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Nanjing No.1 Middle School)是中國國家級示範高中、全國文明校園 ,是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和江蘇省四星級高中,是南京市第一所公辦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為“崇文學堂”,其後學校三易校名,於1949年更名為南京市第一中學。 截至2014年1月,南京市第一中學占地面積3.2萬餘平方米,綠化面積1.2萬餘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7.5%。 據2018年11月中國教育網信息顯示,南京市第一中學共4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00餘人;共有教職工230人,其中,高級教師76人,省特級教師16人,省正高級教師7人,省“333” 工程培養對象5人,省教學名師1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京市第一中學歷史圖片 南京市第一中學歷史圖片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孫紹雲等三位鄉紳創設了“崇文學堂”,校址為清代江寧府署箭道、西花園舊址,為南京市第一中學的前身。不久,思益學校(1903年創辦)併入。  

民國16年(1927年),學校更名為“首都中區實驗學校”,蔡元培先生題寫“開校紀念”碑銘,學校成為南京市第一所公辦中學。

民國22年(1933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立第一中學。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部分師生西遷,與蘇浙皖入蜀師生聯合成立國立二中。

民國34年(1945年),學校於原址復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南京市第一中學。

1953年,南京市第一中學被評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  

1998年,學校正式推行“中學導師制”。

2000年,學校獲評為中國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模範學校。

2004年,學校獲評為首批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中國全國文明校園。  

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門 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門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4年1月,南京市第一中學占地面積3.2萬餘平方米,綠化面積1.2萬餘平方米,綠地率達28%,綠化覆蓋率為37.5%。  

據2018年11月中國教育網信息顯示,南京市第一中學共4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00餘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8年1月,南京市第一中學設有校史館、檔案室、心理諮詢室、醫務室、行政樓、圖書館、音樂廳、天象廳、體育館、學校食堂、學生宿舍。   其中,校史館建築面積約175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展示開放面積約1400平方米;   音樂廳建築面積244平方米,座位123個,舞台面積約100平方米;   天象廳擁有不同光學系統的天文望遠鏡、日珥鏡以及天文觀測CCD等設備資源,為學生進行天文觀測、探索宇宙奧秘提供條件;   學校食堂共有3個餐廳,約1000個餐位;   學生宿舍共有四層,男女生各兩層,總計280個床位,設有空調、共用開水器、淋浴房、衛生間等公共實施。  

師資力量

據2018年11月中國教育網信息顯示,南京市第一中學共有教職工230人,其中,高級教師76人,省特級教師16人,省正高級教師7人,省“333” 工程培養對象5人,省教學名師1人。  

江蘇省特級教師(16人)宗鳳昌、陸芷茗、蔣桂林、尤小平、夏季雲、黃侃、單錦浦、芮玉貴、陳良琨、趙若麟、貢澤培、王兆華、何炳均、徐榮亮、蔡肇基、吳曉茅
江蘇省正高級教師(7人)陸芷茗、夏季雲、張宏、蔡肇基、芮玉貴、蔣桂林、尤小平
江蘇省“333” 工程培養對象(5人)呂建林、包旭東、尤小平、陸芷茗、夏季雲
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夏季雲
參考資料: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8年,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高考人數538人,本一達線人數482人(含體育、藝術、出國留學等),本二達線率近100%。  

2017年,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高考人數518人,本一達線率84.7%,本二達線率近100%。  

2016年,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高考人數454人,本一達線人數319人,達線率70.26%,本二達線人數446人,達線率98.24%。  

2015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二硬達線人數496人(不含提前錄取、出國留學等),本二達線率位居南京市第三名。  

2014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二達線率為94.2%。  

2013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一達線率61.29%,本二達線人數506人,達線率89.65%。  

2011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一達線率為59.27%,本二達線率為87.82%。

2011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一達線率為60.03%,本二達線率為88.57%。

2010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本一達線率為62.76%,本二達線率為87.79%。  

