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詩。1932年,艾青因為參加進步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進監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於地下的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帶有 自傳性質的詩。1932年, 艾青因為參加進步活動被 國民黨反動派關進監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於地下的 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關於作者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艾青,原名 蔣海澄,1910年出生於浙江 金華畈田蔣村一個 地主家庭。據說艾青出生後,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克”雙親。於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婦“大堰河”家撫養。艾青在“ 大堰河”家裡住了五年,到了讀書的年齡才回到父母家裡。而親生父母對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絲家庭的溫暖。艾青後來說過他“從小就等於沒有父母”,只有“大堰河”這個貧苦善良的農村婦女深愛著她的乳兒,給了他溫暖的母愛,他們之間有著割不斷的情緣。

 

 

 

詩歌分析

這首詩一共13節,可分為三部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第1、2節為第一部分,寫“我”和大堰河雖然階級出身不同,卻有著割不斷的血肉聯繫,“我是 地主的兒子”,卻“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它鮮明的敘事性質。而重疊反覆地詠嘆“大堰河,是我的 保姆”,為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情基調。

第3~10節為第二部分。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大雪,觸景生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3節,“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經故去,詩人描述了她的墳墓家園的淒涼景象。

第4節,詩人飽含深情地回憶起“我”與大堰河一起度過的貧苦、然而卻讓“我”感到無限溫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在你……之後”,連續用了8個“在你……之後”的句式,為讀者真實地再現了大堰河勤勞操持家務的情景。在這些話語中,我們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勞、仁愛善良的行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愛的光輝。

第5節僅4行,敘述了“我”離開大堰河時的情況。雖然是簡短的過渡,詩人卻捕捉了離別場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

第6節,將“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裡的情形進行對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裡的新客了!”並與第4節一樣,連續使用排比長句,表現“我”在自己家裡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節,寫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為了生活”,“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連續使用六個“她含著笑……”,一方面寫出了她勞動時的樂觀態度,另一方面寫出了她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艱辛。每一句都展現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

第8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淳樸情感。她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愛自己的乳兒,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節,寫大堰河臨終的情況,“乳兒不在她的旁側”,她帶著遺憾,“含淚”離開了這個淒涼的世界。

第11~13節為第三部分。詩人思緒回到現實,回到監獄,用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為大堰河“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讚美詩”。並將這種情感擴大,“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直接抒發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敬愛之情。

意象特點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詩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詩人迷茫的內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這首詩幾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選擇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量細節構成一幅幅畫面,由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把它們化成敘事性的詩句,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衝擊力。例如詩的第4節,詩人連續用8個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個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這個勤勞、善良、樸實、貧苦的農村婦女形象。

 

修辭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妙用 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後的悽慘;美麗夢境和悽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覆:表現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容凝鍊,形式整齊,也有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總之,反覆、排比更有助於表達強烈濃厚的感情。

這是一首抒情詩,但它是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在娓娓動情的陳述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沉的摯愛。全詩不斷使用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使這種感情更加凝重、雋永。第4、8節都是這樣。詩中多次運用排比,使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氣勢酣暢。

為了加強情感音節鏇律,詩中還大量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如第1節的首尾兩句,反覆吟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了對大堰河的深情。第3節首尾句反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進一步渲染了抑鬱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節、第6~11詩節中,也都採用了開頭和結尾的詩句反覆的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迴環宛轉,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形式自由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艾青的詩在形式上都具有這樣的 特點,即在奔放與約束之間取得協調,在參差與變化里取得一致,在繁雜的細節中提煉出 單純意象。這首詩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它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或字數、行數的劃一,但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變化中的統一、參差中的和諧。全詩13節,少則4行一節,多則16行一節;少則每行2字,多則每行22個字。全詩不押韻,但有11節的首尾句相互重複,以確定基調與色彩,中間幾行大多採用排比句式,且多長句,以盡情抒發與描摹。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這首詩與《雨巷》 《再別康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它們同樣成為新詩中的名篇佳作。

詩中的階級觀念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在階級鬥爭年代裡,文學作品往往用 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 政治解讀,在這種方法指導下,這首詩的主題解讀,就變成了一個 地主的兒子對自己所屬階級陣營的背叛和對被壓迫階級的同情,並堅定地成為 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因為詩中也提到,詩人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勞動人民的奶而長大的,所以是與中國大地上的農民有著割不斷的情緣的農民的兒子。作為地主兒子的 詩人,徹底拋棄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兒子稱為“我的 兄弟們”。在新的時代里,階級分析方法漸漸過時,至少已經不是惟一的文學分析方法,而是眾多方法之一種。但是,是否可以因為它只是眾多方法之一種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詩人創作這首詩的年代,也正是那種階級意識非常鮮明的時代,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為了 革命理想,拋棄自己富有的 家庭,告別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 革命運動,站到被壓迫者一邊,為人民的解放而戰鬥,這是普遍的現象。艾青也屬此例。他的詩中表現出來的階級意識和階級觀念,也是非常真誠的,不是空喊口號做出來的,所以,這一點要以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其次,當今時代,社會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公,像大堰河這樣勤勞善良卻又命運悲苦的下層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幫助這些弱勢人群,所以,適當用階級的眼光來看這首詩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喚起一些人的良知。

