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由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編制,該《規劃》的規劃期為2011-2020年。《規劃》以原西北革命根據地為核心,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社會聯繫和協調發展要求,戰略定位於將陝甘寧革命老區打造成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現代旱作農業發展示範區、黃土高原生態文明試驗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

概述

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一行就編制《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在富平實地調研。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一行就編制《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在富平實地調研。

醞釀已久的《陝甘寧蒙“能源金三角”戰略規劃》與《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最近將獲得國家正式批覆公布。

從戰略上看,陝甘寧蒙“能源金三角”的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鄂爾多斯盆地能源資源良性開發的難題,“能源金三角”中的鄂爾多斯和榆林,煤炭資源預測儲量都約在3000億噸左右,而區域內甘肅的慶陽、寧夏的寧東,煤炭和石油儲量都相當可觀,它們未來都將享受到“能源金三角”的整體優惠政策。

而《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將重點振興對象瞄準了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在能源,《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則更多是一個全局性的振興規劃,涉及方方面面,當然,從覆蓋範圍上看,除內蒙古外,肯定與前者的主要區域相重合,因此,兩大規劃2011年聯袂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大。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9〕55號)精神,切實編制好《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0年3月22日—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部牽頭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兩組赴陝甘寧3省(區)老區進行了深入調研,發改委西部司副司長李應明、研究中心巨觀部副部長孟春分別帶隊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延安、榆林、銅川、慶陽、固原、吳忠、中衛7市及渭南市的富平、白銀市的會寧、平涼市的靜寧3縣的部分鄉村、企業和重點項目,座談討論了各地總體情況、發展定位、生產力布局、重大項目考慮及政策需求,較為全面掌握陝甘寧革命老區各地各方面情況和下10年發展需要,為開展陝甘寧革命老區規划起草工作打下了較好基礎。

目前《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初步調研已經完成,該規劃將涵蓋陝甘寧三省區的9個市,不過,具體入圍地理範圍還未最終確定。該規劃由國家發改委委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制定。國家專家組剛剛完成了在陝西當地的調研。

作為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部針對革命老區的發展規劃,《規劃》最終的範圍將與當年的革命老區實際情況相符,目前相關的確認工作還未最終完成,因此,具體《規劃》的覆蓋範圍還無法完全確定。

革命老區在戰爭年代為中國的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巨大貢獻,但在新中國成立60年的今天,其發展還遠遠落後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國家決定編制這一《規劃》,是黨中央、國務院心繫老區人民、關注老區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的重大戰略舉措。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針對革命老區的發展規劃,必將對改善老區落後面貌,提高老區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促進老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規劃的特殊性

調研組在陝西省榆林市大河塔鄉村民家中調研組在陝西省榆林市大河塔鄉村民家中

考察組直言,與百色、延安、井岡山、遵義等革命老區相比,大別山老區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結構、人民生活等方面有較大差距。十二五期間,國家應採取特殊措施,參照陝甘寧革命老區的發展模式,以一體化開發為理念,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抓手,集中優勢資源,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大別山區跨越式發展。

陝甘寧老區獲得這個加快發展的機遇,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革命老區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的結果。我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區得到這樣的機遇。
這次規劃所確定的市、縣,突出的特點就是資源豐富。已查明煤炭資源儲量占全國39%,層氣資源量占全國16.4%,油可采資源量占全國6.7%,然氣可采資源量占全國10.5%。
陝甘寧即將成為中國在西部地區的一大能源中心,無疑也是制定這個規劃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僅國家產業布局的重點,而且絕大多數省域經濟的增長點,也大多集中在資源密集、交通區位有優勢的區域。

有學者認為,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大西北,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核心戰略地區,但總體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後,如果“能源金三角”與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不久的將來能同步出爐,大西北的面貌可望發生巨變。

不可忽略的是,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34塊革命根據地,都遠離中心城市,大多數地方並無資源優勢,國家甚至省一級進行整體規劃的時候,都被邊緣化了。

