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簡稱紅二十二軍。史載紅二十二軍有兩支。一支為贛南紅二十二軍,另一支為贛南新二十二軍。

簡介

創立紅二十二軍的陳毅將軍創立紅二十二軍的陳毅將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簡稱紅二十二軍。史載紅二十二軍有兩支。

一支為贛南紅二十二軍。1930年6月,由贛南的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等縱隊編成紅二十二軍。軍長陳毅,政治委員邱達三。全軍共2400餘人,下轄5個縱隊。紅二十二軍成立後,即同紅三十五軍及贛南地方武裝連續攻打贛州,部隊受到削弱。1930年底縮編為紅六十四師。

另一支為贛南新二十二軍。1932年8月,贛南獨立第四、五師合編而成紅二十二軍。軍長蕭克,政治委員梁錫祜,共2000餘人。同年10月,中央軍委又決定將十二軍三十六師編入紅二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曠朱權,政治部主任譚政。轄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師。紅二十二軍的使命主要是向贛東、閩北發展,造成奪取江西首先勝利的東方一翼。1933年6月,紅一方面軍整編時,紅二十二軍發展到7400餘人,即奉命將所屬部隊分別編入紅一軍團第一、二師。

創建

1930年5月,贛南地方革命武裝迅速發展壯大,戰鬥力大大增強。全贛南赤色常備武裝,發展到14320人、4550支槍。除1929年下半年組建的紅23、25、27縱隊和尋烏紅50團外,1930年上半年,贛南又先後組建起紅22、24、26、28縱隊。
6月中旬,紅一軍團前委和中共贛西南特委決定,由原紅六軍政委陳毅負責,將贛南地方紅軍第22、23、24、26、27、28縱隊合編,組建紅軍第二十二軍。陳毅受命後,即將隨紅四軍到達汀州的贛南紅軍第26縱隊和開赴長汀整訓的瑞金紅24縱隊集中,先在長汀組建起紅二十二軍第1、2、4縱隊。
6月23日,陳毅率紅1、2、4縱隊離開長汀返回贛南,完善建制,擴充隊伍。到達瑞金時,紅4縱隊留在瑞金籌集全軍軍服,同時協助瑞金地方武裝消滅地主武裝,鞏固紅色政權。7月,陳毅到達于都縣城,和東河行委一起組建紅二十二軍軍部,調集紅22、23、27縱隊整訓歸編。8月10日,陳毅率軍部和已集中的部隊從於都出發,西渡桃江到達信豐縣城。途經贛縣時,將紅28縱隊編入紅二十二軍。全軍編成後,於8月下旬攻打贛州,未克。隨後,全軍各縱隊分駐信豐、南康,一邊整訓,一邊開展民眾工作。與此同時,陳毅在信豐的西牛開辦紅軍幹部學校,培訓軍政幹部。
9月下旬,紅二十二軍組建工作基本就緒,在信豐縣城校場壩召開大會,正式宣告組成。軍長陳毅,副軍長羅貴波,政委邱達三,政治部主任羅壽男,參謀長鍾效蔚。全軍轄有第1、2、3、4縱隊。10月,駐贛州的國民黨第12師34旅68團2營200餘名官兵在大余縣新城起義,加入紅二十二軍,編為第5縱隊。至此,全軍共2000餘人,槍2000餘支。
10月初,紅二十二軍奉命,離開贛南北上吉安,配合紅一方面軍的行動。11月中旬,接替紅二十軍在吉安城的防務,掩護紅一方面軍主力和江西省黨政機關向根據地腹地撤退。11月22日,紅二十二軍完成掩護任務,撤離吉安,東渡贛江,與紅一方面軍主力會合。12月間,紅二十二軍在寧都黃陂集結整編為紅64師,軍部同時撤銷。12月底,紅64師參加第一次反“圍剿”戰鬥勝利後,正式編入紅十二軍

