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是由法國地面武器集團研製的先進主戰坦克。該坦克研製工作始於1978年,1983年進入技術驗證階段,1986年1月30日被命名為AMX勒克萊爾坦克,以紀念二戰期間率領法國裝2師解放巴黎的法國菲利普•勒克萊爾(PhilippeLeclerc)元帥。第一輛生產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於1991年12月出廠,1992年1月14日交付法國陸軍,並於1995年開始進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的阿布達比酋長國陸軍服役。法國陸軍擁有200餘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並於2000年訂購了另外96輛該型坦克。法國陸軍計畫最終訂購406輛勒克萊爾。阿聯的採購總數為380輛。


誕生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研製工作始於1978年,1983年進入技術驗證階段,1986年1月30日被命名為AMX勒克萊爾坦克,以紀念法國菲利普•勒克萊爾(PhilippeLeclerc)元帥。
技術驗證階段共研製了5輛部件試驗車,1輛用於懸掛裝置試驗,3輛用於動力傳動部件試驗,1輛用於武器系統試驗。1986年夏季,在進行動力傳動部件試驗的3輛試驗車上安裝了帶有全部樣品部件的炮塔總成,在卡普蒂厄試驗中心進行功能論證試驗。正在研製中的6輛樣車計畫1989年製成。原計畫第一輛生產型AMX勒克萊爾坦克於1991年年底出廠,到1995年年產量達到110輛。
法國研製該坦克的目的,一方面為了滿足本國陸軍對主戰坦克的需要,為替換正在服役的AMX-30B2坦克,陸軍總共需要1400輛勒克萊爾坦克;另一方面可用於出口。陸軍估計,實現上述計畫(包括彈藥費用)的總費用為350億法郎,每輛坦克的成本(不包括彈藥費用)達2200萬法郎。
法國計畫,當勒克萊爾坦克產量達到200輛時,要對該坦克進行改進,改進項目包括採用安裝在平衡肘內的“肘內”式液氣懸掛裝置全天候目標自動跟蹤器、測量1000m距離上風向及沿彈道風速的雷射測速計,觀察及射擊使用的電視設備以及聲控裝置。克魯澤(Crouzet)公司的聲控裝置可以幫助乘員完成的任務有鏇轉炮塔、選擇電台頻率、提供要求的彈藥、報靠燃料狀況信息等。

總體布置

該坦克樣車為箱形可拆卸式結構,駕駛艙在車體左前部,車體右前部儲存炮彈,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動力傳動艙在車體後部。樣車炮塔帶有尾艙,安裝在車體中部上方。

武器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勒克萊爾”坦克車長HL70頂置周視瞄準鏡可360度鏇轉
1.主要武器
該坦克安裝1門120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長度為口徑的52倍(即6.24m),由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GIAT)研製,採用了先進的製造工藝,例如,炮管自緊和內膛鍍鉻。身管長度比聯邦德國豹2坦克120mm火炮的5.3m幾乎長1m,穿甲彈初速也比豹2坦克高6%左右。炮尾經過重新設計,後坐距離較小。
該炮裝在炮塔上,隨炮塔360°鏇轉,還可以在-8°~+20°範圍內俯仰。炮塔鏇轉採用30kW直流電動機驅動,有40°/s的最大迴轉速度和較精確的瞄準速度,還可以實現無聲監視。
120mm火炮配有自動裝彈機,裝彈機安裝在炮塔尾艙中,裝填儲存在尾艙中的炮彈,尾艙可儲存炮彈24發。該裝彈機由克勒索•羅亞爾(Creusot-Loire)工業公司研製,自重600~650kg。
2.炮彈
法國研製的120mm滑膛炮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這兩種炮彈均為整裝彈,採用半可燃藥筒。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長桿型,彈長比聯邦德國豹2坦克120mm同類彈長30%,初速為1750m/s,在4000m距離上可擊穿北約3層重型靶板,有效射程達3000m。多用途破甲彈的初速為1170m/s。
此外,法國還為勒克萊爾坦克配有對付直升機用的專用彈藥。
3.火控系統
炮長有1個HL型多通道穩定式瞄準鏡,被安裝在炮塔防盾處。瞄準鏡內組合有雷射測距儀,有2.5×和10×兩咱倍率的晝間通道,鏡內有電荷耦合器件或電視攝像機和高解析度監視器,垂直坐標/導航系統可以為該坦克行進間射擊提供位置數據和垂直坐標數據。該瞄準鏡還包括紅外攝像機,工作波長為8~12μm,有大小兩種視場,小視場為1.9°×2.9°,大視場為5.7°×8.6°。陀螺穩定式炮長瞄準鏡漂移量小,穩定誤差小於0.172‘(0.05mrad),用數字式感測器測得的炮塔方位穩定精度為0.344‘(0.1mrad)。
炮口上裝有薩吉姆(Sagem)公司研製的Hardy20型炮口覘視器,可以連續及時地測量炮管彎曲度,使靜止間測量精度達到0.103/(0.03mrad),行進間的測量精度達到0.172‘(0.05mrad)。
車長有1個由法國測量儀器製造公司研製的HL15型陀螺穩定周視瞄準鏡,供車長用於觀察、搜尋和辨別火炮射程以外目標。該瞄準鏡有2.5×和10×兩种放大倍率的晝間通道,並組合有雷射測距儀和微光設備。車長微光電視監視器可顯示炮長瞄準鏡中的圖像。車長可以迅速、準確地將搜尋到的目標交給炮長,再去搜尋新的目標。使用標準的目標攔擊方法,從開始探測到實施射擊的反應時間可以縮短到6~8s,從而使勒克萊爾坦克在1min內中能消滅5個目標,使靜止狀態射擊2000m目標和行進間射擊1500m目標的命中率達到80%以上。
4.輔助武器
120mm米炮左側裝有1挺12.7mm並列機槍,可由車長和炮長操縱射擊。炮塔上還裝有1挺7.62mm高射機槍,車長和炮長可在車內遙控射擊。