思想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大堰河是勤勞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 做飯、養雞、餵 ,終日操勞;她又是善良的,她永遠是“含著笑”去做每一件農活,安天樂命,質樸樂觀;她又是慈愛的,縱使在終日勞作的疲憊之後,她仍然不忘記同樣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她還是博大的,她像親生 母親一樣,“深愛著她的乳兒”,“對她的鄰居誇口讚美她的乳兒”,她夢想能“吃著她的乳兒的婚酒,/坐在輝煌的結彩的堂上,/而她的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這個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個不能對人說的夢”,她也心滿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貧苦、勞累的生活過早地奪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歲就“含淚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國勞動婦女的縮影,她默默無聞、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地奉獻自己生命中全部的愛,她是平凡卻又偉大的母親。所以詩人才無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詩人通過讚美大堰河,寄託對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樣的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敘事成分與細節描寫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這首詩的敘事成分與 細節描寫是融為一體的,詩的感染力就來自真切而具體的生活細節描寫。如第4節一口氣用8個排比句“在你……之後”,這8個排比句其實就是8個生活細節,一方面具體地鋪敘了大堰河極度的 貧窮和繁重的 家務勞動,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料著乳兒,時時給他以溫暖,處處給他以愛撫,充分表現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勞,對乳兒無私的愛。再如詩的第8節,通過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真切地表現了她對乳兒的感情:年節里,她為乳兒忙著切冬米的糖,把乳兒畫的大紅大綠的關雲長貼在顯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誇讚自己的乳兒,就連做夢,也盼望乳兒得到幸福,儘管這美妙的夢境連對人說都不可能。這幾個感人的細節,說明大堰河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她的乳兒,充分表現了大堰河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正是這樣的偉大、無私的保姆──母親,才使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愛的 讚歌。所以,沒有細節描寫,就不會有如此的感染力,詩人的情感就無從表達。

賞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
艾青說,《大堰河──我的保姆》“帶有自傳性質”,“我完全是按照事實寫的,寫的全是自己的真實情感”(《艾青談他的兩首舊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這種“自傳性質”,決定了這首詩極少用比喻意象,而純以描述性意象為主。這類意象是詩人的心靈對現實的直接映照,其觸角可以伸到生活的各個層次和心靈的各個領域,具有極大的包容量和豐富的表現力。《大堰河──我的保姆》“帶有自傳性質”,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自傳,從本質上說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詩,詩人以對大堰河的深沉的愛為動力,按照詩的藝術規律展開想像,其意象的運動與組合主要通過如下兩條渠道進行。

其一是接近聯想,即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象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而把它們聯想到一起。《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聯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墳墓”“瓦菲”“園地”“石椅”,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後涉及的狹小的生活範圍內,因空間接近的原因,被聯想到一起來了,這是空間接近聯想。緊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後,/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後,/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後,/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後,/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後,/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勞的場景,由於時間上接近的原因被聯想到一起,這就屬於時間接近聯想了。

其二是對比聯想,即由於對某一事物的回憶,頭腦中又浮現出與之相對立的另一種事物。詩人描寫了大堰河家的極端貧苦的生活之後,緊接著聯想到自己家裡的豪華生活:“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家具,/我摸著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我呆呆地看著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敘樂’的匾,/我摸著新換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紐扣……”這裡展示的還不僅僅是地主與貧苦農民懸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詩人的波濤起伏的內心世界:“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裡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給艾青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貧苦農民的痛苦生活,也發現了他們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對養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滿深情,而對自己親生父母的家卻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時候已見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奮勞作與死後的慘澹蕭條、大堰河對乳兒的“美夢”與現實粉碎了她的夢均構成了對比。大堰河的勤勞、善良的品格與她的悲慘命運就在這對比中凸現出來,從而顯示出詩人對大堰河的讚美和對不合理的世界的詛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著愛,這既是大堰河對她的乳兒的純潔的、無私的愛,又是她的乳兒──詩人對養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銘心的愛,然而詩人並未以他的一己之愛為滿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這表明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同時也是這首詩的普遍價值之所在。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study.slzx.cn/yw/ebook/jsys/200704/958.htm

2.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ZHYSJA/46950mz0ZFwS1115120366.Html

3.http://www.shigeku.org/xlib/xd/300/3004_aiqing.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