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積貯疏》

《論積貯疏》

《論積貯疏》是賈誼的名文之一。雖歷時2000餘年,但其論述“積貯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今天依然閃耀著光輝。

基本信息

《論積貯疏》《論積貯疏》書影
《論積貯疏》是賈誼的名文之一。雖歷時2000餘年,但其論述“積貯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今天依然閃耀著光輝。文章直抒政見,觀點鮮明,議論鋒利,論證嚴密,善用對比,筆勢流暢,說服力強,有戰國縱橫家遺風,無論對歷代經濟政策的制訂,還是對後世政論文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名文簡介

作者:賈誼
類型:奏章
成文時間:西漢文帝時期

作者小傳

賈誼(公元前201-前169年),西漢洛陽人,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辭賦家。他青年時就通曉諸子百家之書,被漢文帝詔為博士,遷太中大夫。他主張廢除秦朝法令,恢復周代的制度,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曾經多次上疏陳述政見,指責時弊。大臣周勃等人說他年少狂妄,文帝逐漸疏遠了他,外任他為長沙王太傅。後來轉為梁懷王太傅,鬱郁不得志,33歲就病死了。司馬遷的《史記》有《屈原賈生列傳》,《漢書》有《賈誼傳》。

原文

管子曰(1):“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2)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3)。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4)。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5);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6)。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7),莫之振救(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9)!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10)。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11),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1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13)?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之(1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15);罷夫羸老,易子而其骨(16)。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17)。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18),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田,皆著於本(19);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編(20),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21),竊為陛下惜之。

注釋

《論積貯疏》賈誼
(1)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時齊國人。他主張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後面的引文見《管子·牧民第一,》。
(2) 這段引文也是管子的話。
(3) 亡:通“無”。屈:窮盡。
(4) 孅:同“纖”,細小。畜:同“蓄”。
(5) 本:古代以農桑生產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殘:傷害。此處做名詞,意為災害。
(6)賊:敗壞,傷害。
(7) 大命:國家的命運。
(8) 振救:拯救,挽救。
(9) 蹶:竭,盡。
(10) 狼顧:狼生性多疑,害怕來自後面的襲擊,走路常回頭看,用來比喻人有所顧慮。歲:一年的收成。惡:不好。賣爵子:朝廷賣爵位百姓賣兒女。
《論積貯疏》賈誼故居
(11) 為天下:治理天下。阽危:面臨危險。
(12) 飢穰:荒年和豐年。
(13) 即:假如,如果。胡:疑問代詞,什麼。恤:救濟。
(14) 卒然:突然。卒,同猝。:以食物供人。這裡指餉,軍隊的供給。
(15) 相乘:相隨,相繼。乘,趁。衡擊:橫行搶劫。衡:同“橫”。
(16) 罷夫羸老:老弱病殘的人。罷:同“疲”,疲睏。羸:瘦弱。
(17) 畢通:全都走上軌道。能疑者:僭越造反的人。能字是衍文。疑,通擬,指與皇帝比擬。
(18) 懷:懷柔。古代統治者籠絡外國或國內少數民族,稱為懷柔,附遠:使方的人歸附。
(19) 毆民:驅使人們。毆,同“驅”。著:附著。
(20) 末技:古代指工商業。編:同“畝”。
(21) 廩廩:戒備,畏懼的樣子。廩,同“懍”。

譯文

《論積貯疏》賈誼故居
管子說:“糧倉裝滿了,人們才會講究禮節。”老百姓沒有足夠的糧食國家卻能夠治理好,這種事例從古到今從來沒有聽說過。古人說過這樣的話:“一個男性勞動力不耕田種地,就會有人挨餓;一個女性勞動力不養蠶織布,就會有人受凍。”生產糧食生活物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使用起來卻沒有限度,那么物資就一定會匱乏。古代的君主治理國家,工作細緻、考慮周到,所以他們的物資儲備就足以依賴。如今人們放棄農業生產去從事工商業活動,需要國家養活的人很多,這對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害處。鋪張浪費的風氣,一天比一天盛行,這也是國家的一個大害。棄農經商、鋪張浪費的行為公然流行,沒有人出來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傾覆了,沒有人來拯救!從事糧食、物資生產的人很少,可是揮霍浪費的人卻很多,一個國家的物資怎么可能不匱乏呢!
《論積貯疏》賈誼圖像

