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基礎》

本詞條針對大一計算機導論《計算機基礎》,融合“傳遞——接受程式”和“情景——陶冶程式”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明確,按照“引入——討論——講解——練習——點評——小結——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基本信息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王燕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計算機導論 教學對象:大一學生
課時:2 教學環境:普通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根據以往在此班上課的觀察、了解,我認為:信息技術基礎(必修)課程面對的是高一年級的學生,該班的學生整體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屬於中等,思維敏捷活躍,肯動腦筋,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能力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接授知識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由於上一節課學生動手打開了計算機的機箱,對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本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對計算機組成的理性認識
對於計算機,學生抱有較強的興趣,應該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電腦套用能力較強。

學習內容分析

計算機科學導論計算機科學導論

本節為第二章的補充學習內容。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組成以及信息的數位化表示,參考教材為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計算機科學導論》之第一章第二章中的某些內容。本教材主要以知識的傳授即概念和原理的介紹為主。由於上一節課學生動手打開了計算機的機箱,對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本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對計算機組成的理性認識,完成電腦配件功能、價格表。信息的數位化表示方面主要是介紹二進制ASCII碼以及存儲容量
本節課所講的內容都是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基礎,只有理解並能熟練運用,才能將以後的學習內容理解透徹,所以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是重要的。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了解馮•諾依曼原理;掌握硬體與軟體的分類;掌握二進制的概念;記住特殊字元ASCII碼的十進制表示;了解位元組的概念及其單位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討論、給學生講解知識,然後通過點評學生做的練習,改正他們的錯誤,讓學生逐漸學會軟硬體的分類以及進制之間的轉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本節所講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完成電腦配件功能價格表。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馮•諾依曼原理;硬體與軟體的分類;二進制的概念;位元組的概念。
難點:硬體與軟體的分類;幾種進制的互換。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課主要是將傳遞——接受程式和情景——陶冶程式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並運用了如下一些教學方法
討論策略:學生之間分組多次討論,如討論計算機的組成,軟硬體的分類。這種策略提高了學習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競爭策略:由於多次分組討論,並按小組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存在一種競爭心理。利用這種心理,可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授策略通過課堂常規的細緻的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並學會套用到生活之中。
演示策略:在學習計算機的硬體軟體時,在課堂上展示了一些現場的軟硬體資源,讓學生有一個形象客觀的認識。
練習策略:在講解二進制的運算時,讓學生自己練習再講解,直至能夠熟練地講幾種進制互相轉換。並且在講解位元組時,也是通過出幾道題目讓學生練習,理解位元組的幾種單位之間是怎樣的關係,位元組是如何存儲數據的。這種策略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感性的認識,只要學會,就不會輕易忘記。
實習作業策略:通過布置彈性作業,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
自我評價策略:學生在學習了此次課程之後,利用評價測量表進行自我評價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情景引入

教師活動:上一節課同學們動手打開了計算機的機箱,對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有了較為感性的認識,請同學們討論並概括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後抽選三個小組進行課堂提問。
教師活動:
(1) 板書所有可能的答案。明確學習的第一個主題:計算機的組成。
(2) 課件展示比較全面的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學生活動:比較黑板上寫的和課件上的內容,查漏補缺。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積極的討論、思考,提高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集思廣益,培養合作精神。並且讓同學們通過比較更多的記住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媒體資源:黑板、粉筆、課件

新課探究——馮•諾依曼

教師活動:
(1)課件介紹馮•諾依曼以及馮•諾依曼原理的三大部分。(計算機結構、存儲程式、二進制代碼
(2)課件展示計算機的組成:硬體系統、軟體系統和數據。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並根據計算機硬體結構對各種硬體進行分類。
教師活動:抽選三個小組進行課堂提問,最後比較、總結歸納。總結歸納時,可以向同學們展示現場的一些硬體,比如滑鼠硬碟等。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回答具體的軟體。
教師活動:對各種軟體進行分類並總結歸納。
學生活動:講述已經使用過哪些軟體,談談使用心得,相互之間推薦一些好的軟體
教師活動:詳細講解計算機的三個組成成分如何工作,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的積極討論思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軟硬體,引入教師所要講的更為深入的理論知識,通過感性認識建立理性認識,為以後的學習打好一個基礎。以及向同學們現場展示一些硬體資源,是為了讓學生們在腦海中建立更深的認識。
媒體資源:黑板、粉筆、課件、硬體資源


新課探究——二進制

教師活動:
(1) 課件展示二進制的定義,表示方法,一些具體的二進制數,以及它在計算機中有哪些套用。計算機內部存儲、處理、傳輸信息採用二進制。
(2) 由二進制引出八進制、十六進制,詳細講解它們的定義和表示方法。
(3) 著重詳細講解十進制與這三種進制的互換,歸納總結轉換的方法。
(4) 每講完一種轉換,就出一道題讓學生練習。在學生練習時,到學生中間查看,看看他們學習的情況如何,學生做完後,找幾個學生到黑板上板書,並分析他們出現的問題。