戰鬥歷程

紅二十二軍成立後,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戰鬥。8月下旬,根據贛西南特委命令,對贛州發起總攻,自8月31日至9月3日,圍城4日,由於城內地下黨的配合遭到破壞,總攻未成,陳毅率部回到信豐,組織了小河戰鬥、桃枝灣等戰鬥,隨後攻打南康縣城,雖未攻下,但活捉該縣縣長張治東。接著率部進入大余,沿途幫助建立地方紅色政權和赤衛隊,部隊本身一邊戰鬥一邊整訓。
正當紅二十二軍在陳毅率領下,馳聘在贛南廣闊地區並取得了許多勝利之際,受立三“左”傾影響下的贛西南特委和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從7月底以來,不斷指示二十二軍“趕快打下贛州,完成贛南地暴,即來吉安和二十軍會師”。〈《贛西南特委緊急通知》1930年7月31日〉9月26日,贛西南蘇維埃政府發出“緊急通知”:“要調動二十軍二十二軍向北前進,配合廣大民眾進攻南昌九江,占領南潯鐵路會師武漢,爭取全國革命勝利”,因此決定“二十二軍迅速集中,調一精銳部隊直向撫州前進,威脅南昌,留一半在贛南爭取贛州暴動勝利。”
根據上述指示,紅二十二軍在贛南連續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武裝和地主民團武裝向蘇區的進犯之後,1930年10月中旬,陳毅率三個縱隊由上猶、南康途經遂川、泰和北上吉安。其任務是接替二十軍擔任吉安城防。19日,二十二軍在吉安與國民黨軍羅霖李覺兩師交戰,並配合儒林民眾,向神崗山之敵進擾,使他們無法渡過大川,勝利掩護了我軍和蘇區黨政機關的撤退。21日晚,二十二軍渡過張家渡口到達水東一帶,配合民眾堵截吉安敵人渡河。24日,在第一次反圍剿的緊張準備階段,毛澤東寫信給江西省行委,要求二十二軍等每天要“有一個情報送總前委,務使訊息靈通為要。”又根據紅一方面軍命令,二十二軍於27日與紅三軍一起,帶食鹽一萬五千斤向吉安東固集中。12月1日,二十二軍奉命到達黃陂,15日移至安福。稍後,由於兵員減少以及肅清AB團的影響,二十二軍在興國縮編為六十四師,師長唐天際,政委黃達,陳毅調任贛西南特區委書記。該師在整個第一次反圍剿戰爭中英勇頑強,在著名的龍岡戰鬥中,擔任正面戰場配合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徹底消滅了張輝瓚師,立下很大的功勞,同時從繳獲武器中裝備了自己,大大加強了戰鬥力。在第二次反圍剿戰爭中,根據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委蔡會文給朱德、毛澤東報告的要求,紅六十四師又配合紅三軍在中洞戰鬥中消滅了公秉藩部。在取得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紅十二軍軍部與閩西新十二軍會合,和六十四師、三十六師一起合編組成新二十二軍,直屬紅一方面軍指揮。新二十二軍發揚了老二十二軍的光榮傳統,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評價

對於二十二軍的歷史功績的評價,歷史上和今人都存有不同的看法。贛西南特委在1930年9月20日的一份綜合報告中,指責二十軍、二十二軍的建立,是在“立三路線”傳入江西以後的“絕對集中武裝的策略”下編成的。有的老同志在回憶中也指責河東各縱隊離開東河去西河,使東河各縣的革命遭到“嚴重的損失”。由此,在宣傳上對二十二軍就沒有引起重視和對它研究不夠,以至形成許多混亂的看法。二十二軍的歷史功績是勿容抹煞的,應該客觀地作出應有的評價。
(一)、二十二軍是受命於紅軍主力離開根據地的嚴重關頭成立的,它起了保衛贛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作用。在紅軍主力離開贛南北上以後,贛南雖有許多地方游擊隊,但都分散在各縣各鄉村,極易被反動武裝逐個圍剿擊破。在這關鍵時刻,陳毅回到贛南,把零星分散的游擊隊組建成二十二軍,形成一支鐵拳,迫使馬旅困守贛州,很長時間不敢越出城池一步。為了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當然也有受“左”的影響的贛西南特委命令去攻打贛州等原因),紅二十二軍過了桃江,來到河西,在一短暫(約1、2個月)的時間裡,丟失了河東的紅色政權,但從另一意義上說,又保存了各縣的革命種子,使游擊隊沒有遭到損失。二十二軍到河西後,不僅使信豐政權得以鞏固,而且取得一系列戰鬥的勝利:9月9日由韓坊出羅壠在潭口擊敗贛南十七屬聯合鏟共團並擊斃團長蔡希清;攻打南康活捉偽縣長張治東;在上猶、崇義幫助建立許多地方政權,在上猶營前一次擊潰胡鳳璋反動武裝六百多人的進犯;後又在贛縣的江口擊敗黃興貴、陳澤都地主武裝的進犯,並誘敵至赤坑仙鶴壙一帶,一舉殲滅該縣反動武裝。從革命全局看,二十二軍離開贛南到吉安,雖暫時丟失了河西各縣政權的大半,但卻起了掩護我軍和贛西南黨政機關撤退的作用,使我誘敵深入計畫得以實現。後來在第一、二次反圍剿戰爭中,二十二軍直接參戰,並返回贛南,收復政權,掃除“土圍子”,鞏固了革命後方。
(二)、壯大了紅軍主力。紅二十二軍不僅以自身的隊伍加入了紅軍主力,而且因為它的存在,保留了贛南地方的革命武裝力量,使我紅軍主力能在戰爭中源源不斷地得到兵員補充。1930年9、10月間,陳毅就根據贛西南特委和毛澤東的指示,送興國縣三個獨立團和數千名後備隊員到新余羅坊。同年10月,贛南組建三十五軍,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又組建新二十二軍,第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後,贛南更建立起六、七個獨立師、模範師,這些都是我主力紅軍強大的後備力量。

中國工農紅軍整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