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1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規劃用地面積5.63平方公里;1995年5月,在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常州新區,地域面積擴大至115.88平方公里;2002年4月,在新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常州市新北區,下轄3個街道、6個鄉鎮,總面積439.16平方公里,人口39.25萬。

簡介

新北區位於常州城北,北枕長江,南靠滬寧鐵路,擁有常州境內的全部長江岸線資源,具有建設深水港的天然條件,已建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長江常州港;位於區內的常州民航機場已與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航班;滬寧高速鐵路、京滬鐵路、338省道及規劃中的滬寧高速鐵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穿區而過;藻江、德勝、新孟3條內河航道縱貫全區,連線長江和京杭大運河,構成了四通八達、快速便捷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

成績

建區以來,通過大力實施“國際化帶動、城市化推進、科教興區、區鄉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堅持以經濟工作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全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著力加快科技進步,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特別是近幾年來,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30%左右的增幅。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4.10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實現財政收入18.25億元,比上年增長30.46%;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56.25億元,比上年增長33.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77%;新批契約利用外資近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90%;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0.97%;實現自營出口4.2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96%。

表現

經過近十年的開發建設,高新區已成為常州市最大、最富活力的經濟成長點和對外開放的主要“視窗”、最大的高新技術輻射源和產業基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外向型經濟態勢強勁,成為高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建區以來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歷年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840家,契約外資超過43.8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86億美元。其中,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84個,超億美元項目6個。一批國際著名大企業、大公司相繼落戶,如日本的小松製作所、美國的亞什蘭、唐氏公司、偉創力,義大利雷迪斯,德國萊尼,韓國新湖,台灣光陽、永祺、東森媒體、台光科技等。

二是產業集聚發展勢頭良好,成為沿江開發新優勢。科學謀劃沿江開發產業布局,大力推進產業帶建設,正在形成“一城四帶”發展大格局。一城,即在高速公路以北規劃建設高新區新的行政、商貿、文化、服務中心。四帶分別是:沿長江,依託中國精細化工(常州)開發園區和濱江工業園正逐步形成化工能源產業帶,重點發展精細化工、能源、新材料等;沿通江大道,依託國家高新區,正逐步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半導體等;沿機場路,依託韓國現代、日本小松等,正逐步形成機電一體化產業帶,重點發展汽車和工程機械及配件等;沿常州大西環線,正逐步形成傳統產業帶,重點發展紡織、印染等傳統產業。

三是自主創新特色明顯,有力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技術創新的源頭工程建設不斷加強,已建有江蘇省農用激素、江蘇省半合成抗生素、江蘇省手性生化、江蘇新科數字視聽設備、江蘇省有害生物防治等6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以及1個企業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高標準建設了軟體研發中心、留學生創業園、“三藥”研發中心和大學科技園等專業孵化器,科技創業中心孵化面積達6.2萬平方米,先後被科技部、省政府評為“國家高新區先進孵化服務機構”、省先進科技企業孵化器。歷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7家,高新技術產品193隻,軟體企業17家,軟體產品63個,承擔各級火炬計畫項目69項,逐步形成了電子信息、軟體、智慧型儀器、動力機械、“三藥”及其中間體、新材料等6個高新技術產品群,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5%。

通過大力實施“城市化推進”戰略,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超過50億元,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形成了“五縱七橫”城市道路主框架,供水、供電、供熱、污水處理、通信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區內相繼建成了一批賓館、寫字樓、公寓、別墅、旅遊休閒設施。社會事業日益完善,擁有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常州工學院、建東學院等三所高校,公辦民營常州國際學校教學成績斐然,占地500畝的常州體育中心已經啟動建設,部分場館已投入使用。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主題樂園——中華恐龍園已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商貿、金融、教育、醫療、信息服務等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國家級高新區全包羅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它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託,主要依靠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利用一切可能獲得的國外先進科技、資金和管理手段,面向國內外市場,創造局部最佳化環境,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科技生產力,促使我國的高新技術成果儘快實現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是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基地。
中關村科技園區
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襄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威海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株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