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九十年代初經國務院批准創建以來,經過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由漕河涇新興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現代科技園、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產業城和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組成的"一區六園"的格局。截止2000年底,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完成開發建設面積達22.1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500家,全年技工貿收入達711.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達658.7億元,出口創匯達21.7億美元。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發展成為技術領域門類比較齊全、知識比較密集、層次比較合理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群的高科技園區。

簡介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1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1996年後,開發區已形成“一區六園”的框架。開發區由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現代科技園區、青浦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產業城、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及其輻射區和嘉定民營技術密集區組成,占地面積22.1平方公里。
截止1995年3月,開發區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共126家,1994年實現技工貿收入80多億元,創利稅10億多元。

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位於上海市西南郊,原為上海微電子工業區,1986年由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總面積1.7平方公里。1991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後合併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截止1995年8月,開發區已形成微電子開發、中試、生產的基地。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開發區重點發展微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光纖通信、生物工程和自動化儀表等產業。
開發區內科研力量雄厚,有交通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等20多個大學,120多個研究機構,職工近4萬人。
截止1995年8月,創辦三資企業149家,總投資8億多美元

張江高科技園區

位於浦東新區南部,原川沙縣腹地,北至龍東路、與上海第二高爾夫球場和國家體育公園相鄰,南側為川楊河,東至規劃中的輔環線,西到連線南浦、楊浦大橋的建平路延長線並且緊靠浦東新區行政中心,距市中心人民廣場12公里。園區面積17平方公里,首期開發4.2平方公里,1992年7月28日正式啟動,屬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分兩期開發。首期開發2平方公里,包括開發高技術產業小區、綜合服務小區。
園區計畫成為開發、生產、銷售、科研、教育、博覽中心。
園區重點發展生物技術、生物醫藥和生物醫學工程及其產品,同時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軟體、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及其產品。
截止1995年8月,有28個高技術產業項目落戶。

上海大學科學園區

是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上海市北工業新區。1994年1月建立,規劃總面積120公頃。
園區的任務是培育、孵化高新技術科研項目,使之工藝成熟,形成小批量生產試銷,從而逐步脫離園區,走向產業化。
1994年,上海大學科學園區分別與松江縣政府、閘北區政府聯合創辦了莘莘學子創業園、上大高新技術開發區,計畫發展成為孵化項目實現產業化的基地。

中紡國際科技產業城(青浦中國紡織城)

是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一個行業性的高科技園區,1994年由國家科委批准納入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範疇。園區邊建設邊招商,截止1995年3月,已與40多個境外公司達成利用外資協定,協定總額超過6億美元。

金橋現代科技園區

重點發展現代通信、計算機、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型家電、汽車與飛機零部件製造業等。

嘉定民營技術密集區

主要發展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雷射套用技術、新能源(核能套用)、計算機及軟體等。

