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榮典

甄榮典

甄榮典,直隸(今河北)唐縣人,生於1916年。在抗日戰爭時期,帶頭回響黨的號召,帶領大家多造炮彈,爭搶速度,維修設備,改進工具,掀起全廠生產競賽的熱潮,一般工人提高到日車300多發,他自己創造了日車炮彈外圓480個的最高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2000年3月5日,甄榮典因病去世。

基本信息

簡介

甄榮典 甄榮典

甄榮典,男,勞動模範。直隸 河北唐縣人。全國勞模,曾任華北兵工工會、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八路軍。在太行山黃崖洞兵工廠當車工。他創造了日車炮彈外圓480個最高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1943年獲晉冀魯豫邊區“新勞動者旗手”稱號。後主動要求到新建的炮彈廠工作。創造日產一百三十五發八二炮彈的紀錄,對全廠生產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944年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召開的工農業群英大會上,被評為一等勞動英雄。1947年立大功一次。1950年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後任太原市機械工會主任,太原市、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第六、九屆執行委員和第七、八屆候補執行委員。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概況

甄榮典 甄榮典

甄榮典,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1940年參加八路軍,後調第十八集團軍總部軍工部當工人。曾任華北兵工工會、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195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甄榮典常在工作極度疲倦之後,還一個人走到離工廠三、五里外,選擇埋藏機器的好地方。敵人來了,他把機器埋在大河灘里,水渠底,甚至敵人必經的大道上,自己則變成一個英勇的自衛隊員,露宿在冬天的山野里,冒著生命危險和敵人“捉迷藏”,保護著軍工生產的“命根子”。1945年大反攻前,軍工部成立一座新的炮彈廠,開工20多天了,還不見出貨,上級就將甄榮典調到那裡去工作,第一天就造了45顆大炮彈,極大地振奮了工人的士氣,把全廠的產量帶動了起來,保證了前線的需要。

個人事跡

抗日戰爭中的炮彈 抗日戰爭中的炮彈

1940年,甄榮典自動要求黨調他去前方工作。不久被介紹到太行山的軍工部黃煙洞兵工廠做學徒。他以75秒鐘做一發五炮彈外圓的驚人紀錄,獲得“炮彈大王”的光榮稱號。他從當學徒時候起,一直就幹著這件苦重的工作,體重隨著鏇力的速度很快消瘦下來,別的工人都因體力支不住,乾不到三兩個月就要調換工作;但甄榮典深知祖國的需要,他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直在水力輪帶旁堅持了五年,一天二百、三百……一次一次地創造新紀錄,最後達到了一天四百八十發五零炮彈外圓的紀錄。他對祖國勝利的熱忱供獻,完全是基於他對日寇不可調和的民族仇恨。英勇保護工廠,一個螺絲釘也不讓損失。

在日寇掃蕩時,甄榮典始終站在鬥爭的最前邊,想出種種巧妙辦法保護機器,來避開敵人的破壞。當埋好了機器,他立刻拿起五年來從未離開過的那枝“六五”步槍,變成英勇的自衛隊員。1940年冬天,他和1000多工人兄弟在一起,勝利完成華龍山突圍。1942年5月大掃蕩,敵人把太行山圍得水泄不通,像篦梳一般在荒山絕岩里清剿了一個月。那時全廠工人都奉命令向遠處轉移;但甄榮典不願意離開工廠太遠,自動和幾個自衛隊員留在敵人的清剿圈內,跟敵人堅持鬥爭。每當搜尋的敵人走到埋藏機器的地方,他們就在周圍山上向敵人開槍射擊,將敵人吸引開來,用生命保護革命財產。

抗日戰爭時的日本飛機 抗日戰爭時的日本飛機

在另一次反掃蕩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天,兵工廠的房舍還未來得及修好,機器已經開動了。團結大家搞好生產日本投降的前夕,軍工部新成立了一座八二炮彈廠,開工很久,產量一直很低。當時甄榮典剛到實驗所學技術還不到兩個月。上級雖然想到甄榮典;但指導員覺得應該讓他學習,不能又去調他回來。甄榮典到了八二炮彈廠,不僅自己帶頭去做,又團結老師傅,團結工人,團結學徒一起去乾,於是生產量也隨著他的紀錄步步提高。甄榮典上工的第一天就出四十五個八二大炮彈,超過一般工匠一倍;以後他又增到八十個,別的工人也增到一天出五十個。軍工部讚揚他:甄榮典走到那裡,那裡的工作就搞的呱呱叫!

