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三

石友三

石友三(1891年—1940年),字漢章,吉林省九台市卡倫人。石友三幼時家貧,曾在畢家糧坊當學徒,結識少爺畢廣垣,得以入國小讀書,與教員商震有了師生之誼。1908年輟學從軍;1912年編入馮玉祥營,充當馬夫;因於他天性機伶,善於察言觀色,不久充任馮玉祥的貼身護兵;從此,隨著馮玉祥的升遷而擢升,成為“十三太保”之一。石友三一生中投機鑽營,反覆無常,曾先後多次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日本人和中共,而又先後背叛,被時人稱為“倒戈將軍”。對我國的佛教事業,以及文物造成巨大的損害,登封少林寺被他幾乎焚毀殆盡,歷史責任不容推卸。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石幼年家貧,在一家店做學徒,幸得僱主少主畢廣桓資助,得入長春東關龍王廟國小,在商震教導下就讀。石1908年從軍,入清朝新軍第三鎮吳佩孚部下,駐河北廊坊。不久,第三鎮兵變,石流落北京。

投吳佩孚

石友三於1908年從軍,入清朝新軍第三鎮吳佩孚部下,駐河北廊坊。不久,第三鎮兵變,石友三流落北京。

投馮玉祥

石友三石友三
1912年,石友三再度從軍,投入馮玉祥部下,任其馬夫、親兵,後隨馮逐漸升遷,石友三曾經任營長,1924年,馮玉祥出任西北邊防督辦,便提升石友三為第八混成旅旅長駐防包頭,任包頭鎮守使,成為其十三太保之一。1924年,馮發動北京政變,成立國民軍,石友三任第六軍軍長兼第六師師長。1926年,國民軍遭到奉系、直系和晉系的圍攻,石友三負責對晉系的軍事行動,由於晉系的指揮官恰是其師商震,兩軍達成停戰協定,故石友三部在國民軍全面潰敗之時居然實力反而擴大,有了三個師的規模。1926年3月,合影馮玉祥通電下野離包頭赴蘇聯考察後,石友三在晉軍的拉攏下在包頭宣布投降晉軍閻錫山,編為十四師,仍駐包頭。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在蘇聯和中國國民黨的支持下返回國內,決定出兵支持北伐,五原誓師後組成國民軍聯軍。石友三因背叛馮玉祥投靠晉軍,害怕得到報復,乘車前往五原賠罪。一見馮玉祥撲身跪在地上大哭起來,馮玉祥說:“過去的事,一概不談,過兩天我就到包頭去!”1926年10月8日,國民軍聯軍總部遷至包頭,石友三叛離閻錫山晉軍編入國民軍聯軍,再度投靠馮玉祥。
1926年11月24日,馮玉祥率國民軍聯軍撤離包頭赴陝西,石友三為援陝第五路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但石友三遲遲不動,直到奉軍萬福麟部逼近包頭,他才率部離包。

投蔣叛蔣

1928年,國民政府對各路部隊進行整編,石部被縮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4師,駐河南信陽。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馮玉祥搖擺不定,先命石友三進軍襄樊支持桂系,桂系失敗後又命石友三進軍武漢擁護蔣介石。5月,蔣馮戰爭爆發,石友三在蔣介石收買下叛離馮玉祥,6月1日,率部開赴許昌投蔣,後改駐山東德州。同年秋,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受命率部南下討伐陳濟棠和桂系。石友三不願南下,轉而支持唐生智反蔣,率部進軍長江北岸,炮轟南京,後撤往河南新鄉。不久,唐生智敗於蔣介石,石友三立即轉而通電投靠閻錫山,躲過了蔣介石的懲罰。

投張叛張

1930年,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反蔣,石友三於是重回馮玉祥麾下,參加中原大戰,受命率10萬大軍進攻隴海線。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入關參戰,石友三見狀立即通電回響張學良,率部割據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次年,張將石友三部編為國民革命軍十三路軍,石友三任總指揮,軍部駐邢台,全軍6.4萬人。但石友三對此仍有不滿,圖謀奪取整個華北地區。
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在張學成等人的鼓動下,接受汪精衛廣州國民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對張學良。出兵後,石友三鏇即遭到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南北夾擊,7月31日,全軍覆滅。石友三逃往山東德州,託庇於韓復榘麾下,次年協助其暗殺張宗昌。

投日抗日

1932年,石友三秘密離開山東,前往天津與土肥原賢二接洽,在日本支持下在河北東部組織軍隊。1933年5月,中日簽訂塘沽協定,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國民政府冀北保全司令。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石友三部編在宋哲元之下任一八一師師長。同年底,石友三任69軍軍長。後任第十軍團總司令。

