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組建於2002年5月,其主體學科成立於1952年,1986年採礦工程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2000年獲國家重點學科,2001年學科群進入“211工程”和“985”重點建設行列。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是由原資源開發工程系的學科群於2002年5月組建而成,其前身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設立的中南礦冶學院礦區開採專業。

經過50多年的發展,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現有採礦與岩土工程、安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工程3個互為支撐的本科專業;設有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地下空間資源科學與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7個碩士點和7個博士點以及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和岩土工程3個國家重點學科;學院現有實驗室2900平方米,重點設備605台件,總價值1910萬元。

本學院已經成為中國採礦與採礦與岩土工程、安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高級人才培養搖籃和科學研究重要基地。

宗旨

學院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能適應社會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師資力量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擁有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經過“十五”期間的發展,學院現有3個本科專業、7個博士點、8個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領域;在校本科生10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十餘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70餘人,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博士生導師16人,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0多人。學院現設5個研究所、3個系,並建有2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和2個學科性公司。實驗室面積1500多平方米,重點設備305台件,總價值1500多萬元。

學院創建了教學與科研互動、互補、互促、交替上升的成功模式,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5000多名本科生、450餘名碩士、100餘名博士,十多名博士後科研人員。

學校特色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和國內學術交流。與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挪威等國的13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先後派出教師80餘人次到國外留學、參加學術會議和合作科研,接受了20多個國家120多人次的外國專家來訪或參加教學、培訓、科研,來校攻讀學位的留學研究生和進修生20多人,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15人。近四年主辦國際學術會議和培訓班4個、全國性學術會議6個。

到2010年,學院將再生長出新的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1-2個,新的工程碩士領域1個;本科生(含國防生和少數民族班)達到1200人;師資隊伍達到100人左右。“十一五”期間,學院的主體學科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實驗室裝備、學術交流等方面將繼續保持國內前列;科學研究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與岩土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總體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先進地位且特色顯著;產生一批標誌性成果,為解決本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課題作出新的貢獻;整體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影響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是培養大型工程總工程師、總設計師、總決策者的搖籃。

學院的最大特色是師資力量雄厚,人才培養質量一流,學生收益大投資少,畢業生供不應求,優秀學生可本、碩、博連讀。

榮譽

1999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學院還有“深部金屬礦產開發與災害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國家金屬礦山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安全生產一級資質培訓中心”等平台。

機構設定

一、院黨委

書記:許宏武

副書記:孫勝

委員:許宏武吳超曹平陳建宏周科平孫勝薛振綱鄧義芳李孜

二、院行政

院長:李夕兵

副院長:吳超曹平周科平陳建宏

院長助理:鄧義芳

三、院教授委員會

主任:古德生

副主任:李夕兵

成員:吳超曹平戴興國王新民周科平

四、院學位委員會

主任:古德生

副主任:李夕兵

成員:曹平吳超周科平陳建宏王新民王李管

秘書:薛振綱

五、院部門工會

主席:許宏武

副主席:李健雄

委員:許宏武李健雄孫勝鄧義芳郭瓊

六、院行政機關

學院辦公室

負責人:郭瓊

學生工作辦公室

負責人:葉青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

負責人:薛振綱

教務辦公室

負責人:李冬梅

領導介紹

院士

古德生

男,1937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地礦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常委、中國礦業協會顧問、西部礦業等公司技術顧問,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曾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及四部委頒發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突出貢獻獎”等。 古德生院士長期從事採礦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餘項。在開創地下礦連續採礦、振動出礦理論與技術、大物科振動裝載、運輸與篩洗連續作業機械裝備和複雜難採礦床的開採環境再造採礦技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7項,累計獲得30多項,發明專利3項,為推動我國採礦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古德生院士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振動出礦技術》、《線代金屬礦開採科學技術》等專著5部,累計培養博士生50餘人,指導博士後10多人,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採礦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寶琛