民眾觀點

甄榮典的民眾觀點很強。日本宣布投降,但拒絕立即繳械,國民黨匪軍乘機進攻解放區,前線戰爭很緊張,需要炮彈增加好幾倍,如何完成任務呢?甄榮典就提意見:這樣大的任務,要把任務拿到民眾中去討論,變成工人自己的計畫才行。領導上根據他們意見辦了,這樣一來,工人們生產很起勁,第一個月全廠就完成了任務,甄榮典則超過了計畫。前線捷報頻傳,甄榮典在職工大會上提出挑戰書:保證前線部隊的彈殼供應,一定讓前線有足夠的炮彈殲滅敵人他利用空隙時間加工,又改進了切槽刀的安裝。原定突擊任務是一個月,但前方需用炮彈很急,後方的生產也就更緊張了。在繁重的勞動中,他被鐵滾砸傷兩個腳趾,他把傷口包紮起來,將腳放到一條矮凳上,又繼續緊張地工作,創造每天生產一百三十五發彈殼的驚人紀錄。他們生產的炮彈,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在邯鄲前線和上黨前線,全殲蔣介石進犯軍的戰役中,炮彈發揮了強大的威力。看到了蘇聯的工人弟兄一九四八年秋天,甄榮典訪問了莫斯科。在訪蘇期間,大大地增強了他對自己祖國建設的信心。

他曾參觀了克里姆林宮。對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帝俄沙皇御用的馬車,陳列在宮內歷史博物館。因為這些馬車製造的粗笨,就使他聯想到沙皇時代,蘇聯還是落後的農業國。他又看到蘇聯人民曾在德國法西斯破壞的廢墟上,消滅了戰爭創傷的豐功偉績。他回國之後,寫了一些“訪蘇觀感”的文章。甄榮典生在河北唐縣一家貧農家庭,父親種地,母親磨豆腐,他自小上山打柴,十六歲便當僱工,家裡負債很多,糠菜都吃不飽,所以從來沒讀過書。甄榮典正過著他理想的學習生活。1950年10月領導上送他到華北兵工職業學校(現 中北大學)學習。甄榮典學習非常認真。1950年11月出席山西省工代大會時,他還帶著算術課本,經常在休息時間補課,每次的算術考試總在九十分以上。在十年勞動、戰爭生活和學校生活的鍛鍊中,甄榮典塑造成了中國先進工人階級的典型。

個人榮譽

抗日戰爭時的機槍 抗日戰爭時的機槍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八路軍。在太行山黃崖洞兵工廠當車工。在支援前線的生產競賽中,創造75秒鐘車一發炮彈外圓、日產四百八十發的新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1943年獲晉冀魯豫邊區“新勞動者旗手”稱號。後主動要求到新建的炮彈廠工作。創造日產一百三十五發八二炮彈的紀錄,對全廠生產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944年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召開的工農業群英大會上,被評為一等勞動英雄。1947年立大功一次。1950年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後任太原市機械工會主任,太原市、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第六、九屆執行委員和第七、八屆候補執行委員。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精神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無私奉獻精神

“炮彈王”甄榮典,是晉冀魯豫根據地的特等勞動英雄。在黃崖洞兵工廠他承擔了生產炮彈最吃力的工種———水車動力(有時人絞)車工。這個工種因消耗體力大在一定時間就要調換,但甄榮典一直堅持幹了五年。他吃苦耐勞,積極生產,刻苦鑽研技術,每次搞生產競賽都是第一名。別人一天車50~60發炮彈,他能車到100發以上;別人車到100發,他增加到150發;別人車到400發時,他又增加到480發。他生產的數量增加了,工具和材料消耗卻降低了。

他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他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本色,體現了抗日戰爭中人民軍工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安危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工,經受了黨的培養教育和革命鬥爭的實踐,在抗日烽火中的錘鍊,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確立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成為具有堅定理想和信念的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成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工抗日力量的中堅。他們憑著堅定的理想和不渝的信念,用生命和鮮血矗立了抗日戰爭中人民軍工可歌可泣的豐碑,展示了人民軍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人物評價

甄榮典,抗戰時期,他帶頭回響黨的號召,帶領大家多造炮彈,爭搶速度,維修設備,改進工具,掀起聲勢浩大的“甄榮典運動”。一般工人日車炮彈外圓量提高到300多發,他則創造了日車480的最高記錄,被譽為“炮彈大王”。

火藥技師教逢春,原為民間爆竹匠。他全家7口人都從事火藥研製工作。他的兩位叔叔和妻子都先後死於爆炸事故中。惟一的兒子因拆廢炮彈被炸死。他多次負傷,積勞成疾,在戰爭年月里不幸逝世。

1941年4月,太行兵工的第一批擲彈筒試製成功,射程最遠達到700米,實現了彭總“敵人有擲彈筒,我們也必須有”的要求。從1941年5月起,太行軍工部組織成批生產的擲彈筒源源運往前線,八路軍有了與日本抗衡的火力,經常打得日軍措手不及,深感震驚,日軍驚呼,八路軍“在太行山上興建了現代化兵工廠,擁有先進設備與外國專家”。

社會影響

由於甄榮典的巨大貢獻,在1942年,日寇對根據地採取“鐵壁合圍”的大掃蕩,把摧毀兵工廠作為重點目標。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針對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採取化整為零、分散轉移、堅持敵後生產的方針,將黃崖洞等大的兵工廠分為若干小廠,靈活機動,協調配合。生產不忘打仗,打仗不忘生產,炸了再建,毀了重修,不屈不撓,堅持鬥爭。就在日寇瘋狂“掃蕩”之下,黃崖洞各兵工廠的生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1942年生產50炮167門,50彈28000多發,八二迫擊炮彈1600多發;到1943年生產50炮350門,50彈48000多發,八二迫擊炮彈4200多發。用理想和信念武裝起來的人民軍工,以高度的政治素質和自覺的獻身精神創造了戰爭年代武器研製生產史上的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