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脂硯是湘雲》

《誰知脂硯是湘雲》內容簡介:百年紅學中,評點古本《紅樓夢》的脂硯齋是誰?他與曹雪芹及《紅樓夢》有著怎樣的關係,背後又隱藏著多少秘密?

60年前,青年周汝昌提出了石破天驚的"脂硯即湘雲"說,至今仍影響巨大、支持者最多。現在,九旬周汝昌秉著"為芹脂誓把奇冤雪"的夙願,匯聚畢生研紅成果,以詩般的語言,重新揭示脂硯的神秘身份和傳奇經歷,揭秘書里書外的隱秘服務,玩味湘雲的形象之美,品鑑紅樓藝術妙趣,為大家提供一把解讀《紅樓夢》的金鑰匙。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
百年紅學中,評點古本《紅樓夢》脂硯齋是誰?他與曹雪芹及《紅樓夢》有著怎樣的關係,背後又隱藏著多少秘密? 60年前,青年周汝昌提出了石破天驚的“脂硯即湘雲”說,至今仍影響巨大、支持者最多。現在,九旬周汝昌秉著“為芹脂誓把奇冤雪”的夙願,匯聚畢生研紅成果,以詩般的語言,重新揭示脂硯的神秘身份和傳奇經歷,揭秘書里書外的隱秘服務,玩味湘雲的形象之美,品鑑紅樓藝術妙趣,為大家提供一把解讀《紅樓夢》的金鑰匙。

作者介紹

周汝昌周汝昌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本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籍貫天津鹹水沽。其祖父是天津八大家東門外天成號韓家賬房先生,後自立門戶,故家道不俗。就學於北京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是研究《紅樓夢》的著名考證派新紅學家,有紅學著作多種,其中《紅樓夢新證》影響很大。被稱為自傳派大將胡適的得意門生。 但其觀點與胡適有些不同甚至對立。

作者自序

中國人看小說愛看帶評點的,這種風氣大約是從明代興起的。明代流行的唱本、戲本和閒書野史(就是那時候的通俗文學作品)盛行於民間,對於初識文字而文化水平並不太高的普通讀者來說,帶評點的書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作品。此風到清代仍盛行不衰,最為人著稱的就是金聖歎的評點本。金聖歎評點了很多名著,而大家最熟悉、最津津樂道的又是《西廂記》《水滸傳》。他那種滿腔熱腸、筆歌墨舞的批點文體感染力異常之大,讀起來讓人興高采烈、讚不絕口。他的見解未必有多高明,但他能與讀者平等而盡情地交流,從而把讀者吸引住,不忍釋卷,這就夠了。記得到清代評點界又出了一件新聞,就是有一位文士平生三次娶妻都是才女,而且都特愛《牡丹亭》,三位賢妻一個接一個地相繼評點這部名劇,世人因而稱之為"三婦評本",並且出版了刊本,成為文學史上一段佳話。我舉這些例子目的何在?就是為了說明《紅樓夢》本來的定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種體例之來源,特別是"三婦評"和"脂硯評"兩者之間有著人未盡知而內情美妙的聯繫。
不過,上舉評點家金聖歎、三婦也好,毛宗崗李卓吾張竹坡等也罷,他們都是後來人評古人之作。儘管他們是評點家,但都是與作品無關的後世讀者。唯獨我們這裡的主題人物脂硯齋大大不同。不同在什麼地方?第一,她不是後世讀者,而是與作者曹雪芹同時並世。第二,她不僅是讀者,而且是曹雪芹的通力合作者。她承擔了抄稿、編整、偶然代為添補細微的脫漏等輔助工作。第三,她在抄整的同時又作了大量的評點,數量達二千多條。第四,依照拙考,她與雪芹又不是一般親戚朋友的關係,而是孤標傲世、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侶,有夫妻之情、骨肉之恩。還不止此,這位脂硯齋還是書中一位特別重要的女主角即史湘雲的原型。
讀者諸君,你同意我上列的諸點看法嗎?且慢說同意二字,即便你並不立刻表示難以相信,我就大大高興了。所謂並不立刻表示難以相信,就等於你已然看出這其中有它的某些道理,應該對它思索檢驗一番,看看有沒有合理的成分在內。這本小書就是為讀者你提供這么一個奇特的主題來思索玩味,進而得出你自己的見解。這樣,就不再是少數幾個人在"閉門造車",而逐步變成大家共同關注、尋求確解的一個重要文學課題了。
以上聊做小引,下面五章,做我一點獻曝獻芹的敬意,謝謝!
周汝昌記於戊子七夕

