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

1931年7月,中共山西省委領導駐平定地區西北軍一部發動武裝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郝光,政治委員谷雄一,參謀長劉德銘。下轄兩個團,共1100餘人。

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

1931年7月,中共山西省委領導駐平定地區西北軍一部發動武裝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郝光,政治委員谷雄一,參謀長劉德銘。下轄兩個團,共1100餘人。但當該軍轉戰到河北阜平後,連戰失利,郝光、谷雄一先後被敵逮捕殺害。紅二十四軍又轉入陝西與敵展開鬥爭。此時,軍長為蒲子華。最後因勢單力薄,終於失敗。1931年9月,紅二十四軍餘部加入陝北紅軍。

背景

《紅二十四軍》《紅二十四軍》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閻錫山倒蔣失敗後,各路敗軍25萬之眾湧入山西。國民黨政府第11路軍高桂滋部進駐陽泉平定,被縮編為國民黨陸軍新編第11師,約4000人。軍閥混戰,高部處於閻不管、蔣不濟,兵多餉少,食不裹腹的窘境。兵匪侵擾,危機四起,民眾飽嘗戰亂之苦,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已成為人們埋在心底的願望,為武裝起義奠定了基礎。
193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根據山西形勢,在《中央軍委軍事工作、計畫大綱》中明確規劃了對駐防山西的高桂滋部 “派人去組織兵變改造為紅軍”的戰略步驟。
時為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瞿秋白和中組部長兼軍委書記周恩來,根據中央山西工作及高桂滋部的實際,同中共北方局書記賀昌談話指示:“在高部開展革命活動,充分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將大批黨員打入內部,確立和加強該部以赫光為核心的黨組織,積蓄力量,待機而動。”
1930年10月,中共北方局在天津召開擴大會,會議認為:山西已具備發動武裝暴動,創建北方蘇區的有利條件,遂決定選派幹部加強山西黨的領導,由劉天章重新組建山西省委。11月,中共山西省委根據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共北方局擴大會議精神,決定加強山西黨的軍事工作和兵運工作,李志敏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到達平定,整頓高桂滋部中共黨組織,擬在適當時機組織起義,在北方創建紅軍,建立蘇區根據地。
1931年1月,中共中央撤銷中共北方局,成立中共順直省委。同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改為中共山西特委。賀昌、薄一波代表中共順直省委入晉,與中共山西特委共商起義大計,從而大大加快起義步伐。同時,中共山西特委根據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決定在駐防平定的高桂滋部中舉行武裝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依託五台山,開闢根據地。
山西省委書記劉天章及其他領導同志,根據蔣介石對南方各根據地“圍剿”失敗、蘇區進一步擴大,高震傅作義部調離山西、閻錫山因倒蔣失敗避居大連,山西成了反動統治的薄弱環節;各雜牌軍猥集山西,加重人民負擔,晉鈔猛跌,怨聲鼎沸的實際情況,決定起義,由谷雄一負責組織工作。谷雄一從太原趕回平定,召開了十餘名中共黨員參加的緊急會議,傳達了省委指示,決定起義。1931年7月4日,谷雄一、赫光決定於當晚11時30分起義。起義部署是:利用高桂滋和3個團長赴北平為其父祝壽和其他軍官星期六回家的機會舉行暴動,一團攻占上城司令部破牢劫獄,營救被捕同志,封鎖反動軍官住宅,監視孫楚李生達部的動向,掩護整個部隊起義;二、三團擔任破壞火車站和營房的任務。起義標誌為扎紅領帶。由於組織嚴密,領導得力,時機得當,平定起義一舉成功!

建軍

隨後,起義軍冒雨撤出平定向盂縣挺進。7月5日凌晨,在盂縣清城村,谷雄一正式宣布中央軍委關於成立紅二十四軍的決定,起義軍舉手通過任命名單,其中,赫光任軍長,竇宗融任副軍長,谷雄一任政委,劉明德任參謀長,劉子祥任政治部主任。至此,在中國北方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工農紅軍正規軍--第二十四軍。
紅二十四軍的成立,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南方紅色蘇維埃政權。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稱之為“北方之朱毛”,蔣介石命令全力追剿。

