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坦克。起初命名為MBT80,後以印度教神話中戰神的名字改稱為“阿瓊”。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

概述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是 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 坦克。起初命名為MBT80,後以 印度教神話中 戰神的名字改稱為“阿瓊”。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不得不說好高騖遠是阿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克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公司的幫助。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 “喬巴姆”裝甲

簡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1972年, 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 替換正在生產中的 勝利式(Vijayanta)坦克的 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 研究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印度議會決定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Chetak)的新型主戰坦克。該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後定名為阿瓊式主戰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畫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

該坦克重50t,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mm線膛火炮及其彈藥、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畫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該坦克正式研製以來計畫一再延期,時過15年仍未完成,原來確定的1990年裝備部隊的目標至少要推遲到90年代中期。研製經費一再追加,已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其中,對外交流費用為8.936億盧比,約占總經費的三分之一。僅戰車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開支就達到6.882億盧比,其中對外交流費為3.286億盧比。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鑑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易保養性”。

結構特點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該坦克總體布置採用常規 方案,樣車以均質裝甲板製成,生產型坦克將採用印度國防冶金實驗室(Defenc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研製的坎錢(Kanchan)式 複合裝甲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20mm線膛 坦克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藥研究院(Explo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研製的 尾翼穩定脫殼 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發煙彈。因為這些炮彈用該院研製的新型高能發射藥發射,所以彈丸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 性能較好。

輔助武器包括1挺並列機槍和1挺高射機槍,炮塔兩側各裝1排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裝置
火控系統由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研製,是在該公司為勝利式坦克研製的改進型坦克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來的,由/熱像瞄準鏡、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及各種感測器組成。

該坦克起初準備採用燃氣輪機,但後改用1103kW(1500馬力)12風冷可變壓縮比柴油機。6輛樣車上裝的是聯邦德國MTU公司的柴油機,功率為809kW(1100馬力)。因為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使用問題。印度試圖使發動機生產國產化,但國產發動機難以達到陸軍要求的1029kW(1400馬力)的標準,這是阿瓊坦克研製計畫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
“阿瓊”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安裝在兩根固定軸上,命中率得到極大提高(設計標準為90%)。印度陸軍定購的首批124輛“阿瓊”主戰坦克將全部配備“薩吉姆”全數位化火控系統,而從第二批開始計畫裝備印度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自製的BEL火控系統。印度陸軍並計畫為“阿瓊”主戰坦克配備一套輔助火力系統,以便在無聲警戒狀態下操控武器系統。

“阿瓊”主戰坦克還綜合了以GPS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導航系統,以及先進的跳頻無線電技術,並配備了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的最先進的戰場管理系統,使得它可以與其它作戰單位進行實時溝通,實現協同作戰。與此同時,它還裝備了雷射預警系統和煙塵發射裝置,使得自我保護能力大為增強。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戰場生存能力,“阿瓊”主戰坦克並配備了自動火力探測與壓制系統。為了防止彈藥自爆引發危險,“阿瓊”主戰坦克自身攜帶的彈藥全部裝載在密封良好的專用容器中。該坦克樣車裝有聯邦德國ZF公司製造的LSG3000型自動傳動裝置,採用液氣懸掛,並裝有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研製的三防裝置

性能數據

型號阿瓊乘員4人
戰鬥全重   52000kg公路最大速度70km/h    
爬坡度60%攀垂直牆高0.9m
越壕寬3.0m主要武器口徑120mm
裝甲坎錢複合裝甲三防裝置

性能缺陷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 評價不高,在樣車鑑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 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報告中提出的主要具體 問題是:

(1)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2)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3)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4)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5)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6)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7)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8)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畫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樑安全通過標準。

(9)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10)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11)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發展歷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在印度新德里武器展中“阿瓊”主戰坦克亮相
2008年4月16日,印度國會的防務委員會提交的第29份報告中,引用一名印度軍官的話說,“我們進行了冬季測試,這款坦克表現很差,共有4台發動機出現故障”。 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說,“阿瓊”坦克正遭受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包括火控系統、懸掛系統,機動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瓊”坦克,經過30多年的研製仍然沒有達到預定的指標,創造了3代主戰坦克研製周期的世界之最。

天價“阿瓊”成訓練坦克
“阿瓊”(Arjun)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坦克。1972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就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同時首次撥款1.55億盧比。十年後的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坦克樣車製成,此時已支出3億盧比。隨後,該坦克研製計畫一再延期,研製經費也一再追加,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

到1991年底,印度陸軍參謀長對“阿瓊”大為失望,要求中止整個計畫。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印度陸軍只好重新頒發降低了的技術要求。但1995年的試驗表明,“阿瓊”連降低了的要求也難以滿足。印度陸軍稱“阿瓊”為“不適宜上戰場”,並拒絕簽發定型證書

