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國粉末冶金領域(專業)教學、科研與新產品試製開發三結合的學科綜合基地。現有教職工22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博士導師15人,教授、研究員28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68人。有各類在讀學生465人,其中博士後研究人員17人,博士研究生56人,碩士研究生83人,工程碩士研究生72人。研究院固定資產已過億元,擁有一批先進的粉末冶金工藝設備與檢測儀器,並是首批獲得國家“對外進出口經營權”的科研院所。

基本信息

現任院級領導

現任黨政工領導成員 (2010年換屆)

一、粉末冶金研究院行政(2010.10)

院長:黃伯雲院士(校長兼)

常務副院長:熊翔(正處)副院長:劉文勝(兼)、阮建明、黃啟忠、劉詠、賀躍輝

二、中共粉末冶金研究院黨委(2010.10)

書記:劉文勝

副書記:何桂強

三、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辦公室(正處級)(2006.03)

主任:蔣輝珍

副主任:易茂中、劉文勝、廖寄喬(2011.03)

四、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辦公室(2006.03)

主任:陳康華(副處級)

五、粉末冶金研究院工會(2010.11)

主席:何桂強(兼)

副主席:廖常柏、尹響初、韓斌

師資隊伍

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錦川(C.T.Liu)

教授

杜勇陳康華 賀躍輝 易茂中 黃啟忠周科朝 易健宏

阮建明 熊翔李益民 肖鵬 范景蓮 李篤信劉詠

副教授

序號姓名出生年月技術職務晉職時間學歷備註

1丁曉力1956.8副教授1998年6月本科

2冉麗萍1963.7副教授1998年6月博士

3田小卓1962.12副教授1998年12月博士

4李昆1968.9副教授2002年6月博士在讀

5湯中華1968.8副教授2003年9月博士

6劉繼進1966.1副教授2005年9月博士

7程宏斌1972.11副教授特聘2011年5月博士

8陳利1980.11副教授特聘2011年5月博士

9鄒儉鵬1976.9副教授2007年9月博士

10蔣輝珍1949.4副研究員1992年10月本科

11劉伯威1966.3副研究員2001年9月博士在讀

12何桂強1970.12副研究員2002年9月碩士管理系列

13戴潤丁1963.06副研究員2002年9月大專管理系列

14熊湘君1966.2副研究員2002年9月博士

15徐惠娟1969.2副研究員2003年9月博士在讀

16劉如鐵1973.1副研究員2003年9月博士

17周忠誠1970.8副研究員2004年9月博士

18於澍1972.6副研究員2005年9月博士

19陳騰飛1971.6副研究員2006年9月博士

20肖代紅1971.6副研究員2006年9月博士

21葛毅成1973.1副研究員2008年9月博士

22李麗婭1973.1副研究員2008年9月博士

23李江鴻1975.3副研究員2009年9月博士

24高海燕1975.7副研究員2009年9月博士

25黃蘇萍1974.4副研究員2009年9月博士升華育英計畫

26甘雪萍1976.12副研究員2010年9月博士

27孔毅1977.12副研究員2010年9月博士

28馬運柱1974.1副研究員2007年9月博士

29劉祖銘1964.4副研究員200709轉博士在讀高級工程師/199701

30袁鐵錘1969.11副研究員200709轉博士高級工程師/200210

31楊文堂1952.9高級工程師1993年9月本科

32劉先交1952.4高級工程師1997年9月本科

33白燕麟1957.7高級工程師1997年9月本科

34楊碧華1957.8高級工程師1997年9月本科

35曾舟山1963.9高級工程師1998年9月碩士

36李度成1965.2高級工程師1998年9月碩士

37吳玉霜1966.2高級工程師1998年9月碩士

38汪琳1962.1高級工程師1999年9月本科

39劉紅衛1966.11高級工程師2000年9月博士在讀

40陳仕奇1967.2高級工程師2000年9月博士在讀

41李詠俠1959.12高級工程師2000年12月碩士

42湯金芝1963.8高級工程師2001年9月本科

43王林豐1966.12高級工程師2002年9月碩士

44尹響初1967.7高級工程師2002年9月本科

45程秋平1962.8高級工程師2003年9月碩士

46左勁旅1969.11高級工程師2004年9月本科

47劉若鳴1969.9高級工程師2004年9月本科

48段文軍1960.5高級工程師2006年9月本科

49周九寧1961.1高級工程師2008年9月本科

50李新春1968.1高級工程師2010年9月碩士

51貴敏玉1965.9高級會計師2005年11月碩士在讀

52郭超賢1966.9高級經濟師2004年11月碩士

53奉冬文1964.1高級實驗師2002年9月大專

54黃志鋒1972.8高級實驗師2008年9月碩士在讀

55鄭靈芝1967.1高級實驗師2009年9月碩士

學科梯隊

一、院士、學科帶頭人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黃培雲(199405)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199911)、劉錦川(200512外籍,美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200311)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黃伯雲(2007)

黃伯云:

中國科協副主席(2006)、國家“863計畫”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2001)、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2007)、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2006)、

