牽涉千家萬戶,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很少有人理解這項工作,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社會保險是什麼,要讓習慣於國家養、企業包的城裡人認識並接納它,其艱難可想而知。1985年,向志雄從區勞動局社會保險處副主任調任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他上任後一邊鑽研業務知識一邊與大家一起四處動員參保,每天工作的時間總在10個小時以上,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總是書不離手堅持自修。 萬事開頭難!要轉變大家的觀念,讓企業自覺打消對國家的指望、職工打消對企業的指望,如何才能打開工作局面?又從哪裡入手?向志雄反覆考慮,決定將推行社會保險的突破口瞄準當時金牛區的“明星企業”—— 北苑商場。 北苑商場當時效益很好,企業上上下下誰都沒有為自己的未來擔憂過。當向志雄登門宣傳辦理養老保險時,該企業的領導斷然拒絕,既不願額外花錢為職工辦養老保險,更不理解出錢統籌讓其他企業受益。企業職工們也認為,退休後反正有退休金,憑什麼還要自己掏腰包買啥保險?找企業領導,態度生硬、怠慢冷淡、愛理不理;找職工,嘲笑謾罵、不理不睬、挖苦諷刺。面對這種局面,向志雄沒有灰心,更沒有退縮。一連幾個星期,他風雨無阻,每天上班就往企業趕,反反覆覆講政策、苦口婆心說道理。最初,看門的大爺還以為這個面孔黝黑的人是商場新來的職工。直到有一天,向志雄遞給他一支煙,跟他聊起養老保險的好處時,他才知道:這個人原來是社保局的負責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北苑商場的領導和職工最終被他的堅持和誠懇所打動,金牛區社會保險的大門也終於被撬開了。 為了讓其它的企業和職工進一步了解如何通過社會的力量,讓需要幫助的人及時得到幫助,並且切實解決每一個人養老、患病以及遇到各種災難時的後顧之憂,向志雄乘勢而進,帶著大家騎著腳踏車,一個又一個、一遍又一遍地深入全區的街道辦事處和工廠,反覆宣傳和講解政策,耐心地回答各種問題。辛苦的努力終有回報,參保的企業越來越多;當年,金牛區區屬集體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跨出了全區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幾年前,北苑商場因效益不好解體了,可當年向局長不辭辛苦、苦口婆心地動員企業參保的事情,那些老職工們還記得清清楚楚。在哀悼向局長的日子裡,一位聞訊趕來的原北苑商場的老職工淚眼簌簌,他說,“要不是老向當年動員我們參保,今天,我還真不知道靠什麼生活下去呀!”

解民眾後顧之憂

“老老實實做人,誠心誠意做事”。在向志雄的感情世界裡,人民民眾就是自己的親人。去年推行農村社保工作時,針對村民中存在的“因病返貧” 現象,向局長帶領大家研究制訂了特殊的《農民住院保險辦法》 。《辦法》 最初規定,辦理一份保險每年需交納463.2元,由政府補貼一半,農民個人負擔一半。但向局長深入農村調查辦法的執行效果時發現,在50歲以上的女性和6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一些人疾病較多而又比較貧困,每年要拿出231.6元確實還有困難。他對我們說這樣的村民雖然不多,但是社保部門對他們的困難不能置若罔聞,必須把工作做得再細一些,讓他們真正享受到社會保障制度的好處。於是他便和涉農街道的負責人反覆研究、仔細測算,最後出台了一個《補充意見》,對由農民個人負擔的部分再次進行了分解,由街道、村、組和個人分別承擔,村民個人承擔的部分一下子便降到只有20多元。這樣的政策無疑讓農民得到了最大的實惠,社會保險也得到了許多農民的理解和支持,金牛區的農村社保工作迅速打開了局面。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有1.5萬多名金牛區農民參加了社會保險;祖祖輩輩靠土地、靠兒女養老的農民們第一次領到了社會養老保險金。 熟悉他的人都說:“老向話不多,平時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里,不是寫各種各樣的材料,就是一根接一根地抽菸思考。”可是面對前來諮詢的民眾,他卻總是滔滔不絕、耐心細緻地給民眾講解。很多民眾都說,只要聽了他的解釋,就覺得心裡特別踏實。 幾任老局長都說,他從來不談自己的獎金、自己的待遇,但是一談到積累了多少社保資金,增加了多少參保人員,疲倦的臉上就會露出笑容……其實他很累,但在工作中,沒有人聽到過他喊一聲累。 我們勞動保障局的退休幹部鍾群昭提到向志雄就會流淚,她說:“當年搞醫療保險改革時,我退休後所在的社區里一些退休人員想不通,反響強烈,有人諷刺、有人亂罵,他就反覆派人來耐心地向大家講解有關的政策,直到這些退休人員滿意為止。聽說他去了,我飯都吃不下。我們社區裡的退休人員都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我們社保局的傅傑同志說:“在年輕人的眼裡,向局長就像可敬的兄長、慈祥的父親……我1991年調進社保局時,業務不熟悉,向局長熱情地從政策上、從工作方法上指點我、幫助我。向局長雖然去了,但是我覺得他仍然活著。”

