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

公元前311年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庚戌年,伐楚取召陵;蜀相(陳)莊殺楚侯來降;樗里疾助魏伐衛。燕昭王於公元前311年即位,此時面臨極大危機,因此他勵精圖治,招用賢才,使燕國很快強盛起來;後來他打敗齊國,報了前仇。燕昭王時期是燕國的鼎盛時期。

大事記

(圖)樂毅,輔佐燕昭王成就燕國輝煌時期樂毅,輔佐燕昭王成就燕國輝煌時期

1、公元前311年,秦人按鹹陽建制修築城垣。

2、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武王繼位,在位4年。

3、公元前311年樂毅赴燕,開始輔佐燕昭王。

4、公元前311年,秦國與魏國組成聯軍進攻燕國太子平,殺之,立公子職,秦燕結盟。

5、靖郭君,齊宣王九年(公元前311年)升為相國,在位十一年。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嬰的諡號,他是齊威王的少子,齊宣王的庶弟,孟嘗君的父親。初為將,曾與田忌、孫臏等在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役中大敗魏軍。

6、公元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國無力還擊。

7、公元前311年,馬其頓統治者安提哥斯與希臘人達成一個在一個大理石柱上記載的協定:“我們在此鄭重聲明,所有希臘人當借誓約聯合以互相保護他們的自由和自治。”它成了伊奧尼亞和小亞細亞後期亞歷山大帝國的基礎。

8、公元前311年張若在成都和臨邛分別置設鹽鐵市官時就已形成,至秦統一六國後,即公元前228年遷趙人卓氏和山東程鄭居臨邛(蒲江)冶鐵煮鹽之時已初具規模。

連橫合縱

(圖)張儀,戰國遊客張儀,戰國遊客

1、張儀

戰國時期魏人,學習遊說之學,被秦王用為相。以“連橫”之策,破蘇秦“合縱”之約,對秦統一中國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2、連橫合縱

公元前311年,張儀成功遊說東方六國,卻沒想到後方發生了變化。秦惠王去世,對他一直深惡痛絕的武王繼位。善於揣摩君主心意的大臣等張儀一回鹹陽,便在早朝上指責他。

齊國覺得受到張儀的愚弄,也派人前來譴責張儀。張儀頓覺自己在秦國已無立足之地,便想離開秦國。他對一心想擴大領土的秦武王說:“現在齊王最恨我張儀,還揚言我在哪裡,齊國就興兵討伐哪裡。既然如此,我們可把這股禍水引到魏國去,等魏、齊交戰的時候,大王就趁機攻打韓國,威脅周室、挾持天子,進而掌握天下版圖。”秦武王聞言很高興,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因此隆重地護送張儀去魏國。

張儀到了魏國以後,起初形勢確實如此發展。魏襄王害怕了,張儀為他擔保說一定能讓齊國退兵。張儀派心腹以楚國使節的身分晉見齊王,把自己與秦武王定的計畫告訴了齊王,齊王於是罷兵而去。張儀輕鬆讓齊國退兵,自然獲得了魏王的寵幸,擔任相國。不過張儀在這個職位上只待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張儀死在了魏國。

屈原

公元前311年,屈原奉命使齊,聯合齊國共同抗秦。但是,國內卻發生了一件屈原沒有想到的大事——楚懷王聽信讒言放了秦使者張儀,當屈原回到楚國,向懷王請求殺張儀以絕秦,合縱抗秦的時候,張儀已經逃之夭夭。
接著,秦師伐楚,占領了楚國的一些疆土。這之後僅過了三十幾年,楚國國都郢就被秦軍攻占。為保全清白之身,屈原自沉汨羅江。

孟子

公元前311年,孟子結束了周遊列國的生活,仿效他心目中崇敬的聖人孔子的做法,帶著弟子回到他的家鄉——鄒國。年邁志堅的孟子,仍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竭盡全力把有限的時光用在光大儒家學說之上。

蘇秦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力圖報仇,於是招納人才,等待時機。蘇秦就是在此時來到燕國,並受到信任。公元前301年,齊閔王立,國勢稍衰,蘇秦向燕昭王提出謀齊策略,並親赴齊國行使反間計畫,盡力搞好兩國關係,使齊不謀燕伐燕。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領五國聯軍討伐齊國。齊國大敗,一度面臨滅亡的境地。蘇秦的燕國間諜的真面目也就完全暴露了,於是被齊王車裂處死。

塞琉西和帕提亞時期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不久就於公元前323年在巴比倫死於熱病。他的將軍們就他廣闊的權力分配問題發生爭吵--他的帝國囊括了當時已知的世界大部分區域。到公元前311年,軍隊司令官塞琉古登上波斯王位,在鞏固對東方叛亂地區的控制之後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統治過去的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部分地區。

與此前的亞歷山大一樣,塞琉西王朝的君主們試圖通過建立希臘風格的城市並讓希臘人在城內定居來統治他們的王國。希臘文化的傳入永遠地改變了這個地區的文明發展。但塞琉西君主們無力遏制巴克特里亞和帕提亞這些東部省份爆發的起義浪潮。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帕提亞驍勇善戰的國王米特拉達梯一世征服塞琉西帝國的大部分地區並占據塞琉西王朝的都城。

在帕提亞人統治的幾個世紀裡,希臘影響仍然很強,這一點從左邊的象牙質角狀杯即顯示出來:其形狀是典型的波斯風格,但尖端裝飾著古希臘半人半馬怪物,杯緣雕刻了希臘神話中的場面。帕提亞君主們耗費了相當的力量抵禦羅馬帝國的東侵及對付國內的叛亂。公元224年,國力削弱的帕提亞王朝最終被來之波斯腹地的一個有力的民族薩珊人所滅。

逝世

(圖)商鞅,秦國改革家商鞅,秦國改革家

秦惠文君(後稱王),是秦孝公的兒子。生於公元前355年,卒於公元前311年。終年44歲,在位26年。

秦惠文君在公元前338年,父死繼位。他繼位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仇人商鞅。原來商鞅在秦孝公進行改革時,新的改革措施難以實施。這主要是當時的貴族們的反對,其中太子嬴惠文反對得最凶。商鞅就對秦孝公說:“新法不能實施,我看主要是皇親國戚的反對。國君果真想實行新法,就要從太子做起。”於是,秦孝公就命太子的老師代替太子處以刺面的墨刑。秦惠文君一上台,就將這一歷史舊賬翻了出來。於是,他決定殺商鞅。商鞅聽到這一訊息後,就偷偷地外逃。秦惠文君藉此,將他定為叛國罪,最後以五馬分屍的刑法,將其處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