中國粉末冶金聯合會(籌)主席

二、國家級人才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王伏生(1986)、鄒志強(1988)、黃伯雲(1994)

國家“千人計畫”入選:李默(2008)、趙繼成(2009)、江亮(20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團隊:“特種粉末冶金材料套用基礎研究”創新團隊(2007)

成員:杜勇、黃伯雲、熊翔、賀躍輝、劉詠、陳康華、李益民、范景蓮、周科朝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曲選輝(1999)、熊翔(2005)、杜勇(2006)、賀躍輝(2008)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劉梓葵(2007)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曲選輝(1996)、熊翔(2004)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健農(1998)、曲選輝(2000)、杜勇(2004)、賀躍輝(2008)、范景蓮(2009)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李益民(2001)

全國優秀博士後:易茂中(2005)、李益民(2005)

中國青年科技獎:曲選輝(第五屆1996)、熊翔(第七屆2001)、易健宏(第八屆2004)、李益民(第九屆2007)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1990:黃培雲

1991:黃伯雲、呂海波

1992:王零森、鄒志強、李溪濱、王伏生、馬康竹、林炳、黃建忠

1993:趙慕岳、羅錫山、劉華佾

1996:曲選輝

1999:熊翔

新世紀:周科朝(2002)、賀躍輝(2004)、易茂中(2006)、黃啟忠(2010)

三、省部級人才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特種粉末緻密化過程基礎研究”創新團隊(杜勇2005)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低燒蝕C/C熱防護材料技術”創新團隊(黃伯雲2007)

教育部“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黃伯雲(200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熊翔(200901)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黃伯雲(1988)、曲選輝(1994)

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

曲選輝(1996)、王健農(1997)、熊翔(1999)、周科朝(2001)

2004年:陳康華、李益民、劉詠

2005年:肖鵬、范景蓮

2006年:易健宏、李松林

2008年:李志友、於澍

2009年:劉文勝、蔣超、張斗

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杜勇(2003)、陳康華(2005)、黃啟忠(2008)

湖南省傑出中青年專家:周科朝(2002.11)

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

李益民(首批第二層次2005)、李松林(第三層次2007)

湖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肖鵬(2006)、姚萍屏(2010)

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李益民(2004第六屆)

湖南省高校學科帶頭人:易茂中(2005)、易健宏(2008)

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湯中華(2004)、馬運柱(2005)、於澍(2006)、宋旼(2007)、鄒儉鵬(2008)

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張恆(2007)、蔣超(2008)、張斗(2009)

中南大學“升華育英計畫”入選:宋旼(2009首批)、黃蘇萍(2009第二批)

四、優秀人才獎項

1.國家級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黃伯雲(200606)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黃伯雲(200604)

全國百名人民好公僕:黃伯雲(199408)

全國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工作者:黃伯雲(200104)

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黃伯雲(200309)

全國國防軍工配套先進工作者(1995):黃伯雲、黃祖修、李溪濱、謝裕厚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曲選輝(1997)

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黃伯雲(200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CCTV2005):黃伯雲(200602)

中國十大魅力英才(2005年度):黃伯雲(200602)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黃伯雲(200612)