學生活動::
(1) 練習老師布置的題目。
(2) 某幾位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練習、點評,讓學生充分理解並運用二進制。
媒體資源:黑板、粉筆、課件


新課探究——ASCII碼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ASCII碼的概念。
學生活動:計算7位二進制數一共有多少組合?
教師活動:ASCII碼可以表示128個字元。講解特殊的ASCII所代表的字元,其餘字元類推。
學生活動:已知“A”的ASCII碼十進制表示為65,求“D”的ASCII碼十進制表示。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存儲容量的定義、基本單位(位元組,Byte,簡稱B),一個位元組所代表的含義。
一個位元組就是一個8位的二進制數。
學生活動:若要在計算機中存儲一個字元“a”,計算需要幾個位元組?
教師活動:講解存儲容量的其它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
學生活動:一張普通的CD光碟容量為660MB,一本《紅樓夢》的字數為1百萬字左右,計算一張CD光碟可以裝入多少本《紅樓夢》。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多多練習,理解位元組所代表的含義,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解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媒體資源:黑板、粉筆、課件

存疑設懸念

教師活動:剛才詳細講解過幾種進制的互換,那么在計算機中二進制組成的數據是如何運算的呢?它們總共有幾種運算類型?分別是如何運算的呢?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下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自主預習,為下節課創造條件。

小結

教師活動:小結本課時所學內容:馮•諾依曼原理,硬體與軟體的分類,二進制的概念與互換,位元組的概念。
學生活動: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對本課時個總結,進一步鞏固本課時內容。

課後拓展

師生活動: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DIY配置一台台式計算機,需選購哪些部件,上網查詢現階段主流配置,並寫出各部件擬選購品牌價格及主要性能參數。可以到www.zol.com.cn的台式機頻道上查詢資料。
(2)預習下節課的數據運算。
設計意圖:
(1)提供好的網站讓有興趣的同學多關注現時段的主流產品,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2)為下一節課創造好的學習條件。

教學流程圖:

流程圖1
流程圖1

流程圖2流程圖2

流程圖3流程圖3

教學評價 :

知識評價

學生自評表
我知道了馮•諾依曼原理和軟硬體的分類。
我掌握了進制之間的轉換和位元組的概念。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
能力評價
和自己比,這節課我能拿個“”(A、B、C、D)。

教師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A(優秀)B(良好)C(合格)選答

學生對馮•諾依曼原理、軟硬體

的分類和位元組的概念的理解

表達清晰能基本描述不能描述
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全部能完成大部分能完成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討論交流的態度非常投入較積極應付式
學生小組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

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積極發言程度很積極

有些積極,但

熱情不夠

不太積極
回答問題準確率全部正確大部分正確少部分正確


知識內容掌握程度評價

彈性作業:供學有餘力的同學課後研究。

備註與反思

本課時從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機的硬體組成開始,通過討論策略、競爭策略、講授策略、演示策略、練習策略、實習作業策略和自我評價策略等,讓學生經歷“引入——討論——講解——練習——點評——小結——作業”的流程,最終學會軟硬體的分類和進制之間的轉換,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

盤點計算機書籍

從計算機的類型、工作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套用環境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計算機(Computer)是一種能夠按照事先存儲的程式,自動、高速地進行大量數值計算和各種信息處理的現代化智慧型電子設備。
《電腦程式設計藝術》
《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英語》
《計算機科學導論》
《計算機網路》
《大學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系統概論》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計算機網路套用技術教程題解與實驗指導》
《計算機圖形學的算法基礎》
《高中計算機學習指導》
《計算機科學概論》
《計算機組成:結構化方法》
《計算機算法》
《計算機數學》
《計算機網路高級軟體編程技術》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聯考輔導教程》
《計算機視覺:一種現代方法》
《虛實世界:計算機仿真如何改變科學的疆域》
《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化技術分析原理》
《計算機維修工》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
《計算機系統結構:量化研究方法》
《計算機網路系統方法》
《計算機視覺》
《計算機圖形學》
《計算機系統要素:從零開始構建現代計算機》
《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作業系統》
《計算機安全學:安全的藝術與科學》
《計算機視覺-計算理與算法基礎》《電腦程式的構造和解釋》
《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計算機科學導論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
《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
《微型計算機技術及套用》
《計算機視覺中的數學方法》
《基於OpenCV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套用》
《計算機視覺中的多視圖幾何》
《英漢計算機詞典》
《計算機安全學——安全的藝術與科學》
《計算機視覺——算法與系統原理》
《計算機文化》
《用計算的觀點看世界》
《計算機網路技術項目教程》

《嵌入式微計算機系統實時接口技術》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
《計算機套用基礎教程——計算機上機指導》
《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網路繫結構》
《IT通史:計算機技術發展與計算機企業商戰風雲》
《2011計算機套用基礎》
《多媒體技術套用》
《高等學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繪圖課程系列教材·計算機輔助設計》
《計算機套用基礎實訓》
《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及範例》
《數值方法與計算機實現》
《走進新科學:計算機》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體:軟體接口》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指導書—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