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章

古代十二章是中國古代國王袞服上面的服飾紋樣。

介紹

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服飾紋樣是其典章制度的一個標誌,紋樣的政治意義大於審美意義,最重要的紋樣為國王袞服上面的十二章。“十二紋章”就是以十二種固定的文飾,或畫、或織、或繡在天子及諸侯的官服上。一種文飾稱為一章,並以飾章的多寡來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個含義。十二紋章來源於古代華夏族部落圖騰崇拜,是中華皇權的神聖象徵。帝王的衣上繪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種紋樣,裳繡的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六種紋樣。

簡介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 -取其穩重; 龍-取其應變;華蟲(一種雉鳥)-取其文麗; 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後來在其中繪一虎一猴)-取其忠孝;藻(水草)-取其潔淨;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養;黼(斧形)-取其決斷;黻(常作亞形,或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