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

干戈

干戈,均為古代兵器,因此後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後來引申為指戰爭。另有同名小鎮,和人名,下面分別詳細介紹。乾為防具,戈為武器。《 禮記·樂記》:“ 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續範亭 《忠告國民黨當局及其畫策者》:“化內戰為合作,化戰場為工場, 化干戈為玉帛,化煩惱為菩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民國36年(1947年),南匯菸業銀號坦直分號停業,王祖望、曹等鍩等調離坦直,中共地下組織決定,由邱忠明、陸心良、朱紹康、朱鴻伯等地下黨員接任編輯,出版並發行《干戈》雜誌。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1、乾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具體“乾”指盾牌,上古時期,秦稱“盾”,山東六國稱“乾”,“戈”指進攻的類似矛的武器,見上圖。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

《詩·周頌·時邁》:“戴戢干戈,載櫜弓矢。” 漢 桓寬 《鹽鐵論·世務》:“兵設而不試,干戈閉藏而不用。”《說唐》第一回:“金鼓喧天,戈耀日。”

2、指戰爭。

《史記·儒林列傳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干戈四海愁。”《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社稷將危,神人胥怒!某叨為嫡嗣,欲訖天誅。甲冑干戈,載義聲而生色;子孫臣庶,念先德以同驅。” 清 黃遵楷 《跋》:“今海內鼎沸,干戈雲擾。”

3、指兵士,武力。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孫武曰:‘吾以吳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荊平王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權術,立退干戈。” 鄧友梅 《別了,瀨戶內海》:“後來又一想,不象,兩個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動這么大幹戈的。”

4、古代武舞。

《禮記·文王世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 孫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鞏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然習其射御於禮,習其干戈于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