漢朝立國已經將近四十年了,但國家和私人糧食儲備還少得令人心憂!耕種季節的雨水不足,老百姓就有顧慮;農作物收成不好,國家就只好賣爵位、人民就只能賣兒賣女,這些事情大概皇上都聽說了吧。一個國家出現這樣危急的情況,居上位治理國家的人怎么能不驚慌憂慮呢?農業生產上有歉收,也有豐收,這是自然的規律夏禹商湯都遇到過有災荒的年頭。現在如果不幸有方圓二三千里的地方發生旱災,國家用什麼來救濟老百姓呢?或者突然間邊疆有緊急軍情,要出動上千、上百萬的軍隊,國家用什麼來保證軍隊的後方供給呢?戰事、旱災相繼發生,國家的物資都消耗一空,那些年輕力壯的人只好聚眾搶劫,老弱病殘的人就只能交換子女來充飢了!國家的治理沒有走上正常的軌道,邊遠地區那些有野心的人就會相繼造反。到那時才產生警覺,策劃平定的方法,難道還來得及嗎?
糧食、物資的儲備,是一個國家的血脈。如果一個國家的糧食充足、物資豐富,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到的?憑這種優勢去進攻別的國家,就會無堅不摧;憑這種優勢來抵抗敵人侵擾,就會牢不可破;憑這種優勢去抗擊敵人,就會戰無不勝;憑這種優勢去安撫遠方的人,又有誰敢不歸順!現在如果能夠採取措施,促使老百姓回去從事農業生產,讓他們牢固地依附在土地上,使全國的人都自食其力,迫使那些從事工商業的人和無業遊人都迴轉到農村去從事耕作,那么國家和私人的糧食以及其他物資的儲備就會充裕起來,人們就會安居樂業了。本來是可以讓國家富裕、社會安定的,如今卻出現這樣令人擔憂的情況,我私下為皇上感到可惜!

文章賞析

賈誼賈誼

這篇奏疏,是賈誼針對西漢初年在經濟上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提出的要注意積貯的重要論文。它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加強積貯對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表現出一個地主階級政治家思想家的遠見卓識。他提出的主張,對於維護漢朝的封建統治,促進當時的社會生產,發展經濟,鞏固國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貢獻,在客觀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歷史上有其進步的意義。同時,他的重視發展農業,提倡積貯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鑑的價值。
本文理論結合實際,緊密圍繞“積貯”的論題,從正反兩面逐層深入地來論證中心論點。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管子之言和古人深知民足致治的事實,對古之治天下,重積貯的理論和經驗進行了總結,闡明積貯與國計民生的關係,從正面論證了積貯的重要。接著由古及今,聯繫實際,針對當前生產少,消費多,淫侈之風滋長,不重視積貯,國家有覆亡可能的危險形勢,說明不重積貯的危害,從反面論證了積貯的重要意義。這樣通過古今對比,理論和形勢的分析,從正反兩面對中心論點進行了有力的論證。第二段,則就應付自然災害和戰爭兩個方面,從國家存亡攸關的高度闡明不積貯的危害,從反面進一步論證了積貯的重要。至第三段,則在前面充分闡述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論點,並與第二段及第一段的有關部分進行對比論證,闡明積貯之利是關係國家富強的根本大計,重視農業生產,是加強積貯的根本措施,從正面更深入一層論證了積貯的重要意義。文章這樣圍繞中心論點,引古證今,理論結合實際,進行正反對照,並以確鑿的論據,嚴密的邏輯,層層深入進行論證,把道理說得清楚透徹,有條不紊,令人信服。

基礎知識

知識知識

一夫不耕,或受之飢;
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1.句中兩個“或”都是無定代詞,有人。
2.“受之飢”、“受之寒”都是為動雙賓語。動詞“受”和近賓之間是為動關係。“受之”即“為之受”,“受之飢”即“為之受飢”,“受之寒”即“為之受寒”。為動關係的“為”,可做“替”講,也可作“因”講,這裡是“因”的意思。全句譯出來是:一個男人不種地,就有人要因此挨餓;一個女人不織布,就有人要因此受凍。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1.“莫之或止”和“莫之振救”,都是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的句式。兩個“莫”是否定性無指代詞,沒有誰,作主語;“止”和“振救”是謂語;“之”是代詞,作賓語,前置。
2.“殘賊公行”的“公”,副詞,公開地,公然。“莫之或止”的“或”是副詞,用在否定句的動詞前面,加強否定語氣,司譯為“稍微”、“稍稍”。
3.“大命將泛”的“泛”,通“覂”,傾覆。通假字和本字(被通假字)的讀音如果不同,一般應按本字讀。“覂”讀fěng,故“泛”也應讀fěng。
“振救”,拯救,挽救。“振”的本義是“救濟”,故“振救”是同義複合詞。
全句譯出來是:禍害公然地流行,沒有誰稍微制止它一下;國家將要覆滅,沒有誰去拯救它。