推進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該坦克使用的動力是UNI柴油機(UNIDiesel)公司銷售的1台V8X1500型超高增壓柴油機,重1850kg,在2500r/min時功率達1103kW(1500馬力),燃油消耗率為231g/kW•h。該柴油機有1個特殊的TM307B型渦輪增壓器,可以為發動機增壓進氣,也可以作為獨立的動力,為坦克發電,或者在寒冷季節為主發動機預熱;渦輪增壓器的標定功率為9kW。

該坦克採用瓦勒奧/塞納•馬恩省設備(Valeo/SESM)公司的ESM500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它的最大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液力變矩器可自動閉鎖,變速機構可提供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實際使用1個),使用液壓系統操縱離合器,液壓轉向裝置有較高的功率,裝有液力制動器。制動系統由SEP公司研製,主制動系統與傳動裝置分開,其摩擦元件用碳纖維製成。
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工作裝況由微處理機控制,兩者構成一整體總成,更換動力傳動總成僅需0.5h。
懸掛裝置有兩種方案,一是新型雙筒式液氣懸掛,另一種是扭桿和鏇轉式減振器,尚未最後選定。前者由默西埃(Messier)汽車工業公司和SAMM公司承包,後者由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和默西埃汽車工業公司以及布龍扎維亞(Bronzavia)和多芒熱-雅雷(Domange-Jaret)公司承包。液氣懸掛可以提高行進間射擊命中率,簡化火控穩定系統,減輕乘員疲勞程度和節省車內空間,具有便於更換和維修性能好等特點。

防護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因為勒克萊爾坦克車體採用了箱形可拆卸式結構、以陶瓷為基本材料的複合裝甲以及低矮扁平的炮塔外形,對付動能穿甲彈的能力比採用等重量普通裝甲的坦克提高一倍。車體正面可防禦從左右30°範圍內發射來的現裝備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設計炮塔時,考慮了防頂部攻擊問題。車體底裝甲可以承受未來戰場上大量使用的小型可撒布地雷的攻擊。
儘管坦克設計師們認為,該坦克已有足夠的防護力,至少目前不必安裝反應式裝甲,但法國陸軍仍要研究反應式裝甲,準備在未來坦克上使用。
此外,該坦克還裝有三防裝置、薩吉姆公司的達拉斯(Dallas)雷射報警裝置以及禁止和對抗裝置。雷射報警器的感測器為被動式,可對敵人1.06μm雷射發出報警信號。禁止和對抗裝置有許多發射器,可發射煙幕彈以遮蔽可見光、近紅外和遠紅外光,還可以形成紅外和金屬箔假目標。

