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蘆笙

侗族蘆笙

樂器。侗族民間的能工巧匠,利用竹、木和銅片等三種材料即可製造出各式各樣的蘆笙,吹出的聲音清脆、響亮、渾厚、悅耳。

簡介

來到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旅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裡的民族樂器——蘆笙。侗族蘆笙

材料和結構

竹子是製造蘆笙的主要材料,如楠竹、紫竹、錦竹、水竹、綿竹、白竹、苦竹等,其中白竹是製作蘆笙的最佳材料。製作蘆笙一般都採用三年以上的老竹。為了製作理想的蘆笙,侗族匠人們採伐竹子時,非常講究季節性,大都在每年的立秋以後和立春以前,根據他們的實踐經驗,在這個季節里採伐的竹子比較堅硬,而且不會生蟲。
侗族的蘆笙基本上都裝有二至三個共鳴筒,起到擴大音量的作用。共鳴筒的音響頻率同竹管的音響頻率必須同等才能產生共鳴,否則是徒勞的。一般說,共鳴筒的長度為竹管長度的四分之一左右,侗族工匠能夠製作出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和特高音的蘆笙。倍低音蘆笙最長者可達兩三丈,特高音蘆笙最短者只有兩三寸,一般以三四尺的中音為眾。
侗族蘆笙侗族蘆笙

類型

經過蘆笙匠的改造,目前侗族蘆笙共有“倫正”、“倫尼”、“倫我”、“倫略”等17種類型。大蘆笙用來吹奏低音,吹奏時固定一地,高高聳立,莊重嚴肅。中小蘆笙吹奏主鏇律,小蘆笙還擔任領奏,大中小蘆笙齊奏時,高低音交相呼應,音域寬闊,音調多樣,氣勢恢宏。
侗族民間以吹蘆笙為樂,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豐收慶典,都少不了吹蘆笙。有時當地民間還舉辦吹蘆笙比賽活動,數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蘆笙齊鳴,場面十分壯觀。
侗族蘆笙侗族蘆笙

百里侗文化長廊

百里侗文化長廊又稱“百里侗文化長廊風情線”。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長50公里,在56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保存著524處地上不可移動文物,集中展現出侗族的傳統文化。以皇都侗文化村為中心,沿黃土、芋頭、坪坦、隴城、坪陽一帶,構成了一條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長廊,是我國侗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