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前身為湖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成立於1986年,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92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8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1名,中華口腔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4人。

簡介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

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該院秉承湘雅醫學教育傳統,務實求新,培養了大批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教學質量通過了國家教委、衛生部的認證。科研實力雄厚,在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病因與治療、顱頜面部畸形的手術修復、口腔頜面部創傷與修復、口腔癌前病變防治、牙周骨缺損修復等研究領域先後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貢獻

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參與了國家“863”項目及衛生部公益性項目,主持了衛生部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部省級和廳級等各級課題。發表SCI收錄論文20餘篇,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湖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醫學科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出版專著10餘部,參編著作30餘部。獲準專利一項。

口腔醫學(口腔內科學)於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於1986年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1993年獲口腔臨床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獲口腔基礎醫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4年全國口腔醫學一級學科評估中我院名列第九位。

領導

現任領導

黃俊輝黃俊輝

黃俊輝,男,1960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中共黨員,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共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黨總支書記。

唐瞻貴,男,1964年2月出生於湖南省道縣,中共黨員,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闕國鷹,女,1965年10月出生於湖南省攸縣,醫學碩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黃建華,男,1956年7月出生於湖南省南縣,中共黨員,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

歷任系院領導

口腔醫學系

1986年3月-1990年3月

書記王雨田 1987年8月-1990年3月

系主任劉蜀

副主任凌天牖

口腔醫學系

1990年3月-1993年10月

書記王雨田

副書記汪恆益1992年3月-1993年10月

主任缺

副主任凌天牖主持工作

副主任汪恆益(兼) 

口腔醫學系 1993年10月-1994年11月

書記羅遠才1994年8月-1994年11月

副書記沈子華(兼) 

主任沈子華

第一副主任翦新春 

副主任吳漢江

副主任羅遠才(兼)

口腔醫學系

1994年11月-1997年4月(此期間口腔醫學系交湘雅醫院管理)

書記(湘雅醫院十五支部)羅遠才

主任 缺

副主任翦新春主持工作

副主任吳漢江 

副主任羅遠才(兼)1994年11月-1995年12月

口腔醫學系

1997年4月-2002年5月 (此期間口腔醫學系交湘雅醫院管理)

書記(湘雅醫院十五支部)彭解英

主任 缺

副主任翦新春主持工作

副主任吳漢江 

口腔醫學院 2002年5月-2005年11月(2002年5月成立口腔醫學院)

書記宋愛麗

院長翦新春

副院長吳漢江

副院長唐瞻貴

副院長黃建華

副院長方廠雲

副院長塗 曉

口腔醫學院 2005年11月-2007年7月

書記宋愛麗2005年11月-2006年6月

副書記胡定躍2006年6月-2007年7月(主持工作)

院長翦新春

副院長唐瞻貴

副院長闕國鷹2006年3月-2007年7月

口腔醫學院 

2007年7月-2010年7月

書記缺

副書記胡定躍津巴韋援外醫療

院長黃俊輝同期主持黨務工作

副院長唐瞻貴

副院長闕國鷹

專家介紹

劉蜀凡劉蜀凡

劉蜀凡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9月出生,口腔科專家。曾任口腔系主任、中華醫學會湖南分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全國口腔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湖南分會口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製冷學會冷凍醫療學術委員、湖南省牙病防治組副組長等職,《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編委、《臨床口腔醫學雜誌》副主編、《實用口腔醫學雜誌》編委等職。

在我國率先發現由於咀嚼檳榔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病變。10%明礬液治療頜面部深層海綿狀血管瘤、冷凍治療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研究等獲多項科研獎項。

專業特長:口腔:黏膜潰瘍、白色病變、瘤等;血管瘤;癌前病變,及其他疑難雜症。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凌天牖

男,教授,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曾任原湖南醫科大學附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口腔醫學系副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1992年公派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口腔生物學研究所作訪問學者,訪問期間在美國《臨床免疫學雜誌》發表《成人牙周炎IGg亞型含量的研究》。《中國中西醫雜誌》常務編委,《中國現代醫學雜誌》常務編委,曾任湖南省口腔協會(1982-1988年)專業委員、秘書,1993年-2000年任湖南省醫院圖書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專業介紹

在口腔黏膜病方面,特別是在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病因機制的研究、臨床診斷及治療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創造性的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和方法,居國內領先水平。是我省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

學術成果

培養博士生11名,碩士生10餘名,獲10餘項省廳級科研課題,3項省廳級科研成果獎,2項地市級科研成果獎,共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4部。