電氣電子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該坦克採用多路傳輸技術。與數據匯流排連線的設備有火控計算機和火炮驅動裝置計算機,與車長和炮長晝夜瞄準鏡相連的4個微處理機,為炮口校正裝置微處理機、自動裝填微處理機和駕駛員控制臺微處理機等。
數字式數據匯流排不僅可以簡化車內電線安裝,而且可以在各設備之間交換數據,甚至在部分設備出現故障或損壞時,自動地重新組合使用,例如,火炮驅動裝置計算機可以承擔火控計算機的功能,火控計算機也能承擔火炮驅動計算機的任務。
該坦克還採用自動管理系統,能使乘員將信息傳給其他車輛,或從其他車輛接收信息。可交換的信息有坦克位置坐標、敵軍規模與位置、車內彈藥狀況及燃油量、車內系統工作狀況等。坦克乘員隨時可以知道車內彈藥及燃油儲量,以便通知後勤部隊將補給品及時供應到指定地點。這種實時行動能力是同步作戰能力的標誌,也是裝甲部隊戰術C3I系統的組成部分。

性能數據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無準備時涉水深1米,有準備時涉水深1.9米,加裝進氣筒後潛水深4米
型號:AMX勒克萊爾
乘員:3人
戰鬥全重:53000kg
單位功率:20.8kW/t
單位壓力:88.3kPa
車長(炮向前):9.870m
車體長:6.880m
車寬
帶裙板:3.710m
不帶裙板:3.300m
車高
全高:2.700m
至炮塔頂:2.460m
車底距地高:0.50m
履頻寬:635mm
履帶接地長:4.300m
公路最大速度:71km/h
越野速度:50km/h
0—32km/h加速時間:5.5s
燃料儲備:1300L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涉水深
無準備:1.0m
有準備:2.3m
潛渡深:4.0m
爬坡度:60%
側傾坡度:30%
攀垂直牆高:1.25m
越壕寬:3.0m
最小轉向半徑:原位
發動機
生產公司:絮熱機械製造公司(SSCM)
型號:V8X1500
類型:超高增壓柴油機
功率/轉速:1103kW/2500r/min
傳動裝置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越壕寬約3米,並可克服1.25米高的障礙物

生產公司:瓦勒奧/塞納•馬恩省設備公司(Valeo/SESM)
型號:ESM500
類型:液力機械
前進檔/倒檔數:4/1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120mm/滑膛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12.7mm/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類型/數量:7.62mm/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2×3具
彈藥基數
炮彈:40發(22發在自動裝彈機上)
12.7mm機槍彈:800發
7.62mm機槍彈:900發
穿甲彈初速:1750m/s
射速:12~15發/min
炮塔驅動方式:電驅動/手動
炮塔鏇轉範圍:360°
車長超越控制:有
火炮俯仰範圍:-8°~+15°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46°/s
炮塔最大迴轉速度:57°/s
火炮穩定器:隨動於主瞄準鏡
車長瞄準鏡型號/類型:HL15/周視陀螺穩定
炮長瞄準鏡型號:HL60
車長夜間瞄準鏡類型:第三代微光
炮長夜間瞄準鏡類型:紅外
三防裝置:有
雷射探測器:有

六大性能特點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於1993年正式裝備法國陸軍,它有6個突出的方面,即大威力火炮、自動裝彈機、先進火控系統、超高增壓柴油機、模組化裝甲和戰場管理系統。它可稱得上是戰後第三代坦克的後起之秀,陸戰王中王。
1.大威力火炮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波利尼格炮射飛彈有直接瞄準射擊和間接瞄準射擊兩種攻擊模式,最大有效射程7000米

“勒克萊爾”坦克採用法國自行研製的CN-120-26型120毫米滑膛炮,其身管長為52倍口徑,比德國標準的L44式120毫米滑膛炮(44倍口徑)長,但炮膛藥室相同,炮彈也可通用,其炮身配有鋁合金熱護套,能防止身管灼熱時接觸外界冷空氣變形,保持射擊精度。身管上沒有通常的抽菸裝置,而配有微型壓氣機,火炮射擊後,壓氣機立即向身管內吹入400個大氣壓的高壓氣體,將殘餘火藥氣體吹出炮管,以免影響戰鬥室空氣品質和戰鬥效能。火炮炮口及防盾基部上方裝有1套身管測曲裝置,用雷射測得炮管受熱後向下彎曲的程度,並將數據送至火控計算機修正彈道。

