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6年

公元前386年

公元前386年,隨著春秋時期“五霸”的姜姓齊國,被它的世卿田氏取代,標誌著從公元前386年這一年開始,從此中國的歷史翻開了劇烈爭戰的新篇章。這時,小國林立的時代過去了,魯、宋等幾個小國只是在大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開始在歷史的舞台上競相爭霸。

各諸侯國年號

公元前386年包括:秦出公元年、魏武侯十一年、楚悼王十六年、晉桓公四年、韓文侯元年、趙敬侯元年、齊康公十九年、燕簡公三十年、魯穆公三十年、宋休公十八年、越王翳二十五年、周安王十六年等十二個諸侯國年號。

大事件

(圖)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6年各諸侯國分布圖

1、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即位,認為邯鄲地處中原腹地,西靠太行,南臨漳水,銜接齊魏,北通燕代,南達鄭衛,可成為趙氏爭衡天下的據點。於即位之初,毅然自晉陽徒都於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勢力開始跳出太行山,在廣闊的河北平原上充分發展起來,其兵力財力很快就超過了韓國、魏國,也超過了古老的燕國,其活動中心逐漸轉移到今河北省東南和河南省北部。

遷都之後,趙國經過趙敬侯、趙成侯、趙肅侯三代幾十年的努力,頻繁地與諸國爭奪中原,結果不但沒有進展,反而受到魏、齊、秦等強國的侵伐。甚至趙成侯“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鄲,齊亦敗魏於桂陵。

(圖)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6年齊國三字刀

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漳水上”。魏國公元前352年奪取趙國首都邯鄲,並占領長達三年之久,給趙國以致命的打擊。如果不是齊國出援兵,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在桂陵打敗魏軍,趙國的損失和失敗恐怕難以挽回。顯然,當時的趙、魏對峙中,趙國占下風,而且首都邯鄲位於華北平原,無險可守,處境十分被動。

2、在公元前386年:波斯斯巴達串通一氣,終於又將其主權強加於大陸上的亞洲希臘人頭上。到這時,歐洲的希臘人再度開始了他們之間慣常的同室操戈的戰爭,使波斯人得以坐收漁翁之利。

3、大約於公元前386年:柏拉圖專門寫了《理想國》這本名著來闡述其政治思想和理想。該書的副題是“國家或正義論”,也就是說,他所講的“理想國”在現實中也許是不存在的,但它是最符合善的理念的,一定是善的而不是惡的,也就是說,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是最符合城邦正義的。

4、公元前386年:趙武公之子趙朝發動兵變,被攻破,逃亡魏國。

田代齊姜

(圖)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6年齊國國都分布圖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並受到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這標誌著齊國的新興的封建勢力取代了舊勢力。由於魏國幫了田和這樣一個大忙,魏國和齊國出現了短暫的和平。但也在這一年,趙國與魏國、韓國產生了利益糾紛,把都城從易受魏國攻擊的中牟(現在的河南鶴壁西邊)北遷到便於防守的邯鄲,準備與韓、魏決裂。此前,韓、趙、魏經常在一起行動,先後打敗過齊國和楚國,奪取了楚、鄭、宋等國的大片土地。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些土地因為與南面的韓魏接壤而多為兩國所占,北邊的趙國與這些新得到的土地不接壤而經常是跟著魏韓白忙活。而且魏國對趙國的南進中原非常抵制,引起了趙國的強烈不滿。於是,趙敬侯決定把都城遷往更利於防守的邯鄲,以便於同魏國展開對土地的爭奪。邯鄲西、南、東為漳河環繞,西邊更是有太行山為防魏、韓的天然屏障。中牟突入魏國的勢力範圍,處境危險,不利於同象魏國這樣的強大對手作戰。

出生

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