國家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黃培雲(2002)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黃伯雲(200510)

全國“軍工能力建設先進個人”:黃啟忠(201012)

2.省部級

湖南省“光召科技獎”:黃伯雲(1998)

湖南省十大傑出經濟人物:黃伯雲(2005)

湖南省青年科技獎:熊翔(1999)、易健宏(2001)、李益民(2003)

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曲選輝(1996首屆)

湖南省“青年科技創新獎”和傑出獎:李益民(2001第二屆)

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黃伯雲、黃啟忠(200609)

教育部“通用汽車中國高校汽車領域創新人才獎”:黃啟忠(二等獎2008)

3.教師獎

寶鋼優秀教師獎:凌興珠、易健宏(2006)、阮建明(2008)

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李益民(2002第八屆)

陳新民優秀年輕教師獎:李益民(2001)、劉詠(2003)、范景蓮(2004)

茅以升優秀教師獎(科研類):阮建明(2005)

西南鋁優秀教師獎:劉詠(2010)

黃培雲優秀教師獎:阮建明(2006首屆)、李松林(2007)、黃啟忠(2008)、冉麗萍(2009)、羅豐華(2010)

中南大學教學名師獎:阮建明(2008第四屆)

比亞迪優秀教師獎:高海燕(2009首屆)

歷史沿革

一、新材料研究室(1960-1979.8)

1952年11月1日,中南礦冶學院成立。

1955年9月,在國內率先設立硬質合金專門化。

1958年9月,設立國內第一個粉末冶金專業。

1960年,成立“新材料研究室”。

4月,為了滿足國家尖端科技工業和國防軍工科研對粉末冶金新型材料的迫切需要,經冶金部黨組同意,學院黨委和行政決定在金屬工藝系內設立“新材料研究室”。

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賀龍親臨學院視察,詳細詢問了學院的新材料研究情況。

1966年-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影響,科研等工作停滯

1969年下半年,新材料研究室科研工作恢復

1974年10月23日,冶金工業部:(74)冶色字第1479號檔案商請湖南省革委會《為中南礦冶學院新材料研究室增加人員編制的函》。

1975年5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湘組函(1975)44號《關於中南礦冶學院新材料研究室增加人員編制的復函》,同意新材料研究室人員編制增加到300人。

二、粉末冶金研究所(1979.9-2002.1)

(一)中南礦冶學院粉末冶金研究所(1979.9-1985.6)

1979年:“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

9月1日,湖南省編制委員會:湘編(1979)152號《關於中南礦冶學院成立粉末冶金研究所和化學系的批覆》,經與冶金部黨組和省文教辦研究同意,在“新材料研究室”基礎上成立“粉末冶金研究所”。

12月13日,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大會在學院風雨操場舉行。

1980年5月21日,粉末冶金研究所由於在“運載火箭研製和在向太平洋海域的成功發射”中作出了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予“賀電”嘉獎。

1982年1月,材料系“粉末冶金教研室”併入粉末冶金研究所,從此實現學科教科產三結合發展模式。建成“氫氣站”(負責人:肖詩喜)

10月16日,粉末冶金研究所由於在“海上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作出了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予“賀電”嘉獎。

1984年4月18日,粉末冶金研究所由於在“實驗通訊衛星研製和成功發射”中作出了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央軍委給予“賀電”嘉獎。

(二)中南工業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1985.7-2000.4)

1985年7月2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中南礦冶學院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方毅同志題寫校名,標誌學校實現從單科性工學院向綜合性工業大學的轉變。

1989年6月,經國家計委批准(計科技[1989]32號):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確定在我校依託粉末冶金研究所進行建設。1995年10月,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1990年5月11日,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粉末冶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我校依託粉冶所成立。(90)中色科監便字第12號

10月5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粉末冶金”被授予碩士點和博士點。呂海波教授聘為首任粉末冶金博士生導師。

1993年3月8日,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1993]外經貿政發第109號)賦予粉冶所“首批科研院所科技產品進出口經營權”

1994年1月10日,國家計委下文(計科技[1994]36號文)批覆同意: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建設。