規劃範圍

《規劃》涵蓋的城市:包括寧夏的吳忠、固原、中衛;甘肅的慶陽、平涼、白銀;以及陝西的延安、榆林、銅川等9市。

受益企業包括:西安旅遊、ST銀廣夏、銀星能源、西北軸承、中銀絨業、美利紙業、ST秦嶺延長化建、蘭州黃河。

發展優勢

調研組考察的陝西省延安市陝汽集團延安專用車廠調研組考察的陝西省延安市陝汽集團延安專用車廠

從戰略上看,陝甘寧蒙“能源金三角”的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鄂爾多斯盆地能源資源良性開發的難題。“能源金三角”之所以圈定鄂爾多斯盆地周邊的陝甘寧蒙四省區,就是因為這裡能源資源豐富,且具有良好的資源整合空間。
構想中的“能源金三角”,從行政區劃上說,不會確立任何一個所謂中心,也不可能將覆蓋範圍明確到地市一級,它更大的意義在於資源整合,讓金三角區域內的能源資源實實在在地反哺本地經濟。
據了解,這一規劃最初發端於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10年2月25日~27日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次視察。當時,李克強副總理表示,寧東、鄂爾多斯、榆林(陝西)現在看是個"金三角",如果能整體規劃、統籌考慮、有序推進,很可能成為中國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發揮舉足輕重的全局作用。
這可以視做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實現階梯式發展的核心藍圖的一部分,因為“金三角”中的鄂爾多斯和榆林,煤炭資源預測儲量都約在3000億噸左右,而區域內甘肅的慶陽、寧夏的寧東,煤炭和石油儲量都相當可觀,它們未來都將享受到"能源金三角"的整體優惠政策。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此前發改委也一直在研究鄂爾多斯盆地的能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
這次革命老區規劃編制工作,列入2009年國務院《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同年11月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其中包括《陝甘寧革命老區建設生態能源經濟協調發展試驗區研究》總報告和7個專題報告,重點是推進陝甘寧革命老區各市加強區域合作。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出台得以提速,來自一場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請願”:以陝西延安和甘肅慶陽、寧夏固原市三地政府為主體,經過跨省會商,一致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對老區給予特殊政策支持的請求。

2009年度陝西省兩會上,李希曾對記者表示,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是延安的最大優勢,下一步的重點要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無價之寶”。當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對此說法也表示充分肯定。

2010年8月,張智全對本報記者的“表白”異曲同工:儘管石油儲量很豐富,但自然資源總有吃乾榨盡的一天,而紅色革命老區的資源是“吃不盡也用不完的”。
號稱“大慶第二”的慶陽,早就提出抓住國家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調整鄂爾多斯盆地能源發展戰略的時機,主動謀劃跨區域合作的大項目,讓慶陽逐漸由區位上的“死三角”向發展上的“活三角”、“金三角”轉變。
“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在能源,《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則更多是一個全局性的振興規劃,涉及到方方面面,當然,從覆蓋範圍上看,除內蒙古外,肯定與前者的主要區域相重合,因此,兩大規劃2011年聯袂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大。
有學者認為,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大西北,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核心戰略地區,但總體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後,如果"能源金三角"與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不久的將來能同步出爐,大西北的面貌可望發生巨變。

專家看法

調研組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山莊鄉雷屹嶗村村民家中看到的景象調研組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山莊鄉雷屹嶗村村民家中看到的景象

振興資源是優勢
與陝甘寧區域比,我省大別山同屬革命老區。從地理上看,大別山橫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個縣,我省境內屬於大別山地帶的有六安、霍山等20多個縣市,行政區域面積10餘萬平方公里,該區處在亞熱帶向溫帶的過渡地帶,是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呂英斌教授說,“可以在基地內生產的特殊農產品有茶葉、石斛和靈芝等。目前六安瓜片已經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金寨茶場是國務院供茶基地。產自大別山的霍山石斛系石斛類之上品,靈芝也被公認最正宗。擁有如此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振興時應該也是獨特的優勢所在,所以應該把大別山打造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生物資源帶,成為祖國醫學的地道藥庫,中華仙草的故鄉。”

做“紅色旅遊”大文章
呂英斌教授認為,大別山區振興,要學陝甘寧的紅色革命老區旅遊業的示範效果,叫響“紅色旅遊”。具體而言,大別山老區可藉機推出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太湖—天柱山—安慶為主的紅色旅遊經典線路,由於大別山區還具有豐富的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旅遊資源,很多被人們喜聞樂見的民歌、民舞、民間曲藝、民間藝術、民間戲劇、民間文學都起源於大別山,因此,在發展旅遊業時,應形成以革命遺蹟、舊址、紀念建築、名人故居為主體,以紅色歌謠、革命文獻、革命事跡、紅軍標語等為輔的立體資源結構。

振興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知名經濟學家程必定也指出,在學習陝甘寧的同時,我省應注重區域民生建設,統籌考慮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只有區域整體發展,老區才能真正實現發展”。