CN-120-26型120毫米火炮配有3種實彈、2種訓練彈和2種供操練裝填作業用的啞彈。其中,F1-A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全重20.5千克,彈丸重7.3千克,發射藥重8.3千克,採用鎢錳合金彈芯,長徑比1∶20,炮口初速1790米/秒,有效射程4000米,在3000米時散射半徑小於200毫米。F1空心裝藥破甲彈全重24.3千克,彈丸重14.4千克,發射藥重5.8千克,炮口初速1100米/秒,有效射程3000米,在2000米時散射半徑小於250毫米。F1榴彈,彈丸重15.5千克,發射藥重6千克,炮口初速1000米/秒,有效射程4000米以上,在2000米時散射半徑小於350毫米。T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訓練彈裝藥8千克,彈丸為6千克重鑄鐵。F1曳光-空心裝藥破甲彈訓練彈裝藥8千克,彈丸為14.4千克重鑄鐵。F1啞彈用鑄鐵填充,全重24.3千克。

與德國L44式120毫米滑膛炮使用的彈種相比,“勒克萊爾”坦克配備的炮彈的射程、速度和精度均較佳,其榴彈具有殺傷人員、破壞建築物和輕型裝甲車的作用,威力領先不少。所有彈種的藥筒都為半可燃式,底火適合電擊發機構,射擊後僅剩下藥筒底,拋入收集袋內。炮彈平時儲存與搬運時,均置於專用的塑膠容器,以12或20發為1個搬運單位。

另外,還有2種新式炮彈正在研製中,一種是貧鈾穿甲彈,計畫2005年交付法國陸軍使用;另一種為“波利尼格”(Polynege)炮射飛彈,目前已完成概念研究,彈長984毫米,全重28千克,彈頭重20千克,炮口初速800米/秒,射出後2片前翼和6片尾翼展開,具有短暫火箭助推,飛彈有2種攻擊模式,直接瞄準射擊時,飛彈保持於瞄準線上飛行,向目標進行攻擊;間接瞄準射擊時,飛彈以較高拋物線飛進目標區,並以尋的器鎖定目標,攻擊目標頂部,最大射程約7000米,並可攻擊地下掩體、直升機或無人機等。

火炮防盾左下方安裝的12.7毫米並列機槍,比一般主戰坦克並列機槍更具威力,足以對付普通車輛或輕武器,節約炮彈消耗量,彈藥基數950發。車長和炮長艙門前側可安裝7.62毫米高射機槍,但通常只裝1挺,主要協助並列機槍壓制敵方步兵等中小型目標。

2.自動裝彈機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自動裝彈機位於炮塔尾部,內裝上下2排22發炮彈

“勒克萊爾”坦克是西方最先採用自動裝彈機和3名乘員的第三代坦克。其自動裝彈機彈艙位於炮塔尾部,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其炮塔算是西方劃時代的新設計,車長位於火炮左側,炮長在右。為降低炮塔高度,車長和炮長座位都儘量置於車體內,火炮上方車頂因需容納最大俯角時翹起的炮尾部分,成為全車最高點,車長門和炮長門高度都不及炮塔中央頂部。車長配有7具周視潛望鏡,其中向右方的3具鏡頭抬高至車頂上,以便獲得更大視野,全部周視鏡具有300度視界,炮長配有3具右向周視鏡,可以輔助觀察。

自動裝彈機彈艙內裝上下2排22發炮彈,驅動電動機將指定的炮彈輪轉至中央出彈位置,再推入裝彈機中,裝彈時火炮會調整至俯角-1.8度,持續裝彈速度12發/分,經由識別系統讀取印在炮彈夾上的環碼,彈艙可自動記憶與挑選儲存的彈種(最多6種),無需以人工輸入資料,整個彈艙以防火牆與炮塔隔離。彈艙上方裝有爆炸氣浪排放板,一旦艙內彈藥被命中引爆,爆炸氣浪掀開排放板排出車外,以免進入戰鬥室內傷及乘員。平時乘員可通過炮塔尾部一個視窗從車外補充自動裝彈機內的彈藥,減輕乘員搬運負擔;戰鬥時炮長可從駕駛員旁彈藥架取彈,以人力往火炮或自動裝彈機內裝彈。

3.先進火控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勒克萊爾”坦克的火控系統為指揮儀/獵殲式火控系統,包括熱像儀、雷射測距儀、車長及炮長瞄準鏡、火炮穩定器、感測器和3台計算機,其中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就有30多個,因此,法國人將“勒克萊爾”坦克稱為“電腦坦克”。

