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光

馬祖光

馬祖光(1928.4.11-2003.7.15),光電子技術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出生於北京。1950年畢業於青島山東大學物理系,195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雷射介質光譜、新型可調諧雷射和非線性光學及套用研究。在二聚物準分子、固態三原子準分子、四原子分子準分子、真空紫外波段離子準分子等體系上進行了長期、系統研究,實現雷射振盪十項,觀察到新螢光譜區十七個,新非線性光學過程七個。對光電子套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中包括用於水下通信的緊湊型可調諧硫分子S2藍綠雷射器、高信噪比超窄帶濾光技術、利用非線性效應改善光束質量、用位相共軛技術進行強雷射傳輸畸變補償、相位共軛自動跟蹤飛行靶、外雷射場中粒子間近共振能量轉移等方面。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8年4月11日生於北京。馬祖光的父親馬克先早年肄業於武昌高等師範學院,曾編著過宋、元、明史。

1932年,4歲的馬祖光隨父母到濟南,父親在一所中學教書,母親操持家務。

馬祖光 馬祖光

1937年抗戰爆發,馬祖光一家來到西安,開始讀國小。

1939年,馬祖光又隨家人從西安到四川。

1943年至1946年在國立六中(現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學習。

1946年至1950年在青島山東大學物理系學習。

1949年10月,馬祖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山東大學理學院的團委工作,並作為代表出席了青島市第一屆團代會,被評為優秀團員。

1950年7月,馬祖光大學畢業。他是北京人,畢業後本可以回到條件較好的北京,但他卻回響國家支援邊遠地區發展的號召,選擇了哈工大。

1952年月10月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解放後哈工大第一位入黨的研究生。

1958年8月至1970年,馬祖光創辦了哈工大核物理專業,任主任、副教授。

1970年,創辦了哈工大光電子技術專業(原雷射專業)。

1979年8月至1981年11月,他在LambdaPhysiks公司和Hannover大學作訪問教授。

從1986年6月開始,他任哈工大物理電子學博士點博士生導師。

1994年,創建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可調諧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任主任。

1996年,任哈工大光電子研究所名譽所長。

從1982年開始,馬祖光分別擔任《光學學報》編委、《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常務編委、《量子電子學》編委和黑龍江省光學學會理事長。

馬祖光 馬祖光

1987年,馬祖光第一批入選國家“863”雷射領域專家、顧問。

1986年至2000年擔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

1990年,擔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員光電子專業組副組長,同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1年,擔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200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3年7月15日,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75歲。

人物成就

創辦核物理專業

1958年,根據國家需要,哈工大建了6個新系。當時馬祖光負責創建核物理專業,這個專業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規模。

1964年,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在新疆試驗成功,他們第一個測到了在哈爾濱地區大氣沉降的輻射本底的變化。

馬祖光 馬祖光

1965年,馬祖光領導的核物理專業成為當時哈工大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專業之一。這一年馬祖光帶領師生們以最快的速度研製了“快中子閃爍晶體”“γ―計數管”“β―計數管”和一些核輻射測量儀器,並參加了全國首屆科學儀器展覽。核工業部專門派人來哈工大學習製作工藝和技術。馬祖光為核物理專業打下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好傳統。

創辦雷射專業

1971年,馬祖光在國家沒投一分錢,起步晚、起點低、物質條件差的情況下開始創辦中國的第一批雷射專業。建專業之初,精通英、俄兩門外語的馬祖光抽出時間去黑龍江省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文獻,並翻譯出來供同事們使用。

馬祖光為了儘快把雷射技術推廣出去,被人們所認識。在搞理論研究的同時,很快開始了套用研究。期間,馬祖光帶領大家完成了許多雷射的民用項目,都獲得了成功。

雷射在軍事上的套用方面,馬祖光領導課題組先後研製了CO₂雷射器、YAG雷射器等。“八五”期間,馬祖光參與指導的課題組不到一年就趕造出了第二代雷射制導用的CO₂雷射器。之後CO2雷射器先後得了航天部的4個獎。

發現新光譜

馬祖光 馬祖光

馬祖光帶著“為國防服務”的目的於1980年到德國漢諾瓦大學作訪問學者。他選定了“鈉雙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態躍遷”這個被預言為近紅外雷射發展中的一個難題作為研究項目。這項研究是獲得近紅外連續可調諧雷射的一個新方案,是當時國際雷射研究的一大熱點。

