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心經》

《金剛經心經》

《金剛經》、《心經》、《壇經》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並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經是一個基礎,是必須一讀的經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剛經心經金剛經心經
《金剛經心經壇經》為“中華經典藏書”書系之一。《心經》、《金剛經》、《壇經》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並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經是一個基礎,是必須一讀的經典。
《金剛經心經壇經》以權威版本核校,約請業內專家加注、翻譯,內容追求權威,形式追求精美,全面照應“典藏”理念。

編輯推薦

“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經典的價值和魅力在流光歲影里永不褪色,先賢聖哲的智慧光芒照耀著我們的現代生活。為在古代經典與現代經驗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我書局推出“中華經典藏書書系”。《金鋼經心經壇經》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遴選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書目,加以注釋、翻譯,引領大家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在編寫中體現家庭藏書計畫的理念,依據市場需求分批出版,所推書目遵循從“基礎”到“拓展”的延伸,體現層級深入的理念,展現家庭藏書的層次。內容遵從經典,約請國內古代文史哲領域的專家把關,具有權威性;形式追求現代,採用雙色印製;全面照應“經典藏書”理念。

前言

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經典之一。禪宗是與《金剛經》結緣最深的中國佛教宗派,據說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因為聽聞《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頓悟成道,所以《金剛經》也特別為惠能以後的禪宗所重視。其他如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備宗,也都有註疏。佛教以外的文人學士,也以《金剛經》作為修心養性方式,而且還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南華經》並列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宗經寶典。在民間其流傳也甚廣,連日不識丁的婦孺也可以隨意背出一段或一句《金剛經》。由此可見《金剛經》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比較廣泛,直至近代和當代,寺院僧人日常課頌和講經說法,都依此經。這說明了《金剛經》既重般若的悟證,探討了一切法無我之理,卷帙又不多,恰合中國人的口味,也適合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長,完全適應中國的人文環境。

《心經》是佛教中最基礎、最核心的一部經。六百卷般若經當中,最簡括切要、提綱挈領者,當推《心經》了。而言簡意賅的《心經》也是一切般若法的核心,是《大般若經》的主體和精髓。《心經》全文不過二百六十個字,但含義卻極廣博而精深。《心經》在中國有眾多譯本,至於《心經》註疏,自古以來就有百來家之多,今人的講注更是不計其數,可見此經傳誦之盛。這種情況的形成,與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關係甚密。

《壇經》是絕無僅有的一本被稱作是“經”的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將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結晶,他既保留了佛陀原始的“以心印心”的禪法思想,又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禪法發展上,建立了真正的中國禪宗。由於融合了中國傳統思想,中國佛教的禪法思想也就更加民族化、系統化、通俗化和大眾化。同時,《壇經》也是中國祖師頓悟法門的根本源流,是佛弟子明心見性的法寶,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學、哲學的一個寶庫。1978年,錢穆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的系列講座上,指出了七部作為中國學子必讀的書,其中《壇經》便是其中一本,這可見《壇經》在國學中的地位。

精彩書摘

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在中國佛教界,《金剛經》流行得極為普遍,如三論、天台、賢首、唯識等宗派,都各有註疏。尤其是自唐宋以來盛極一時的禪宗,更與《金剛經》有深厚的淵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試,有《金剛經》一科,也讓我們從中看出《金剛經》的弘通之盛!

《金剛經》以空慧為主要內容,探討了一切法無我之理,篇幅適中,不過於浩瀚,也不失之簡略,因此歷來弘傳甚廣,特別為惠能以後的禪宗所重視。傳說惠能就因此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開悟。

一 經題的含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本經總題。“經”字是通名,佛所說的佛法都稱為經。“經”字前的九個字,是本經所獨有的,這是別名。“金剛”是比喻。金剛即印度的金剛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金剛石做的刀子可以裁玻璃,硬度最高。它能破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壞。所以它最堅最利,而沒有能破壞它的東西。也有些人解釋金剛為真金久煉而成剛,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又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剛”二字作譬喻解釋,而是指金剛心,具足金剛觀智,力用堅強,能破根本無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達涅磐彼岸的金剛心。

“般若”又作波若、般羅若、缽剌若,意譯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密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菩薩為達彼岸,必修六種行,亦即修六波羅密。其中因為諸佛皆由般若而成就,因此般若波羅密在六度波羅密中起關鍵作用,也因此稱般若為諸佛之母,成為其他五波羅密之根據,而居於最重要之地位。

“波羅密”是梵語,譯為到彼岸,也可譯作度無極。彼岸者,對此岸說。煩惱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諸佛是彼岸。簡單來說就是眾生通過修行而從煩惱輪迴中解脫,併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到彼岸並不是說已經到了涅槃彼岸,而是說修學而能從此到彼,所以重在從此到彼的行法。

“經”,梵語作修多羅。本義是線,線有貫穿、攝持不令散失的作用。如來隨機說法,後由結集者聚集誦出佛陀之遺法,再用線把它編集起來,佛法才能流傳到現在。“經”也譯為契經,契者合也,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具有貫、攝、常、法四義。貫者,貫穿所應知義理;攝者,攝化所應度眾生;常者,三世不能易其說;法者,十界所應遵其軌。  

結合以上各名相的分析,“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有兩種不同的解說:一是玄奘等所解釋的,認為煩惱的微細分,到成佛方能斷淨,深細難斷,如金剛的難於破壞一樣。但是般若是能斷的智慧,金剛如所斷的煩惱,所以譯為“能斷金剛(的)般若”。另一種解說是以鳩摩羅什為主,以金剛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不為妄執所壞;他的堅、明、利,如金剛一樣。金剛是貴重的寶物,以譬喻實相般若是諸法之尊。它堅固不為一切所壞,來譬喻觀照般若不被一切愛見所侵犯。金剛能裁切玻璃,作用猛利,來譬喻般若能斷眾生種種疑惑。

總而言之,此經經名的全部含義即是以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盤點思想宗教書籍

在春節空餘時間讀一讀思想宗教書籍,感悟一下人生,淨化一下心靈,是人間快樂的美事。

《道教生態思想研究》
《思路決定出路大全集》
《改變自己-365天獲得成功》
《一年應該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佛法即活法》
《大問題-改變生活和世界的拓展思維》
《圖解佛教入門》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感謝折磨你的人大全集》
《佛陀的智慧明燈》
《一塊朱古力的幸福》
《沒有自信什麼也幹不成》

《儒教、孔教、聖教、三教稱名說》
《佛學基礎》
《女人如何得到想要的一切》
《生活中的修行》
《孔子為什麼這樣紅》
《悟道南華經》
《生死禪書》
《啟蒙、批判詮釋與宗教倫理》
《道德教育貴修身》
《佛教與生態》
《圖說世界宗教文化》
《每天懂一點佛門居家修持法》
《畫禪》

《佛養心道養性:修得慈悲心福報自然來》
《自在:在佛法中學會安心與解脫》
《教養——離我們有多遠》
《戰略人生規劃——中國版的成功之路》
《智慧禪學》
《儒經“聖經”說》
《禪是細微處的光明》
《用對時間做對事》
《35歲前,搭建屬於自己的舞台》
《金剛經心經》
《淡泊禪學》
《一切還得靠自己》
《仁慈的吸引力》

《方圓禪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生活禪學》
《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因果禪學》
《佛經上181條做人的道理》
《做獨特的自己》
《中國古代的哲學與宗教》
《佛教常識》
《十四卦經解》
《易經的智慧大全集》
《職場潛規則和規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