炮長瞄準鏡位於火炮右側,擁有左右對開的裝甲護蓋。主體為“薩吉姆”HL60瞄準鏡及火炮耳軸機械連桿,HL60瞄準鏡由雙向穩定鏡座、圖像截獲系統及電源組成,鏡座由1具低誤差陀螺儀和1具加速度感測器保持雙向穩定,另1具陀螺儀和2具加速度感測器負責垂直面穩定及提供慣性導航參數。

圖像截獲系統裝在鏡座上,右方為光學鏡頭和雷射測距儀,左方為熱像儀,共有6種操作模式。晝間光學瞄準鏡有3.3倍和10倍兩種倍率,晝間電視顯像為10倍倍率,夜間熱成像電視顯像為3.3倍倍率。雷射測距有效距離10000米,誤差±5米。另有孔徑顯像及緊急鏡面調整兩種模式備用,孔徑顯像是將光學鏡頭調整與火炮中心線平行,僅依靠鏡內刻度進行估算瞄準點。熟練的炮長使用HL60瞄準鏡通常可在5000米內發現目標,2500米內辨別目標,2000米外確認目標。各模組化單元將所有數據傳至計算機,計算機依據目標距離、位移角速度、彈種、火炮參數、大氣參數、車體參數等進行火力解算,標定提前量及瞄準鏡內的瞄準點,精度為0.1毫弧度,使坦克在行進間首發命中率達95%。

車長用的HL70頂置周視瞄準鏡可360度鏇轉,並有厚實裝甲罩防護,鏡座有雙向穩定裝置,其晝間光學瞄準鏡有2.5倍及10倍兩種倍率,視野20度和5度,約4000米處即可辨別目標,2500米外確認目標,夜間用的被動式夜視鏡為2.5倍倍率(視野13度),並可換裝效能更佳的熱像儀。車長和炮長均有1個15厘米VDU電視螢幕,可彼此監看對方瞄準鏡內晝/夜間圖像。車長從HL70搜尋標定目標後只須按下方向按鈕,火炮便自動轉向HL60瞄準鏡對正目標,由炮長接替測距-瞄準-射擊,這時車長即可鏇轉HL70瞄準鏡搜尋其它目標,車長的7具周視鏡也有類似功能,只要按下任一周視鏡上的方向鈕,炮塔就會自動對正該周視鏡的視野方向。HL70可再加裝雷射測距儀,使車長在標定目標時同時進行測距/瞄準作業,這時只要火炮轉向與HL70瞄準線重合即可射擊。據試驗,“勒克萊爾”坦克曾於行進間摧毀6個移動及靜止目標,僅需時35秒。炮塔鏇轉與火炮俯仰伺服器都用防燃電動機,最大鏇轉速度40度/秒,最大俯仰速度30度/秒,火炮俯仰角-8~+15度,緊急時炮長有1套手動炮塔控制系統作為備用。

4.超高增壓柴油機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陸軍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越障

法國陸軍使用的“勒克萊爾”坦克採用SACMV8X-1500型8缸超高增壓柴油機,超高增壓技術是法國率先套用於柴油機上的,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V8缸柴油機的氣缸除常規進氣道外,另設有可變控制旁通氣路與輔助燃燒室相接,能增強燃燒效果。在2500轉/分時,能輸出1102.5千瓦的功率。整個發動機由“薩吉姆”電子控制系統管理,包括燃油噴射等。氣缸燃燒室效率高達66.9千瓦/升,而且具有低溫起動能力。內油箱滿載1300升燃油時,最大行程為550千米,如加上車尾2個各100升副油箱,可達650千米。為減輕戰時再補給作業對乘員的負擔,內油箱帶有自動抽油泵,可加快油罐車給油速度,加滿油箱僅需8分鐘。

發動機採用混合排氣方式,以降低熱信號與黑煙。車尾左側的排氣管較粗大。發動機關閉時,可由TM-307B燃氣輪機輔助動力裝置供電,使計算機、火控系統、空調通信等能正常工作,同時保障電瓶充電及起動發動機所需要的電力,進一步降低噪聲、排氣熱能並節約燃料。

SESMESM500全自動傳動裝置有5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用微處理機控制換檔,換檔迅速且平穩。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越野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倒車速度38千米/小時,衝刺加速度在5.5秒內即可達到32千米/小時。這些優異性能利於迅速轉換陣地隱蔽自己,不易被敵人攻擊,以增強戰場生存力。