聯共反共

1938年,山東被日本占領後,石友三奉命留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石友三為保存實力,遂轉而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確立對山東的控制,鄧小平、楊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同年底,升任39集團軍司令。1939年4月,蔣以主政華北為條件,密令石友三反共,石友三的立場立刻轉為徹底反共,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國民黨,並與八路軍不斷發生衝突。1939年我黨幹部從石友三部撤出。不久,石友三被委任為察哈爾省主席。

再度投日

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戰鬥中遭到八路軍的毀滅性打擊,遂轉而投靠日軍,在開封與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籤訂互不侵犯協定,並準備在聯合消滅八路軍後向日軍投降。石友三的結義兄弟、部下高樹勛不願做漢奸,遂密謀暗殺石友三。12月1日,高請石的老長官孫良誠以開會為名,邀請石友三前往濮陽,在會中將其綁架後用麻繩套住石友三的脖子活埋於黃河岸邊。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冀南戰役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2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河北省衛河以西狙擊頑軍石友三部的戰役。
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後將第129師東進縱隊兩個連、青年縱隊1個排包圍繳械,並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兩個縣大隊,將清河縣大隊大部消滅。為了自衛,第129師趁頑軍朱懷冰部南撤、頑軍高樹勛部尚在衛河以東之際,決定集中冀南,冀魯豫、冀中軍區部隊,殲滅頑軍石友三部及孫良誠部於衛河以西地區。2月9日,石友三部秘密南逃。第129師立即命令參戰部隊追擊與堵截。11日,青年縱隊第771團、冀南軍區特務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窩消滅孫良誠部1個團;東進縱隊第2、第3團及冀中軍區第23團於威縣東北之史家莊、棗科一帶,與石友三部暫編第3師激戰,殲其兩個營;東進縱隊、青年縱隊、先造縱隊、築先縱隊各1個團及第386旅第4團在清河西南中興集一帶,與石友三部第181師激戰終日,阻滯了其撤逃。後八路軍將頑軍主力包圍在威縣東南下保寺,馬嗚堂窯安鎮地區,並發起猛攻。13日,孫良誠部3000餘人突圍南撤,逃過衛河進至南樂地區。石友三部連遭圍攻,傷亡慘重,於15日夜突圍西逃。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之第771團與冀中軍區趙譚支隊等部,立即沿頑軍左右兩側平行追擊。此時,日偽軍由廣平、斤縣、曲周、永年、肥鄉、威縣出動3000餘入進至廣平、丘縣間地區,向八路軍進攻,以掩護石友三部。石友三部乘機從大名、臨漳間渡過漳河,向清豐東南地區撤逃。戰至18日,八路軍停止追擊。此役,八路軍共斃傷俘頑軍2800餘人。

人物事件

燒少林寺

民國十七年三月,建國軍樊鍾秀乘馮玉祥的國民軍後方空虛,奪占了鞏縣及偃師縣,但不久被馮部將領石友三奪回。樊鍾秀南撤,轉攻登封縣城,其司令部即設在少林寺內。石友三部向南追擊,至輾轅關(十八盤),少林寺僧助樊狙擊,終不敵而潰。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縱火焚法堂。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馮玉祥部)旅長蘇明啟,命軍士抬煤油到寺中,將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鐘鼓樓、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御座房等處,盡付一炬,以泄厥憤。至此,千載少林寺之精華,悉遭火龍浩劫!

三次背叛

石友三石友三
1926年春,奉軍、直軍、直魯軍、晉軍聯合向國民軍發動進攻,石友三奉馮玉祥命令進攻晉軍,在雁門關受阻,部隊傷亡較大,石友三通過與晉軍前敵總指揮商震的師生關係,達成休戰協定。後馮玉祥赴蘇聯,南口大戰國民軍潰不成軍,由於石友三與晉軍早有妥協,反而收容了許多散兵,石友三的第6師增編為3個師。國民軍撤至歸綏、包頭後,代理指揮張之江等決定進入甘肅,石友三不願西行,便聯絡韓復榘,投降閻錫山。
同年9月,馮玉祥回國,表示概不追究,石友三便離開晉軍,跪在馮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鏇即被任為第5路司令,1928年參加了國民黨的第二次北伐。
1929年3、4月間,蔣桂戰爭爆發,雙方都想拉攏馮玉祥。5月,馮玉祥通電反蔣,命令各部暫往西撤。6月1日,石友三率部開往許昌,蔣介石的私人代表錢大鈞也到達許昌,交給石友三500萬元犒賞費,任石友三為反逆軍第13路總指揮。第二天,石友三便大罵馮玉祥,宣布其“十大罪狀”。這年秋天,石友三被蔣介石任命為安徽省主席,鏇即又被命令所部開赴廣東討伐李宗仁陳濟棠。石友三及其部屬不願離開北方南下,更擔心在途中被蔣軍消滅。這時,兩廣及唐生智也派人來遊說,聯合討蔣。石友三同意。12月1日,唐生智領銜通電討蔣。2日晚,石友三命令排列在長江北岸的數十門大炮一齊炮轟南京。不久,唐生智被蔣介石擊敗,12月21日,閻錫山發表反唐擁蔣通電。石友三通電投靠閻錫山。
1930年春,馮、閻醞釀討蔣,拉攏石友三。石友三又一次回到馮玉祥的麾下。5月,中原大戰爆發,馮閻軍呈現敗勢。9月18日,張學良率大軍入關,石友三即通電投靠張學良。

