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與人民共和國同齡,成立於1949年12月15日。外交學會是已故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倡導建立的新中國第一個研究外交政策和國際問題並從事人民外交的社會團體。周總理生前一直擔任學會的名譽會長。

基本信息

學會簡介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人民外交的機構。周總理生前一直擔任外交學會的名譽會長,另一位名譽會長是已故的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外交學會歷任會長為張奚若(1949-1973)、郝德青(1977-1983)、韓念龍(1983-1991)、劉述卿(1991-1997),梅兆榮(1997-2003),盧秋田(2003-2006 ),現任會長是楊文昌(2006- )。現任外交學會名譽會長為前外交部長李肇星。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周總理生前一直擔任外交學會的名譽會長

外交學會的宗旨是,對世界形勢、國際問題以及外交政策進行研究,同世界各國的政治活動家、學者、知名人士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進行交流,以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中國同各國友好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同世界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包括前國家元首、前政府首腦和外長、議員、政黨領袖和部分未建交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活動家和企業界名流、著名國際問題研究機構和學者等保持廣泛聯繫,接待來訪和應邀組團出訪;舉辦名人演講會,組織和參加各種學術報告和研討會,對國際及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各方面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換看法。它還定期出版和發行《外交》(英文版)。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的理事中有中國各界知名人士,包括國際活動家、高級外交官和著名國際問題學者。外交學會設一名會長及四名副會長主持會務,設一名秘書長及若干名副秘書長協助處理日常工作。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開展對外交流的主體是理事會。理事會由高級顧問、顧問和理事組成。高級顧問和顧問由現任或前任國家領導人、政府高級官員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擔任。理事由資深外交官以及從事國際問題和政策研究的專家學者擔任。理事會的常設辦事機構是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設會長一人,根據工作需要設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等職務。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與人民共和國同齡,成立於1949年12月15日。外交學會是已故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倡導建立的新中國第一個研究外交政策和國際問題並從事人民外交的社會團體。周總理生前一直擔任學會的名譽會長。陳毅副總理兼外長生前自1964年起也一直任名譽會長。周恩來、陳毅、鄧小平葉劍英王明李立三蔡暢胡愈之高崗羅隆基廖承志喬冠華等都曾是外交學會會員,有的還擔任過外交學會領導職務。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首任會長張奚若

外交學會創建時確立的宗旨是研究外交政策和國際問題並向中央提供外交政策建議。據此,學會早期的工作側重於研究與中國有關的較重要而又急待解決的外交政策和國際問題,就重大國際問題發表意見,編印外交文獻和國際問題叢書,舉辦專題報告會、座談會等,並通過接待來訪外賓,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

1955年後,開展人民外交活動成為學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此,研究外交政策和國際問題以及開展人民外交一直是外交學會工作的兩個基本方面,而接待外賓越來越成為外交學會開展人民外交活動的中心工作。迄今,外交學會共接待來自世界各大130多個國家和20多個多邊組織機構的2,400多個訪華團組,總計16,000多人次。外賓多為政界上層人士,包括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內閣成員和未建交國的領導人,國會要員、朝野政黨領袖、王室貴胄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等,還有金融工商學術等各界人士和社會名流。

五、六十年代,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蓬勃發展,外交學會通過各種途徑從道義上和政治上支持亞非拉國家人民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和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鬥爭,為六十年代中國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奠定了基礎。

在同未建交國家的交往中,外交學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日本為例,從1952年中日兩國重開人民之間往來至1968年的十六年間,外交學會接待了日本朝野政黨、國會議員、前軍人等政治、經濟、文化各界知名人士代表團107個,總計780多人次。學會不僅是同日本進行民間交往的一個主要渠道,而且一度被授權做了一些雙邊關係中具有官方職能的工作,如人員往來簽證、僑民回國、海上捕魚、航運通商、貿易結算等問題的解決。外交學會實踐周總理關於“以民促官,官民並舉”的人民外交思想,廣交國際朋友,推動建立和發展國家之間友好合作關係等方面,起到了廣泛聯絡和鋪路架橋的巨大作用。