行動裝置每側有5個托帶輪,以保持良好的履帶張力。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採用液氣式懸掛裝置。液氣懸掛裝置使負重輪垂直行程達300毫米,最大緩衝減振行程為173毫米,最前及最後1對負重輪均附加筒式減振器,以增強行進間射擊時車體的穩定性,加上先進的火控系統,坦克能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在行進間進行射擊。

在不做準備的情況下,涉水深度為1米;經準備後,涉水深達1.9米;加裝進氣筒後,能潛渡4米深的江河。

“勒克萊爾”坦克採用液氣懸掛裝置,能增強行進間射擊時的車體的穩定性,能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作行進間射擊。
5.模組化裝甲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行進中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勒克萊爾”坦克的總體布置與前一代主戰坦克相比,差異不大。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前部左側,其右邊為存放18發炮彈的彈架,車體中部為戰鬥室,後部為發動機室。駕駛員上方有1扇向左開啟的艙門,艙門上有3具潛望鏡,中央的1具可換為被動式夜視儀

“勒克萊爾”坦克的曲線優美,構型設計有極大的改進。在新一代動力裝置體積縮小的前提下,坦克外形尺寸得以縮減,這意味著車重及外形減小,節約下來的重量可用於增厚裝甲。雖然“勒克萊爾”坦克的裝甲比M1A2坦克的更厚實,但戰鬥全重卻比M1A2的58噸還輕。其車體長僅6.6米,比其它55噸級的坦克短1米以上,只有6對負重輪。車高至炮塔頂部僅2.5米,低矮的外形增強了它的避彈能力。

然而,“勒克萊爾”坦克真正的防護力在於結合各項主動與被動防護設計,所產生的整體防護效果,這包含了戰場管理系統的先進指揮控制通信能力、先進裝甲防護、機動力和多項防禦設備。利用戰場管理系統和強大的機動力,車長能充分了解戰情,搶先占據有利的攻防位置,間接提高防禦效能,或對威脅大的目標先行攻擊,避免受到對方火力的襲擊。

車體前部、火炮防盾和炮塔四周均配備複合裝甲,材質保密未公開,應屬“喬巴姆”之類的超高溫陶瓷與鋼板熔壓結構。炮塔前炮長瞄準鏡座下方、炮塔兩側及車體兩側裙板另加裝模組化裝甲。據稱,正面可抵禦“霍特”Ⅱ反坦克飛彈的攻擊。炮塔裝甲並具有傾斜度,提高了避彈性能。

車體兩側裙板有兩種款式,法國陸軍使用的形式較簡易,僅前部3塊為複合材料,對戰鬥室的有效防禦範圍約為前方120度扇形區域,其後5塊則為均質鋼板。所有側裙板下緣可加裝橡膠板,擋住行駛時揚起的塵土。模組化裝甲的優點是,損壞後可以更換,未來有更先進裝甲材質時換裝也容易。

炮塔頂部後方兩側各有7具“加利克斯”榴彈發射器,稱為近戰防禦系統,其散射區域為炮塔正面240度範圍,射程約70米,視任務性質可配備煙幕彈、紅外線干擾彈、破片榴彈及人員殺傷地雷,用於干擾敵人反坦克武器的瞄準。該系統目前須由車長手控操作,未來將可和輔助防護系統結合,縮短反應時間。

被動防護設計部分包括駕駛員右側炮彈架的防燃隔艙、整車超壓式核生化防護系統、抑制紅外線/低視度迷彩樹脂塗裝、戰鬥室及發動機艙滅火抑爆系統及全電動炮塔鏇轉伺服器。滅火抑爆系統採用無毒性滅火劑,能探測出車內高溫起火點,於2~10微秒內自動噴灑,隔絕火源區域空氣滅火。

6.戰場管理系統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戰場管理也稱車載情報系統,是裝甲部隊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即C3I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勒克萊爾”坦克的中央處理器在設計時就考慮了整體戰鬥處理機能,稱為戰場管理系統。戰場管理系統能藉助資料鏈與車內各系統的探測器連線,隨時監控或查詢全車火控、動力、通信、防護、電力與導航狀況;對外則利用加密無線電資料鏈與友軍戰場管理系統連線,傳遞或接收車輛位置、信息與命令;乘員通過彩色螢幕便可了解車況、敵我位置、戰情與本軍補給保障作業地點,並在上面劃有行進路線、標示敵軍位置及障礙、組織火力網、預擬戰術。戰場管理系統避免了口述通信的缺點,信息及時、準確,部隊集結迅速,不會走冤枉路、不易誤擊友軍,且能更快占據有利的攻防位置,減少被襲擊可能性,使用者甚至尚未看到敵人便能將武器對準其出發處;在部隊心理上也有積極意義,以增強其戰鬥信心。

