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79年前後,中國歷史上的中山武公之後桓公,把魏國的勢力趕出去,恢復了中山國,並在收復國土的戰爭中不斷壯大自己,加強了與相鄰大國抗衡的實力。期間發生的大事有:趙國襲擊衛國,未能攻克;流放的齊康公去世,田氏家族於是把姜氏的齊國全部兼併了;齊桓公也去世,其子田因齊即位,是為齊威王。

大事件

(圖)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9年田氏製作的“六字刀'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氏齊國的歷史就此結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權,不過仍然保留“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同年,為了紀念代齊開國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鑄了齊建邦長法化,俗稱“六字刀”或“建邦刀”,通長18.5厘米,重45克,大小、輕重之制一如同期“齊法化”、“安陽之法化”,唯不斷緣。

公元前379年趙敬候八年,趙國攻下了魏國的黃城。原始史料為“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魏。趙始都邯鄲。魏敗我兔台。築剛平以侵衛”。

公元前379年(越王翳三十三年):越國又“遷都於吳”。吳即今江蘇省蘇州市。這時位於山東沿海的齊國國勢強盛,而越國國勢日衰,在山東已無發展之地,只得再次從海上遷回吳。

公元前379年,創造“斜楔陣法”的古希臘底比斯統帥埃帕米農達參加了

(圖)公元前379年歷史上的中山國畫像

推翻斯巴達支持的寡頭統治和重建民主制的鬥爭,剷除了底比斯的寡頭派分子,迫使斯巴達駐軍投降。此後,他與民主派首領佩洛皮達共同執政,恢復了底比斯在維奧蒂亞同盟中的盟主地位。

公元前379年,齊國公子因齊即位,自稱為王,他就是齊威王。

公元前379年 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獻公六年秦置藍田縣(今藍田縣西)。

逝世

(圖)公元前379年齊康公遷葬之地—芝罘島

根據《史記·六國年表》 ,齊康公於公元前379年逝世。

齊康公(公元前404~前379),春秋時期齊國君主。宣公子,名貸,為姜齊最後一代國君。齊宣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康公貸即位。貸即位十四年,沉溺於酒色,不理政事。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曾孫田和廢掉齊康公。公元前386年,放逐齊康公于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給對其祖先的祭祀。田和自立為國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氏齊國的歷史就此結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權,不過仍然保留“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據《史記》載,齊國田和篡奪姜姓王位,齊康公姜貸被放逐到芝罘島附近。齊康公死後,子孫將其葬於夾河下游公雞島,後遷葬芝罘山頂(今芝罘島老爺山頂),俗稱康王墓,至今尚存。

另據《百家姓》記載:當時的齊康公以及齊國原先的姜姓王族被流放到海外,住在山洞裡,吃東西要靠自己打獵捕魚。他們煮食物沒有銅鼎,只好用一種銅勺子來代替,那種銅勺子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作鈄。這一群被流放的齊國貴族,後來回到了中原,他們的後代為了紀念這段艱難的日子,就取鈄字為姓,稱為鈄氏,世代相傳,就是今天鈄姓的起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