1969年至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外交學會工作中斷,1972年恢復活動。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日本“恢復日中、日蘇邦交國民會議”主席久原房之助,1955年9月應外交學會邀請率團訪華,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七十年代是中國同西方國家外交關係大發展的時期。從1972年起,外交學會成為中國與美國進行民間交往的主渠道之一。據統計,自1972年至2002年,外交學會共接待了4,710位美國客人,其中多數是上層政界人士和社會名流,這為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發揮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對外關係的發展,外交學會的國際交往也相應增多;用人民外交獨具的靈活、多樣和廣泛性等特點,加大了進行學術研究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力度;編輯出版以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安全等為主要內容的英文版《外交》;舉辦中外名人演講會和報告會,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以及雙邊關係交換意見;組團出訪,在國內外組織和參加雙邊或多邊研討會,同各國政治家、國際活動家、國際問題研究機構及著名專家學者建立聯繫,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以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從1977年至今共派出165個團組,對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研究機構和10多個多邊組織進行訪問和學術交流180多次,其中半數是參加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研討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會長楊文昌會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三任總統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先生

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對外政策的調整,外交學會的工作有了進一步拓展。在擴大與各國上層政界人士的交往,介紹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時,還開展了與一些國家金融界和經濟界知名人士的交往,促進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

冷戰結束後,在國際政治多極化、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大國相互關係重新調整的新形勢下,外交學會的人民外交活動進一步面向全世界。它同各國政界人士,特別是與主要大國政治活動家的交往更趨頻繁,同一些國家的思想庫、智囊團的往來顯著增多,與周邊鄰國相關社團的聯繫更加密切,同原蘇聯、東歐地區的國家也建立和發展了學術交流與相互往來關係,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人民外交格局。

學會簡章

一、名稱: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二、宗旨:研究國際問題和外交政策,進行國際交流,開展人民外交活動,促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三、本會設有理事會。視工作需要聘請顧問和理事。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地圖

四、顧問由全國人大和政協有關領導人、國際問題知名專家及著名政治社會活動家等擔任。權利與義務為:

(一)參加本會安排的相關活動;

(二)對本會工作提供諮詢和建議。

五、理事由資深外交官、國際關係和對外政策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高官和著名企業家等擔任。權利與義務為:

(一)參加本會安排的相關活動,協助並支持本會開展對外工作;

(二)遵守本會的有關規定。

六、顧問、理事任期三年。

七、本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四名,秘書長一名,常設辦事機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會領導為常務理事,主持會務。

副秘書長若干人協助會長、副會長處理日常工作。

八、經費:各界捐助和政府資助。

九、會址:北京市東城區南池子大街71號

機構設定

(一)辦公室

綜合協調、承辦機關日常行政事務;負責秘書事務、會議安排、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和後勤保障等工作。

(二)研究部

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安全形勢,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組辦研討會、報告會及內部討論會等活動,收集整理加工有關信息,並提出政策建議;撰寫報告和講稿;編輯、翻譯、出版和發行《外交》(英文版);編輯、印發介紹外交學會和人民外交工作的材料。

(三)亞非拉部

負責亞洲地區、中東海灣地區、非洲地區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有關事務,接待來自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外賓,以及組織出訪;有重點、有選擇地同一些國家的相應機構建立和保持固定聯繫,熟悉和研究主管地區國家的情況、雙邊關係和我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機構和重要人物的情況;通過接待和出訪做工作,配合開展經濟、學術交流,反映重要信息,增進相互了解與合作。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作為尼克森總統訪華的後續行動,美國眾院兩黨領袖黑爾·博格斯和傑拉爾德·福特,應外交學會邀請於1972年6月率議員團訪華。周恩來總理在宴請該團時說:“我還保留著外交學會名譽會長,因為我們還沒有外交關係,以外交學會的名義邀請你們比較恰當。”這是周總理接見該團時的合影。

