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陽道中遇大雪》

《弋陽道中遇大雪》

詩人觸景生情,情調低沉,曲折地抒發自己赤子愛國之情:“少年頗愛從軍樂,跌宕不耐微官縛。憑鞍寓目一悵然,思為君王掃河洛”(《弋陽道中遇大雪》)。

詩詞正文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
我行江郊暮猶進,大雪塞空迷遠近;壯哉組練從天來,人間有此堂堂陣!

少年頗愛軍中樂,跌宕不耐微官縛;憑鞍寓目一帳然,思為君王掃河洛。

夜聽簌簌窗紙鳴,恰似鐵馬相磨聲;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

詩詞注釋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
江郊:戈陽在江西省信江北岸,所以說是“江郊”。

組練:組甲和被練,古代兵士穿的兩種衣甲,因組練都是白色的,所以把滿天飛雪比作穿著組練從天而降的軍隊。

堂堂陣:雄壯正大的軍陣。

跌宕:放縱不羈

寓目:過目,看到。

簌簌:象聲詞,急雪打窗聲。

《出塞》:漢樂府橫吹曲名,內容多寫將士的邊塞生活。

彈壓:壓制。

詩歌簡析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

本詩作於淳熙六年(1179)十二月,陸游時年五十五歲。本年秋天,陸游奉召赴臨安,未至,改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在前往撫州(治所在今江西臨川縣)任所途中,路經弋陽(在今江西省)時寫了這首詩。詩人由大雪想到大軍,再由大軍想到自己年少時的抗金大志,最後回到嚴酷無情的現實中,滿胸豪情無法一吐為快,只得強壓在心中。

詩歌賞析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
淳熙六年(1179),陸游白衙州(今浙江衙州市)去撫州(今江西臨川縣),任江南西路常乎茶鹽公事。當他途經卞陽境內的,遇—L了一場大寫。詩人對員扦懷,寫下了這首七言古體詩

全詩共十二句,四句一換韻6分為三個結構層次。首寫江郊遏雪,次寫少年志向。末寫深夜獨酌,意脈十分清晰。請中寓恬於景,情景相生,氣象雄渾,境界壯闊,充分表達了作者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和報同理想不能實現的抑鬱苦悶。

開頭四句敘事繪景。 “江郊”、日答,交待地點、時間;“猶進”,說明匆匆趕路的情狀; “大雪塞空”,即日所見,點出季節。 “壯哉”二句,是對大寫的形象化的比喻和讚美。這四句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嚴冬的傍晚,詩人來到信江之濱的七團境內。只見漫天大雪紛紛揚揚,充塞著整個天空。遠山近水都披上一層銀裝,大地變成了一片混油迷茫的白色世界。詩人被這迷人的景象所吸引,於是發出了衷心的讚嘆:多么壯麗呵,好像無數白盔白甲的神兵自天而降,人Lk問才會出現如此雄奇壯鬧的場面。這裡以“組練”形容大雪,與前人“撒鹽”、 “飛絮”的比擬迥異其趣,說明作者不但想像豐富,而且具有戰士的胸懷和軍旅生活的經驗,否則不可能捕捉到達種出入意炭的藝術形象。

中間四句室抒胸脆。 “少年”二句,岩開一筆,敘述詩人平生的理想和抱負。梁啓超《題陸放翁集》稱讚說: “集中什九從軍樂,巨古男兒一放翁。‘對陸游的認識和評價是很深刻正確的。陸游嚮往軍中生活,性格豪放不得,希望成為文武雙全的英雄戰士,為抗金救國獻出自己的才智。 “憑鞍。二句上承“幕猶進”,寫詩人駐馬眺望,想到巾原末復,山河破碎,心情十分憫憂。但他並末因此消極悲觀,國有危難,更加激坦作者的豪情,時刻想著奔赴前線,掃清河洛,為祖國的統一沉戰鬥。

結尾四句寫現實和理想的矛盾。詩人夜宿釋合,四顧蕭瑟,只聽風吹宙紙發出“絨線”的響聲,仿佛又到/前線,自己正跨上披著鐵甲的戰馬,賓士在戰場上。然而這只是一種幻覺,嚴酷的現實使他心例起伏難平,久久不能入睡。於是”起傾斗灑。,病飲高歇,強壓胸中的憤該,暫時將滿腹的文稻武略和雄心壯志都寄託征這文深沉悲壯的《出塞曲》中吧。

陸游的古體詩,一般篇幅較短,但語言精練,概括力強,內涵極為豐富。這首《弋陽道中遇大雪》也是如此。全篇不到一百字,卻寫得渾顧流轉,跌台起伏。諸巾既有寫景,也有抒情,意象生動,層次清晰.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思想,在藝術上很有特色。

作者簡介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作者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關於古代詠雪詩

《弋陽道中遇大雪》《弋陽道中遇大雪》
漫話古代詠雪詩 雪,晶瑩潔白,象徵著純潔無瑕,象徵著美。雪,融化為水,滋潤花草,給大地著上春意,給人們帶來收穫。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便有“雨雪其雱”(《邶風·北風》)、“雨雪霏霏”(《小雅·採薇》)的詩句。其後,詠雪詩接踵而至,恰似“雨雪霏霏”,數不勝數,且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詠雪詩中有一些是純屬描寫雪景的。詩人在創作時猶如畫家寫生,手執畫筆飽蘸顏料,揮灑自如,盡興描繪具有美感意義的雪景圖。請看清代著名戲劇家洪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後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乾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詠雪詩中較多的是情景相生之作。這類詠雪詩又有兩種情形:

其一,“景”與“情”分別開來,以先寫景後抒情為常見。如唐代詩人高駢《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此詩前兩句描寫雪景,運用比喻傳神地描繪了雪沾青枝、使青枝變白的狀態,也暗寫了詩人臨窗觀賞的經過。後兩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蓋“人間惡路歧”來表達詩人剷平人間罪惡的心愿。這裡,上文的描寫雪景為下文的抒發情感作了鋪墊,而下文的抒情則使上文的寫景有了著落,可以說,情由景起,景為情染。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唐代詩人王維的《雪中憶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其二,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說的“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①,“景”與“情”融為一體,不知何者為景,何者為情。請看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便是景中有情,情景“互藏其宅”,水乳交融,“妙合無垠”的。從表面看,這首詩猶如一幅風雪寒江獨釣圖:大雪紛飛,天昏地暗,群山不見鳥飛,眾路斷絕行人,只有一位漁翁披蓑戴笠,駕著一葉扁舟,在寒江獨釣。其實,它創造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②,風雪寒江獨釣圖中,分明蘊藉著詩人在政治革新失敗後不屈而又孤獨的情緒。讀之,令人回味無窮,領略到“韻外之致”③,“味外之旨”④。像這樣情景交融的詠雪詩,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少,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張孜的《雪詩》、陸游的《弋陽道中遇大雪》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