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夜雪》

《夜雪》這首別具一格的詠雪詩作於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貶江州時。

基本信息

《夜雪》《夜雪》
這首別具一格的詠雪詩作於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貶江州時。全詩不直接狀雪之貌,而皆由詩人在室內臥榻上對雪的感受出發,從側面烘托。首句寫感覺,次句寫視覺,後兩句從聽覺的角度,繪出了雪之形,雪之聲,之大。此詩還緊緊抓住了夜雪的特徵,夜晚下雪,氣溫驟寒,因而衾枕不暖;由於雪的光潔,黑暗的夜晚也變得明亮;“劈啪”的折竹聲暗示了紛紛揚揚的夜雪越下越大。正因為如此,此詩在眾多的詠雪詩中才顯得新穎別致,清新脫俗。

詩歌欣賞

《夜雪》《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題解

《夜雪》《夜雪》
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鐘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台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雪”為題的並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句解

《夜雪》《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緻非常。“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

表現手法

雪本是無聲無息,無嗅無味的,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加以分別。而白居易的這首《夜雪》,從選題來看,本身就很新穎,描寫夜間的雪,使人的視覺也完全失去作用。所以他用的是一種側面烘托手法表現的夜間大雪。

描寫角度

首先,詩人通過一個“冷”字,不僅點出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只有雪大才能令空氣也變得寒冷。這裡不僅空氣寒冷,而是已感衾冷,可見雪落時間已久。其次,“復見窗戶明”一句從視覺角度說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卻見窗明,正是深厚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的光亮。最後兩句則從聽覺角度表現雪大。只有厚厚的積雪才能將竹枝折斷。

評解

《夜雪》《夜雪》
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它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絲雕琢和安排的痕跡。這正是白體特有的風格。全詩短短二十字,無一字一句直接寫及如何下雪,卻句句緊扣詩題,從各個不同側面襯托出夜間下雪的情景,可謂另有雲天之妙。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賞析一

《夜雪》《夜雪》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么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賞析二

《夜雪》《夜雪》
第一句寫道:“已訝衾枕冷”,從觸覺入手——已經為枕褥的冰冷而感到驚訝了呀——道出天氣寒冷,冷得令人意想不到。第二句又以“復見窗戶寒”,從視覺的感觸破入——又看見門、戶上的霜雪——不由讓人想起冬天縮在屋裡,看窗戶上的冰花的情景,仿佛身臨其境,親自置身於嚴寒一般。接著又從意識方面下筆,“夜深知雪重”,看來雪已下了不止一會兒了,說不定屋外早已銀裝素裹、雪帶銀披,銀白的月光照在厚實的雪地上,反射出清冷的白光,更添嚴寒之意。詩人雖然身在屋中,門窗緊閉,但對屋外的雪情也不是一無所知的 。你聽那“呼呼”的狂風一個勁地刮,時不時能聽到竹枝折斷的聲音。如此一來,這一觸,一看,一想,一聽,詩人從親身感受出發,把寒夜風雪描述得維妙維肖,令讀者產生共鳴,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賞析三

《夜雪》《夜雪》
《夜雪》出自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之手。全詩通俗易懂。

“驚訝床鋪冰冷,又見窗外寒風呼嘯。才知夜深後雪越下越大,此時又聽到竹子折斷聲。”大多數寫雪的文章,都是寫雪的晶瑩、潔白,而白居易卻選寫深夜的雪,這是他的不落俗套之處。

全詩主題鮮明,脈絡清晰,抒情真切細膩。它先著力寫衾枕冷、窗戶寒,又寫雪重、竹折,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後兩句,前一句寫深夜雪越下越大,後一句就寫聽見折竹聲,讓人不禁感到雪下得真大,突出詩文中的“重”字。深夜的雪,描寫的無色無姿,粗看覺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卻發現作者從側面描寫的夜雪又別有一番風味。前兩句從視覺來描寫,因為雪大,窗戶積雪反光,才知雪大;後兩句重聽覺描寫,因為雪大,才會壓折竹枝,突出雪大。

全詩都從側面描寫夜雪,粗看平淡無味,細嚼卻別具一番風味。

相關詞條

描寫冬天句子的古詩詞

雪後,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好美的景色呀。在冬天欣賞“冬天景色”句子的古詩詞 別有一番情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