在1996年印度國慶檢閱時,印度總理拉奧乘上一輛“阿瓊”坦克,宣布研製成功,並在陸軍的反對下,開始試生產第一批15輛坦克。但令人喪氣的事實是,至今“阿瓊”仍未能大批裝備部隊。印度國防部最終只好無奈地取消本土自行研發和製造的“阿瓊”主戰坦克成軍計畫,而已經生產的少量“阿瓊”坦克將用於執行訓練任務。“阿瓊”坦克計畫前後共耗資約35億美元,最後卻只得到了包括原型在內35輛均價高達1億美元的訓練坦克。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閱兵式上的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萬國”坦克“水土不服”
印度政府制訂“阿瓊”計畫的盲目樂觀和無視本國工業基礎,是導致研製失敗的主要原因。從表面上看,印度國防企業應當擁有很強的實力,但實際情況是,受技術過時、研發過程繁瑣和裝備政策偶然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擾,多年來,印度武器裝備採購主要依賴進口,其武器裝備進口額在總採購額中的比例超過70%。

一些國外轉讓的技術還沒吃透,就匆匆用在新坦克上,結果問題不斷,最後只能用原產零件代替,從而造成“阿瓊”進口零件占全車成本比例不斷升高。“阿瓊”坦克除了裝甲與車載計算機系統外,其他的關鍵部件如發動機、傳動系統、懸掛系統、觀瞄系統雙向穩定器甚至機槍等都要進口,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部件往往“水土不服”,整合非常困難。“阿瓊”原型車自製部件的比例為73%,但在實際生產時,進口部件比例高達60%,實際上淪為“萬國”坦克。

美國作為工業強國,在研製M1主戰坦克時也並非一帆風順,甚至火炮要從德國引進。印度要想發展先進的第3代坦克,並實現主要部件國產化,只能從基礎工業開始一項項填補空白。況且印度制定的技術指標很高,能達到這些指標的部件往往是核心機密,不太可能轉讓。這種眼高手低的狀態注定了“阿瓊”的失敗結局。

無力執行,規劃成“畫餅”
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準的結晶,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而是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這就需要國家和政府必須對武器裝備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從整體上搞好武器裝備的規劃。而印度戰鬥車輛研究院作為總體研製單位管理、規劃與整合的能力十分薄弱。在制訂總體方案時各設計單位之間就缺乏溝通和協調。此外,出於擇優選用和降低成本的考慮,印度經常刻意追求組件來源多樣化,然而其低下的管理水平導致研製或採購的各種部件難以匹配。

在分系統方面更是缺乏溝通和有效管理,這在“阿瓊”發動機的研製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印度原計畫採用與美國M1坦克同級的1500hp燃氣渦輪發動機,但在中途因故放棄。後來又計畫使用印度自行研製的12缸氣冷可變壓柴油發動機,馬力1500hp,但遺憾的是,該柴油機研製完成時,輸出馬力僅500hp,後來利用渦輪增壓等方式進行改良,輸出馬力仍只有1000hp。使原型車成了“空心車”,拖延了研製進程。而主管部門也未嚴厲處罰發動機研製單位。

最後,印度從德國進口了42種不同的發動機與齒輪箱,並從中選用了MTU838Ka501型10缸柴油發動機套件作為首批“阿瓊”原型車的動力系統。  

世界著名主戰坦克列表

主戰坦克列表  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是裝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機動性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一般全重為40噸-60噸,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力戰車的重量有快速飈漲的趨勢。火炮口徑目前多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開始成為許多國家設計新一代主力戰車的首選,以增強對裝甲的破壞力。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摧毀反坦克武器、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出產國家坦克型號
英國| 英國哈里德主戰坦克 | 英國奇伏坦900主戰坦克 | 英國奇伏坦主戰坦克 | 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 | 英國維克斯MK7主戰坦克 | 英國遜邱倫主戰坦克 |
美國| 美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M47中型坦克 | 美國M48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M60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超M60主戰坦克 |
日本| 日本61式中型坦克 |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
蘇聯| 蘇聯T-34中型坦克 | 蘇聯T-62主戰坦克 | 蘇聯T-64主戰坦克 | 蘇聯T-72主戰坦克 | 蘇聯T-80主戰坦克 |
西班牙| 西班牙AMX-30坦克 | 西班牙蘭斯主戰坦克 |
以色列| 以色列改進的遜邱倫主戰坦克 |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 | 以色列謝爾曼坦克 |
聯邦德國| 聯邦德國TAM和TM301坦克 | 聯邦德國豹1主戰坦克 | 聯邦德國豹2主戰坦克 | 德國E-100超重型坦克
法國| 法國AMX-30主戰坦克 | 法國AMX-32主戰坦克 | 法國AMX-40主戰坦克 | 法國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
瑞士| 瑞士Pz87豹式主戰坦克 |
義大利| 義大利C1主戰坦克 | 義大利OF40主戰坦克 |
印度|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 印度勝利主戰坦克 |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T-55改進型主戰坦克 | 羅馬尼亞TR-125主戰坦克 |
巴西| 巴西EE-T1奧索里約主戰坦克 | 巴西MB-3塔穆伊奧中型坦克 |
其他| 阿根廷TAM中型坦克 | 埃及拉姆塞斯2主戰坦克 | 加拿大未來主戰坦克 | 捷克斯洛伐克坦克 | 南韓88式主戰坦克 | 南斯拉夫T-74主戰坦克 | 瑞典S主戰坦克 | 土耳其M48A5T1等坦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