解放阜平

在國民黨軍的圍剿阻擊下,紅二十四軍經過平山、靈壽等縣,於1931年7月18日抵達阜平縣,國民黨縣長朱濤和一些政界主要頭目及士紳商賈聞風而逃。
進城前,紅二十四軍在縣城南白河村外河灘上召開了全軍大會,強調了紅軍宗旨和組織紀律。要求:夜宿街頭,清掃街道,不拿民眾一針一線。百姓見是不擾民的紅軍,敲鑼打鼓迎紅二十四軍進城。入城後,紅二十四軍將軍部設在縣衙,破牢釋放受難鄉親,開倉放糧,持續三天,每天領糧者達2000人之眾。同時,起義軍懲辦土豪,解除地主土紳武裝,宣傳紅軍土地革命政策和紅軍性質及任務,極大地喚起了民眾的階級覺悟。

成立政府

1931年7月26日,在民眾基本發動起來的情況下,經過醞釀,紅二十四軍與中共阜平縣委在阜平縣衙正堂召開了由80多個村莊近1000多人參加的軍民大會,宣布阜平縣蘇維埃政府成立。
在成立大會上,谷雄一講話指出:窮人要徹底翻身,當家做主人,就要團結起來,拿起槍桿子、掌握印把子。新政府成立以後,鎮壓了保衛團骨幹二狼成,焚燒了契約、賬簿等,解散了王快鎮一帶的反動民團,逮捕了反動地主趙宗周等,建立了“農民赤衛隊”,組織了“兒童團”,成立了農民協會、小商人協會、除奸團等。阜平縣城到處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新景象。
阜平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與江西革命根據地南北呼應,積極策應和支援了南方各省的工農武裝起義,對蔣介石實行的第三次圍剿以有力的打擊!阜平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極大地鼓舞了北方人民革命的願望,認識到拿起槍桿子,掌握印把子,人民才有出路。同時也粉碎了敵人對紅軍的誣衊,使民眾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救窮人,紅軍是工農自己的隊伍。

慘遭絞殺

紅二十四軍的創建和阜平蘇維埃的建立,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南京政府。敵人驚呼:“北方之朱毛”“較江西有過之而無不及”,下令全力剿滅。軍閥石友三部沈克師對紅二十四軍進行圍剿,並以 “拿下阜平,消滅紅二十四軍”為條件給其陸軍新編第一師番號,一場陰謀和絞殺開始了。
土匪出身的沈克,沒有用武力直接攻取二十四軍,而是玩了個假投降的詭計。自稱石友三大勢已去,自己走投無路,願投降紅軍接受整編。
8月9日,政委谷雄一、副軍長竇宗融、蘇維埃副主席劉應融、委員李英蘭帶領民夫18人,用騾馬馱著銀元、豬羊肉、白面等物品到王快鎮犒賞沈克。不料,上述人員抵達沈部後全部被扣壓。谷雄一後被押解北平陸海空司令部行營軍法處,於8月底英勇就義。
次日,沈克派趙海清旅部三路由王快鎮開往縣城,詭稱谷政委命令前來接受改編,赫光軍長信以為真。8月11日早飯後,赫軍長、政治部主任劉子祥一行8人攜帶銀元、食物等前往法華村受降,結果遭到伏擊,壯烈殉難。

轉戰陝北

阜平城內紅軍獲悉法華村事變後,當即召開全軍大會,重振旗鼓,推舉劉明德為紅二十四軍新軍長、王子周為副軍長、蒲子華為軍參謀長。劉明德軍長、蘇維埃主席牛曦即刻率部由縣北溝突出重圍,沿途經過靈丘、渾源、應縣、右玉、清水河、河曲、府谷、榆林等三省十幾個縣,最終保留下來的紅軍戰士在陝北與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紅軍匯合,壯大了陝北紅軍。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曾在中國北方唐山、清澗、阜陽、平定等地組織和領導過武裝起義,唯有平定起義成功而被載入史冊。平定起義和紅二十四軍成立,進行了土地革命,建立了共產黨自己的武裝和政權,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北方的統治。中共中央於1931年9月22日在 《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州事變的決議》中給紅二十四軍以充分肯定。
其間,省委書記劉天章化裝成販牛商人,尋找紅二十四軍餘部,經興縣,渡黃河,後在太原被叛徒出賣,慘遭逮捕殺害。

中國工農紅軍整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