1995年2月14日,經國家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工作委員會批准設立“粉末冶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第二屆全國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成就展覽會”上參觀視察我所研製的航空剎車材料。

1996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來所視察。

1997年11月1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來所視察。

1999年2月9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視察研究所。

8月2日,粉末冶金研究所由於在成功進行“新型遠程地地戰略飛彈”首次飛行實驗中作出了貢獻,被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予“賀電”嘉獎。

12月6日,正式榮獲“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證書”,成為全國教育系統首批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科研單位之一。

12月8日,中工黨組字43號,粉末冶金研究所黨總支更名為中國共產黨粉末冶金研究所委員會(所首屆黨委)

(三)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2000.4-2002.1)

2000年4月29日,學校與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大學。

三、粉末冶金研究院(2002.1-)

2002年1月25日,中大人字25號,學校決定組建“粉末冶金研究院”。

4月25日,中大人字50號任命院首屆行政領導班子。

5月27日,中大黨組字15號決定成立研究院黨委(院首屆)。

2月,教育部批覆同意: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研究院增設“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教高函5號)

4月,“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6月28日,召開研究院第一次工會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研究院首屆部門工會委員會。

9月19日,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視察並頒發“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11月1日,舉行“粉末冶金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兩院院士師昌緒、王淀佐,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與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粉末冶金研究所創始人黃培雲一起為粉末冶金研究院揭牌。

2004年3月,教育部批覆同意增設“材料化學”本科專業。(教高函3號)

2005年1月11日,中俄(湖南)國際新材料工程技術產業化中心成立並舉行暨揭牌儀式。

3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C/C航空制動材料製備技術”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由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頒獎,填補了國家該獎項連續六年的空缺。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

/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盛華仁來院視察。

11月18日,科工技(2005)1550號,國防科工委與總裝備部批覆同意建設“XXXXXX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2006年4月5日,獲得國家軍工保密資格審查委員會頒發的“二級保密資格單位證書”。

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視察。

9月2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視察。

11月18日,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周光召視察。

11月19日,國務委員陳至立來院視察,並欣然題詞:築大平台、出大成果、作大貢獻。

2007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視察。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

8月3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來院視察,並欣然題詞:勇於創新、追求卓越。

200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視察研究院。

社會成效

幾十年來,粉末冶金研究院先後培養了5000多名從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生產的專門人才,及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教學實施本、碩、博連讀模式,畢業生就業面廣闊,一次就業率接近100%。

發展宗旨

粉末冶金研究院主要從事材料科學基礎理論、高新技術和先進材料的研究。以國家粉末冶金重點實驗室為源頭,在摩擦材料、高比重合金、金屬間化合物、核工業和航空用材料、新型複合材料、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並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許多科研成果,如黃培雲院士的粉末壓制、燒結理論研究和黃伯雲院士的粉末近淨成形與全緻密化過程理論研究等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業績榮譽

先後承擔並完成了以國家級科研任務為主體的各類科研項目800餘項,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200餘項,擁有專利100餘項。曾為我國第一顆核子彈、氫彈的研製,第一座生產性原子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飛彈、第一顆同步衛星、第一枚運載火箭以及“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等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五次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嘉獎,被授予“全國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防軍工協作配套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研究院以國家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為“孵化器”進行高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主要科技產品有航空和汽車用摩擦材料、減磨材料、鐵(銅)基粉末冶金機械零件、粉末注射成形產品、高比重合金及難熔金屬材料、磁性材料、電工合金製品、特種陶瓷製品、生物材料、納米粉末及材料、精細(異型)硬質合金製品、超硬材料及各種金屬及合金粉末等。研究院1999年在全國教育系統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發展前景

近年來,粉末冶金研究院先後創建了多家“學科性”公司:湖南博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SZ 002297)、湖南英捷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博雲東方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湖南博雲汽車制動材料有限公司,並成為“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首批入園和高科技示範性企業。

粉末冶金研究院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強,先後與俄羅斯、美國、英國、加拿大、奧地利、法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典、德國、日本以及獨立國協、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學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中南大學所有學院

中南大學作為國內一所著名大學,學科齊全,讓我們一起介紹一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