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2年

公元前452年

公元前452年是己丑年,周貞定王介十七年。發生的大事有:羅馬的平民與貴族同意組成一個十人委員會進行立法;興建威尼斯、臘進犯厄爾巴島、羅馬制定十二表法、晉國滅亡、齊國出兵魯國等。白圭出生,左丘明逝世。

大事記

(圖)公元前452年公元前452年--建威尼斯

十人委員會制定法律在公元前452年,羅馬的平民與貴族同意組成一個十人委員會進行立法,定義羅馬政府的原則:在十人委員會任職的期間,所有其它的長官職務,會被暫時停止,而他們的決定,將不被訴請民意公決。第一個十人委員會在公元前451年成立,完全由貴族組成,並且由當年的兩個執政官阿庇烏斯·克勞狄·克拉蘇與提圖斯·蓋努奇烏斯·奧古里努斯(Titus Genucius Augurinus)領導。十人委員會中的每一人輪流管理政府一天,而且當天當政的那一個委員就有刀斧手持著刀斧棍捆儀仗開道。他們對法律的管理是值得作為模範的,而且他們交給百人會議一部有十項條款法律,並被通過。

興建威尼斯威尼斯因其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而成為最著名城市之一,興建於公元前452年,十四世紀時已是地

(圖)公元前452年公元前452年

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人們終於在中午時分從格拉茨來到了義大利的威尼斯,在威尼斯請了“地陪”,能夠更詳細的介紹威尼斯的情況。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有歷史名勝400多處,是文藝復興時期繼佛羅倫斯、羅馬後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人口不足10萬人,每年的遊客達1700萬人。我們乘公共汽船前往這個水上古都參觀,到達水上威尼斯後看到全是各國遊人,真是熱門景點。導遊告訴我們,每年11月至來年的2月份,是漲水季節,有許多岸邊的小店都進水,因此,有的門口會砌起有半尺高的小壩。水城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沉。

古羅馬曆法(Roman Calendar) 現時所用的西方曆法,源於古羅馬太陽曆。 據估計,古羅馬城是由傳奇的領袖Romulus大約建於公元前753年。初期是承繼希臘曆法,在公元前738年實行。羅馬曆法可以說是非常混亂,無人了解其法則,現時的知識很多都是來自估計。羅馬曆法定一年有304日, 分10個月(六個月30日及4個月31日),以三月份(March)作為新年及一年之始。這十個月的名稱分別是Martius, Aprilis, Maius, Junius, Quintilis, Sextilis,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及 December,最後的六個字是表示五至十的拉丁文。但與一太陽年約365日相比相差了61日,當時羅馬人似乎忽略這些日子,只把它當成無名稱及不定期的月份,成為年與年之間無一定規律的冬日。

後來為了補償這少了的日數,第二任的羅馬領袖Numa Pompilius (公元前715-673),於公元前713年,在年之前加上January及年開尾加上February兩個月份造成一年12個月共355日。至公元前452年,羅馬人將February移至January及March之間。雖然加了兩個月成355日 但仍與回歸年不吻合。為了調整至回歸年,Numa Pompilius 每隔一年下令在February之後加上一個特別月Intercalaris或Mercedinus,Mercedinus一般有22或23日。

希臘進犯厄爾巴島 希臘人沒抓住埃特魯斯沒落的有利時機來鞏固並發展其在義大利南部的統治。正當應該和迦太基人算舊帳井清算土著人的反叛時,他們內部意見相左,各持一端。希臘相鄰城市間的紛爭禍及錫巴里斯,使這座由克羅托內於公元前710年建造的城市毀於兵火。希冷亡後(公元前466年)在敘拉古爆發了民主革命,革命導致西西里諸城擺脫敘拉古的桎梏,重新確立其獨立。這場革命也波及義大利南部,公元前460年,在克羅托內和梅塔蓬托,畢達哥拉斯教團的貴族政府被推翻。即便在民主革命之後,敘拉古照舊在義大利水域推進其行動,大約公元前452年進犯厄爾巴島。托斯卡納海岸和科西嘉島。但是,在西西里,敘拉古還要應付西庫里人要求擺脫希臘統治井企圖建立一個由杜克提烏斯治理的自己的王國,但這一企圖以失敗告終(公無前460一前440年)。