戰場管理系統的另一優點在於縮短維修時間,許多毛病通過計算機即可判斷,省去拆解檢查手續。主要計算機、電力與機械組件均設有測試系統,車上50%的故障可在2小時內,80%可在4小時內完成檢修,更換動力組件僅需50分鐘。配合戰場管理系統,車上的戰術導航系統具備衛星定位與慣性導航功能,可精確標定本車位置與行進路線,主要通信系統有2部跳頻VHF/HF無線電台。

由於戰場管理系統套用了先進的通信、導航、數據傳輸和顯示技術,所以能顯著提高主戰坦克、後勤及指揮車輛的作戰效能,加快情報的輸入,交換及處理過程,快速傳遞戰術和後勤報告、命令圖像,減輕指揮、控制和排除被診斷出來的故障的負擔,還能明顯減小整個部隊的戰場電子信號特徵,使指揮車能看到坦克的位置和戰況。

車上的電子設備圍繞著數據匯流排布置。數據匯流排所連線的終端有:火控和火炮瞄準、驅動裝置相對應的兩個中央處理器;炮長和車長晝/夜合一瞄準鏡各有2個微處理器;炮口覘視微處理器;控制自動裝彈機的微處理器;同駕駛員控制臺相連的微處理器。

車上的電子系統設計成一個集成系統,可使坦克乘員向其他坦克和上級指揮官報告重要的信息,也可接收對方傳過來的信息,如指示坦克的位置、目標、彈藥和油料消耗情況、故障部位等。戰場管理系統使“勒克萊爾”坦克的指揮能力和自動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勒克萊爾”熱帶型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阿聯陸軍法制“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1993年,阿聯選擇了“勒克萊爾”坦克,採購總數達436輛,包括388輛主戰坦克、2輛駕駛訓練車、46輛裝甲搶救車。阿聯購買的“勒克萊爾”坦克稱為“勒克萊爾”熱帶型,該坦克有許多地方經過了改進。發動機換為歐洲動力裝置,包括德國MTU833型1102.5千瓦V型12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及“倫克”HSWL295TM全自動變速箱(5個前進檔、3個倒檔);換裝針對沙漠地區作戰的冷卻系統及空氣濾清器;換裝柴油機輔助動力裝置;將被動式夜視鏡換為熱像儀;高射機槍改為遙控機槍;改進裝甲側裙板;改進戰場管理系統等。

阿聯“勒克萊爾”坦克的車體尾部略有加長,以容納MTU動力裝置,並加大油箱以增大行程。此外,置於炮塔內的氣冷空調機改為裝於車體內的液冷空調系統,以克服高低溫差極大的沙漠環境,正常使用車內精密的電子設備。阿聯“勒克萊爾”坦克的側裙板更為高檔,前部共有8塊複合裝甲板,後2塊為均質鋼板,防護範圍擴展為整個戰鬥室側面。阿聯“勒克萊爾”坦克的7.62毫米機槍採用遙控型,位於炮長艙門後方,由炮長在車內控制,射擊時完全不會暴露自己。阿聯“勒克萊爾”坦克戰場管理系統改進人機界面,使操作者在戰場上使用時更為便利迅速;新增自動與半自動資料處理模式,使車內及無線電資料鏈提供的各種可用信息達到最佳運用效能等。

戰鬥套用

1991年,2月24日,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面戰爭拉開了序幕。“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多國部隊中的其他新一代主戰坦克,沖在前面,掩護多國部隊步兵,突破了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的邊界線,進入伊拉克南部地區。這支裝甲攻擊部隊快速地推進到伊拉克境內100多千米處,對侵入科威特境內的伊軍進行了包抄,切斷了10萬伊軍的退路。