基本做法

1、突出發展重點,聚焦張江高科技園區
1999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張江"的發展戰略。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本市為推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張江高科技園區因此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是不斷加強政策聚焦。為配合實施"聚焦張江"戰略,上海市政府2000年初專門制定了促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加大對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上海市有關委辦局相繼推出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再度修訂發布促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將市和浦東新區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機構的有關許可權委託或者授權給張江高科技園區,如:投資項目、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高新技術企業、軟體企業、積體電路企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的認定;政府對企業的日常行政管理、年檢和落實優惠政策等。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二是大力促進各類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為推進園區信息產業發展,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信息安全基地、微電子港基地和積體電路產業區正在園區抓緊建設。這些基地的建設,將有力促進軟體、微電子等領域的技術、人才和企業在張江的集聚。目前作為國家軟體產業基地的上海浦東軟體園一期已竣工,吸引了42家企業入駐,銷售收入達9億元。為推進園區生物與醫藥產業發展,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國家安全評價中心、國家中藥創新中心、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新藥研究開發中心"一所六中心"組成的新藥研究開發體系初步建成,上海中醫藥大學也在積極籌備整體遷入,張江高科技園區將因此在生物與醫藥領域積聚豐富的科技和人才資源。與此同時,各類金融機構紛紛進駐張江,開展擔保和抵押貸款業務;各類創業投資機構也開始聚集張江,包括境外風險基金以託管的形式進入張江。目前,張江已吸引38家風險投資公司和諮詢機構,吸引資金達10億元,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投融資體系。
三是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張江高科技園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注重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加盟,提高產業發展的起點和速度。在信息產業方面,一期投資14.76億美元的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和一期投資16.3億美元的宏力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先後開工。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世界著名醫藥企業和國內優秀醫藥企業,如國外的羅氏、史可必成,國內的天津天士力製藥公司、江西匯仁製藥、深圳三九生化、江蘇悅達等企業已經或正在進入園區,"張江藥谷"的發展因此得到進一步推進。
2、加強服務功能,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
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經過十年的發展,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園區都已經充分地認識這一點,並為此作了大量的努力。
一是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各園區十分注重加強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建設,著力為入駐企業和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張江高科技園區積極加速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內捷運二號線高科站已經開通,23000平方米的創業公寓一期已竣工,商務和生活服務設施等也已開始配套;生態、優美、園林式的綠地正在實施之中,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0%。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正採取多項措施努力建設成一個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投資環境,包括建設以電子商務為重點的網路信息環境;加快推進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啟動主題綠化工程,提高開發區綠化覆蓋率和質量;不斷完善以物業管理、交通等為重點的配套服務體系。金橋現代科技園加快住宅配套開發,建設"碧雲別墅"、"金橋灣"等品牌住宅;加強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成為了本市第一家通過ISO14000環保管理體系認證的園區。
二是提高各類服務水平。市有關單位,如海關、商檢、金融、保險、外稅、郵政、運輸等部門和機構直接派員進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區內的
高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企業,提高辦事效率。有的園區內還設立人才交流培訓中心、進出口公司、回國留學生服務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專利商標事務所以及計量測試和質量檢測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逐步形成和完善軟硬體支撐體系,從而使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一個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的視窗和各項創業服務功能比較配套的現代化新城區。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三是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將發展科技孵化器,為科技企業搭建創業平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幾年來,各園區紛紛建立了創業中心和孵化基地,孵化面積已達2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已有600餘家,成為了開發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在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過程中,各園區注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參與孵化基地的創辦和建設,例如:張江高科技園區過去只有一個由開發區總公司創辦的創業服務中心,目前在社會各方參與下又新建了5個孵化基地,有高校和科研單位創辦的,也有國家部委創辦的,還有由企業創辦的,有的是多方投資共同創辦,有的是單方投資創辦,機制靈活多樣。園區孵化基地功能建設正走向多模式、多類型,如: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業服務中心、漕河涇開發區創業中心和上海市創業中心已被國家科技部和聯合國計畫開發署批准為"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基地)"試點單位,浦東軟體園等一批專業孵化器迅速發展起來。孵化基地管理服務向多方位、多角度發展,各孵化基地都致力於創建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資金環境、市場環境、信息環境和人文環境,逐步形成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孵化創業服務體系。
3、發揮"一區六園"各自特色,實現共同發展
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一區六園"中各園區的實際情況,注重保持和促進各園區的特色和優勢,使彼此各有側重、共同發展,力求走出一條具有上海特點、有利於加速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路。
其中,張江高科技園區在發展中堅持走專業化、高標準的道路,正努力建設成信息產業和現代生物與醫藥產業基地。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是在原上海微電子產業開發區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重點的產業基地,園區建設起步早,發展迅速,現已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金橋現代科技園區是在部分出口加工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產業基礎比較紮實,加工能力比較強,園區把發展領域定位在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家電、現代生物與醫藥四大產業,並注重發揮落戶區內的通用汽車、華虹NEC、惠普、柯達等"龍頭"項目及整機產品的拉動和聯動效應,從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入手來提升高新技術產業檔次。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由復華集團、嘉定區科委和中科集團共同創建,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立足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以及在嘉定區區域內的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技術、人才優勢,重點發展雷射、核能、計算機軟體、光機電一體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產業。上海大學科技園區是以大學為依託創建起來的科技園區,在發展中突出科技成果孵化和創業人才的培養,積極發展新材料、新能源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產業。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產業城以紡織高科技為主導,其特點就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目前已經規劃立足紡織、跳出紡織,逐漸成為上海發展新材料產業的一個重要基地。