出診時間

專家門診時間:星期1下午(口腔腫瘤、黏膜病變科|口腔腫瘤、黏膜病變科)

專科門診時間:星期3上午(口腔黏膜)星期6上午(口腔黏膜)

沈子華

1934年生,女。浙江諸暨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歷任湖南醫科大學口腔系系主任兼口腔頜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湖南分會口腔分會主任委員,中華製冷學會湖南分會理事,《臨床口腔醫學雜誌》編委,《口腔醫學縱橫》副主編。應日本邀請作為訪問學者於1990~1991年在日本鹿兒島大學口腔外科及口腔放射研修,並在全日本齒科放射學會學術會上作學術報告。從事口腔醫學醫療、教學、科研40年,是湖南醫科大學口腔系創始人之一。從60年代始開展各種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特別是在治療口腔良惡性腫瘤及先天和後天畸形的修複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為湖南省頜面外科帶頭人之一,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和交流。曾3次獲衛生部及省級科研成果獎。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95年)。發表《嬰幼兒巨大淋巴管綜合治療》、《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臨床研究》等論文20篇,並參加編寫《耳鼻喉科理論與實踐》、《外科小手術學》等專著。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翦新春

男,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口腔組織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會理事,湖南省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口腔醫院管理協會副主任委員,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牙學院客座教授,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湖南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長沙校友會副會長,《口腔醫學研究》雜誌副主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等國內外21種雜誌的編委和特邀編委,《ChineseMedicineJournal》特邀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腔頜面部先後天畸形與缺損的整復與重建、口腔頜面頸部腫瘤,尤其是顱中窩底的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及口腔頜面頸部癌前病變分子致病機理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疾病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面上項目3項,美國CMB基金、湖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及湖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基金等項目12項。在國際國內各類專業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68篇,其中在國外期刊(英文)發表SCI論文23篇。專著《口腔頜面部畸形缺損外科學》、《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彩色圖譜》;主編口腔醫學學術專著7部,參編《OralCancerResearchAdvances(英文)》(NewYork)及教材13部。獲國家教育部、湖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國家衛生部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衛生廳及中南大學科技進步獎18項。2002年3月被湘雅醫院授予“湘雅名醫”稱號,2006年9月被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授予第一屆“傑出校友”稱號,1992年10月被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牙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6年因在唇齶裂II期修復中的特殊貢獻而獲中國醫師協會整形美容醫師分會“白天鵝優秀科技成果獎”,2007年12月被聘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I級主任醫師,II級教授。

目前,最為擅長的醫療專長為:

1、唇齶裂II期畸形的診斷與治療;

2、口腔頜面部畸形與缺損的診斷與治療;

3、口腔癌的診斷與治療;

4、顱中窩底腫瘤的診斷與治療;

5、口腔頜面部癌前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出診時間:每周三、五上午為口腔外科專家門診

彭解英

女,畢業於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口腔內科學術帶頭人;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部、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審專家、省科技廳基金及科技成果評審專家、湖南省口腔醫學會常務委員、省衛生廳職稱評審專家、省職業病鑑定評審專家、省及長沙市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評審專家、省執業醫師考試主考官;《口腔醫學雜誌》和《中國現代醫學雜誌》編委。

主攻口腔黏膜潰瘍、疼痛等疑難雜症的診治,對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白斑、扁平苔蘚、潰瘍性疾病、念珠菌感染性口炎等疾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其中丹參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OSF獲湖南省首屆職工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擁有廣大的病人群,特別是從1994年開始,主攻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SF)病因病機及臨床治療方面的研究。率先開展用中西藥結合局部治療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在國內屬領先水平,目前已成為國內OSF的治療中心。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同行均介紹患者前來就診,並結合臨床開展科研,獲省科委、省中醫藥局、省教委資助課題10項,參與完成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子課題1項,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其研究成果“內皮素-1與OSF的關係”已被收編入口腔醫學專業五、七年制教材。共培養碩士生18人,博士生5人;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4部,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為口腔黏膜病疑難雜症特殊專家門診,每周一、二、五、六上午,周三下午為口腔黏膜病專科門診。

宋愛麗

女,1952年7月生,研究員,長期從事醫學教育研究與管理工作,曾任湖南省醫學教育管理學會常務理事,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多項省、校級科研課題,曾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兩項,省、校級成果獎多項。

唐瞻貴

男,湖南道縣人,醫學博士,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南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中南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口腔癌變機理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科主任、口腔頜面外科主任。