羅馬制定十二表法 早期羅馬由於沒有法律而只有習慣,也就沒有專門的司法機關,沒有審理各種案件的司法制度,司法職能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兼理的。至到共和國初期,法律觀念和司法概念才同國家機關密切地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元老院決定派遣一個由三人組成的委員會去希臘考察法制,特別是學習梭倫立法。兩年後,即公元前452年,法制考察小組返回羅馬,隨即選出一個以克勞狄烏斯為首的十人委員會,按照嚴格協定制的活動原則,於公元前451年制定出成文法十表,一年後又組成一個新的十人委員會繼續編訂兩表,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十二表法》。十二表法的內容依次為傳喚審理索債家長權,繼承和監護,所有權和占有,房屋和土地,私犯法,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補,以及後五表的追補。這個由古老習慣和新的命令匯集而成的十二表法,成為後來羅馬法發展的基礎。

(圖)公元前452年公元前452年的晉國遺址

十二表法雖然是以前習慣法的記錄,但立法者在其中又不得不注入某些新的法律規範,因此便產生了新舊規範不協調、各種法規有時相互矛盾的現象。比如,同態復仇和罰金並存,氏族繼承和遺囑自由並列,嚴格的債務和憲法的保證同時出現,以致使十二表法成了一個習慣與新法、古老法制原則與法律進化趨向的混雜物。這種情況充分說明,十二表法既反映了法律觀念的原始性,又預示了等級鬥爭的繼續性。

晉國滅亡晉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晉昭侯分封其叔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時,滅掉大宗而統一。晉獻公時,征伐拓疆,國力崛起。晉文公尚賢任能,改革軍政,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後期,六卿逐漸強大,王室權力削弱。公元前452年、趙、三家逐走晉出公,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承認三家為侯,晉亡。

齊國出兵魯國 《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公元前452年,齊國出兵魯國子貢深知吳國想稱霸中原的野心,於是說服夫差出兵齊國。同時也說服勾踐幫助夫差討伐齊國,然而,臥薪嘗膽二十年,越國通過鼓勵生育,讓國民接受軍事訓練,已經悄然壯大,越王勾踐同意派兵跟隨吳王討伐齊國,但私下卻留下了3000名精銳的武士。在夫差討伐齊國的時候偷襲了吳國,這一仗,勾踐極大的挫敗了吳國的實力,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吳越戰爭。最後在公元前 473年,勾踐將夫差圍困在姑蘇城裡,直到姑蘇城內彈盡糧絕,夫差被迫投降,死在城內,至此,吳國滅亡。

出生

白圭:生於公元前452年,薨於公元前385年。擅商,奉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之法,天下商人皆效仿之,並尊其為“治商之祖”,有“商聖”之譽。

逝世

(圖)公元前452年

左丘明--《左傳》

左丘明:中國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一說左丘為複姓。雙目失明。春秋時有稱為瞽闍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闍之一。相傳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同為解釋《春秋》的三傳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但從內容看,該書應成於戰國中期,可能是作者假託左丘明而作。相傳《國語》亦出於左氏之手,記錄了不少西周 、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傳說《左傳》的作者是孔子同時的左丘明。它是戰國初年的人根據春秋時代各國史料所編寫出來的。作者不僅是一個傑出的歷史家,同時也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 左丘明墓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公元前452年前後,左丘明因病逝世。根據左丘明生前囑託,遺體安葬於其所植銀杏樹“一箭之地”的都君莊東高地上,在這裡可東向齊都,南顧魯城,表達了左丘明的齊魯情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