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肥》

《輕肥》

唐代政治腐敗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監專權。這首詩就是諷刺宦官的。他們穿紅佩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去到軍隊里赴宴,飲罷美酒佳釀,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奮,旁若無人。詩的最後筆鋒突然一轉: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沒有一句議論,思想已鮮明地表達出來:原來這幫國賊吃的是人民的膏血。

詩詞正文

《輕肥》《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

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詩詞注釋

《輕肥》《輕肥》
這首詩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秦中吟》自序說:“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這組詩是作者“為時為事”而作詩的文學主張的重要體現。一詩一事,針對性極強,諷刺揭露社會弊病極為尖銳深刻。輕肥:是“乘肥馬,衣輕裘”的縮語。此題《才調集》作《江南旱》

內臣:宦官

朱紱:朱色的系印絲繩。

紫綬:紫色的系印絲繩。朱、紫二色,高級官員才能用。悉:皆。

罇、罍:盛酒器。九醞:美酒名。羅:羅列。

膾:細切的魚肉。天池:海。鱗:魚。

自若:坦然自得。

衢州:唐代州名,其治所即今浙江西部的衢縣

翻譯

(那些人)意氣驕縱,行滿整條道路,所騎的馬的馬鞍油光鋥亮,竟可以照得見細小的灰塵。
(詩人)借問路人那些人是誰,路人回答說他們都是宦官,皇帝的內臣。
他們佩帶著表示大夫地位的紅色絲帶和象徵將軍身份的紫色絲帶。
夸揚著要即將到軍隊里赴宴,數量眾多,場面盛大。
酒杯里滿盛的是美酒佳釀,桌盤上羅列的是各處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邊產的橘子作為水果,海中的魚作肉。
他們在餚飽之後仍舊坦然自得,酒醉之後神氣益發驕橫。
(然而)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痛場景。

詩詞賞析一

詩題“輕肥”,取自《論語·雍也》中的“乘肥馬,衣輕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輕肥》《輕肥》
開頭四句,先寫後點,突兀跌宕,繪神繪色。意氣之驕,竟可滿路,鞍馬之光,竟可照塵,這不能不使人驚異。正因為驚異,才發出“何為者”(乾什麼的)的疑問,從而引出了“是內臣”的回答。內臣者,宦官也。宦官不過是皇帝家奴,憑什麼驕橫神氣一至於此?原來,宦官這種腳色居然朱紱、紫綬,掌握了政權和軍權,怎能不驕?怎能不奢?“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兩句,與“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前呼後應,互相補充。“走馬去如雲”,就具體寫出了驕與夸。這幾句中的“滿”、“照”、“皆”、“悉”、“如雲”等字,形象鮮明地表現出赴軍中宴的內臣不是一兩個,而是一大幫。

“軍中宴”的“軍”是指保衛皇帝的神策軍。此時,神策軍由宦官管領。宦官們更是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前八句詩,通過宦官們“夸赴軍中宴”的場面著重揭露其意氣之驕,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義。

緊接六句,通過內臣們軍中宴的場面主要寫他們的奢,但也寫了驕。寫奢的文字,與“鞍馬光照塵”一脈相承,而用筆各異。寫馬,只寫它油光水滑,其飼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寫內臣,則只寫食山珍、飽海味,其腦滿腸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兩句,又由奢寫到驕。“氣益振”遙應首句。赴宴之時,已然“意氣驕滿路”,如今食飽、酒酣,意氣自然益發驕橫,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內臣行樂圖,已具有暴露意義。然而詩人的目光並未局限於此。他又“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筆鋒驟然一轉,當這些“大夫”“將軍”酒醉餚飽之時,江南正在發生“人食人”的慘象,從而把詩的思想意義提到新的高度。同樣遭遇旱災,而一樂一悲,卻判若天壤。

詩詞賞析二

《輕肥》《輕肥》
白居易的《輕肥》是一首現實主義詩篇。

《輕肥》詩曰:“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釀,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瞿州人食人。”

白居易的《輕肥》描寫了唐朝中期社會的真實面貌。

封建社會從皇帝到平民是分為階級的,同在一個天底下,同在一個社會,不同的階級生活狀況是天壤之別的。皇帝居於社會的頂端,以皇帝為首的統冶集團生活極度奢侈,縻費無度;而貧苦百姓的生活是饑寒交迫,苦不堪言,甚至流離失所,賣兒鬻女……社會形成了極端的兩極分化。一但發生災荒,情況更為嚴重。