• 學科競賽

級別競賽項目學科獲獎者獲獎情況
國家級第六屆全國高中套用物理競賽物理宋禹、陸凌弘志、毛松楊一等獎
陳菁菁、戚瑞、趙天遠二等獎
王元秋、周子豪三等獎
國家級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化學范志遠金牌
國家級第27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化學戴欣堯、王遠珩、餘波一等獎
省級第30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江蘇賽區)化學張靖陽一等獎
省級2012年度江蘇省中學生化學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化學趙天遠、張銳、周子豪、錢唐健一等獎
參考資料: 

• 素質競賽

年份賽事名稱獲獎者獲獎情況
2017年第十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王鑫研、徐冰燦、程舒穎江蘇省一等獎
宋璐瑤、毛寅清江蘇省二等獎
2017年第十五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陳玉遙、毛宇璠、邵珺全國一等獎
王鑫研全國二等獎
2014年江蘇省詩歌競賽潘怡寧一等獎
2014年來自世界的故事演講比賽曹佳玥一等獎
2012年南京市中學生英語口語比賽張宇琪一等獎
2012年南京市中學生英語口語比賽張弘毅、許晨晨二等獎
參考資料: 

教師成績

級別獲獎情況獲獎教師
國家級全國優秀教師肖立榮、章松華
國家級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黃乃洋
省級江蘇省“三育人”先進個人陳明芬
省級江蘇省優秀班主任朱愛萍
省級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陸文新
市級南京市普教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章松華、王東平
市級南京市精神文明先進個人蔡肇基、章松華
市級南京市普教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章松華、王東平
市級南京市德育先進個人王波
市級南京市優秀班主任楊大為、樂越
市級南京市“巾幗崗位明星”吉晴蓮、張紅
參考資料:   

所獲榮譽

榮譽日期頒發單位
全國文明校園2017年1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09-2012年度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013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2010年10月教育部技術教育委員會
江蘇省文明單位2016年9月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6年6月江蘇省教育廳
2014年度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2015年5月共青團江蘇省委
2013-2015年度南京市文明單位/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南京市教育系統第七屆師德先進群體2011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南京市教育系統師德先進群體2012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普通高中)2015年12月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教師志願者聯盟教師志願服務優秀組織單位2016年12月南京市教育局
蘇派名校聯盟學校/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中國小德育示範基地學校2016年10月南京市教育局
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舊版校徽

南京一中校徽 南京一中校徽

南京市第一中學校徽最初版本由李清悚校長於1927年主持設計完成,由一中、圓、倒三角形三部分構成。倒三角形的三隻角分別代表“智、仁、勇”,“智、仁、勇”是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軍人精神三要素,也是儒家提倡的立足天下的三種德行。校徽設計凸現了南京一中圍繞“智、仁、勇”的育人目標,踐行儒家“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修身思想。

• 新版校徽

南京市第一中學新版校徽將倒三角形套有圓環的封閉結構變為圓環內接開放三角形,將倒三角形下移突破外圍圓環束縛,寓示著南京一中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繼承傳統,崇文以致遠,求真而創新,培育人格健全、具有創新素養的現代公民。新校徽將鋼性三角形與柔性的圓環完美結合,凸現了學校人文關懷、剛柔相濟、構建和諧校園的管理理念。新校徽以圓形為基本造型,主體部分,中部“南京一中”字型集自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校名,上部裱托粗獷剛勁的英文字型,下部的數字“1907.11.1”是建校時間;三者渾然一體,寓意一中悠久的歷史傳統與現代文明一脈相承,本土與國際融合相通。外圍部分,橄欖葉組成的圓圈是公平、和平、文化和教育的永恆象徵,群星圓圈代表南京一中培育的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新校徽以深藍為底色,配以金色,色彩大方穩重。深藍色代表濃重的歷史沉澱,浩瀚如宇宙,包羅萬象;深沉如大海,海納百川。金色象徵陽光,寓意莘莘學子朝氣蓬勃、奮發向上,二者相配,莊重典雅,反映百年一中的特有氣質。  

