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恩氏病

臨床表現克隆病表現比較多樣,與腸內病變的部位、範圍、嚴重程度、病程長短以及有無併發症有關。 少數急性起病,可有高熱、毒血症症狀和急腹症表現,整個病程短促,腹部症狀嚴重,多有嚴重併發症。 在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併發症時,如小腸梗阻、反覆出血等,需手術治療。

概述

克隆恩氏病,也叫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原因不明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可發生於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位,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布,但以末段迴腸和右半結腸最多見。臨床上以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以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損害。本病有終生復發傾向,重症患者遷延不愈,預後不良。發病年齡多在15~30歲,但首次發作可出現在任何年齡組,男女罹病近似。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國內較歐美少見。近十年來臨床上已較前多見。

病理

病變同時累及迴腸末端與鄰近右側結腸者為最多見,略超過半數;只涉及小腸者占其次,主要在迴腸,少數見於空腸;局限在結腸者約占10%,以右半結腸為多見。病變可同時涉及闌尾、直腸、肛門。病變在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腸者少見。
大體形態上,克羅恩病特點為:①病變呈節段性或跳躍性,而不呈連續性;②黏膜潰瘍的特點:早期呈鵝口瘡樣潰瘍;隨後潰瘍增大,形成匐行性潰瘍和裂隙潰瘍,將黏膜侵害呈鵝卵石樣外觀;③病變累及腸壁全層,腸壁增厚變硬,腸腔狹窄。
組織學上,克羅恩病的特點為:①非乾酷壞死性肉芽腫,由類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構成,可發生在腸壁各層和局部淋巴結;②裂隙潰瘍,呈縫隙狀,可深達黏膜下層甚至深肌層;③腸壁各層炎症,伴充血、水腫、淋巴管擴張淋巴組織增生和纖維組織增生。
腸壁全層病變至腸腔狹窄可發生腸梗阻。潰瘍穿孔引起局部膿腫,或穿透至其它腸段、器官、腹壁形成內瘺或外瘺。腸壁漿膜纖維素滲出、慢性穿孔均可引起腸粘連

發病原因

克羅恩病的發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感染、遺傳、免疫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精神刺激、飲食因素和不衛生習慣可誘發病情加重。病理特點是肉芽腫性炎症病變,合併纖維化與潰瘍,在消化道中產生潰瘍、黏膜呈鋪路石子狀和腸道狹窄
由於消化道任何部位都可發生克羅恩病,因此症狀各不相同。主要的症狀有腹痛、腹瀉、發熱、消瘦、貧血、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部腫塊腸梗阻、瘺管形成等,伴有營養不良、貧血、關節炎、虹膜炎和肝病等。

臨床表現

克隆病表現比較多樣,與腸內病變的部位、範圍、嚴重程度、病程長短以及有無併發症有關。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緩慢起病,病程常在數月至數年以上,活動期和緩解期長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現,反覆發作中呈漸進性進展。少數急性起病,可有高熱、毒血症症狀和急腹症表現,整個病程短促,腹部症狀嚴重,多有嚴重併發症。偶有以肛旁周圍膿腫、瘺管形成或關節痛等腸外表現為首發症狀者,腹部症狀反不明顯。本病主要有下列表現:
(1)腹瀉: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每天2~6次,大便中一般無肉眼可見的粘液與膿血,多數不伴有里急後重。腹瀉的原因主要是腸內炎變、腸道功能紊亂和腸道吸收不良。此外,瘺管形成造成短路也可能與之有關。
(2)腹痛:也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以右下腹及臍周痙攣性陣痛多見,可於餐後發生,排便後暫可緩解。急性克隆病可伴右下腹劇痛,酷似急性闌尾炎;如持續性腹痛,伴壓痛、反跳痛,同時有肌緊張,要注意漿膜受累,有急性穿孔的可能;腸周圍膿腫、腸粘連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等均能導致腹痛。
(3)發熱: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發熱,通常為低熱,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膿性併發症時,多可出現高熱、寒戰等毒血症症狀。個別可僅有高熱而缺乏腸道症狀,也有腸道症狀顯著而不覺發熱的。
(4)腹塊:約1/3的病例可於右下腹、臍周出現大小不一的腹塊,這種腹塊都是由於腸粘連、腸壁、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所致,腹塊質地中等,有壓痛,多因粘連而較固定,易與腹腔結核和腫瘤等混淆。
(5)其他:本病常伴有噁心、嘔吐、納差、便血,但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比,便鮮血者少,量一般不多。因長期慢性腹瀉,可致體重減輕、貧血、全身營養不良、發育不良、血漿白蛋白降低、浮腫、電解質紊亂等全身表現。可因腸黏膜水腫、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腸段狹窄,引起不同程度的腸梗阻(很少為完全性的),或因繼發性膿腫穿破而有瘺管形成。
另外,克隆病還可出現腸外表現,如骨質疏鬆、杵狀指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口腔黏膜潰瘍、小膽管周圍炎、硬化性膽管炎血管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脾腫大等,此外還有腎結石、血栓性靜脈炎、強直性脊柱炎及白塞病。直腸或結腸受累者,有時可發生癌變

治療注意事項

X線檢查和內窺鏡檢查可以確診本病。請看腸鏡圖象
治療上,胡醫生認為,需要綜合調理。中西醫結合治療我認為是可行的。但光靠藥物治療還不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生。只有醫患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戰勝病魔。
2.少渣、無刺激、富於營養飲食;忌煙、酒茶、咖啡、生冷及調味劑。
3.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受寒;保持心情舒暢;適當參加運動較和緩的體育鍛鍊,如太極拳;可以增加輔助的理療治療,如按摩儀、電療等療法;對治療效果不急於求成,保持平常心。
4.病情變化、症狀加重時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5.西醫治療及用藥,遵從專科醫生,不要擅自停用或增加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適當輸血及白蛋白、脂肪乳、胺基酸等;腹痛明顯可於飯前服巔茄片、複方苯乙哌啶片以止痛;腹痛腹瀉常因腸道伴有炎症,可適當使用甲硝唑、氟哌酸等抗菌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卡介苗和放射治療均有一定療效。在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併發症時,如小腸梗阻、反覆出血等,需手術治療。
6.中醫治療根據不同的症狀,抓住病證的本質,利用多種療法綜合治療,如口服中藥,配合針灸、耳穴針療、中藥貼敷、點穴按摩、辨證用食等,效果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