相關建議

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華朱鄉何仙奶山羊良種繁育示範村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華朱鄉何仙奶山羊良種繁育示範村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長遠發展基礎
擴大鐵路網規模。加強西部鐵路客運專線、區際通道和“三西”煤運通道建設。強化既有線路擴能改造,加快神朔線擴能改造和蘭渝、南廣、貴廣、太中銀等一批重點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至寶雞客運專線、西安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等。加快幹線公路網和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銀川至武漢、西安至合肥等8條西部開發幹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連霍高速安西至星星峽段、庫爾勒至西寧西部通道敦煌至當金山口段等重點公路。加強西部地區國省道改造,繼續實施西部地區鄉村“暢通工程”和“通達工程”,重點解決鄉鎮、行政村通公路和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問題。繼續開展農村鄉鎮客運站、農村公路渡口碼頭改造和渡改橋等專項建設。進一步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北部灣沿海港口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西安、成都、重慶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以及阿爾山、固原、吐魯番等支線機場建設。完善幹線機場功能,新開工建設一批支線機場,積極促進支線航空發展。

大力推進實施重點水利工程。繼續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設,支持“潤滇”、“澤渝”、“興蜀”、“滋黔”等水源工程建設。加大四川都江堰、寧夏青銅峽、內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開工建設四川亭子口、內蒙古海勃灣、西藏旁多等水利樞紐工程。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氣東輸二線、骨架電網、農村電網改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善西電東送電網。推進寧東等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儘快竣工投產發揮效益。加強城鎮、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做好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大力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推動西部地區統一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抓緊做好中亞、泛亞、南亞等國際運輸通道規劃研究。加快國家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和重慶—貴陽—南寧等鐵路通道以及中國至周邊國家(地區)鐵路通道前期工作步伐。推進陸上能源資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開展引漢濟渭、重慶觀景口、新疆布爾津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卡拉貝利水利樞紐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二、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落實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後續產業發展、補植補造和退耕農戶培訓等各項措施,解決退耕農戶當前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做好荒山荒地造林工作。完善退牧還草政策,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實施範圍,加強人工飼草地、牧區水利和棚圈建設,以建促退推動草畜平衡和舍飼圈養。
繼續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紮實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甘肅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甘肅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重點工程。抓好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黃河、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和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加快編制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加大雲南迪慶兩江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黃河中上游、滇池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繼續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做好環境監測,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工業污染治理。深化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重點地區土地開發與復墾。推進災區建築廢棄物等資源化。
三、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改造中低產田,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一批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四川成都平原、陝西關中平原、內蒙古河套地區、寧夏沿黃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等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優質棉、糖料、油料、菸葉、水果、花卉、茶葉、蠶桑、馬鈴薯、畜產品、中藥材、天然橡膠等生產基地建設,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甘肅天水航天育種示範區和廣西、雲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建設。扶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農村先進實用技術轉化套用和科技服務。
推進工業最佳化升級。組織實施和認真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發展技術引領型產業,提高航天航空、現代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推動陝西閻良民用航空、甘肅金昌新材料、四川成都生物、德陽重大裝備製造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最佳化發展資源利用型產業,促進能源化工及礦產資源加工業集約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成新疆獨山子石化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加快長慶、澀北等一批重點油氣產能建設。逐步建設鄂爾多斯、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四川盆地石油天然氣的開發、綜合利用和外輸基地。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西部地區部署國家科技基礎設施,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圍繞西部地區面臨的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繼續保持和加大對西部高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發揮國防工業科技優勢,鼓勵軍民結合、軍地結合,支持綿陽科技城發展。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區基礎設施,積極發展自然生態旅遊、鄉村民俗旅遊,培育和開發一批精品旅遊景區線路。繼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及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著力發展文化、會展、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加大地方金融資源整合力度,大力完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到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村鎮銀行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擴大西部地區農村小額貸款覆蓋面。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發揮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市場、勞動力優勢,引導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依託交通幹線、樞紐,選擇一批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開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試點,推動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園區和東西部地區互動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嚴把產業政策關、環境保護關和資源集約利用關,防止落後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國家審批、核准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
四、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廉租住房建設,加大國有林區(場)、墾區、礦區棚戶區、城市棚戶區以及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的改造力度。擴大遊牧民定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範圍,加快完成邊境一線地區茅草房、危房改造。推進邊遠地區鄉鎮教師、醫務人員周轉房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力爭用2—3年時間,基本解決西部地區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2010年基本實現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加快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及農村沼氣。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支持西部地區大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落實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的措施。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移民扶貧工作,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加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辦法。做好農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總結四川南充、甘孜和甘肅甘南等地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條件成熟的縣(市),擴大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範圍。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訓、雨露培訓計畫。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提高非農收入。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繼續支持並儘快完成西部地區剩餘42個縣的“兩基”攻堅任務。爭取3年內基本解決農村“普九”債務問題。支持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繼續實施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基本實現每個地級市和30萬人口以上的縣有1所獨立設定的特殊教育學校。繼續支持高等教育發展,逐步提高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短缺地區的高考錄取率。