淡泊權利金錢

向志雄平時很溫厚、很隨和,有時卻又很犟。他深知社會保險工作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體現著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民眾的關懷,也關係著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在對社保資金的使用上他十分謹慎。目前全區的社保基金積累已近兩個億,曾經有人對這筆錢打起了主意。一位要好的朋友找到他,表示願意以高額利息借錢,被他一口回絕後,氣得從此再不和他來往。不久,區內一家企業又找上門來借錢,被嚴辭拒絕後又找一位領導出面說情,但向志雄仍然不“買賬” 。有朋友勸他:“老向,你這是何必呢?” 向局長懇切地回答道:“你們不知道這些錢是怎么一分一分積累起來的!萬一有個閃失,我怎么對得起全區的老百姓,又怎么對得起黨和政府交給我的責任? 凡是到過向志雄辦公室的人都會驚訝,誰也不敢相信一個局長的辦公室會是這樣簡陋,狹窄還不通風;夏天,他經常是熱得實在不行了,才走到門口透透氣。而大家都明白,向局長一直“犟”著不換辦公室,主要是為了把寬敞方便的地方留給民眾來辦事多的科室;淳風村的社保代辦員葉顯笙第一次走進向志雄的辦公室,還以為自己走錯了,因為他們村上的辦公室都比這裡豪華得多。向局長那把坐了近10年的老藤椅已經很破爛了,同事們1996年就勸他換把新椅子,他卻搖頭說:“挺好的,再用用吧!”到了2003年,局裡裝修辦公室,更換辦公用品,準備換掉他那個“老古董”,誰知道他的犟脾氣又來了:“我就是坐這把椅子最舒服,不換!”雖然在這些事情上他非常的“摳門”,但為了建設金牛區社保信息網路,他卻前後投入了130多萬。

為社保事業奮鬥

向志雄為社保工作奮鬥了一生,是區內公認的社保工作的專家和權威。帶病工作、加班加點對他來說,已經習以為常。由於超負荷“運轉”,2000年他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和心肌缺血、心律不齊等疾病,曾經被醫生強制住院治療過。以後,這些疾病便時時纏繞著他。 2004年金牛區推行農村社保時正值盛夏時節,向志雄帶領同事們頂著炎炎烈日,四處奔走,巡迴檢查,耐心指導,認真回答農民們的各種問題。他常常累得汗流浹背,有時只蹲在路邊擦擦汗、喘口氣;同事們勸他休息一下,他說,“大家都很辛苦!不能讓村民等久了!”。 去年年底,向志雄前右手腕摔成粉碎性骨折,骨折後他沒有按醫生的囑咐臥床休息,仍然堅持上班。在治療期間,右手不能寫字,他就練習用左手寫。我們開玩笑地說,向局長左手寫的比右手寫的還好!但是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期間,因為放不下工作,向局長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了接骨錯位,醫生們不得不一再為他重新對接,每次他都疼得臉色鐵青、渾身冷汗。但一回到局裡,他仍然不聲不響地繼續工作,只是把右手換成了左手。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可是從向局長骨折到突然去世,還不到一百天! 去年春節大假還沒有結束,向志雄就提前來到了辦公室開始工作。隨著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社保局在努力促進全區農民的組織管理和社會保障與中心城市全面接軌方面,有太多太多的工作要做,今年的工作必須早作安排,走在前面;還有,如何在新的一年裡開展好局裡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如何完成新的、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務?這些問題一直盤鏇在他腦海中。 2月25日中午,他沒有休息,專注的思索中他不停地吸菸,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他,竟忘記了按時服藥。12點30分,他召集局裡的同志開會布置工作。會議進行1個小時之後,他的臉上突然出現了痛苦的神情,端著茶杯的雙手劇烈地顫抖起來,突然,茶杯“啪” 地一聲掉到地上摔得粉碎,他頭一歪倒在了地上……經過兩個多小時緊張的搶救,醫生們用盡了一切辦法,也沒有喚醒向局長!經過詳細檢查,醫學專家說他是因為疲勞過度以致猝死。 年僅52歲的向志雄,就這樣告別了親人和同事,告別了他鍾愛的社會保障工作,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花圈擺滿了他居住的那條小街,自發前來弔唁的民眾絡繹不絕……在哀悼他的日子裡,老百姓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老向是一個真正的好人!”大家都說,他是用生命的絕唱奏響了一曲社保事業的凱歌。 默默奉獻的孺子牛向志雄走了!但是他留給親人、留給同事們以及廣大黨員幹部的精神財富卻是無法估量的!我們將把對向志雄同志依依不捨的懷念,化做無限的工作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牢記宗旨、心繫民眾、努力工作,無私奉獻,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謝謝大家!

向志雄獲特別貢獻獎

5月8日晚,成都市會展中心金色大廳內氣氛熱烈,由成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聯合設立的首屆“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在此隆重揭曉,在成都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20件典型事件,以及在這些事件中做出突出貢獻、社會公認的10名先進個人,被首度授予了代表成都最高規格<!--ADV_CONTENT-->、最高榮譽的獎項。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忠,省委副書記、省長張中偉,省政協主席秦玉琴,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魏宏,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成都市市長葛紅林等省市領導出席了頒獎晚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晚會揭曉的10名“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獲獎個人包括:“花香農居”的奠基人錦江區委書記白剛、會展產業“先行者”成都會展中心董事長鄧鴻、獻策“規範化服務型政府”的四川大學教授姜小萍、“公推直選”的“探路人”新都區委書記李仲彬、不顧生命威脅保障市民用藥安全的成都市藥監局局長李萍、帶領村民修路致富的邛崍市樂平鎮花楸村支部書記劉本金、有“小巷總理”之稱的春熙路街道辦總府社區黨支書劉萍、為無數殘疾人帶來生活希望成都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毛大付、成都舊城改造的設計師成都市房管局局長周鴻德、解決農民看病難的都江堰市委書記張寧生。同時,在工作崗位上因勞累過度犧牲的金牛區原社保局局長向志雄也被授予特別貢獻獎。

中國共產黨-英雄人物

隨著新中國的日益強大。同時也出現了不少英雄人物,他們不顧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命。為了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付出了生命。。焦裕祿,時傳祥,王進喜,雷 鋒,張秉貴,張海迪,蔣築英,孔繁森等等他們都為了共同的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