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蓋草

刺蓋草

刺蓋草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主治涼血,利水,祛風,補虛。治吐血,下血,水腫病,虛弱,跌打損傷,癰瘍紅腫,痒疹、疥癬。

基本信息

刺蓋草

正文

刺蓋草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

大刺蓋。

來源

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

植物形態

羅平薊
多年生草本,高達1.5米。根粗壯,鬚根白色。莖直立,具明顯縱棱槽,疏生捲曲的細柔毛。葉互生,披針形,長15~40厘米,邊緣羽狀深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頂端有針刺,邊緣有針刺及小睫毛和鋸齒,基部寬,下延成耳狀,上面綠色或深綠,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蛛網狀毛,莖上部葉漸次變小。頭狀花序,生莖和枝端部;總苞1~4列,外層最短,披針形,向內逐漸延長,成線狀披針形,上端有小白硬刺;全為兩性花;花冠管細長,5深裂;雄蕊5,生冠管膨大處,花葯聯合成圓柱狀;花柱先端2淺裂。瘦果,矩圓形或圓柱形,乾后冠毛黃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於路旁草叢中向陽處。分布四川等地。

採集

秋季采根,曬乾。

性味

苦,平。

功用主治

涼血,利水,祛風,補虛。治吐血,下血,水腫病,虛弱,跌打損傷,癰瘍紅腫,痒疹、疥癬,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配圖

相關連線

菊科·薊屬植物

薊屬(Cirsium Mill.),菊科,約15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50種,廣布於全國。直立草本,很少近無莖的;葉互生,有鋸齒或羽狀分裂,裂片常有利刺;頭狀花序同性,單生或聚生或圓錐花序式排列於莖頂,或沿莖頂排成穗狀花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