貢獻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成為上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務。十年來,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由1991年的7.15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413.94億元,共增長了57.8倍;工業總收入由7.48億元增加到449.71億元,增長了60.1倍;工業總利稅由1.3億元增長到62.71億元,增長了48.2倍;出口創匯由0.22億美元增長到9.66億美元,增長了43.9倍。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人均產值收入、人均利稅等經濟指標也逐年大幅度上升,2000年分別達到64.75萬元和9.81萬元。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目前,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六園"已經形成了全方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嶄新態勢,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效應已經得到充分顯現,在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2000年底,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達319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28.1%;2000年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31.7%。開發區的輻射效應也日趨明顯,有力地帶動著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上海新經濟增長點的興起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
2、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成為上海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主要視窗
十年來,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注重積極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近兩年,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外資引進工作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開發區的外商投資額到1999年累計達到76.9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7.2%;2000年達到102.77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33.55%。其中,張江高科技園區2000年引進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投資額達31.67億美元,大大超過了此前七年的總和。目前,世界500強中的跨國高科技公司已有30多家公司在開發區內投資了40餘個項目。
外商投資對促進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底,區內共有外商投資和港澳台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138家,占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43.6%;總產值達312.5億元,占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75.49%;年創匯為8.16億美元,占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年總創匯的84.44%;年利稅為53.9億元,占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年總利稅的86.04%。
在引進的外資項目中,具有研發功能的外商投資企業不斷增多。2000年,全球電訊業排名第一的美國GE公司的中國研究開發中心、美國朗訊公司的貝爾實驗室、加拿大的北方電訊等一批國際著名公司的研發機構相繼進入開發區。就漕河涇開發區而言,目前具有研究開發功能的外商投資企業數已增加到60多家,並產生了一定的聚集效應,從而有力地提升了開發區的高科技研發水平,為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積蓄了後勁。
3、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成為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一方樂土
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措施,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服務環境,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員前來從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開發區因此成為了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樂園,一大批新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開發區中成長壯大起來。如:張江高科技園區孵化培育出了微創、大道計算機技術、東華仿真等一批"明星科技企業";漕河涇開發區通過切實推進孵化器建設,先後孵化科技企業200多家,現已畢業150餘家,轉化科技成果1100餘項;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中的上大長江軟體園以培育一流軟體企業為使命,已有12家軟體企業入駐,目前已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為順應海外留學人員紛紛回國創業的熱潮,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的各園區紛紛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吸引海外留學人員進園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張江、嘉定和漕河涇園區還建立了專門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其中張江留學生創業園和嘉定留學生創業園已被批准為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目前,海外留學人員已經成為了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中的一支充滿活力的新生力量。據統計,在各園區內註冊的留學生企業已有550多家,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留學生有數千名。其中,張江留學生創業園有碩士以上的留學人員300多位,他們中近半數擁有博士學位;嘉定留學生創業園目前已入住留學人員企業188家,該創業園在近四年的發展歷程中,園區產值每年翻一番,2000年達到10億元。由於留學人員具有熟悉國際市場、便於開展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等方面優勢,不少留學人員企業呈現出外向型和國際化的特徵。如:由海峽兩岸三地留美學生引進國際風險資本共同發起創立的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50萬美元,開發的積體電路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開創了我國積體電路產品出口已開發國家的先例,預計今年銷售額將達1000萬美元。今年4月,公司董事會決定將該公司作價8500萬美元與美國矽谷著名的IDT公司合併,該公司因此將進一步成為發展勢頭強勁的國際型高科技公司。

國家級高新區全包羅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它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託,主要依靠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利用一切可能獲得的國外先進科技、資金和管理手段,面向國內外市場,創造局部最佳化環境,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科技生產力,促使我國的高新技術成果儘快實現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是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基地。
中關村科技園區
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襄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威海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株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