歲惡不入,請賣爵子。
“請賣爵子”這一分句,用了“並提”的修辭方式。“請”、“賣”兩個動詞並提,賓語“爵”和“子”分承,“爵”承“請”、“子”承“賣”。用一般的表述方式,即“請爵賣子”。“請爵”就富者而言。漢代有入粟受爵的制度,即老百姓可以用糧食向朝廷買爵位。“歲惡不入”時富者有存糧,於是就趁國家之急請求爵位。“賣子”就貧者而言,貧者靠賣子女來維持生活。
何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國胡以相恤?……國胡以饋之?
古漢語裡疑問代詞作賓語(包括動詞的賓語和介詞的賓語),要前置。上邊第一組句子裡的兩個“何”分別作動詞“為”和“招”的賓語,前置。“何為”是“乾什麼”,“何招”是“招撫哪一個”。第二組句子的兩個“胡”都作介詞“以”的賓語,前置。“胡以”就是“用什麼”。
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
句中三個“以”都是介詞。介詞“以”的賓語如果是已見於上文的,往往省略。這幾句的上文有“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一句,“以”後省略的賓語即指“積貯”這個條件。可補充代詞“之”來理解和翻譯。“以攻則取”可譯為“憑藉它進攻就能攻取”。餘二句仿此。
懷敵附遠
可以為富安天下
這裡“懷”、“附”是動詞用於使動,“富安”是形容詞用於使動,它們對賓語都含有“使賓語怎樣”的意思。“懷敵”就是“使敵人降順”(“懷”作“歸順”講),“附遠”就是“使遠方的人歸附”,“富安天下”就是“使天下富足安定”。
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
“歸之農”是使動雙賓語。所謂使動雙賓語,就是動詞和近賓的關係是使動關係。“歸之”,使之歸。“歸之農”,使之歸農,使他們歸向農業。

上疏背景

《論積貯疏》賈誼井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於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川、園池、市肆租稅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各為
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漕轉關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孝惠、高后之間,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時民近戰國,皆背本趨末。

西漢建立初年,社會經濟一片凋敝。據《漢書·食貨志》記載,那時米價昂貴,饑饉遍地,人與人相食,物資匱乏,連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馬駕車,將相只能乘牛車。漢高祖劉邦採取了一系列予民休養生息和“重農抑商”的政策,到漢文帝時,社會經濟逐漸恢復,但商賈、地主侵奪農民,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廣大農民因破產而紛紛流入城市,成為工商業的傭工或無業的遊民,官僚、商賈的淫侈之風也日益增長,這些都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糧食的積貯,很不利於西漢封建政權的鞏固,同時北方匈奴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的實際情況,賈誼就向文帝上了這份奏疏,建議重視農業生產,以增加積貯。題目《論積貯疏》的意思是:論述有關積貯的重大意義的奏疏。疏,指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條陳自己對某事的意見的一種檔案,也稱“奏疏”或“奏議”。

上疏效果

故居故居

賈誼上奏此疏後,感動了漢文帝。“於是上感誼言,始開籍田,躬耕以勸百姓。”為了號召人們重視農業,漢文帝籍田千畝,諸侯百畝,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撥,進行示範性的耕作,以示對農業的重視。這一舉動,也為創造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影響與傳播

漢文帝初繼位時,由於秦末衰敝的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對安定,社會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是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統治階級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土地高度集中;農民被迫大批破產流亡,農業遭到嚴重破壞;糧食匱乏,國家賣官爵,百姓賣子孫,甚至出現了“易子而其骨”的慘狀發生。貧富懸殊,“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漢書·食貨志》)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漸趨尖銳。
賈誼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從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封建統治立場出發,不像世俗之士一樣,一味地粉飾太平;而是敢於正視現實,揭露時弊。他從太平盛世的背後看到了嚴重的社會危機,這在他向文帝上的《論積貯疏》中做了大膽的揭露,並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張。賈誼在政治上是個失敗者,但他的政論卻能處處針砭時代癥結之所在,明確提出改進的措施,對後世的政治散文的發展,都起過較大的影響。

專家點評

《論積貯疏》《論積貯疏》課件
所謂“積貯”,就是屯積五穀,以防備水旱兵災。本文首先引用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和“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的論斷,從理論上闡明糧食儲蓄對於鞏固封建政權的重大政治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接著指出西漢建國近40年,由於“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眾”,指出“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國家時有糧食匱乏導致顛覆的危險。緊接著提出積貯以備災荒的主張,指出不積貯糧食的危害:一旦發生旱災,國家無以賑災;萬一邊境有急,國家無以籌糧;這樣“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萬一有人聚眾作亂,則後果不堪構想。這樣就從反面論證了為了內安社會,外御強敵,儲備充足的物資是必要的。最後從正面歸結到“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 指出“苟粟多而財有餘, 何為而不成”、“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的大利。同時,進一步提出了“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體辦法。賈誼在文章中還毫不隱諱地揭露了當時人民備受饑寒的困苦生活,對統治階級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提出嚴厲的批判言辭犀利激切。

相關詞條

賈誼奏章西漢漢文帝文學

相關資料

賈誼評傳》;《賈誼傳》;《賈誼文集》;《賈誼詩賦精選》

詞條分類

賈誼;奏章;西漢;賦;文學;藝術;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