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一民

候一民

張世彥(1938-),男,原籍山東蓬萊。196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承張光宇、龐薰琹、張仃等教授,專著《繪畫構圖導引》、《漆畫繪製工藝》、《訴求美,也訴求力》等。

基本信息

個人介紹

張世彥(1938-)原籍山東蓬萊。196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承張光宇、龐薰琹、張仃等教授。1978年起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家,漆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壁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漆畫研究會理事。毛織壁畫《唐人馬球圖》由中國奧委會贈與國際奧委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獎和北京榮譽獎。丙烯壁畫《蘭亭書聖》獲美國國會獎、加州議會獎,洛杉磯榮譽市民獎。石板壁畫《我是財神,財神是我》獲第九屆全國美展獎。專著《繪畫構圖導引》、《漆畫繪製工藝》、《訴求美,也訴求力》等。

思想成長

候一民候一民

候一民提起人民幣可能每一個中國人沒有不了解的,但是提起它的設計者之一候一民先生,可能就有很多人不那么了解了。

候老師是原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我國著名油畫家、雕塑家、壁畫家、設計家。

候老師是繪畫大師徐悲鴻的入室弟子。早在解放前國立藝專做學生時就投身革命,參加我黨地下工作。建國後創作了大量的革命題材作品和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精品,它的作品《毛主席和五十六個民族》、《毛主席在安源》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人,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的藝術作品,稱得上真正的革命藝術家,他早年從事過漫畫等批判題材的藝術創作,他和羅工柳一起參與人民幣的美術設計,他一直堅持藝術為時代服務、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80年代初開始,侯一民從油畫又轉移到壁畫藝術,在中央美術學院建立了壁畫系,他為幾家國家級博物館做了《血肉長城》、《東方文明》等一批優秀壁畫,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人。

1987年他參加了深圳“錦繡中華”、“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等大型雕塑的創作引起了轟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從香港到深圳特區來參觀,這些藝術景點也成了深圳吸引國內旅遊者的一個亮點。

北京金秋時節,我們資料庫工程的工作人員,採訪了在北京西山之麓隱居的侯一民老師。

候一民候一民

候老師是一位和藹的長者,在經過了工作人員簡單介紹後,侯老師和我們聊起了當今我國的藝術品市場。

侯老認為我們的中央和政府應對當前的文化藝術引起重視,文化藝術是屬於人們精神意識領域的,是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主要方面。

隨著國家的發展現在藝術市場很繁榮,但也很混亂。其中一個問題候老師很關注,那就是國外的購買因素引導了很多的現代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實際很多外國人不太了解中國的國情,他們所認為中國的很多東西並不是事實中的真實情況,有些外國人和外國的收藏者喜歡一些反映中國落後和很多格調不高的藝術作品。也有些很多的藝術家是為了抄作,刻意的迎合這種欣賞口味,以至於影響了一些國內的藝術創作等主流。

我們針對藝術欣賞問題向候老師問及:“為什麼在當今時代,藝術作品的欣賞成為了困難”?侯老認為,經過十年動亂,文化藝術遭到破壞,因此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當今的飛速發展的時代中,接受和產生著各種各樣的新藝術形式,尤其是年輕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的事物,這是好的。但是也有很多醜陋的藝術傾向,卻影響了很多的年輕人。第一次看了覺得醜,第二次就覺得還可以,次數多了可能就會慢慢習慣。這有一個基礎教育的問題,所以我在很多會議上都提到了這個問題,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

候老師尖銳的指出,現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垃圾,是應該好好的做些工作清理一下。不能值錢的就要,不值錢的就不要。藝術家要對創作嚴肅認真,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方針。

候老師在談到藝術家創作和市場的關係中,詼諧的自稱自己是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最後的釘子戶。侯老的大量作品和言談話語中都表現他對藝術的態度,那就是嚴肅認真,堅持畫真正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不一味的強調藝術的個性,不盲目地迎合,犀利批判風格和鮮明的時代感。

候老師和他的夫人是一對藝術家伉儷,退休後在北京西郊隱居,侯老師的夫人也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侯老也向我們介紹他夫人的部分作品。大量是花卉題材的作品。可以看出侯老婦人是個熱愛生活開朗的老人。可以從他們大量新穎的藝術作品中看到。雖然二老年齡已經很大了,卻還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他們的創作激情卻並不因年齡的問題而衰減。這和當前一些藝術家一味追求成熟和老派的東西不同,藝術是要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的,如果很早就定型,不能夠進步,那么它一定沒有旺盛地藝術生命,不會流傳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