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最佳化區域衛生規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縣醫院標準化等醫療衛生專項建設經費中給予西部地區更大傾斜。大力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提高受益程度。加強重大疾病、地方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工作。加快婦幼衛生、基層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擴大少生快富工程實施範圍。
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西新工程第四期、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流動舞台車和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建設,提高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等級標準。做好西部地區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大遺址保護,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等建設。加強搶救性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工作。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的政策,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先保後征。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適當提高城市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
加大人才開發力度。進一步完善西部地區人才開發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等西部開發急需的各類人才。鼓勵和支持設立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西部人才開發資金渠道。積極引進智力,大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西部地區創業。增加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對長期堅持在基層工作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獎勵,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援西部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資助。完善幹部交流機制,引導人才向西部地區流動,鼓勵社會志願者到西部基層服務。
六、統籌區域發展,積極培育經濟成長極
推動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積極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成為引領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加快重慶、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步伐,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支持西安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動廣西北部灣地區開發開放,加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廣西欽州、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建設。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的可行性。開展成渝經濟區、陝甘寧革命老區、內蒙古呼包鄂、新疆天山北坡等重點地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跨區域城市一體化建設,加快成渝城鄉一體化以及西安—鹹陽、烏魯木齊—昌吉等城市一體化進程,引導各類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
引導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抓緊在青海柴達木、內蒙古鄂爾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準噶爾、貴州六盤水等資源富集區開展循環經濟區試點,推進資源有序開發。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形成一批能源、礦產資源重要接替區。加快甘肅白銀、寧夏石嘴山、雲南箇舊、陝西銅川、重慶萬盛區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研究制定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指導意見。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西藏、新疆、寧夏以及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貴州南部、廣西北部、雲南東部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武陵山區、川北地區、甘南地區等集中連片特困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開發模式。支持發達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勞務輸出對口支援工作。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特困人口集中的民族自治縣發展縣域經濟。進一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計畫,組織編制邊境地區開發開放規劃。增強革命老區自我發展能力,重點解決好革命老區的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突出問題,鼓勵依託能源、礦產、農業、紅色旅遊等優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編制前期工作。
推動重點邊境城鎮跨越式發展。加快重點邊境口岸城鎮建設步伐,完善邊境經濟合作區功能,擴大邊境互市貿易規模,提高出口加工水平。積極推動廣西東興、雲南瑞麗、新疆伊寧、內蒙古滿洲里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合作,建成沿邊開放的橋頭堡。
七、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強化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構建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最佳化發展環境,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係。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先期在青海“三江源”等大江大河源頭區、生態位置極為重要的區域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進一步完善西部大開發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
加強東中西部地區互動。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機制創新、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東中部地區設立各類區域合作專項資金,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動東西部地區共建長期穩定的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立和完善各類跨行政區的區域經濟協作組織和行業性組織。繼續建設好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部國際博覽會等東西部地區互動平台。積極推動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西部貧困地區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協調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開展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大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力度,提高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支持國際資本通過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項目和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企業積極參與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區域合作組織的平台作用,廣泛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建立中亞投資經貿合作示範中心,加快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憑祥綜合保稅區建設。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積極探索邊境地區開發和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八、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全面完成規劃任務
全面推進民生工程恢復重建。實施好《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優先保障災區民眾的住房建設,2009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務,全面啟動城鎮住房重建工作。抓好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重視解決邊遠貧困地區民眾的困難。
加快基礎設施和產業恢復重建。優先安排乾線公路、農村公路、縣鄉公路客運站、通信、電網和供電設施等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和新建城鎮水源工程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修復,做好受損堤防、水庫的除險加固和堰塞湖治理,確保汛期防洪安全。結合民眾就業推進產業重建,加快農業生產設施和農產品市場恢復,促進旅遊業振興。
加強綜合協調。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切實解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落實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產業等方面政策。統籌用好政府投入、對口支援、社會募集、國外優惠緊急貸款、企業自籌等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質量。完善對口支援實施方案,做好項目、資金、物資等銜接工作。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中期評估,根據實際及時調整、充實和完善,開展災區長期穩定發展規劃研究。
九、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組織保障
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資金投入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增加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最佳化投資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
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按照職能分工,切實落實好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要積極做好綜合協調,完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