變型車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裝有全寬掃雷犁的裝甲搶救車
至2006年時,法國地面武器工業公司已發展一系列“勒克萊爾”坦克變型車,主要有裝甲搶救車、裝甲工程車、裝甲架橋車、裝甲掃雷車等。
裝甲搶救車
ARV裝甲搶救車於1994年春季完成,已出售給阿聯46輛。法國陸軍打算採購30輛,以替換AMX-30D裝甲搶救車。裝甲搶救車採用與阿聯“勒克萊爾”坦克相同的動力裝置,但車體加長,負重輪增至7對。車首裝有推土鏟,用於清除障礙、構築工事、修整路面,也可在操作吊具或絞盤時用作駐鋤。車首右前方裝有可鏇轉270度的吊具,最大起吊重量30噸,可用於起吊動力裝置或炮塔。主絞盤鋼絲繩長180米,單一拉力343千牛。輔助絞盤的拉力為147千牛。裝甲搶救車主要用於搶救不能行駛的坦克,牽引拋錨或損壞的坦克,以及在前線執行修理任務,如更換整個動力裝置。
裝甲工程車
EPG裝甲工程車與ARV裝甲搶救車類似,都裝有液壓吊具和絞盤,但吊桿為4節液壓式,可安裝專用設備,如鏟斗、鑽頭、抓鬥、氣錘和吊鉤等工具,以清除敵反坦克設施、掃除路障、構築道路工事、挖掘塹壕等特殊作業。車頂上安裝了遙控式指揮塔,塔上裝1門142毫米爆破炮和1挺12.7毫米機槍。車上還能攜帶柴捆,用於填充塹壕或障礙物。
裝甲架橋車
PTG裝甲架橋車是將“勒克萊爾”坦克炮塔去掉、安裝通用架橋設備而成。架橋設備為一種液壓驅動的架橋系統,利用液壓機械進行剪式架設,乘員無須暴露在車外。橋可選用長26米或13.5米的橋,軍用載重級70噸。
裝甲掃雷車
裝有K20掃雷裝置的裝甲掃雷車於1997年在“勒克萊爾”坦克底盤上製成,用於執行工程兵任務。K2D掃雷裝置能快速安裝到ARV裝甲搶救車上,該裝置為全寬度掃雷犁,用它可排除磁性地雷。車上安裝雷區通道標示系統,每個系統有100支可重複使用的標桿,以壓縮空氣打入土中,供後續部隊識別。在車體後部兩側各裝1個火箭掃雷系統,可向雷場發射帶有爆炸藥的火箭。每組火箭可射出110米長的爆破索,火箭落地,通過爆震將4~8米寬度內的地雷引爆,開闢雷場通道。

未來發展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勒克萊爾”坦克2015型坦克概念圖

即使“勒克萊爾”坦克的性能非凡,也有必要進一步提高性能,因為法國陸軍計畫其服役期限遠至2030年。其性能提高分兩步進行,即第一階段性能提高計畫,包括2006年完成敵我識別器、新式熱像儀換裝,輔助防護系統的研究;2008年強化裝甲,提高火控系統跟蹤目標與指揮控制能力。第二階段提高性能計畫預計2015年實施,項目包括機動性、殺傷性、生存性、通信、指揮與控制和保障等。地面武器工業公司認為,其中殺傷性和生存性是重點。

在殺傷性方面,“勒克萊爾”2015型坦克將採用“波利尼格”炮射飛彈進行視距外的攻擊,並可配用140毫米滑膛炮,還重新設計自動裝彈機。根據目前140毫米炮的設計標準,動能穿甲彈的發射藥10千克,另加彈頭外附的5千克發射藥,可穿透1000米外約1000毫米厚的垂直均質軋鋼裝甲板。

在生存性方面,共有3個主要項目。首先是隱身,地面武器工業公司運用在AMX-30B2坦克上展示過的隱身技術,為“勒克萊爾”坦克研製1套多效能隱形組件,兼有視覺迷彩、抑制電磁波和紅外線反射等功能。其次是軟殺傷防護系統,該系統基本上和安裝在AMX-10RC裝甲偵察車上的紅外線干擾機類似,不過還加上1套自動探測及反應的輔助防護設備,以干擾敵方飛彈或火炮的瞄準與制導。第3項為硬殺傷系統,稱為“斯帕騰”(Spatem)主動防系統,該系統由電磁波和紅外線探測器、指揮與控制系統和榴彈發射器組成,能探測出在50~70米的來襲目標,自動發射榴彈,攔截5米外的來襲目標。此外,“勒克萊爾”2015型坦克還會採用更重型的鈦合金複合裝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