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薊

灰薊

灰薊(學名:Cirsium griseum)為菊科薊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8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谷或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灰薊灰薊

【藥名】灰薊

【別名】大薊

【漢語拼音】huij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mgriseumLevl.[C.botryodesPe-trak.]

【功效】清熱;涼血;調經

【科屬分類】菊科

【主治】月經不調;衄血;尿血;水火燙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參拔2800-3000m的山谷或山坡草叢中。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

分布

分布於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灰薊多年生草本,高約1m。塊根紡錘狀或蘿蔔狀,直徑達1.5cm。莖直立,具條紋,密被蛛絲狀柔毛,上部半抱莖,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披針狀條形,先端具5-10mm長的刺,上面被刺狀伏毛,下面被蛛絲狀絨毛。頭狀花序1-3個集生於枝端、無梗,球形,長約3cm,寬3-4cm;總苞稍被蛛絲狀毛;外層和中層總苞片披針形,先端具刺,內層總苞片條形,近膜質,先端略擴展;花冠白色、黃白色,極少紫色,長約19mm,筒部長約8mm。瘦果長橢圓形,長約4mm;冠毛污白色,羽狀,比花冠略短,先端棒狀。花果期5-9月。

菊科·薊屬植物

薊屬(Cirsium Mill.),菊科,約15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50種,廣布於全國。直立草本,很少近無莖的;葉互生,有鋸齒或羽狀分裂,裂片常有利刺;頭狀花序同性,單生或聚生或圓錐花序式排列於莖頂,或沿莖頂排成穗狀花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