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光源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熱效應產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蠟燭等物品也都一樣,此類光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改變顏色。
第二種是原子發光,螢光燈燈管內壁塗抹的螢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而產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不同原子發光產生的光線具有相應的基本色彩,所以進行彩色拍攝時我們需要進行相應的補正。
第三種是synchrotron發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原子爐發的光就是這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光的機會,所以記住前兩種就足夠了。
背光源

光源模組中最核心技術為導光板的光學技術,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種導光板形式,其它如射出成型加印刷,雷射打點,腐蝕等占很少比例,不適合批量生產原則。印刷形因為其成本低在過去較長時間內成為主流技術,但合格品不高一直是其主要缺點,而目前LCD產品要求更精密的導光板結構,射出成型形導光板必然成為背光源發展主流,但相應的模具技術難題只有少數大廠能夠克服。偉志公司導光板的光學技術主要採用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種導光板形式。
二、背光源的分類:
背光源目前按光源類型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種背光源類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則分為側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以下是它們的簡單介紹。
1、邊光式。

即將線形或點狀光源設定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導光板的側邊做成的背光源。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又可做成雙邊式,甚至三邊式。邊光式背光一般可做的很薄,但光源的光利用率較小,且越薄利用率越小,最大約50%。其技術核心是導光板的設計和製作。邊光式最常用的有LED燈背光和CCFL背光。偉志LED邊光式背光源有WU、WH、WN類為單邊式,WL、WJ、WK、WB類為雙邊式。隨著lcd模組不斷向更亮、更輕、更薄方向發展,側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為目前背光源發展的主流。WQ類產品為偉志CCFL邊光式背光源。
1)、LED燈背光。
LED燈又稱發光二極體,比起其它光源,單個LED燈的功耗是最小的。從藍到紅,LED燈有很多種顏色,常用的如“表一”和“表二”;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顏色是白色,“表三”給出了其常用的色度範圍。在各種顏色里,可大致分為高亮和低亮的兩種:基本上,“表一”里是屬於低亮的(雖然琥珀色、橙色和紅色里也有稍高亮的),“表二”和“表三”里是屬於高亮的。
由於白色是混合色,無可標識的波長值,因此,以其在色度圖上的坐標值來表示。我們自定義為“冷白色”和“暖白色”兩種。在各種顏色里,都存在顏色偏差的問題,其中藍色和白色表現的較為明顯,尤其是白色,現在LED的供應商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2)、CCFL背光。
此種背光的最大優點是亮度高,所以面積較大的黑白負相、藍模負相和彩色液晶顯示器件基本上都採用它。理論上,它可以根據三基色的配色原理做出各種顏色。其缺點是功耗較大,還需逆變電路驅動,而且工作溫度較窄,為0~60度之間,而LED等其它的背光源都可達到-20~70之間。

是一個有一定結構的平板式的面光源,可以是一個連續均勻的面光源,如EL或平板螢光燈;也可以是一個由較多的點光源構成,如點陣LED或白熾燈背光源等。常用的是led點陣和EL背光。
1)EL背光。
即電致發光,是靠螢光粉在交變電場激發下的本徵發光而發光的冷光源。其最大的優點是薄,可以做到0.2~0.6mm的厚度。缺點是亮度低,壽命短(一般為3000~5000小時),需逆變驅動,還會受電路的干擾而出現閃爍、噪聲等不良。EL的驅動有逆變器、DriverIC驅動兩種。因為目前DriverIC的頻率和負載輸出電壓達不到EL的典型條件(400Hz、AC100V),所以亮度較逆變器驅動更為低。最近也陸續有白光(全色)EL和LCD背光源出來。但由於亮度較暗其基本上用於4英寸以下小尺寸液晶顯示。如:手機、PDA、遊戲機等。全色(白光)、大尺寸亮度背光源,現在主流仍然是用CCFL做光源。偉志目前沒有開發EL背光源。
2)LED底背光。
優點是亮度好,均勻性好。缺點是厚度較大(大於4.0mm),使用的LED數量較多,發熱現象明顯。一般採用低亮的顏色進行設計,而高亮的顏色由於成本高基本上不考慮。WA類產品為偉志底背光源。
電光源是指將電能轉換為光能的器件或裝置。廣泛用於日常照明、工農業生產、國防和科研等方面。
簡史

電光源的發明促進了電力裝置的建設。電光源的轉換效率高,電能供給穩定,控制和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並可方便地用儀器|儀表計數耗能,故在其問世後一百多年中,很快得到了普及。它不僅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以及國防和科學研究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世界上的照明用電(照明光源的耗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0%~20%。在中國,照明用電約占總發電量的10%。隨著中國現代化發展速度的加快,照明用電量逐年上升,而電力增長率又不相適應,因此,研製、開發和推廣套用節能型電光源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分類