中國旅美康州科技協會海外榮譽理事,美國腫瘤學會委員,國際口腔癌大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口腔頜面腫瘤學組成員,口腔頜面腫瘤內科協作組成員,湖南省製冷學會冷凍醫療低溫生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屆全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湖南省第八屆青年聯合會常委,《口腔醫學研究》雜誌常務編委,《中國口腔醫學年鑑》編委。

長期從事口腔頜面外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湖南省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湖南醫科大學首屆十佳青年、湖南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2004年11月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成員訪問韓國。2006年9月-2007年9月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項目,在耶魯大學醫學院作為訪問學者從事遺傳性多囊腎為主的遺傳疾病的分子遺傳機理研究,師從於著名遺傳學家腎病學家STEFANSOMLO教授。

主攻方向為口腔頜面部腫瘤防治、頜面部整形、惡性高熱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特別是在口腔疣狀癌及惡性高熱方面有較深造詣。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大蒜干預口腔癌變模型,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大鼠齶癌模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口腔疣狀癌的臨床分型,並對口腔疣狀癌從臨床-病因(HPV)-超微結構-基因差異表達-蛋白組差異表達等進行了系列研究。在國內首次較系統地報導了惡性高熱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並對惡性高熱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

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面上項目)、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子項目,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課題子項目,國家留學歸國啟動基金,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20餘項。主持的《大蒜對口腔癌變影響的系統研究》、《口腔疣狀癌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先後獲湖南省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各2項,完成教育部成果一項。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臨床醫學專業考試名校指導叢書-口腔科學》,參編《簡明口腔科學》、《醫學組織工程技術與臨床套用》等10部專著。

1998年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5月遴選為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講《口腔腫瘤學》等研究生課程2部。

醫療專長:口腔頜面頭頸腫瘤防治、頜面部整形。

出診時間:周四上午為口外特殊專家門診,周四下午

黃俊輝

男,1960年10月出生,醫學博士,腫瘤學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湖南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和長沙市二級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國家多本核心期刊編委,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發病學研究、腫瘤診斷和以化學治療為主的惡性腫瘤綜合治療。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出診地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

吳漢江

男,教授,主任醫師。1978年3月考入四川醫學院口腔系,1982年11月畢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12月分配到湖南醫學院附二院口腔科工作。1989年8月-1990年8月曾在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進修學習,2002年9月考取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口腔醫學在職博士。曾先後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台灣、德國、奧地利等短期參觀學習。

【專業介紹】

吳漢江教授1982年口腔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口腔醫學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在26年的臨床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具有良好的醫德和非常的敬業精神,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融會貫通。他善於思考,創造性地改進了許多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技術,提高了手術質量,減少了術後併發症。多年的臨床磨練使他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日趨成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口腔頜面外科的疑難病例,逐漸成長為一名智慧型的醫生。他在口腔癌手術治療及頜面部缺損即刻重建牙合面畸形手術矯治、種植牙等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他在國內首先報告了創傷性顳頜關節強直的臨床分型,提出了個體化手術設計方案。還首次在國內報告舌癌口底淋巴結的檢出率和轉移率,推廣了舌癌連續整塊切除術式,並在國內較早採用股前外側皮瓣重建口腔癌術後缺損,得到了國內同行的關注和認可。他率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十餘項臨床新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為提高湖南省的口腔頜面外科水平做出了貢獻。

吳漢江教授長期從事臨床理論和實踐教學,以其深入淺出、理論結合實際以及生動流暢的講課技巧和豐富的內容,受到學生的好評。1997年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共指導碩士研究生26人,已畢業16人。

【學術成果】

吳漢江教授長期從事臨床科研工作,多年來共獲省部級課題5項,經費30餘萬元,發表論文70餘篇。省醫藥衛生科技成果二等獎一項。

【出診時間】

專家門診時間:

星期2下午(口腔腫瘤、黏膜病變科|口腔腫瘤、黏膜病變科)

專科門診時間:

星期3下午(種植牙外科)星期3下午(顳頜關節、面部骨整形美容專科)

黃建華

男,教授,主任醫師,現任湘雅三醫院口腔科主任,湖南省口腔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口腔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近20年,對口腔面部整形,牙缺損修復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血管瘤,三叉神經的雷射治療和顳下頜關節病的治療,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在全國性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學術論文十餘篇。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中南大學所有學院

中南大學作為國內一所著名大學,學科齊全,讓我們一起介紹一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