(四)歐洲部

負責西歐地區、東歐地區和中亞地區的有關事務,接待來自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外賓,以及組織出訪的工作;有重點、有選擇地同一些國家的相應機構建立和保持固定聯繫,熟悉和研究主管地區國家的情況、雙邊關係和我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機構和重要人物的情況;通過接待和出訪做工作,配合開展經濟、學術交流,反映重要信息,增進互相了解與合作。

(五)美大部

負責北美地區和大洋州地區的有關事務,接待來自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外賓,以及具體出訪工作;有重點、有選擇地同一些國家的相應機構建立和保持固定聯繫,熟悉和研究主管地區國家的情況、雙邊關係和我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情況;通過接待和出訪做工作,配合開展經濟、學術交流,反映重要信息,增進互相了解與合作。

(六)組織人事部

負責學會機構編制管理和幹部錄用、考核、任免、獎懲、調配及勞動工資等人事管理工作;負責學會退休幹部的管理工作;負責機關的黨群工作。

(七)機關服務中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機關服務中心是外交學會所屬事業單位。“中心”的宗旨是為機關的對外和對內工作提供後勤服務,保障機關職能活動的順利開展。業務範圍:為機關的外事活動、行政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後勤服務,負責管理車隊、食堂、招待、和物業,兼管北京萬國交流服務中心。

歷任會長

歷任會長歷任會長

張奚若
韓念龍
1983-1991任會長
劉述卿
1991-1997年6月任會長
郝德青
1977-1983任會長
梅兆榮
1997年6月-2003年4月任會長
盧秋田
2003年5月-2006年3月任會長

現任負責人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現任會長楊文昌
楊文昌會長

楊文昌,男,1944年9月出生,山東省人,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

1972年-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職員;

1974年-1979年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79年-1984年外交部國際司隨員、二秘、副處長;

1984年-1987年外交部幹部司副處長、處長;

1987年-1990年外交部幹部司副司長;

1990年-1993年外交部幹部司司長;

1993年-1995年駐新加坡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1995年-1997年外交部大使;

1997年-1998年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8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長;

2003年-2006年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

2006年-外交學會會長

已婚,有一子。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李肇星
李肇星名譽會長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0年10月生,山東省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

1964年—1967年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進修;

1967年—1968年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科員;

1968年—1970年在山西離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幹校和廣州軍區牛田洋農場勞動鍛鍊;

1970年—1977年中國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77年—1983年外交部新聞司科員、副處長;

1983年—1985年中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一秘;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發言人;

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3年—1995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長;

1998年—2001年中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長;2003年—2007年4月外交部部長(2007年4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決定,免去李肇星的外交部部長職務)。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是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素有“詩人外交家”之稱,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青春中國》。

顧問理事

高級顧問

錢其琛  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 前國務院副總理

錢其琛
路甬祥
董建華
成思危
許嘉璐
顧秀蓮
唐家璇
徐匡迪
顧問

萬季飛萬季飛

萬季飛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
石廣生
朱良
朱麗蘭
劉明康
陳元
尚福林
鄭必堅
項懷誠
趙啟正
徐冠華
解振華
熊光楷
理事

丁幸豪
丁原洪
萬永祥
馬燦榮
馬勝榮
馬振崗
王帆
王珍
王雲翔
王樂友
王春貴
王基銘
王嵎
王緝思
尹樹廣
盧秋田
葉小文
馮淬
吉佩定
呂鳳鼎
朱英璜
朱曼黎
伍淑清
任洪斌
華黎明
劉古昌
劉北憲
劉述卿
劉寶萊
劉貴今
劉德有
關呈遠
湯重南
安惠侯
孫玉勝
孫振宇
李小林
李鳳林
李君如
李國富
李國新
李道豫
楊毅
楊文昌
楊潔勉
楊福昌
吳傳福
吳建民
吳思科
吳寄南
邱勝雲
辛福坦
沈丁立
張亮
張九桓
張文朴
張林初
張庭延
張蘊嶺
陳健
陳永龍
陳邦可
陳寶鎏
武大偉
金永健
金燦榮
金桂華
周弘
周剛
周吉平
周文重
周世儉
龐森
鄭迺伶
趙進軍
查培新
段津
秦亞青
袁明
夏光
夏道生
錢彤
錢文榮
徐步
徐堅
徐顯明
徐敦信
高洪
高之國
高西慶
高樹茂
唐聞生
唐光志
黃星原
黃桂芳
梅平
梅兆榮
曹衛洲
龔顯福
崔立如
崔永乾
康克軍
閻學通
蔣立峰
惠震
程濤
程瑞聲
傅成玉
傅夢孜
蔡方柏
樊綱
潘岳
戴彥德
魏家福