照明光源品種很多,按發光形式分為熱輻射光源、氣體放電光源和電致發光光源3類。
①熱輻射光源。電流流經導電物體,使之在高溫下輻射光能的光源。包括白熾燈和鹵鎢燈兩種。
②氣體放電光源。電流流經氣體或金屬蒸氣,使之產生氣體放電而發光的光源。氣體放電有弧光放電和輝光放電兩種,放電電壓有低氣壓、高氣壓和超高氣壓3種。弧光放電光源包括:螢光燈、低壓鈉燈等低氣壓氣體放電燈,高壓汞燈、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高強度氣體放電燈,超高壓汞燈等超高壓氣體放電燈,以及碳弧燈、氙燈、某些光譜光源等放電氣壓跨度較大的氣體放電燈。輝光放電光源包括利用負輝區輝光放電的輝光指示光源和利用正柱區輝光放電的霓虹燈,二者均為低氣壓放電燈;此外還包括某些光譜光源。
③電致發光光源。在電場作用下,使固體物質發光的光源。它將電能直接轉變為光能。包括場致發光光源和發光二極體兩種。
結構和性能

電光源主要性能指標有6項:
①光量特性指標。包括總光通量、亮度、光強、紫外線量和熱輻射量等。
②光色特性指標。包括光色、色溫、顯色性、色度和光譜分布等。
③電氣特性指標。包括消耗功率、燈電壓、燈電流、啟動特性和干擾噪聲等。
④機械特性。包括幾何尺寸、燈結構和燈頭等。
⑤經濟特性。包括發光效率、壽命、價格和電費等。
⑥心理特性。包括燈外觀和舒適性等。
發展趨勢
主要是提高發光效率,開發體積小的高效節能光源,改善電光源的顯色性,延長壽命。達到上述目的的具體途徑是開發研製新型材料、採用新工藝以及進一步研究新的發光機理、開發新型電光源,而最為現實的途徑則是改進現有電光源的製造技術,採用新型的、自動化性能好的生產設備。
參考資料http://www.ic37.com/htm_news/2008-3/167197_886432.htm
常見點光源
碳弧燈
利用兩根接觸的碳棒電極在空氣中通電後分開時所產生的放電電弧發光的電光源。碳弧燈由英國人H.戴維於1809年發明;
白熾燈
白熾燈又稱鎢絲燈、燈泡,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由電流通過燈絲加熱至白熾狀態產生光的一種光源。是最早出現的電燈,用耐熱玻璃製成泡殼,內裝鎢絲。泡殼內抽去空氣,以免燈絲氧化,或再充入惰性氣體(如氬),減少鎢絲受熱蒸發。因燈絲所耗電能僅一小部分轉為可見光,故發光效率低,一般為10~15流/瓦。但製造方便,成本低。
低壓鈉燈
是利用低壓鈉蒸氣放電發光的電光源,在它的玻璃外殼內塗以紅外線反射膜,是光衰較小和發光效率最高的電光源。低壓鈉燈發出的是單色黃光,用於對光色沒有要求的場所;
高壓鈉燈
當燈泡啟動後,電弧管兩端電極之間產生電弧,由於電弧的高溫作用使管內的液鈉汞氣受熱蒸發成為汞蒸氣和鈉蒸氣,陰極發射的電子在向陽極運動過程中,撞擊放電物質的原子,使其獲得能量產生電離或激發,然後由激發態回復到基態;或由電離態變為激發態,再回到基態無限循環,此時,多餘的能量以光輻射的形式釋放,便產生了光。
LED燈
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體,是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的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
水晶燈
根據市場調查,水晶燈採用的光源都是LED照明光源。
光學儀器
光學儀器中的顯微鏡光源主要用於給顯微鏡觀察時補充光線,一般是由220V的電壓供應,功率為一般為幾瓦左右,顯微鏡光源的上鑲嵌著燈珠,燈珠一般為LED燈,這樣的燈發熱量極少,所以對觀察時候的對產品的冷熱度控制影響很小的,另外還有一種不是有LED燈珠組成的,而是由燈管組成的,這樣的燈管有外置四插的和內置四插接口,還有一種是兩個插頭的,這樣的光源只適合安裝在顯微鏡上的光源,如果覺得光學還是比較暗,還有有一種是外用的,可以隨意調整燈頭的,這樣的光線比較方便。
相關圖書
圖書信息
作 者:周太明等編著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2-1
字 數:798000
印刷時間:2006-12-1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版作為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本科生的教材和行業內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受到廣大學生和科技人員的歡迎,並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曾獲得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等獎.第二版在保持並發揚前一版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新內容,如T5細管徑螢光燈、CCFL、平板螢光燈、汽車用無汞金屬鹵化物燈、陶瓷金屬鹵化物燈、UHP光源等;尤其是新增加的一章“電致發光光源”,重點介紹LED,反映了10多年來國內外電光源科技發展的新成果。
本書共12章,論述了各種熱輻射光源和氣體放電光源的原理、特性與設計方法;為便於讀者掌握以上內容,還對光輻射、氣體放電,以及光度、色度測量等加以簡要介紹。本書既重視對理論的系統分析,又十分注意理論和實際的結合。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燈和照明電器生產、開發和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科學研究人員參考
物理學知識2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簡稱物理。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