當時52歲的馬祖光利用實驗室早晚無人使用時進行試驗,經歷了多次失敗後終於發現了Na2的新的近紅外連續譜區,通過尋找新激勵途徑,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了這一譜區的螢光輻射。198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Happer也觀察到這一譜區的發射譜。Happer在文章中寫到,他的工作證實了馬祖光工作的正確性。

建立實驗室

1985年及1986年,馬祖光研究組用不同的激發機理都得到Na第一個三重態之間的躍遷螢光,1988年得到Na第一個三重態躍遷雷射,波長在892納米附近。

一直以來,馬祖光研究組開展研究工作,以獲得Na螢光為主線,目的在獲得其雷射。同時研究了Li、K多種發光機制,以便在同族元素間進行比較。他們對此進行了系統的實驗觀察與理論分析判斷。在國際上馬祖光研究組首次發現了13個新螢光譜區,4種非線性光學現象,其中“鈉雙支超喇曼散射”可以反映出中國雷射光譜研究的新水平。他們還得出3種新雷射,這三種雷射有兩種是在他們自己發現的螢光譜區中得到的;另一種是首次得到的Na脈衝藍綠雷射。S藍綠雷射超過同時期美國lllinois大學的工作水平;S紫外雷射比美國的工作向紫外推進了60納米。

1987年,哈工大成立了“光電子技術研究所”。

1993年,依託光電子技術所建立了“航天工業總公司哈工大光電子技術開放實驗室”。

1994年,經國防科工委批准,立項建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可調諧雷射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1996年12月正式通過驗收。馬祖光把“為航天光電子技術發展做貢獻”作為主導思想,建成了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實驗基地。

主要著作

論文

《紫外泵浦Na2(B3∑g)—Na2(x3∑u)的發射光譜》

《Na2中紫外準分子發射》

編著

《雷射實驗方法》

編譯

《原子核理論》

所獲榮譽

馬祖光 馬祖光

1960年,馬祖光被評為哈工大紅旗手。

1982年至1988年,被連續評為校優秀共產員,曾獲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84年和1986年兩次獲黑龍江省特等勞模。

1986年,獲中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並獲“五一”勞動獎章,

1986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被評為航天部預研先進工作者。

1985年9月15日,出席了全國黨代會。

1987年10月25日,出席了黨的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4年9月10日,人事部、教育部追授“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人物評價

馬祖光 馬祖光

學習馬祖光同志愛黨、愛國的堅定信念,勇挑重擔,忘我工作;學習他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使命感,勤於探索、務實敬業;學習他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和艱苦奮鬥、克己奉公、嚴於律己的精神。( 中共國防科工委黨組、中央紀委駐國防科工委紀檢組)

馬祖光同志熱愛祖國,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始終堅持黨的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操,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 中共黑龍江省委)

馬祖光同志為我國的教育科研事業殫精竭慮,取得了一系列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做出了突出貢獻。( 教育部黨組)

馬祖光院士創造了多項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並對國防光電子套用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促進光電子技術的發展也做了系統的開創性的貢獻。他教書育人,培養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推動了我國相關學科領域的建立與發展,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科院院長 路甬祥)

馬祖光院士是我國從事雷射研究從基礎理論導出現實雷射成果的少數先驅者之一。他為人謙虛敬業,作為學術帶頭人組建並培植了哈工大重點雷射專業實驗室,為現代光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學家 王大珩)

人物紀念

紀念書籍

馬祖光 馬祖光

由中宣部新聞局、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國防科工委辦公廳聯合編輯了《馬祖光—祖國之光》,匯集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主要媒體刊登的反映馬祖光先進事跡的通訊、評論和馬祖光不同時期的照片等,共34萬字。

人物傳記片

導演雷獻禾執導、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攝製的《馬祖光的24小時》生動再現了馬祖光愛黨愛國、獻身科學、勤奮敬業的新時期知識分子的光輝形象。電影以24小時重溫了馬祖光院士德藝雙馨的一生,謳歌了馬祖光院士克己為公、嚴於律己的奉獻精神,塑造了新時期高級知識分子的楷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