文摘

我說雪芹寫湘雲,借用特筆;又說,是用淡墨散筆。如今我換個方法說:有點像繪畫裡的寫意畫法,它粗枝大葉,看上去如不經意、隨手揮灑,似無嚴格布局,也看不出明顯的連貫性、整體性。我這樣理解對不對?讓我再舉若干實例來講解一下,我所謂實例,最好的是從湘雲初次上場直到久住大觀園,這中間的筆法最有代表性。上文敘過,書中寫湘雲之初來是上元佳節元春歸省之後,而眾姊妹還未奉娘娘之命入住大觀園之前。湘雲此來沒住多久,匆匆而去。她看過園子沒有?一字未提。當然,可以解釋說省親之後,園子要敬謹封閉,沒有上邊的命令那是不許可入內觀覽的,這也罷了。等到第二次忽然又報"史大姑娘來了!"那是端陽節清虛觀打醮剛過她就又來了。請你算一算她上次走還在正、二月之間,到五月初最多也不過兩個多月,然而,你聽聽那些見面以後的寒暄就真是讓人覺得有點新鮮。例如:寶釵問周媽媽:"周媽,你們姑娘還那么淘氣不淘氣了?"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就有婆婆家了,還是那么著。"賈母道:"你們如今大了,別提小名兒了。"如此等等,湘雲一概不答。你聽這些語氣,像只不過兩個多月沒見面的情景嗎?所以,我說的"書外有事""文外有言""弦外有音"是值得思索玩味的。再有:等到大家寒暄過後,湘雲首先惦念的二哥哥還在園中,還不知她的到來,於是湘雲就先去看寶玉。奇怪的是按照書中明文所寫,湘雲入園尋找寶玉二哥哥只有貼身丫環翠縷為伴,這么大一個新園子,二哥哥住在何處?(老太太派眾奶娘丫頭跟著,後為湘雲勸散。)而湘雲、翠縷主僕二人只在那裡談論陰陽之理,說的是花上有花叫樓子花,樹葉正反面等等"閒文",對於這個新園子的印象又是一字不及,好像都無所謂的一般。這都應當如何理解?
我們讀《紅樓夢》,深知雪芹的那種"細針密線、匠意文心",而他此等地方卻如此之粗心大意、"概不理論",這樣的理解合理嗎?如果你認為這些地方令人費解的現象是偶然的,不必深求,那么,下一個問題就又跟隨而生了:這就是湘雲、翠縷乍到初來,絕無府中一人伴隨之下,忽然在薔薇架下發現了一個金晃晃的東西,翠縷拾起一看,竟是一個文采輝煌的金麒麟……我在這裡不是重複小說原文,是提醒你看看、想想:湘雲自己身邊佩戴著的金麟和寶玉在清虛觀里意外欣喜獲得的又一金麟是在這裡會合的!我不禁感嘆:那位作書的雪芹先生一時間粗心大意、破綻百出,一時間又曲曲折折、丘壑重重,文字的深處蘊含著無限的"書外之事""弦外之音"。
敘說至此,回過頭來,你再看一下本回回目,下句作何語言?道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八個字,煌煌奪目,正所謂"畫龍點睛"。此龍還在煙雲掩映之中,半隱半露,並無全部分明。可是,經此點睛一筆之後,這條神龍已然生氣勃勃,鱗爪欲動了。
本章的用意,是為第一次拿起這本小書、接觸本書主題的讀者們做一點概括而引領的工作,這樣再讀後文就比較容易,即所謂"事半功倍"。
末了,讓我再贅幾句閒言:對於"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八個字的研究歷時已久,意見也不一致,但沒有一個人能否認這一對麒麟的會合是為關係著一對雙星的姻緣命運而設定的。我嘗說此雌雄兩枚金麟之到一處,是千迴百轉如同黃河九曲、終歸入海,其間更隱藏著多少"書外之事""文外之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