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Beijing)是在原北京礦業學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所研究型大學,位於北京市,始建於1909年。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由地處北京和徐州的兩個辦學實體組成。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被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同時也是“111計畫”、“卓越計畫”、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成員高校,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學院路校區24萬平方米,沙河校區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學校設有12個學院,設定62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有學生近15000人,其中研究生6256人,本科生5515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3143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焦作路礦學堂時期1909年3月,焦作路礦學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屆學生畢業後,英國福公司停辦了焦作路礦學堂。
福中礦務大學時期1915年6月,恢復辦學,定名為福中礦務學校,確定每年6月5日為校慶日。
1919年2月,學校舉辦專門本科後成為一所既有預科又有本科的專門學校。
1921年夏,學校增設大學本科,更名為福中礦務大學。
焦作工學院時期1931年4月,改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成為當時國內唯一的私立工學院。
1938年7月,抗戰期間,學校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與北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所屬工學院合併為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復校,9月遷至江蘇蘇州。
1949年4月,蘇州解放,更名為國立焦作工學院。9月遷回焦作工學院原址。
中國礦業學院時期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籌建中國礦業學院。
1951年4月,在天津舉行開學典禮和成立大會。
1952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採礦科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
北京礦業學院時期1953年9月,學院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
1960年10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四川礦業學院時期1970年5月,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從北京搬遷到四川省合川縣。
1978年2月,學校再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時期197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江蘇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同年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開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
學校舊照學校舊照
1988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為中國礦業大學,鄧小平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1997年,改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1998年9月,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北京校區。
1999年5月,江澤民為學校建校90周年題詞:“開拓創新,嚴謹治學,把中國礦業大學辦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學。”
200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來校宣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徐州兩地校長分設。
2009年6月,溫家寶總理為學校校董孫越崎先生銅像親筆題字。
2009年10月,教育部復函同意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013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沙河新校區揭牌啟用。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全科學技術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理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繼續教育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院12個學院,設定本科專業62個。

本科專業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工學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消防工程、生物工程、工程力學、交通運輸、化學工程與工藝、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網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熱能與動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煤及煤層氣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採礦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理學 環境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地球物理學、地理信息系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套用化學、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市場行銷、工商管理、會計學、工業工程、工程管理
文學 音樂學、藝術設計、英語、德語、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學
法學 社會學、社會工作、法學
經濟 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

學科建設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部級重點學科,5個北京市重點學科,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十五”期間“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8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設定學科,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

礦業工程、電氣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地質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力學、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數學、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安全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套用經濟學 、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公共管理、美術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含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資產評估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岩土工程、工程力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機械設計及理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部級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

北京市重點學科

清潔能源學、土木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環境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師資力量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職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127人,碩士生導師197人,專任教師中73%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97%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中有7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9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4人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11人榮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42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有“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3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6人。5個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院士
姓名 所屬機構
何滿潮(專職) 中國科學院
陳清如(專職) 中國工程院
錢鳴高(專職) 中國工程院
周世寧(專職) 中國工程院
彭蘇萍(專職) 中國工程院
謝和平(兼職) 中國工程院
劉炯天(兼職) 中國工程院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姓名 入選時間
彭蘇萍 2001年
吳立新 2004年
代世峰 2008年
周宏偉 2011年
韓敏芳 2011年
鞠楊 2012年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
研究方向 帶頭人 入選時間
深部煤礦開採工程災害控制 何滿潮 2006年
礦井水害防控理論與實踐 武強 2010年
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代世峰 2013年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入選時間
城市地下工程教學團隊 陶龍光 2007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吳淼 2007年
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傅貴 2008年
地質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曹代勇 2009年
工程力學專業教學團隊 周宏偉 2010年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北京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安全工程”專業在全國第一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共有5門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3本教材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本教材獲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資助。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煤炭安全開採與地質保障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資源學院與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機電學院與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採礦與安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

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安全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北京市精品課程

城市地下工程、工程力學、岩石學土地復墾學、礦山壓力及其控制。

教學成果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2004年以來,學校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17項,其中一等獎8項。2000年至2009年,學校有7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0年,有1人榮獲首屆“中國優秀博士後獎”,是全國10名獲獎者之一;2005年和2010年,學校的“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5年,有2人榮獲“中國優秀博士後獎”;2009年以來,有15名博士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2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2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5篇博士論文入選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名專業學位碩士被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學生有近千人次獲獎。2010年,在北京市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一等獎4項;在第27屆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中,2個團隊獲得一等獎;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中國機器人大賽上獲一等獎1項。2011年,在北京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計算機套用大賽上獲一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2012年,在北京市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一等獎3項,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獲一等獎2項,在全國高等學校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項,在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巴斯夫杯《化工原理》課程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計算機套用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2013年,在全國高等學校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在“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項,在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中獲全國一等獎(冠軍)一項,在北京市建築結構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學校年均就業率達到96%以上。