人物結局

石友三石友三
受石友三節制的新8軍軍長高樹勛,因不願進攻八路軍,石友三便挑動日軍襲擊高部,石、高矛盾激化。石友三第69軍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及總參議畢廣垣與高樹勛策劃,尋機殺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石友三投敵只是時日問題,臧伯風、畢廣垣、高樹勛決心趕快下手。他們請出原西北軍將領、時任魯西行署主任兼游擊主任的孫良誠,由他出面請石友三到高樹勛部面談,“以消除兩人的隔閡”。石友三見是老長官出面邀請,便表示同意。
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率1連騎兵隨孫良誠到高樹勛部駐地河南濮陽柳下屯。高樹勛率旅長以上軍官將他們迎進會議室,大家談笑風生,共敘往事。不一會,有一勤務兵入內對高樹勛說:“太太有事相請”。高樹勛即離室而去,突然,四名衛兵進入會議室,將石友三架走。當天夜裡,高樹勛命士兵將石友三活埋於黃河岸邊。

人物評價

石友三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大軍閥,他一生作惡多端,是禍國殃民的大漢奸、火燒少林寺的兇手。石友三一生中曾先後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日本人和中共,而又先後背叛之,被時人稱為「倒戈將軍」。

西北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

馮玉祥的部隊中有所謂“十三太保”這一說法。“太保”本是我國古代官職的名稱,是輔佐太子的官。馮玉祥的部隊中的十三太保,是指輔佐馮玉祥的13名軍官。這13名軍官都是馮玉祥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們長期追隨馮氏,南征北戰,為馮氏所倚重。這13名軍官是:孫良誠孫連仲韓復榘韓多峰佟麟閣劉汝明石友三張維璽程希賢過之綱聞承烈、葛金章、趙席聘

馮玉祥十三太保

概述馮玉祥十三太保,是中華民國軍閥馮玉祥所率西北軍中的十三位主要將領,1922年馮任北洋政府陸軍檢閱使時均是團、營級幹部,後隨馮加入國民革命軍,中原大戰後各有去處。
姓名簡介
韓復榘 河北霸縣人,中原大戰中率部投靠蔣中正,任山東省主席,抗戰時於1938年因為避戰,未戰先撤而造成山東省淪陷,被蔣中正下令槍決。
石友三 吉林長春人,著名的倒戈將軍,遊走於各系軍閥之間,1940年密謀投靠日本,被部下所殺;
孫連仲河北雄縣人,中原大戰中投靠蔣中正,抗戰中率部英勇作戰,勝利後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
孫良誠 天津靜海人,中原大戰後投靠張學良,後在抗戰中投降日軍,任汪精衛政府第二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新2路軍總司令。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中因遲疑不決未能率部投共,後投降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捕,次年病死於蘇州;
劉汝明 河北獻縣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在宋哲元麾下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忠心效力國民政府,孫良誠受解放軍委託前來說降時,劉將其送交保密局。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
張維璽 河北館陶人,抗戰中投降日軍,1944年病死;
佟麟閣 河北高陽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1933年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隱居,1935年重任宋哲元29軍副軍長,抗戰中於1937年7月28日戰死;
過之綱 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
葛金章安徽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
聞承烈 山東威海人,中原大戰中被韓復渠裹脅投蔣,後任濟南市市長,後投降解放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史館任閒職;
程希賢 中原大戰後追隨韓復渠,後隨石友三組織軍隊在河北東部活動,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長等職,抗戰中投靠日本人;
韓多峰山東人,中原大戰後追隨宋哲元,後託庇於韓復渠麾下,1938年,因與中國共產黨開展合作,被繼任的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撤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留在中國大陸;
韓占元河北安新人,1917年任手槍隊隊長。在常德時因販運煙土被馮開除,第一次直奉戰爭時跑回部隊參戰並立功,升為營長。26年南口失敗後曾隨石友三等叛投閻錫山。28年任第二集團軍第九方面軍1軍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