李夕兵李夕兵

中國工程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全國勞動模範,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名譽教授,曾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科協副主席、長沙礦冶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劉寶琛院士長期從事採礦與岩石力學、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承擔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工作,是我國隨機介質理論的奠基著及其套用的開拓者。發展創建了時空統一隨機介質理論,並將其套用於建築物下、河下及鐵路開採地表保護工程,獲得了巨大經濟效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多項省部級一、二等獎。 劉寶琛院士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有《礦山岩體力學》等專著5部,累計培養博士37人,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岩石力學與工程的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

博士生導師

李夕兵吳超曹平陳建宏周科平

李春林戴興國羅周全丁德馨王李管

馮濤饒秋華王新民鄧建彭懷生

施式亮劉愛華張欽禮劉敦文徐紀成

教授

趙國彥胡漢華唐禮忠余健王方

胡毅夫黃仁東李江騰謝學斌

副教授

李建雄羅一忠劉志祥李孜軍肖雄

陽雨平鄧義芳史秀志李啟月鄧紅衛

陳沅江賈明濤胡建華黃銳周子龍

韓立華王衛華

特色專業

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

採礦與岩土工程本科專業創建於1952年,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在非採煤專業國內一直領先,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近十年來,我校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寬,畢業生供不應求,供需比高達1:16,一次就業成功率100%。由於採礦工程與岩土工程的融合,也帶動了岩土工程的發展,岩土工程學科相繼獲得了碩士和博士授予權,2007年獲得國家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專業生源的特點:農村學生多、經濟困難學生多、男生比例多,專業志願少、最優秀的學生少、有特長的學生少,畢業時考研率高、就業面廣、就業率高、有才藝比例高,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一次就業率接近100%。

安全工程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是全國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20所院校之一,2010年全國127所學校開辦安全工程專業,本校排名處於前列。安全工程2007年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大學生安全文化》、《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為國家精品課程。安全工程專業抓住了安全工程知識體系的本質和要點,並將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知識體系與結構有關成果體現在培養方案之中,基本解決了“有限課時”與“無限內容”的矛盾,“寬了專業”與“薄了深度”的矛盾,“重了基礎”與“輕了實踐”的矛盾,“適應了大安全行業”與“弱了專門能力”的矛盾。創建了“安全通用知識和特色專才能力的培養模式”,實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並重”的交叉方式,培養具備未來崗位所需安全管理能力的工科人才和具有“大安全” 觀的跨行業安全工程人才。為確保全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達到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課程體系設定、實踐與畢業生論文(設計)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經費與設施保障、校企結合、學生髮展與指導、嚴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的質量評估等措施,來衡量制定的培養目標是否得以實現,使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接近100%。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處於國內前列,特色明顯(10所學校,2007年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全國第一)。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於2002年獲準開辦,2006年第一批學生畢業。由於該新專業是在我校1993年開辦的城市地下建築工程專業發展起來的,在過去的十餘年中,通過不斷總結教學工作經驗,改進各個教學環節,不斷完善教學計畫,進行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並在我校本科教學優秀學校評估中,通過了教育部評估專家的檢查評估,並且得到不斷地提升。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一次就業率接近100%。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培養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專門人才,是一個具有不同於其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領域的一個新興專業。我院“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開辦的基礎良好,發展的潛力大。該專業是依託現有的實力很強的採礦工程專業(地下採礦為主)發展起來的,採礦專業就是開發利用地下礦產資源的專業,與開發利用地下資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城市地下的規劃、開發設計和開挖方面,採礦專業有很強的實力,擁有能夠承擔“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這是開辦“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堅實基礎,使“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屬於工科門類中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專業。各種用途的地下空間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因此“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必然涉及到相應的各門學科的知識,所以該專業屬於工科門類中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專業。

中南大學所有學院

中南大學作為國內一所著名大學,學科齊全,讓我們一起介紹一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