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

五險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裡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五險
五險
五險為 社會保險中的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五險”方面,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從內容上說,社會保險是指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以勞動者為保障對象,以勞動者的年老、疾病、傷殘、失業、死亡等特殊事件為保障內容、以政府強制實施為特點的一種保障制度。

五險介紹

養老保險
這是為保障勞動者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離休、退休條件;離休、退休後的待遇;死亡後的喪葬費、補助費、撫恤費、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等。
失業保險
這是為保障勞動者在失業後尋找工作期間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失業救濟金、生活補助費、失業期間醫療費等。西方國家失業人員享受失業保險的期限一般為26周至一年。享受的條件:必須是非自願性失業。
醫療保險
這是為保障勞動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期間暫時或長期喪失勞動能力時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病假及病假期間的工資待遇、醫療費用、住院費用、藥費、供養直系親屬的醫藥費等。
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又稱工業傷害和殘廢保險。這是為保障勞動者在身體受傷以及因病或因傷而致殘廢,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它一般分因工傷殘和職業病兩種。內容包括因傷殘而退休、退職的處理方法,因工殘廢撫養費,因工殘廢補助費和工作照顧等。
根據《勞動保險條例》規定,我國工人和職員因工負傷,其全部診療費、藥費、住院費和就醫路費均由企業行政負擔。醫療期間工資照發。確定為殘廢,則按殘廢等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因工殘廢撫恤費或因工殘廢補助費。
生育保險
這是為保障婦女勞動者在生育期間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時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內容包括產假、產假期間工資待遇,生育醫療費用等。

社會保險的特點

五險五險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是兩種不同的保險形式。我們以盈利性作為標準,將保險區分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是否盈利,是區分這兩種保險的最重要標誌,但如果作詳細分析,它們之間還有許多不同點。我們可以從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對比中,看出社會保險的特點。
1.非盈利性。
社會保險是非盈利性保險,它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實施社會政策為目的。雖然社會保險在運作上也需要藉助於精確的計量手段,但不能以經濟效益的高低來決定社會保險項目的取捨和保障水平的高低。如果社會保險財務出現赤字影響其運作。國家財政負有最終責任。商業保險在財務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國家財政不應以任何形式負擔其開支需求。
2.強制性。
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所謂強制性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勞動者個人和所在單位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繳費標準和待遇項目、保險金的給付標準等,均由國家或 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統一規定。勞動者個人作為被保險人一方,對於是否參加社會保險、參加的項目和待遇標準等,均無權任意選擇和更改。強制性是實施社會保險的緝織保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 社會保險基金有可靠的來源。而商業保險的投保是自願的,它遵循的是誰投保,誰受保;不投保、不受保的原則。其險種的設計、保費的繳納、保險期限的長短、保險責任的大小、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等均按保險契約的規定實施。一旦契約履行終止,保險責任即自行消除。
3.普遍保障性。
社會保險對於社會所屬成員具有普遍的保障責任。不論被保險人的年齡、就業年限、收入水平和健康狀況如何,一旦 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政府即依法提供收入損失補償,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社會保險除了現金支付以外,通常還為勞動者提供醫療護理、傷殘康復、職業培訓和介紹、老年活動等多方面的服務。保障大多數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由此穩定社會秩序,這可以說是實施社會保險的根本目的。而商業保險只是對參加了保險的人提供對等性的經濟補償,它只能部分解決被保險人臨時、急迫的困難,彌補其部分損失,不具有普遍保障的功能,也不具備調節收入水平、維護社會公平的職能。
4.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對等性。
社會保險待遇的給付一般不與個人勞動貢獻直接相關聯。享受者要作出貢獻,但其享受並不是與其貢獻完全一致的。作個形象的比喻,這叫做要乘涼必須先栽樹,但栽了大樹的人並不一定乘大樹的涼。這裡有一個再分配的問題)社會保險分配製度是以有利於低收入階層為原則的。因為同樣的風險事故,對於低收入勞動者所造成的威脅通常要高於高收入者。而商業保險則是嚴格遵循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這種原則決定,投保人權利的享受是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作為前提的,也就是說,被保險人享受保險金額的多少,要以投保人是否按期、按數量繳納了契約所規定的保費以及投保期限的長短為依據。保險契約一旦期滿,保險責任自行終止,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也不復存在。
如果自己已經參加工作,那就對照看看你單位是否為你繳納了社會保險費!!