人民外交

來訪組團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訪華
第二批美國媒體人士代表團訪華
德國北威州州長呂特格斯代表團訪華
第二期南亞高級外交官代表團訪華
德國前總理施洛德2009年10月17日至27日訪華
第二期拉美高級外交官團訪華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副議長圖爾松巴耶夫訪華
楊文昌會長會見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
盧安達眾議院副議長恩塔武庫里亞約訪華
美國聯邦眾議員詹姆斯•莫蘭和卡羅琳•馬洛尼訪華
賴比瑞亞內政部長率州長代表團訪華
巴基斯坦總統府秘書長法魯基率團訪華
末任澳督韋奇立訪華
澳大利亞高級公務員考察團訪華
第十四期非洲國家高級外交官訪華團
楊文昌會長會見日本自衛隊中青年研修團
外交學會與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合辦研討會
美國媒體人士代表團訪華
印尼外交部公共外交司司長烏瑪爾率團訪華

學會出訪

2009年

中法友好代表團訪法
劉古昌大使出訪羅馬尼亞
程濤副會長赴法參加“美國看中國”研討會
程濤副會長率外交學會代表團訪問匈牙利希臘
外交學會派員觀摩印尼總統大選
第十四屆中韓未來論壇在韓舉行
陳永龍副會長赴約旦出席“西亞北非論壇首屆年會”
許嘉璐率外交學會代表團出席“第八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
第3屆中新論壇在新加坡舉行
“中德對話論壇”在德舉行
第四屆“中韓婦女知名人士論壇”在首爾舉行
楊文昌會長率外交學會工作組訪美
第三屆中法市長圓桌會議在法國舉行
王雲翔副會長率外交學會工作組訪美

學術交流

第四屆“中新論壇”情況第四屆“中新論壇”情況

2009年

2009年11月25中歐戰略夥伴關係研討會在京舉行
2009年11月3日至4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下簡稱“外交學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下簡稱“東亞所”)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新論壇”(下簡稱“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大酒店舉行。
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政策研究院主席許通美率團來華出席第4屆“中新論壇”
“綠色中國與和諧世界”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中美“二軌”高層對話首次會議情況
第三屆“中日關係研討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會見李肇星率領的第三屆“中日關係研討會”中方代表團
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討會歡迎午宴並發表講演
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晚宴在京舉行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紀念活動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一行
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紀念活動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一行
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討會在京開幕
“中東局勢與歐盟東擴後的現狀與發展前景”研討會在我會舉行

會內動態

2009年

美國進步中心代表團訪華及“中美對話論壇情況”
外交學會幹部職工參觀“輝煌六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成就展
第三次在日華人教授會訪華團與在京日本問題學者專題座談會情況
第9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會議情況
楊文昌會長在第九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張梅穎副主席在第九屆“中韓知名人士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外交學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中國外交60年”系列訪談之前駐法大使蔡方柏
外交學會舉行外事接待樓封頂儀式
外交學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中國外交60年”系列訪談之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
外交學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中國外交60年”系列訪談之聯合國原副秘書長陳健:我的聯合國歲月
“中德對話論壇”第五次會議在柏林召開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辦“外交學會與中日(亞非拉)關係研討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辦“外交學會與中歐關係研討會”
外交學會2009年6月10日舉行業務交流會邀請美大部同志介紹接待美國媒體人士代表團訪華情況,並暢談工作體會。楊文昌會長出席並講話,機關黨委王樂友書記主持會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