白居易的這首詩就是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據《通鑑·唐紀五十三》載:元和四年,“南方旱飢”。這首詩即寫於江南發生大旱的這一年。白居易的《輕肥》正是從統冶階級的奢侈腐化,縻費無度和廣大百姓深重苦難這這兩個方面描寫社會生活的。這首詩共十六句,其中十四句是從統冶者方面寫的。詩的開篇即寫“內臣”“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僅僅十個字,就把一群人的,躍武揚威的情狀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接著“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揭示了這一群人的身份,原來這驕橫跋扈的一群是皇帝的親信,即“內臣”,即太監,他們是最高統治者的親信和爪牙。就是這樣一群人,竟然個個都有身居高官,“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這些人在這大災之年在做什麼呢?原來是赴宴,“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人數眾多,而且是亂紛紛的,爭先恐後。酒宴上吃喝的是什麼?“樽罍溢九釀,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吃喝全是由精妙的工藝釀製美酒和難得一見的山珍海味。又有上好的果品享受,簡直就是神仙過的日子。甘美饜足之後,更是神氣十足,驕橫無限,“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統治者不論常年和災年,放縱享受總是盡情的,揮霍無度的。這樣,通過如上描寫,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不顧民生,腐敗享樂至極的情狀展示出來了。詩篇接下來一轉,只用兩句寫了百姓的生活,“是歲江南旱,瞿州人食人”,只十個字,寫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間慘劇。然而,只這兩句,實在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鑑·唐紀五十三》載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旱飢”,雖只有四個字,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不是災情非常嚴重,史書是不會記載的。既然災情嚴重,白居易《輕肥》的描寫就是真實的了。因此,白居易的《輕肥》是一首現實主義詩篇,它反映了唐憲宗元和四年真實的社會面貌,這篇詩也映射出封建社會面貌的一般情形。這首詩對人們今天深刻認識封建社會的本質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首詩對我們今天如何為官、如何冶國也是有啟示意義的。

這首詩在寫法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詩人洞察了社會的真實情形,敢於說真話,描寫了社會的真實面貌,反映了社會的本質;運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詩篇的表達效果;詩句的順序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這三點寫法是值得詩友注意學習的。

寫作手法

《輕肥》《輕肥》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方法,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象並列在一起,詩人不作任何說明,不發一句議論,而讓讀者通過鮮明的對比,得出應有的結論。這比直接發議論更能使人接受詩人所要闡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說服力。末二句直賦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詩頓起波瀾,使讀者動魄驚心,確是十分精彩的一筆!

古今點評

《輕肥》《輕肥》

1.與少陵憂黎元同一心事。(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

2.詩貴和緩優柔,而忌率直迫切。元結沈千運是盛唐人,而元之《舂陵行》、《賊退詩》,沈之“豈知林園主,卻是林園客”,已落率直之病。樂天《雜興》之“色禽合為荒,政刑兩已衰”,《無名稅》之“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空”,《輕肥》之“是歲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買花》篇之“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等,率直更甚。(吳喬《圍爐詩話》)

3.結句斗絕,有一落千丈之勢。(弘曆《唐宋詩醇》)

作者簡介

《輕肥》《輕肥》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是產詩量最多的詩人,且詩歌的質量很好。他的詩在中國日本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相關詩歌

輕肥(一)

寶馬賓士勢若風,宦海弄潮慰平生

偷梁換柱尋常事 勇做時代排頭兵

雲開遠見紐約城 半生籌謀一日行

宦囊飽滿盡膏脂 哂笑身後咒罵聲

輕肥(二)

才飲東京清酒,又吃紐約海鮮。

澳門豪客看我,泰國猛男為咱。

口吐蓮花真理,小秘八股書傳。

五色霞光照滿,看我瀟灑神仙。

輕肥(三)

任雙膝跪彎 任腦殼磨尖

無怨無悔地 只為那一天

百練入龍門 成佛做神仙

把乾坤倒轉 將膏脂榨乾

掘地翻三尺 欲壑真難填

血淚鑄真身 香火萬世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