辦理情況

職工辦理
1.辦理情況是:有工作單位的由單位辦理,個人提供身份證和照片;
2.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可以辦理轉移手續,能隨工作帶走;
3.養老保險轉移:如果找到了新的工作單位,就到原單位開據養老保險轉移單填寫清楚工作單位,(最好拿原調動手續)由原單位所在地的社會養老管理部門簽章,辦理養老保險帳戶轉移手續,原單位做養老帳戶減人處理;再到單位蓋章認可,到單位所在地的養老保險部門辦理接受養老手續,單位做增人處理;辦理了養老保險轉移後,單位也為你參加了養老保險,兩者完全可以合併計算繳費年限,辦理退休手續,養老待遇不受影響!醫療保險的轉移基本一樣。
4.中間失業一般還要按月繳社會保險,也可以中斷,看自己的情況了;
5.繳費時間可看有關政策。
無業辦理
沒工作單位的只能按照自由職業者的情況參加社會保險,只能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養老保險:帶上本人的身份證、失業證和2張1寸照片,到當地的社保中心的營業視窗辦理。
醫療保險:辦完了養老保險手續後,帶著上述的材料和辦好的養老保險手冊,到當地的醫保中心的營業視窗辦理。按照規定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了。

繳費比例

各地繳納比例不一樣。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2%,個人2%;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個人1%;
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個人不繳納;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個人不繳納。

注意事項

辭職後五險一金怎么辦,許多職場白領可能會忽略這個問題,離職後三個月內,醫療保險停繳費是有很大影響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離職後五險一金的具體處理辦法。
1、養老保險是可以中斷的,中間中斷無所謂,最後是累計年限的,不過交得越多,當然養老金也越多。
辭職後五險一金辦理轉移手續:在老單位打出轉移單,交給新單位繼續上就行。
2、失業保險必須要交。
辭職後五險一金辦理轉移手續:不用辦理,到新單位繼續上就行。
3、醫療保險比較重要,規定是中斷三個月以上就失效,三個月以後看病就得自己掏錢,小病無所謂,大病就慘了,中斷三個月以上的到新單位重新上。每個上醫保的有一個存摺,終身使用,不管單位是否變化,單位應該每月把一定比例的錢打入存摺,個人可以隨時提取,用途不管。每個上醫保的有一個藍本,就是醫療本,醫療規定門診費用2000元以上部分才可以報銷,比如花了2500, 只報銷500的50%-70%(醫院不同,報銷比例不同),如果住院報得就多了。看病的時候要告訴醫院開醫保的單子,住院要帶上。
辭職後五險一金辦理轉移手續:自己交的話,您看一下以前的工資單醫療每月自己交費多少,現在自己交的話要包括從前單位給你交的10%,大約是自己交的6倍。比方每月扣自己100元,自己交大概是600元。養老是有單位交,自交部分的3.5倍。比如以前每月扣100,自己交的話就是350元;自己不交的話養老保險是可以斷交的,以後可以續交,保證繳滿15年即可,可以累積。醫療不能斷交超過2個月,超過了,需要重新計算繳費累積年限,沒有單位了是需要自己交以前單位和個人的兩部分的。
4、公積金單位把給你的錢和你自己的錢都存到你的公積金帳戶,比如工資3000元,單位給你300,你自己扣除300,所以你每月公積金帳戶應該有600元,只能一年取一次,要去公積金中心取,需要買房或修房.可以自取或委託單位取;辦理轉移手續:先在新單位開帳號,拿帳號給老單位,讓老單位把原來帳號的錢轉入新帳號。
公積金中心每年六月(各地時間會略有差異)會給單位發每個員工的對帳單,顯示你的帳戶現在的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