交流合作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經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礦業大學、比利時蒙斯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以及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俄羅斯工程院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等21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校際合作協定。同時,學校還與80餘所國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相關學科開展了學術交流。學校已選派171名研究生參加“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或攻讀博士學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7年學校成立以能源與安全為特色的科技園---“中關村能源與安全科技園”和“中國礦業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2010年與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產業技術研究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

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礦山生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基漿體燃料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壞力學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1項,其中,作為第1完成單位獲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10項。2008年學校作為第1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8。2010年學校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5項,其中作為第1完成單位2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9。2006年以來,學校獲省部級獎勵共232項;學校作為第1完成單位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煤炭行業標準和安全生產行業標準共41項。2013年,學校科研經費達2.5516億元,代世峰教授有2篇論文入選“2012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孫繼平教授5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

學術交流

據2014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10所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聯合發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學聯盟”,與十幾個國家的幾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關係。1999年8月,學校成功舉辦了'99國際採礦科學與技術大會。2001年4月,第29屆計算機在礦業中的套用(APCOM)國際學術會議在學校召開。2006年9月,成功舉辦了國際有機岩石學會(TSOP)第23屆年會,這是該年會首次在中國和開發中國家召開。2011年9月,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行為安全與安全管理國際會議,這是中國主流學術機構第一次舉辦以行為安全為主題的國際會議。2012年9月,學校成功舉辦第64屆國際煤岩學委員會年會和第29屆國際有機岩石學年會(ICCP-TSOP)聯合會議,這是該聯合會議首次在亞洲和開發中國家召開。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6月,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70萬餘冊,電子圖書50萬餘冊。建立了CNKI、書生之家、萬方數據資源等16箇中文全文資料庫和Ei、Elsevier等19個外文資料庫。

學術期刊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獲1997年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學術類)三等獎、1999年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2002年入圍“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被《工程索引》、《化學文摘》、《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套用力學評論》、《煤文精選》、《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力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礦業文摘》、《中國地質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國土資源文摘》、《全國報刊索引》、《測繪文摘》、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執行《CAJ-CD規範》優秀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收錄。

文化傳統

校標

校標校標
校標由地球、火炬、園環三種造型和紅、黃、藍等多種顏色構成圖案,整體成圓形。圖案中間火炬造型配以地球,園環上半部分為藍色,下半部分為白色,分別標有學校的中、英文校名。

校標象徵中國礦業大學以開採光明、造福人類為己任,表現了礦大人為祖國的強盛追求真理、奉獻才智的崇高信念,同時也寓意了礦大人通過致力於能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世界擁有蔚藍色的天空作出貢獻的美好願望。

校訓

校訓校訓

1999年,江澤民同志為學校題詞:“開拓創新,嚴謹治學,把中國礦業大學辦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學。”時值學校建校90周年,學校根據江澤民同志題詞精神,把“開拓創新、嚴謹治學”確定為校訓,要求全校師生謹記和遵循。

校歌

《中國礦業大學校歌》

校歌校歌
詞:李敏修

曲:張洪島

太行之陽河水東,

莘莘學子救國重勞工。

源深流自遠,

物阜民用豐。

山蔥蔥,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學校領導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主要領導(2014年)
姓名 職務
徐孝民 黨委書記
楊仁樹 校長
朱書全 黨委副書記
孫繼平 副校長
范迅 副校長
姜耀東 副校長
王忠強 副校長

北京市高校一覽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交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首鋼工學院|北京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警察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錫華國際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盛基藝術學校|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北京匯佳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體技術學院|北大資源美術學院|北京人文大學|北京高等秘書學院|北京套用技術大學|中國防衛科技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信息大學|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財經專修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中國管理軟體學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北大資源學院|現代管理大學|北京民族大學|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市建設職工大學|北京市房地產職工大學|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職工大學|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北京市機械工業局職工大學|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北京興華大學|北京新園明職業學院|網路銷售大學|朝陽二外|中北國際演藝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