精神文化

• 校訓

求真  

南京市第一中學校訓碑文 南京市第一中學校訓碑文

• 校歌

大哉古都秀毓淮鍾,

巍巍該校石城之中。

樂群敬業,朝氣蔥蘢,

涵三德兮智仁與勇。

做生活兮泄泄融融。

啊~啊~願春風廣被兮天下為公。

啊~啊~願春風廣被兮天下為公。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尤小平
黨委書記張蘇皖
副校長芮玉貴
副校長蔣桂林
副校長李敏
副校長陸芷茗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武小冬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
李清悚校長1927年-1937年
歐季撫校長1938年-1940年
凌叔明校長1940年-1945年
陳重寅校長1946年-1948年
朱剛校長1949年-1952年
俞西遠校長1953年-1956年
方明祿校長1956年-1964年
張正予校長1964年-1969年
黃志廣校長1978年-1981年
王延齡校長1981年-1984年
華東林校長1984年-1990年
馮國和校長1990年-1998年
陳良琨校長1998年-2003年
吳曉茅校長2003年-2010年
尤小平校長2010年至今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黨、政、科、教界 
姓名職務/成就/事跡
吳良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尹文英 中國科學院院士,昆蟲學家,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
湯定元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
張效祥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專家,曾任總參第56研究所所長。
楊立銘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
汪承灝1954年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
饒子和 1967年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曾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南開大學校長。
陶詩言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學家,曾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
黃宏嘉中國科學院院士,微波電子學家,現任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盛金章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與地層古生物學家。
戴元本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曾任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
李澤椿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曾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北京氣象學會理事長。
金翔龍中國工程院院士,海底科學專家,中國海底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儲兆瑞1960年畢業於南京一中高中,曾任江蘇省社科院社會信息調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社會心理學教授。
孟非江蘇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參考資料:   

南京中國小名錄

南京基礎教育發近些年發展迅猛,中國小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 
南京市青雲巷國小
南京市逸仙國小
南京市同仁國小
浦口區琅玡路國小明發分校
南京市莫愁路國小
六合區馬集鎮中心國小
浦口區湯泉國小
天妃宮國小(分校)
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
浦口區江浦實驗國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國小
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國小
南京市天正國小
南京市馬家街國小
南京市洪武北路國小
南京市海英國小
高淳縣東壩中心國小
浦口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考棚國小
南京市小營國小
南京市中山國小
南師大附屬揚子中學
江寧科學園國小
第二實驗國小
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國小
南京市靖安中心國小
南京市上元國小
南京市回龍橋國小
南京二十九中致遠校區
南京市釣魚台國小
南京市成賢街國小分校
南京市鳳游寺國小
南京市板橋國小
南京市宇花國小
六合區靈岩國小
南京市南湖第一國小
江寧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瑞金路國小
浦口區新世紀國小
南京市石鼓路國小
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中心國小
南京市五老村國小
南京市雨花台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翠屏山國小
南京市芳草園國小
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國小
高淳縣漆橋中心國小
南京市秦淮實驗國小
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紫竹苑國小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
南京市中央路國小
浦口區鐵路國小
高淳縣實驗國小
浦口區第三中學
高淳縣固城中心國小
南京致遠外國語國小
南京市紅山國小
南京市銀城國小
南京二十九中玉泉路校區
六合區仕金學校
南京市行知實驗中學
六合區龍池初級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
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
南京市揚子第一中學
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
南京曉莊學校附屬中學
南京市雙閘中學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國中部
南京十三中紅山校區
六合區程橋高級中學
江寧區周崗中學
南京市孝陵衛中學
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
南京工大附中五十中校區
江寧區上坊中學
南京市梅園中學
南京十三中科利華分校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文昌校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
南京市華電中學
浦口區第四中學
高淳縣椏溪中學
南京市浦廠中學
江寧區岔路中學
江寧區陸郎中學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
溧水縣第一初級中學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
南京市田家炳高級中學
南京九中弘光分校
高淳縣第二中學
溧水縣第二初級中學
六合區瓜埠鎮初級中學
南京市建鄴高級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江寧區湖熟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
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國小
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
南京市盲人學校
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南京市第四中學
南京市竹山中學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學
南京市雨花台中學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
南京市上新河中學
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
溧水縣第三高級中學
南京市長平路國小
天妃宮國小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虹苑中學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