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作者:許長榮,由中國言實出版社於2010-4-1出版。本書以台灣第一高僧聖嚴法師的禪證體悟為中心,結合現代人的心理訴求,從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等日常行為入手,闡釋淨化身心、緩解壓力的禪修法門。將心理減壓和禪修秘法完美結合的佛法書,祝你走向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基本信息

圖書詳情

ISBN:978-7-80250-144-7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作者:許長榮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B946.5-49
印張:14.000印張
開本:1/16
印刷用紙規格:720*1000
頁數:224頁
印刷色:單色
定價:¥27.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台灣第一高僧聖嚴法師的禪證體悟為中心,結合現代人的心理訴求,從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等日常行為入手,闡釋淨化身心、緩解壓力的禪修法門。將心理減壓和禪修秘法完美結合的佛法書,祝你走向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該書是一本將心理減壓和禪修秘法完美結合的佛法書,精選了最精僻禪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就是一絲頓悟的清涼,每個故事就是一縷智慧的陽光,每一個故事就如一股山中的清泉,願禪能引導你走出喧囂,避開炎涼,脫離寵辱,你將在這世界上,活得更加無憂無慮,更加清淨自在,更加豁達。

媒體推薦

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休息,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智慧,但禪同時也是所有的現象,它無所不在.處處皆是。釋迦牟尼佛曾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佛法,我們也能這樣說:世間所有的法都是禪的佛法。——聖嚴法師

精彩片斷

第一章聖嚴法師說禪修
禪之觀念:提升自我,消融自我
宋代名士蘇東坡與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與佛印一起參禪打坐,蘇東坡問佛印和尚:“佛印禪師,您看我打坐的樣子怎么樣呢?”
佛印回答說:“很莊嚴,就像一尊佛一樣!”
蘇東坡聽後面露笑容。非常高興。
佛印反過來又問蘇東坡:“學士,您看我的坐姿如何呢?”
蘇東坡向來喜歡和佛印開玩笑,自然不能放過這次嘲笑他的機會,於是馬上回答道:“禪師啊,您的坐姿,像是……像是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並未生氣。反而微微一笑。
蘇東坡看到自己的嘲弄竟然令睿智的佛印無以作答,非常高興,回家後眉飛色舞地向妹妹講述了這件事情的始末。
哪知道天資聰慧的蘇小妹聽過此事之後,竟然非常嚴肅地對蘇東坡說:“哥哥,難道你還以為自己贏了佛印禪師嗎?其實你已經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牛糞,所以才譏諷禪師為牛糞。”
蘇東坡頓時啞然,方知自己的愚昧。
蘇東坡之所以會去嘲弄佛印禪師,是因為對自己的羞恥心過.於執著,以致無法消融,被人稱讚就眉開眼笑;嘲笑了別人,在表面風頭上壓過了別人就沾沾自喜。
學佛的過程,是通過認識自我、消融自我以達到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目標的過程。提升的真正終點意味著開悟,而這個過程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個人對自我的清醒認識,認識自我又是為了消融自我。
聖嚴法師說:“自我是最難消融的。這是最可愛、最堅固,也是最討厭的東西。”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產生交集,在接觸過程中,很容易犯自我中心的錯誤,用自己的價值觀對他人的言語、表情、行為做出評判,甚至會自我揣測他人的心理,由此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發生衝突。通過禪修,人能夠實現自我消融,將人消融到人類社會中,進而消融到無上的禪的境界,實現從忘我到無我的過程。
這個過程的實現是需要方法的,聖嚴法師將其分為觀念思想上的消融和方法技巧上的消融。由於覆蓋眾生,使眾生不能明了正道的貪嗔痴慢疑以及人生五欲等心理活動的阻礙,才產生了“我”以及“我”的執著。這些心理活動存在於人的觀念之中,只有將之去除或者放下,才能實現觀念上的自我消融。
有一位中年人,常常覺得生活壓力太大,而自己肩上的擔子很沉重,因此找到一位老禪師向他求教解脫的方法。
老禪師給了他一個背簍,然後讓他沿著一條河岸邊的小路朝前走,並囑咐他每走一步,要從河邊撿一塊石子放進背簍中。
中年人雖困惑不解,但是依然還是按照老禪師的指引去做了。石子很小,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什麼感覺,可是隨著簍中石子的增多,中年人的腳印越來越深,步子越來越慢。他氣喘吁吁地背著一簍石頭回到禪師身邊。禪師問他:“這一路走來,你有什麼感覺?”
中年人喘著氣說:“大師,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累;簍里的石頭太多。我都要邁不開腳步了。”
禪師說:“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的時候都背著這樣一個空簍,每往前走一步就撿起來一樣東西放了進去,所以才會覺得越來越累。”
中年人問:“大師,請您開示,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輕鬆一些呢?”
“那你覺得怎樣做你的背簍才會變輕呢?”
“把背簍里的石頭拿出來。”
老禪師笑著點了點頭:“那么,你願意把你的名聲、財富、事業拿出來一些嗎?”
對於很多人而言,正是由於不願捨棄、不忍捨棄,才會背負著自己的種種欲望和妄念前行,無法實現自我的消融,就更談不上解脫了。僅僅從觀念上消融自我是不夠的,還需要身體力行,從方法的實踐到身心的體驗,求得證悟。
聖嚴法師主張通過“煉心”和“破心”以完成實踐中的自我消融。煉心即通過修行,把“散心”的我變成“專心”的我,實現身心的統一、內外的統一、前後念統一;破心則是通過默照禪話頭禪的方式將“有我”的心粉碎。在“破心”的過程中,不論是曹洞宗提倡的默照禪,還是臨濟宗主張的話頭禪,都並不局限於固定的形式、環境,而最好是讓自我消融在當下中,讓自我消融在佛號中。
用慚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無邊佛法、無邊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盤點思想宗教書籍

在春節空餘時間讀一讀思想宗教書籍,感悟一下人生,淨化一下心靈,是人間快樂的美事。

《道教生態思想研究》
《思路決定出路大全集》
《改變自己-365天獲得成功》
《一年應該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佛法即活法》
《大問題-改變生活和世界的拓展思維》
《圖解佛教入門》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感謝折磨你的人大全集》
《佛陀的智慧明燈》
《一塊朱古力的幸福》
《沒有自信什麼也幹不成》

《儒教、孔教、聖教、三教稱名說》
《佛學基礎》
《女人如何得到想要的一切》
《生活中的修行》
《孔子為什麼這樣紅》
《悟道南華經》
《生死禪書》
《啟蒙、批判詮釋與宗教倫理》
《道德教育貴修身》
《佛教與生態》
《圖說世界宗教文化》
《每天懂一點佛門居家修持法》
《畫禪》

《佛養心道養性:修得慈悲心福報自然來》
《自在:在佛法中學會安心與解脫》
《教養——離我們有多遠》
《戰略人生規劃——中國版的成功之路》
《智慧禪學》
《儒經“聖經”說》
《禪是細微處的光明》
《用對時間做對事》
《35歲前,搭建屬於自己的舞台》
《金剛經心經》
《淡泊禪學》
《一切還得靠自己》
《仁慈的吸引力》

《方圓禪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生活禪學》
《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因果禪學》
《佛經上181條做人的道理》
《做獨特的自己》
《中國古代的哲學與宗教》
《佛教常識》
《十四卦經解》
《易經的智慧大全集》
《職場潛規則和規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